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而內行星的主要成分是巖石?

2020-12-12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由於地球和木星分別在霜線區內和霜線區外形成,導致了地球是類地行星,而木星是氣體巨行星。

儘管距太陽一定距離(儘管隨著時間的變化,但是那是大概在小行星帶的位置——2.7AU)溫度過高導致氣體無法凝固,但也不算太熱,無法使巖石金屬熔化凝結形成類地行星。在霜線期外足夠溫度足夠低可使化合物凝結成冰。這種冰現存許多,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並匯集形成比霜線期內可能形成的行星更大。

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有一股很強的太陽風將氫氣和氦氣等輕氣體吹到外部,但不能將較重的巖石和金屬吹到外部。

這些巨大的冰行星變得足夠大,以至於它形成了吸收附近氫氣和氦氣需要的引力,從而在周圍形成了厚厚的氣態層。

由於巖石沒有足夠的引力,行星只有變得比地球還大,才能將氫氣氦氣保留。

那麼,為什麼木星和其他行星的體積更大呢?因為它們形成於雪線之外,在那裡的太陽

星雲足夠冷以至於可以讓水,氨和其他物質凍結。太陽星雲的大部分物質由這些易揮發的化合物組成,所以它們有能力變得比內行星大得多,因此它們的體積逐漸變大並依靠自身的引力留住氫和氦。

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天王星和海王星儘管有厚厚的大氣層但主要成分是冰。

對於要容納氫和氦的行星,它需要比巖石行星更強的引力,並且普遍接受的規則是,當行星大約有十個地球質量時,我們就會得到這個引力。這是外行星開始從吸積盤中吸附氫和氦時似乎在其核心中所具有的量。巖石行星的核心可能較小,當密度較大時,對於給定的質量,它將獲得更強的表面重力,但這只會提供非常有限的差異。

大部分答案會告訴你,大小上的差異是因為外行星形成於具有較多固體物質的雪線之外。後半部分基本上是錯誤的。這些衛星的構成材料必須與核心材料相同,而木星的最大衛星和木衛四的構成大約由50%的冰/50%的矽酸鹽/鐵。通過任何合理有效的密度分布,其密度必須與某個次方成反比(通常認為是1.5)。

在我看來,木星巨大的原因是冰更容易結合到一起(就像雪球 一樣)。巖石的碰撞不會使它們相結合-想像古人把大石頭扔向石牆,但它們卻沒有結合到一起。巖石行星更難形成,這就是它們的質量不會隨著明顯的徑向函數下降的原因。我個人認為,行星形成的關鍵在於這門研究物質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學-化學。

我認為事情的細節在我的電子書《行星的形成與生物起源裡》。

不管真與假,我更喜歡下面的回答:

恆星的形成相伴著行星的形成,它們圍繞著巖石和鐵核旋轉的大氣層是相似的。

當Sol誕生時,它是一個熱核爐,第一次爆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釋放出地表氣體,這摧毀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年輕大氣層。

逸出的氣體冷卻,速度變慢,並被吸引到我們現在的天然氣巨頭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周圍。

相關知識

木星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目前已知有79顆衛星。古代的天文學家就已經知道這顆行星,羅馬人以他們的神稱這顆行星為朱庇特。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周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

