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我市科技創新奮起直追

2020-12-18 瀟湘晨報

「我市堅持以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引領,積極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主要指標爭先進位,綜合實力大幅提升,成果轉化步伐加快,創新環境不斷優化。」11月27日舉行的實力阜陽大美阜陽「十三五」成就巡禮第二場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十三五」以來阜陽科技創新的主要成就。市政協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長秦煦介紹,「十三五」以來,全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我市創新潛力已躍居全省第二位,創新綜合能力由「十二五」末的全省墊底提升至全省第七位。

——產業創新取得突破。「十三五」以來,全市高新技術培育企業累計達到644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達到1095家。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9%,是2015年的2.26倍,增速連續16個月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阜陽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同時,我市加強關鍵技術攻關,累計實施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項目200餘項,在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

——創新平臺能級提升。貝克製藥、天能電池分別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分中心,實現國家級研發平臺零的突破。全市現有各級各類研發平臺共665家,建有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3個、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各1個、省級高新區1個,界首市獲批建設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阜陽潁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成,臨泉縣、太和縣、界首市3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獲批創建,潁上縣通過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認定。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明顯。「十三五」以來,全市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14.53億元,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78.4億元。共獲省科學技術獎37項,3個項目獲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發項目立項支持,佔全省企業立項數的12%。我市還設立了總規模2億元的市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目前入庫項目48個。

——創新人才加速集聚。堅持高端引領,我市柔性引進兩院院士21名,建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4家。清華、北大、中科大等院校一批高層次人才來阜創新創業,其中8家獲批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累計獲得省級扶持資金5900萬元。國外智力引進方面,全市獲批引進國境外人才項目16項,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127件。

——創新創業生態日益優化。我市先後出臺關於加強科技創新、加強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及促進科技創新創業扶持獎補等一系列政策,並率先在全省實施普惠制的研發準備金和科技創新券制度。目前,全市有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眾創空間2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

