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熱淚盈眶,永遠保持童真——《小王子》讀後感

2020-12-14 假裝是碩士

終於在國慶節假期即將結束的時候讀完了英文版的《小王子》,其實這本書挺適合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讀的,就像此刻的我一樣,一個人在一間小出租屋裡待了6、7天,正因為這樣孤獨的心境讓我對這本書有了無比深刻的感受。成長,這個詞於我的腦海中又有了新的定義。

究竟經歷過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成長又意味著什麼?這就是聖埃克蘇佩裡通過《小王子》這本書向我們闡述的最深刻的故事。這是一本不足200頁的童話書,但即便是像我這樣的成年人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會數次熱淚盈眶。我們跟著小王子一起旅行、一起冒險,又一起成長。同時我們又被他時刻感動著,因為他的善良,為自己星球上僅有的一朵玫瑰傾注心血;因為他的執著,敢於不厭其煩地詢問同一個問題直到得出答案;因為他的純真,擁有狐狸這樣美好的朋友。我們每個人都會從小王子身上看到自己小時候的樣子,我們都曾是小王子。

成長就是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充滿疑問。書中的小王子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厭其煩地發問。遇到國王他會反覆地問「權利的意義」;遇到地理學家他會問「地理的定義」;遇到自大的人他會問「崇拜的理由」。在小王子的眼中,宇宙是未知的,他對任何一件他不了解的事情都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哪怕其他人會厭煩,哪怕有些問題對於其他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這多像我們生活中的孩子呀,孩子會為了一個問題的答案不停地問成年人,直到他認為了解了。充滿疑問是孩子的天性。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對我們身邊周圍的事物變得冷淡,甚至我們遇到難以理解的事情也不會去詢問。繁忙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逐漸使我們失去了這一本性,變得越來越麻木。當我們對世界的疑惑越來越少時,那就是長大了。

成長就是和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價值觀說再見。人類是性識無定的動物,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會隨著眼界和經歷而變化。《小王子》的作者後來成為了一名飛行員,但他在小時候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名畫家。他在六歲時曾畫出一幅「曠世名作」:大蟒蛇吞食大象。這幅充滿著童真的「畫作」卻被大人們當成帽子,惹得群嘲。「大人們總是難以理解」使得作者收起了當畫家的夢想,接受了現實的安排,逐漸成為一名飛行員,再也沒萌發過當畫家的夢想。作者拋棄的是夢想,而小王子也在旅行的過程中刷新著自己的人生觀。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被作者當成是唯一的一朵,而來到地球,五千朵玫瑰令他震撼。霎時,小王子明白了自己的渺小、自己的無知,這個宇宙總有令自己開闊眼界的地方。小王子不斷前進、不斷遇見、不斷離別,他遇見了蛇,明白了不要憑外貌來評斷人或事物的能力;遇見了狐狸,明白了朋友需要「馴服」。我們生活也是這樣,不斷地去離別才會遇見其他的事物。離別了小學,遇見了中學;離別了家鄉,來到了大學;將來還要離別父母,組建自己的家庭。當你發現身邊可離別的東西越離開越少時,那就是長大了。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走向孤獨的過程。越長大,越孤單。這句話一點也不假,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會逐漸走向社會這所巨大的孤兒院。在這裡,我們藏起了我們的天性、隱匿了我們的本能。就像書中的小王子,在旅行中他領悟了不少道理,這逐漸讓他失去了發問這一可愛的天性。他知道,即便再怎樣發問也不會有人真正給他他想要的答案,在與作者的最後一次見面中他成為了一名述說者,平淡地述說著自己的經歷。同樣失去的還有他在地球上最好的朋友——被他「馴服」狐狸,狐狸給了他最好的友誼。小王子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離開狐狸,離開作者,離開地球,一個人去他那顆孤單的小星球——只有一株玫瑰花和三座小火山的B-612行星。所有的一切畫上句號。這一刻,作者哭了,讀者哭了。人生就是不斷地走向孤獨,即便旅途中間我們會遇到令我們留戀的人和事,但都是人生中的一瞬間而已,最終的旅程得一個人來完成。當你發現身邊理解自己的人越來越少時,那就是長大了。