作者: 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地球是巖石行星,這麼多巖石是如何形成的?
    類木行星的主要構成成分是氫和氦,這也是太陽的主要構成成分。那麼地球等巖石行星的巖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了解地球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巖石類行星,而水星是最小的巖石行星,水星的質量只有地球質量的5.6%。不過,隨便一顆類木行星都要比地球大上許多。天王星是質量最小的類木行星,但其質量仍然是地球質量的14.5倍。
  • 木星土星都是氣態行星,沒有巖石和土壤是個巨大的棉花糖?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類地行星,然後火星以外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態行星。類地行星的外表都是被厚厚的巖石和土壤所包圍的,那麼氣態行星上面真的沒有巖石和土壤嗎?如何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氣態行星。
  • 什麼是氣體巨人和冰巨人?
    氣態巨行星被歸類為一個原始成分是氣體的,且有一個小的巖石核心行星,如氫和氦。我們太陽系的氣體巨行星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些行星被稱為木星行星。它們之所以被這樣命名,主要是因為它們是在木星之後的行星,位於太陽系的外圍區域,超過火星和小行星帶。
  • 氫明明是非金屬,可科學家為什麼說木星內部存在液態金屬氫?
    以質量論,在宇宙誕生之初,氫大約佔宇宙中原子總質量的75%,氦大約佔25%。而宇宙中有許多恆星,恆星內部在進行著氫聚變為氦的核聚變反應,隨著時間的增長,氫的比例會下降,氦和其它元素的佔比會上升。木星主要就是由氫和氦構成的,太陽也一樣。金屬與非金屬的區別要想弄明白什麼是金屬氫,就要先弄明白金屬和非金屬的區別。
  • 木星比銀河系中某些恆星大,那麼為什麼木星沒有演化成恆星呢?
    很明顯,一個是太陽,另一個是木星,木星像一大勺冰淇淋,平均半徑為69,911公裡。那麼為什麼木星是行星而不是恆星?簡短的答案很簡單:木星的質量不足以將氫融合成氦。EBLM J0555-57Ab大約是木星質量的85倍,接近恆星的質量——如果它再低一點,它也不能融合氫。但是,如果我們的太陽系不同,木星會點燃成一顆恆星嗎?
  • 金屬態氫可能存在嗎?
    金屬氫是可能實際存在的。事實上,木星和其它類似氣態巨行星固態內核被認為主要由它構成。能否利用現有技術在地球上製造金屬氫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取決於你對金屬氫的定義。氫在大氣中通常以雙原子分子的形式(即H2,也稱分子氫)存在。當氫分子被壓縮時,它會在保持雙原子結構的情況下變成固態,再到金屬態,即金屬氫分子。
  • 木星氣體行星的真相是什麼?核心瞬間破碎,45億年前發生了什麼?
    它與類地行星大不相同,成分主要是氫、氦等輕元素。 但在八行星中,木星卻擁有最強的磁場。表面場強是地球的14倍,磁矩是地球的兩萬倍,還有最強大的磁層,廣袤的輻射帶,壯麗的極光,並是很強的分米波和十米波射電源。推測核心處為一個半徑約只有木星半徑5%的鐵-矽核。溫度達三萬K。
  • 氣態巨行星——木星
    然而,這顆行星足夠大,足以以地球無法做到的方式影響太陽。你看,說木星繞著太陽轉不是很準確。這兩個物體共享一個「質心」,它們都圍繞著質心旋轉。太陽和它的每一個行星都有一個獨立的重心。現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大小差距是難以置信的巨大。
  • 突發奇想:木星表面活動劇烈,會掀起液態氫巨浪嗎?
    木星是太陽系內八大行星,是四顆氣態巨行星之一,按照公轉軌道和太陽的距離排在第五位,它的鄰居內側是火星外側是土星。如果說太陽是太陽系內的老大,那麼木星就是太陽系內的大兒子,它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的2.5倍,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而質量只有地球的318倍,這說明它的密度很小。
  • 太陽系「失敗的恆星」木星,如果被點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與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同屬巨行星。同時,由於組成成分主要是氫和氦,所以它又屬於氣態巨行星,有時候也被叫做「氣體巨人」。木星大氣層中氫和氦的佔比達到了99%,在地質內部,氫和氦也佔到了96%。如此多的氫和氦,讓人不禁聯想到太陽。
  • 木星是氣態星球,人站在木星上會發生什麼?會直接掉進地核嗎?
    巖石行星vs氣態行星 在太陽系中有8大行星,其中靠近太陽的四個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們都屬於巖石行星。而火星之外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和地球不同,不是巖石行星,而是氣態行星。