——科技惠民有力有效。「十三五」以來,全市累計實施科技扶貧項目350多項,選派科技特派員1812人次,實現了對全市貧困村科技服務全覆蓋。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1家,星創天地9家,現代農業產業聯盟23個,開展科技培訓1300餘場,培訓人數超過3.8萬人次。在疫情防控關鍵階段,我市還緊急啟動兩批40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來源:阜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市科技金融創新發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工作,為科技型企業量身定製信貸服務
  • 省督導組督導我市婦女兒童發展 「十三五」規劃終期評估工作
    1月6日,以省民政廳副廳長琚李梅為組長的督導組一行來運督導我市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終期評估工作並召開座談會。副市長、市婦兒工委主任梁清燕參加座談會。會上,梁清燕對我市實施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情況作了匯報,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 濟寧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實現質和量雙提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孔媛媛12月2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濟寧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情況暨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濟寧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逐步構建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
  • 玉林寫好科技創新「大文章」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禤繁)玉林市堅持以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為抓手,以「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後端轉化」為支撐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思路,以科技創新推動全面創新,預計2020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以上,比2015年提高5個百分點。
  • 「十三五」期間青島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100項,全省佔比超四成;2019年引進高端(A類)外籍人才1158人,佔全省71%,青島連續九年入選「魅力中國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12月11日,青島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透露,「十三五」時期,青島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營造創新創業生態這個關鍵,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打造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
  • 【回眸「十三五」】產業興 活力足 鄉村美——「十三五」期間我市...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十三五」期間我市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20字總要求,以科學的決策、有力的舉措,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書寫了產業興、活力足、鄉村美的「三農」新篇章。
  •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我市與中國科學院籤約
    原標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我市與中國科學院籤約   12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
  • 【甘肅電力「十三五」成就巡禮】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 助力新能源...
    作者: 張彥琪「十三五」期間,破解甘肅高比例新能源集群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高效消納難題、實施甘肅新能源發展創新戰略成為國網甘肅電科院科技創新中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間,電科院完成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開展科技攻關,在技術上搶佔了科技制高點,在大規模風光電集群控制關鍵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創新:安陽經濟升級版的「新引擎」
    「十三五」期間,我市科技工作緊緊圍繞「打造安陽經濟升級版、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的戰略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    我市持續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各行業湧現出一批領軍型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⑨】雲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提升2位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質量強省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型雲南建設,並取得積極成果,對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引領作用。
  • 「十三五」 科技創新發揮引領作用 助力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 科技創新發揮引領作用 助力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2021-01-08 19:1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綜合        瀏覽量: 480 次 我要評論 來源: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nbsp  漁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漁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水產品供給充足、價格平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 淮南很拼|「十三五」我市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工業強市」奏響高質量發展強音 ——「十三五」我市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十三五」以來,我市積極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進位造強市建設,推動製造業做大做強,支持企業進行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精品製造、綠色服務型製造、創新製造,提升企業製造質量、增強企業效益,為我市經濟發展添活力、增動力。
  • 科技交流 建設國際創新合作示範區
    積極拓展對外科技合作,充分發揮慕尼黑、矽谷等海外孵化器招引聚集作用,全力打造中德工業4.0示範區、中以淄博創新谷等國際創新合作平臺,吸引匯聚更多海外高端創新人才、優質科技資源和先進技術成果。報告解讀:據悉,我市擬於「十三五」期間,依託新材料產業比較優勢和山東理工大學材料學科、人才、科研優勢,積極打造山東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構建集戰略規劃與諮詢、應用研究與孵化、人才培養引進以及投融資等為一體的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發基地,力求在新材料重大應用研究、共性關鍵技術產業化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支撐和促進精細化工
  • 農業創新驛站為我市現代農業築牢科技支撐
    依託科技支撐好、輻射帶動廣、品牌優勢強等優勢,青縣振西農業科技創新驛站持續加大科技助力扶貧力度,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曹寺鎮、盤古鎮、新興鎮、木門店鎮4個鎮147個村1397名貧困人口的收益,同時吸納周邊貧困戶到合作社打工,每人每月增收500元。
  • 「十三五」時期合肥創新驅動發展 綜合創新實力邁向一流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曉峰) 創新是合肥最堅定的發展理念,最鮮明的城市氣質。12月23日,記者從「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合肥市自覺融入、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支撐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國家發展貢獻日益澎湃的科技動力。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研發經費年均支出170億元 科技創新工作走...
    ,重點發布煙臺市「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發展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煙臺市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統攬,「十三五」規劃的各項任務基本完成,整體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人才創新活力進一步釋放  推出9條人才新政,部分政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極大激發了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 塗明江眼中的科技創新之變
    從傳統化工到現代鋰業——塗明江眼中的科技創新之變與鋰打交道27年、見證了遂寧鋰產業發展,天齊鋰業(射洪)有限公司工藝技術部經理塗明江感觸最深的是,改革開放給遂寧鋰業最好的禮物是科技創新寬鬆環境,成就全球礦石提鋰工藝技術在遂寧的高光時刻。
  • 我市激發縣(市、區)科技創新活力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王樹帆 通訊員王建平)日前,市財政局和市科技局下達2020年度泉州市科技特派員正向激勵獎勵經費,安溪縣、南安市、惠安縣分獲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經費將主要用於補充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公共經費、補充縣(市、區)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經費、補助科技特派員工作成效突出的企業或科技特派員。
  • 公路中心積極推進我市「十三五」 普通公路服務區建設
    為落實交通運輸部《全國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服務設施「十三五」建設專項規劃》(交辦公路〔2017〕12號)要求,按照交通部下達的任務目標,結合我市普通公路路網結構,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建設52處普通公路服務區,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48處,剩餘4處預計年底前完工。
  • 我市「十三五」期間持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十三五」期間,我市持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預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755億元,基本形成「一環兩縱三橫」的高速路網和「四縱三橫四聯」的國省幹線公路網,為穩增長、擴內需提供了堅實保障。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專項規劃》明確提出,泉州要「環城高速閉合成環,實現『369』交通圈」,即實現城區30分鐘、縣域60分鐘、市域90分鐘通達。五年後,這一目標已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