社會,讓我們成長,也讓我們變圓滑。在生活中,請在保持成熟的同時,千萬不要失去我們心底僅有的那一份童真。

我們都曾是小孩,只是有人忘記了。

相關焦點

  • 成年人的童話——《小王子》讀後感
    小時候讀過《小王子》,但當時沉迷金庸古龍的刀劍江湖,對這本童話般的故事不以為然。長大後,重翻《小王子》,又是另一番感受。他用孩子的童真、好奇心,和想更多了解這個世界的欲望來給成人講故事,讓他們借小王子的想像力暫時忘記屬於大人世界的欲望,飛回童年,並反思現實生活,發現人生的真諦。《小王子》中,小王子住在一顆只比他大一丁點兒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愛的小玫瑰花。有一天,小王子告別小行星,開始了遨遊太空的旅行。
  • 《小王子》:這個世界太複雜,需要簡單和童真
    他始終牽掛著他那顆星星上面的玫瑰花。狐狸的話讓他明白了愛與責任。於是他結束旅行,要去守護自己的花。小王子來到了看得見自己星球、也是最初離開自己星球的地方,讓金色的蛇送他回了家。而這個地方就是飛行員降落的撒哈拉沙漠。這個飛行員叫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是個法國人。
  • 讀後感《小王子》
    星期天,書架上的《小王子》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成了我閒暇時的好夥伴。小王子住在一個小的只有他一個人的星球上,他擁有一座小房子,一朵玫瑰花和一隻小羊。後來,小王子離開他的星球去旅行,見到了好多奇奇怪怪的小行星上的人。
  • 原著與電影版的《小王子》告訴我們回歸童真、追求自我的重要性
    儘管小說和電影在情節和敘述方法上有著顯著的差異,但兩者中所表達的追求自我,回歸童真的主題卻從未改變。01從童話故事到勵志電影:我們為什麼要追求自我,回歸童真小說《小王子》是基於一次成年人對於生命與生活的反思,而並非簡單地為兒童所創造的小說,而由於其有具有幽默性的故事敘說手段,讓它成為一本小孩承認都喜歡的小說。小孩陶醉於其中的故事,成人陶醉於其中的暗含的人性。
  • 你有沒有讀過《小王子》我始終相信: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永遠...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雖是兒童文學,卻值得品味。我們始終相信著: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著……一起跟小編看看《小王子》裡那些經典語錄吧!
  • 《小王子》回到B-612星球
    《小王子》是由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寫的一本著名童話小說,作品以小王子的角度描寫了成人世界的虛偽和死板,喚醒了讀者的童真,出版後大受歡迎,直至今日《小王子》依然風靡全球。小說的敘述者是飛行員,或者說是作者本人。
  • 《小王子》教會我們什麼?
    距離一年四個月,距離讀完《小王子》這本書已經過了很久,但裡面的東西依然歷歷在目,並深深地影響著我。以下是《小王子》教會我的東西:第一便是教會了我要有一顆包容心。「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孩子」。是的。第二便是保持一顆孩童般的好奇心。裡面內容有描寫到小孩畫的東西拿給大人看,大人卻說小孩子畫的什麼都不是,根本就不像。是地,在成人的世界裡,早已沒有了小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有的只有這個世界篤定而成的現實世界觀。成人的世界,丟了孩童時期就有的好奇心和童真,反觀成人世界只有物質,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除了物質。
  • 《小王子》讀後感及賞析
    《小王子》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小王子的旅行,對自我,對真實世界的追索,就如他在旅途中所看到的,那些對權利追求的國王,那些對虛榮,對金錢,對懶惰貪婪的酒鬼,他是感到厭惡的,憎恨的,小王子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有一顆童真搬的心同時他也是執著的,以至於他旅行各個星球,尋找他內心純真的,美好的,有意義的世界,就如他在他的星球,對他的花兒的悉心照顧,對他星球的愛護
  • 好書推薦《小王子》
    當你打開這本書的時候,請你了解《小王子》這並不是一本單純寫給孩子們看的童話書。它是寫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書,書中寫的是關於我們每個生命的寓言故事。走進《小王子》讓你找回童真時的快樂。很多時候,大人們總會說「我也曾是孩子,我也是從孩子走過來的,我當然清楚地知道孩子們是怎麼想的。」
  • 小王子:哪怕到了成人的年紀,也應保持童真,奇妙的幻想世界!
