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鄭萃穎
編輯 | 韋杭
1
6月20日,參與了陽朔糖舍阿麗拉酒店項目的室內設計師琚賓發布了一篇公眾號文章,題為《Goodbye, Alila糖舍》,引起一片唏噓,有讀者在文末留言,「感慨羅曼蒂克消亡史」。
這家在60年代糖廠舊址上改造的酒店,是著名高端度假品牌阿麗拉(ALiLA)在中國的三家已開業酒店之一,參與者有建築師趙崇新、室內設計師琚賓,還有秦皇島孤獨圖書館的設計者董功。其建築外觀設計感極強,並與自然風貌融為一體,自2017年開業以來屢次獲獎,曾登上法國建築雜誌《』A』A』》封面。
法國建築雜誌《』A』A』》封面
但在今年5月11日,陽朔糖舍阿麗拉酒店宣布暫停營業,對外宣稱的原因是「因內部整修暫停營業」。
實際上,糖舍還在,而且已於近期重新開業,「消亡」的只是「阿麗拉糖舍」。
界面新聞注意到,「陽朔糖舍阿麗拉」的微信官方公眾號,已於6月中旬更名,去掉了「阿麗拉「品牌,改為「陽朔糖舍YangshuoSugarHouse」。
在阿麗拉所屬的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凱悅集團官網上,仍然能搜到「阿麗拉陽朔糖舍」,但不能進行預訂(凱悅集團在2018年10月收購了阿麗拉品牌所屬母公司Two Roads Hospitality,2018年底接管陽朔糖舍阿麗拉)。
界面新聞從第三方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陽朔阿麗拉酒店的業主方已向管理公司提出解約,解約理由為疫情帶來的不可抗力,以及管理公司經營不善。早期投入增加、管理方對運營支出控制不嚴,加之疫情影響,導致該酒店回報周期大幅延長。
該知情人士透露,因為疫情期間的人員成本及運營支出,酒店在今年疫情防控後的三個月內就消耗掉了帳上原有的現金流。更糟糕的是,4月底酒店復業後,僅在五一假期迎來一波訂房高峰,隨後預訂量很快回落至個位數。目前陽朔糖舍要求摘掉「阿麗拉」品牌,自主運營。
實際上,據酒店高層透露,陽朔糖舍酒店業主對管理方的不滿由來已久。不同於地處江浙的烏鎮阿麗拉和安吉阿麗拉,陽朔糖舍阿麗拉每年滿房的時間僅7至9月,淡旺季明顯,這就對管理方的經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烏鎮阿麗拉酒店所在地客源比較豐富且穩定,陽朔的客源則以旅遊度假的小眾體驗者為主,光靠網紅經濟不能成為酒店在市場立足的根本,還需要懂得經營。」晗月酒店集團副總裁夏子帆對界面新聞分析。
而陽朔糖舍阿麗拉酒店高層告訴界面新聞,在過往三年中,阿麗拉的經營管理讓業主感到失望。
首先是管理公司總經理頻繁更換,導致對酒店的經營管理無法細緻深入。截至今年業主向管理方提出解約前,包括開業第一年臨時調任的總經理在內,陽朔糖舍阿麗拉酒店已歷任5位總經理。
其中一任總經理管理酒店期間,業主方發現酒店採購食物的成本過高,僅一瓶礦泉水的採購價就高達3元, 比附近超市零售價還高。隨後警方介入調查,發現三名高管存在集體侵佔行為,從批撥的採購費用中吞沒了12%的回扣。
此外,在該總經理任職期間,還曾發生總經理偽造合同以獲取轉款、允許多名高管在酒店餐廳和酒吧消費逃單的情況。經業主方多次要求,阿麗拉酒店的管理公司最終撤換了該總經理。
除了內部貪腐問題外,陽朔糖舍阿麗拉酒店的消費者口碑也在下降。據酒店高層透露,2019年,陽朔糖舍阿麗拉在集團中的客人滿意度排名下降;2019年,酒店營收未完成預算的85%。
就在今年1月疫情防控開始前,陽朔阿麗拉酒店還曾因為管理失誤遭遇團建客人逃單,至今仍有近50萬未付款沒有追回。
此外,管理公司對酒店財產的保護不到位,也引起業主的不滿。據酒店高層稱,2017年7月1日陽朔糖舍阿麗拉開業時,恰逢灕江洪峰,管理方竟將業主提供給酒店的70多幅油畫作品遺落在地下室,導致油畫全部被水淹毀。
界面新聞就上述問題求證凱悅酒店集團,凱悅方面回復稱「正與業主方積極溝通協調」,至於未來合作方式等問題,雙方正在討論協商中,「暫時無法透露詳情。」
在攜程平臺上,陽朔糖舍阿麗拉酒店的評分為4.7分,大部分客人對酒店的建築設計和景觀給予好評,批評則集中在酒店服務方面,提到的問題包括員工不夠熱情、沒有禮賓引導、安全係數低、沒有歡迎水果或小吃等等,甚至有客人經歷過電梯出故障,第二天還沒修好的情況。
圖片來源:陽朔糖舍微信公眾號
一度令行業矚目的陽朔糖舍阿麗拉,為何實際運營落得一地雞毛?
