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莆田系」醫院員工未約到病人被打? 最新進展來了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莆田系醫院再添奇觀。在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昆明新科醫院」網絡部上班的員工張女士,被該醫院董事長張武(化名)叫到辦公室談話。張武認為她沒有與諮詢者好好聊,浪費了機會,很是惱火。先是一巴掌打在她的頭部,將其打倒在地,然後一頓拳打腳踢,還扔來一把椅子砸到她的腿部。
隨後,「昆明新科醫院」的運作模式也浮出水面:該醫院的網絡部有四五十個人,其中有20個人對「搜索競價」吸引來的客戶進行引流,然後再進行一對一網絡諮詢,員工按照約來的人數多少結算工資,張女士就是因業績不佳而遭毆打。
莆田系醫院的社會觀感,以魏則西事件為分界點,之後急劇轉向負面,騙術套路、產業規模、與百度的深度勾連等大量事件被起底,一時間「莆田系」遭受聲勢浩大的輿論聲討。然而,目前來看,又很難說聲討對運作模式及治理層面有具體可感的實質改觀。正像新聞源裡所引述的狀況,不過是莆田系醫院的常規操作,太陽底下無新事,莆田系醫院也有著歷經幾十年檢驗、承受住各種風浪的「套路」,至今依然長盛不衰。
莆田系醫院,頗似一頭房間中的大象,人人知其存在,也知其問題所在,卻似乎對其束手無策。事實上,正是因為大象太大,才讓人深感措手之難。據統計,2017年全國民營醫院數量1.8萬個,同時,2014年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成立時宣布擁有全國8600多家民營醫院會員,數據參照之下,不難想像莆田醫院在民營醫院中的佔比。當然,並非所有的莆田醫院都必然有違規行為,但如此龐大的體量,加之利益相關方盤根錯節的勾連,哪怕只是一定佔比的違規行為,都足以衍生出複雜的治理難題。
但是,正是因為大象太大,才必須要措手。在網絡社區中,詢問某家醫院、某某科室是否是「莆田系」的帖子,總能產生相當的討論熱度。無論經營合規與否,避免莆田系,是眾多患者在診療之前的先期自救。然而現如今莆田系規模已經如此龐大,不法醫院又得不到有效治理,必然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未來若達致無遠弗屆的境界,患者該何處躲避?
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發展民營醫院是大方向,莆田系醫院也正是因為部分瞄準了共識性的發展方向,方才取得巨大發展,諸如良好的服務態度,舒適的診療環境,差異化的醫療方案。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就是患者期望得到的醫療體驗,也是正常的發展方向。然而,正是一些莆田系醫院亂象,恰恰使這些正向的服務提升,異化成了辨別莆田系的標誌。在網絡空間,不難看見患者把醫生說話態度差、字跡潦草看不懂、人多擁擠設施舊等指標視作非莆田系的標誌,逼得患者在「舒適但容易被騙」和「受罪但至少安全」中做選擇。如此一來,甚至模糊了醫療發展的方向路徑,乃至產生標準錯亂的反向激勵。
正如莆田系醫院號稱專攻疑難雜症,其本身的亂象也構成了社會治理的疑難雜症。然而相比於人類有限的醫學認知,對莆田系醫院亂象的認識恐怕並沒有超越於我們的常識之外,其治理路徑恐怕也並不難找,關鍵還看有沒有決心與勇氣甩開利益的糾纏,做一番使其傷筋動骨的診治。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一人兼任兩校校長:教育資源緊缺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