    小王子:哪怕到了成人的年紀,也應保持童真,奇妙的幻想世界!哪怕到了成人的年紀,也應該保持童真,有著奇妙的幻想,因為一件小事開心一整天,「小王子」非常知名的童話故事,但是它並不是寫給孩子的,而是給大人們創造的奇妙世界,每一個階段看都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即使是偉大的文學家也沒有完全將其中的寓意解讀出來,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
  • 《小王子》:成年人的「荒唐奇怪」,小王子的「童心未泯」
    二、【小王子的「童心未泯」】:童心未泯的定義、用童心審視自我童心未泯意思是形容雖然年歲不斷長大,但童貞的心志尚未泯滅,特指那些有著小孩特質心態、心境、個性、趣味的成年人。所謂童心,拋開本質來看,就是對外界事物的感觀,好奇,保持著童真。
  • 《小王子》——愛情就是馴養與被馴養
    最近一周都在想著要寫出來《小王子》的讀後感,然後每次都無疾而終。覺得無從下手。愛、責任、勇氣……,這些話題找不好角度就很容易言之無物。掙扎到今天,勉強寫出來些東西。法國巴黎有一處景點叫作先賢祠。那裡供奉著七十二個名人牌位,其中一個寫著:「法國小說家、飛行員,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
  • 比較《彼得·潘》和《小王子》,我發現彼得·潘和小王子不是朋友
    兩部作品也關注成長,但作者的人生經歷卻完全不同1、《彼得·潘》是母親的安慰和對童真的追求這本書的作者《彼得·潘》詹姆斯·巴裡出生於一個工人階級家庭,老九有10個孩子。彼得潘潘是一個不願長大永遠不會長大的男孩,這個男孩最早的人物原型可能是詹姆斯巴裡哥哥早逝哥哥大衛,大衛是母親最喜歡的孩子,大衛是母親最喜歡的孩子,在哥哥意外死亡後,小詹姆斯·巴裡經常穿哥哥衣服,模仿哥哥的樣子和模仿哥哥的樣子和模仿哥哥和模仿哥哥和模仿哥哥和模仿哥哥的衣服,安慰媽媽閱讀的感覺。這種不同的生活經歷使詹姆斯·巴裡描繪了哥哥永遠不會長大的形象。
  • 《小王子》讀後感
    (通訊員:有維)在家裡閒來沒事,又拿起來《小王子》,第一次讀它,似懂非懂,只是覺得它是一部很傷感的作品;第二次讀它,有點感觸。  小王子和他的花衝突是他的命運的轉折,正因這次轉折,小王子開始了他的追求,追求自己也說不清楚的東西,而當自己發現自己真正的歸宿就應還是那個自己的星球的時候,小王子,已經會不去了。
  • 《小王子》——獻給成年人的童話
    這一切在《小王子》中得以實現,小王子遊歷了各個行星,見到了各色各樣的人,結識了「我」這位飛行員,也和蛇、狐狸成為了朋友。小王子和「我」在沙漠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但是很快二人分別了,小王子離開了地球。《小王子》提醒著我們要保持一顆童心和純真。2.「正是你在玫瑰花上花費了時間,她才變得如此重要」小王子一個人生活在他的星球,他沒有傾訴的對象,他生活的唯一樂趣,就是看落日餘暉。所以他愛著他的那朵玫瑰花,即使玫瑰非常高傲又柔弱。
  • 再讀《小王子》:小王子和玫瑰的愛情,是歡喜
    安託萬的文筆深入淺出,充滿童真,卻真真地將人間冷暖,生活真諦,演繹得十分深刻。也許人間荒涼,但終有溫暖。關於人生的真諦,我不想多做評價,因為《小王子》表達之深刻,以我的人生閱歷,怎麼去理解都顯得有些淺薄。但是小王子和玫瑰的愛情,卻將我深深吸引,所以願意用自己所想所感,淺顯地聊一下。
  • 《小王子》:六一節,讓小孩子給大人們講講做人的道理
    聖埃克絮佩裡《小王子》今天「六一」兒童節,特地翻了翻久已蒙塵的《小王子》,雖然它久已蒙塵,但依然給我帶來了思緒萬千,若有所獲,算是給自己一份「六一」兒童節禮物吧,也送給各位讀者。一、保持一顆「蟒蛇吞象」的心,對事物充滿好奇和想像這是一頂帽子呢?還是一條吞了象的蟒蛇呢?大人們說是一頂帽子,小屁孩說是一條吞象的蟒蛇。小屁孩為了讓大人們看的更清楚些,就把蛇的肚子畫透視圖,這時大人們勸小屁孩專心攻讀地理、歷史、數學和語文。
  • 《小王子》經典語錄,句句戳中內心:每個大人,都是曾經的小孩!
    在混沌的世間裡,堅守一份難能可貴的初衷和童真。在這個內容瑰麗而又略帶傷感的故事裡,令人著迷而沉思的是文字,淡淡卻又深刻。仔細品讀,也許你能悟出更多!【2】「一旦你馴服了什麼,就要對她負責,永遠的負責。還是永遠?責任。告訴孩子,當你接納了一個新的生命,就必須對她負責,永遠負責!因為這是責任!
  • 《小王子》|每個人不可不讀的心靈之書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完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他是兒童文學作品,也是寫給成年人看的童話,用聖埃克蘇佩裡自己的話來說,是寫給「還是孩子時」的那個大人看的文學作品。雖然很多人喜歡看《小王子》,但很少有人真正讀懂他。
  • 《小王子》的真正寓意到底是什麼?
    不得不說,《小王子》是一部蘊含著深刻哲理的動畫,它並不是給孩子的讀物,而是是獻給成人的童話。是時時刻刻幫成年人拾回了成長路上遺失寶藏的作品。2015年由馬克·奧斯本執導的《小王子》電影動畫上映了,豆瓣評分8.2,唯美的視覺效果、驚豔的視聽體驗,榮登年度最佳動畫之一,也是值得每年必刷一次的電影作品。《小王子》電影版高度還原了書中的隱喻角色。例如象徵美好的玫瑰、象徵友誼的狐狸、象徵死亡的蛇、象徵權力的國王、象徵貪婪的醜惡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