據陽朔糖舍酒店高層透露,早期酒店業主方與阿麗拉酒店的管理公司籤訂的《管理協議》存在漏洞,管理公司過於強勢,業主方對酒店日常管理缺乏約束力,為日後經營留下了隱患,這也是業主方想要終止協議的原因。
上實城開集團商業資產管理中心副總經理俞偉向界面新聞舉例介紹了其與管理公司溝通協調的方式。
俞偉介紹,酒店管理方提供的《管理協議》通常是制式合同,但在日常經營中,雙方可以在《管理協議》的條款原則下進一步協商,制訂一份工作細則。這份工作細則將明確業主方和管理方的日常工作權限,比如經營及改造計劃、採購及支付申請、折扣及優惠政策、薪酬及考核方案等,業主方應有權參與審批。
此外,業主方有必要派選一位業主代表常駐酒店,通過閱讀各種經營報表、與酒店管理層交流,掌握酒店實時動態,並通過與管理方的定期溝通會議和不定期的專題會議來行使建議權。
而陽朔糖舍阿麗拉業主因缺乏酒店經營經驗,前期沒有派駐業主代表,後期才爭取到派駐代表的權力,也導致業主對酒店日常經營幾乎沒有控制權。
另一個問題是,根據通常的酒店管理協議,酒店管理公司的收入一部分來自按營收百分比提取的基本管理費,另一部分來自與經營利潤完成度掛鈎的獎勵管理費,並不對酒店的現金流負責。而酒店業主的目標是實現投資項目的現金流最大化,和退出階段的資產價值最大化。
疫情之下,酒店現金流消耗巨大,導致矛盾被激化。
一位熟悉高星級酒店的渠道方透露,近年來,國內不少酒店業主都對管理公司不滿,疫情更加速了他們換牌的訴求,陽朔糖舍阿麗拉酒店絕不會是今年唯一家撤牌的酒店。「有的酒店是生意不佳,覺得管理公司管理費太高;有的酒店疫情前生意很好,但訂單並非來自管理方的預訂渠道;還有些酒店業主比較強勢。」他認為,「疫情之下,業主更注重生存。」
今年5月,上海巴黎春天新世界和浦東四季等地標性酒店,也傳出業主提前終止管理合同的消息。
這一切都表明,國內酒店業主的經營管理意識正在發生變化。國際一線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國市場被一味追捧的時代結束了。
有高端酒店管理經驗的中國單體酒店聯盟副主席顧曉春認為,在中國酒店業發展初期,國際品牌能帶來成熟的管理及考核體系,這是當時的國內市場稀缺的。而大規模投資開發的地產商,也能藉助國際一線品牌,提升商業地產價值。
但近幾年,隨著國際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快速擴展,管理品質和人才輸送難以跟上,經營業績未達業主預期、一線品牌管理不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國內業主和國際品牌的矛盾也隨之浮現。
邁點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旅遊住宿品牌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國內高端酒店品牌與國際高端酒店的差距正逐步縮小。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兩者的品牌指數差值比穩定在45左右,而2015年差值還是83.80。
晗月酒店集團副總裁夏子帆認為,「業主方變得比以前強勢一些了。」她觀察到,近兩年中,不管是大型地產公司還是個人業主,都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不能僅注重品牌,而忽略該品牌的業績經營能力。
新一代中國的酒店投資者已經認識到,即便擁有網紅的外殼,一家酒店也需要有相匹配的服務和管理內核,才能算是一件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