終於在國慶節假期即將結束的時候讀完了英文版的《小王子》,其實這本書挺適合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讀的,就像此刻的我一樣,一個人在一間小出租屋裡待了6、7天,正因為這樣孤獨的心境讓我對這本書有了無比深刻的感受。成長,這個詞於我的腦海中又有了新的定義。
究竟經歷過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成長又意味著什麼?這就是聖埃克蘇佩裡通過《小王子》這本書向我們闡述的最深刻的故事。這是一本不足200頁的童話書,但即便是像我這樣的成年人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會數次熱淚盈眶。我們跟著小王子一起旅行、一起冒險,又一起成長。同時我們又被他時刻感動著,因為他的善良,為自己星球上僅有的一朵玫瑰傾注心血;因為他的執著,敢於不厭其煩地詢問同一個問題直到得出答案;因為他的純真,擁有狐狸這樣美好的朋友。我們每個人都會從小王子身上看到自己小時候的樣子,我們都曾是小王子。
成長就是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充滿疑問。書中的小王子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厭其煩地發問。遇到國王他會反覆地問「權利的意義」;遇到地理學家他會問「地理的定義」;遇到自大的人他會問「崇拜的理由」。在小王子的眼中,宇宙是未知的,他對任何一件他不了解的事情都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哪怕其他人會厭煩,哪怕有些問題對於其他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這多像我們生活中的孩子呀,孩子會為了一個問題的答案不停地問成年人,直到他認為了解了。充滿疑問是孩子的天性。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對我們身邊周圍的事物變得冷淡,甚至我們遇到難以理解的事情也不會去詢問。繁忙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逐漸使我們失去了這一本性,變得越來越麻木。當我們對世界的疑惑越來越少時,那就是長大了。
成長就是和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價值觀說再見。人類是性識無定的動物,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會隨著眼界和經歷而變化。《小王子》的作者後來成為了一名飛行員,但他在小時候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名畫家。他在六歲時曾畫出一幅「曠世名作」:大蟒蛇吞食大象。這幅充滿著童真的「畫作」卻被大人們當成帽子,惹得群嘲。「大人們總是難以理解」使得作者收起了當畫家的夢想,接受了現實的安排,逐漸成為一名飛行員,再也沒萌發過當畫家的夢想。作者拋棄的是夢想,而小王子也在旅行的過程中刷新著自己的人生觀。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被作者當成是唯一的一朵,而來到地球,五千朵玫瑰令他震撼。霎時,小王子明白了自己的渺小、自己的無知,這個宇宙總有令自己開闊眼界的地方。小王子不斷前進、不斷遇見、不斷離別,他遇見了蛇,明白了不要憑外貌來評斷人或事物的能力;遇見了狐狸,明白了朋友需要「馴服」。我們生活也是這樣,不斷地去離別才會遇見其他的事物。離別了小學,遇見了中學;離別了家鄉,來到了大學;將來還要離別父母,組建自己的家庭。當你發現身邊可離別的東西越離開越少時,那就是長大了。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走向孤獨的過程。越長大,越孤單。這句話一點也不假,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會逐漸走向社會這所巨大的孤兒院。在這裡,我們藏起了我們的天性、隱匿了我們的本能。就像書中的小王子,在旅行中他領悟了不少道理,這逐漸讓他失去了發問這一可愛的天性。他知道,即便再怎樣發問也不會有人真正給他他想要的答案,在與作者的最後一次見面中他成為了一名述說者,平淡地述說著自己的經歷。同樣失去的還有他在地球上最好的朋友——被他「馴服」狐狸,狐狸給了他最好的友誼。小王子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離開狐狸,離開作者,離開地球,一個人去他那顆孤單的小星球——只有一株玫瑰花和三座小火山的B-612行星。所有的一切畫上句號。這一刻,作者哭了,讀者哭了。人生就是不斷地走向孤獨,即便旅途中間我們會遇到令我們留戀的人和事,但都是人生中的一瞬間而已,最終的旅程得一個人來完成。當你發現身邊理解自己的人越來越少時,那就是長大了。
社會,讓我們成長,也讓我們變圓滑。在生活中,請在保持成熟的同時,千萬不要失去我們心底僅有的那一份童真。
我們都曾是小孩,只是有人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