  • 神秘木星,這個太陽系中「靈活的胖子」!它的內部是什麼樣子?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其他行星總和的兩倍半。它像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樣是一團龐大的氣體。它的組成大約有90%的氫和10%的氦,然後是其他微量物質,例如甲烷、氨氣、水和其他一些物質。在巨大的壓力和溫度下,在地球上以氣體方式呈現的物質會以非常奇怪的方式在木星上呈現。那麼木星內部到底是什麼?有哪些不同的構造和層次,我是否可以把它當成一大塊圓硬糖?
  • 我國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和木星
    並在2030年前後開展木星系探測和行星系探測。我國為什麼要進行火星探測與木星探測呢?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前三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一半。火星曾經可能也和地球一樣是存在生命的星球。
  • 木星是由什麼組成的?
    我們最好的猜測是核心吸積模型,根據這個模型,太陽和它的行星都是由一團富含氫和氦的塵埃(星雲的殘餘物)形成的。這種可變性物質迅速旋轉,導致其中心的質量和壓力呈指數級增加。最終,這個位於中心的稠密實體變成了太陽。太陽的太陽風將剩餘的氫和氦吹向太空。邊緣上的物質逐漸合併,達到臨界質量後,積聚了更多的氣體和質量,逐漸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行星。
  • 太陽氦閃、木星風暴漩渦,《流浪地球》裡的科學真相
    三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家們就發現這太陽內部氫轉化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於是他們發射了上萬個探測器穿過太陽,最終建立了這顆恆星完整精確的數學模型。   巨型計算機對這個模型計算的結果表明,太陽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後,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但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   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了。
  • 木星是氣態行星,太空人降落在木星上,會直接穿過去嗎?為什麼?
    木星在太陽系所有的行星中,木星最大的特點就是大,木星比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加起來都更大,光是木星上的「大紅斑」都足以容納一個地球。正是因為木星非凡的質量,它成為了太陽系中的老大哥,為其它的行星遮風擋雨。木星與地球非常不同的一點在於,木星是一顆氣態的巨行星,而地球是一顆類地行星。
  • 你對木星地核的認知可能要推翻
    木星可能沒有一個實心的地核。它的地核中含有一些巖石和金屬氫。科學家不能百分百確定行星深處是否有實心,但是,根據與地球相較的引力測量,最佳的合理猜想是它沒有實心核。基於這些測量,他們覺得木星的地核像是一鍋粘稠,特別燙的湯。
  • 火星和木星是如何從太空巖石墜毀中形成的?
    火星和木星是如何從太空巖石墜毀中形成的?藝術家對火星內部的演繹。一項新研究表明,火星是由較小的太空巖石碰撞形成的,而不是那些產生木星巖石核心的火星。科學家說,產生火星的猛烈的太空巖石碰撞似乎與那些被認為形成木星巖石核心的人驚人地不同。不同之處在於太陽系早期在太陽周圍旋轉的塵埃,冰和其他顆粒盤的變化。研究人員表示,在行星形成的早期階段,行星形成的軌道有一個「梯度」,它繞著年輕的太陽旋轉。他們補充說,距離太陽更遠的行星更有可能比接近世界的行星更大。
  • 木星和太陽相似度很高,卻沒有成為恆星,未來有機會嗎?
    木星是太陽系中很神奇的一個行星,不僅是太陽系中的第一大行星,木星的質量還是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總和的2.5倍。也是太陽系中和太陽具有相同構造的氣態行星。木星的主要成分是以氫和氦為主,那麼,很多人想,木星是否能夠改變自己的位置,由行星升級成為恆星呢?
  • 太陽系中只有木星有這樣的實力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一個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之和的2.5倍。木星的直徑達到了太陽直徑的10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47分之一。木星的周圍有很多衛星,木星及其周圍的衛星組成的系統因此有了「小太陽系」的美譽。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物質組成和恆星比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