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面簡述
周一,A股小幅低開後震蕩反彈,小盤股領漲,盤面呈現普漲格局。行業方面,化纖行業、航天航空、造紙印刷、船舶製造、裝修裝飾、煤炭、有色金屬、化肥行業、包裝材料、塑膠製品等漲幅居前,民航機場、保險小幅回調;題材股方面,降解塑料、稀土永磁、高送轉、氟化工、第三代半導體、中芯概念、紓困概念、彩票概念、航天概念、石墨烯、股權轉讓等漲幅居前。
財經要聞
【頭版頭條】
1、央行:徵信機構採集信息遵循 「最少、必要」原則。
央行就《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當前實踐中,利用該信息對個人或企業作出的畫像、評價等業務界定為徵信業務,屬於《辦法》的約束範圍。要求徵信機構採集信息遵循 「最少、必要」原則,不得以非法方式採集信息;採集個人信息,應當告知採集的目的、信息來源和信息範圍等,採集非公開的企業信用信息,應當取得企業同意;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應遵循客觀性原則,不得篡改原始數據。
2、工信部:整車和電池企業要加強技術攻關,提升電動汽車低溫行駛性能。
近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主持召開電動汽車低溫使用問題研討會。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強調,整車和電池企業要加強技術攻關,提升電動汽車低溫行駛性能,改善用戶體驗,高校和研究機構要加強基礎共性技術研究,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深交所:將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加強常態化合作,開拓更多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項目。
1月11日,深交所下屬子公司深證通與廣西北部灣、福建海峽、湖南、江西、齊魯、山西等6家股權交易中心,在深交所共同舉行區塊鏈合作籤約儀式,進一步推進落實證監會關於開展區域股權市場區塊鏈建設試點工作。下一步,深交所將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推動行業技術創新,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加強常態化合作,開拓更多區塊鏈技術研究應用項目,推進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共同構建資本市場數位化創新生態體系。
多個市場熱點爆發
早盤,次新股板塊大幅走強,日月明漲停,大地熊漲超14%,錦盛新材、上海凱鑫等紛紛跟漲。
龍頭股日月明開盤後小幅下探,盤中快速拉升封漲停,截至收盤,股價報53.57元。該股連續3日漲停,累計漲幅達60%。
日月明自2020年11月5日登陸創業板,首日最高至78.5元,此後該股一路下探,1月13日盤中最低至30.53元,較首日的最高價已腰斬。
行業板塊方面,半導體晶片概念股走強,通富微電拉升封板,韋爾股份、新潔能、聖邦股份漲超8%。軍工股也強勢爆發,航天動力漲停,內蒙一機、北摩高科、航天電器等個股紛紛跟漲。
3連板,暴漲75%,「次新妖王」來了!日月明為何這麼牛?
股民在高位抱團股上「瑟瑟發抖」之際,次新股卻迎來了一小波「暖春」。
1月18日,日月明再次漲停,已經收穫20%漲幅的三連板,被股民稱為「次新妖王」。截至發文,日月明股價為53.57元,總市值為42.86億元。
月明是一隻次新股,該公司於去年11月5日上市,發行價為26.42元。
上市首日,日月明大漲148.79%,股價最高觸及78.5元。但之後,日月明步入下跌通道,股價喋喋不休,最低跌至30.53元,相比78.5元高點跌幅高達61.1%,即腰斬。
股價下跌的原因一是資金抱團消費、新能源板塊以及藍籌股,造成中小市值個股流動性被分流;二是公司估值偏高,例如日月明的動態市盈率此前一度超百倍,明顯高於行業均值60.84倍。
正當股民陷入悲觀之時,日月明股價開始反彈了。
K線數據顯示,日月明從1月14日開始股價走強,從30.53元低點漲至53.57元,累計漲幅高達75.46%。據估算,如果股民在30.53元低位買入1000股,至今可浮盈約2.3萬元。
在尺度上,有投資者分析稱,日月明股價大漲,可能與2個原因有關。
一是屬於超跌股。有投資者稱,白酒股回調,抱團股也面臨分散,註冊制方向正確。
值得關注的是,今日早間,央媒發表評論稱,基金長期、過度抱團爆炒龍頭股,等於「偷懶賺快錢」。官媒喊話,也影響了抱團資金的情緒,因此部分資金去挖掘超跌個股。
二是高鐵軌交概念近期成為市場炒作熱點。從1月5日開始,中國中車股價大幅拉升,帶動了板塊內個股。
公開資料顯示,日月明主要從事軌道安全測控設備的研產銷以及軌道測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產品應用需求貫穿於新線建設、交付驗收、日常維護和線路大修等軌道全生命周期,廣泛運用於我國鐵路局及下屬工務段、地方鐵路公司。
後市展望
我們重點看好的方向:軍工、物聯網 、MLCC概念、光模塊、部分有業績的科技、汽車電子以及部分醫藥龍頭。可能其他方向也有機會,但不可能每個方向都進行布局。如果能抓住其中1~3個方向的主線機會,賺了波段空間也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