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工作和學習,經常需要天然的或人工的照明。地球一誕生,太陽光便開始普照大地,而人工照明卻是不久前才出現的。人類先學會了用火照明,後來才發明了電燈。但是,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小一部分轉變為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紅外線形式變成熱浪費掉了,而且這種熱線還有害於人眼。有隻發光不發熱的物質嗎?有,這就是生物發的光。有關生物光的小知識,來了解一下吧!
由於生物光不產生什麼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關於生物光的應用與介紹,我國早就有記載。《古今秘苑》中就曾經記載過螢光捕魚的生動情景,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燈光捕魚」。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光學館有一間與眾不同的展覽室,室內格外明淨,它的「燈光」不耗費電力,而是來自玻璃瓶中的發光細菌,非常特別。
能發光的生物種類繁多,包括細菌、真菌、蠕蟲、海綿、珊瑚蟲、水母、甲殼類、軟體動物、魚類、昆蟲等。在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動物中沒有發光生物。在發光生物當中,多數是海洋生物。它們大多棲息在海洋深層,這裡籠罩著永恆的黑暗。在這裡,潛水員和航天飛行員遇到的情況差不多,周圍黑沉沉的,只有繁星似的閃光,也就是生物光。但是,這裡要比宇宙空間熱鬧,更加瑰麗多彩。
生物光通常是淡藍色的,有時也雜有其他顏色。例如,螢火蟲發淡黃色和淡綠色光。有一種甲蟲,它的幼蟲能同時發出兩種顏色的光,前頭是鮮紅色的帽子,身體兩側則是由淡綠色光點組成的帶子,黑暗中看起來異常動人。夜間,它通常只是頭部的鮮紅色斑點發光,好像是點燃的香菸頭。如果它們受到強烈驚擾,則立即燃起兩側的燈火。若把這種幼蟲捲成圓圈,則紅光點位於綠光點構成的圓環當中,看上去好似遠方開來的火車的信號燈。因此,人們通常稱它們為「鐵路蟲」。
世界上有許多地方可以看到生物發光的動人場面。當數以百萬計的單細胞海洋生物燃起自己的小燈時,奔騰的海浪看起來像火舌一樣。而在布滿發光微生物的水中,遊動的魚體上籠罩著以神話般的光暈。從遠古時候起,人們常把這種現象稱為「海火」。
在南方的山洞裡,有時也有異常美麗的景色。山洞穹頂,千百萬隻螢發出可以吸引蒼蠅等小昆蟲的光,那種光類似金銀線的亮絲。若走進山洞裡去的人說話聲音過大,或猛擊幾下洞壁,頃刻間光亮即逝,好像關了電門一樣。一會兒,一個接一個又燃亮了自己的小燈,猶如晚上城市點起了萬家燈火,整個洞頂很快又被照耀得亮閃閃的。
螢火蟲約有1500種,它們發出的光各不相同。有的每回陸續發3次短暫的淡黃色光,有的發5次橘紅色光,每兩次的間隔為2~10秒鐘。在炎熱的夏夜,一片黑暗中顯現出流動的閃光,則表示螢交尾期的到來。為避免可能的誤會,每種螢都有自己特有的求偶信號。一種普通的螢,雄螢在地面上1~2米高處飛舞時,發出短暫的閃光,一段時間後,附近草地上的雌螢便發出回答閃光。雄螢得到信號後,便飛向雌螢,同時繼續發放信號,直到雌雄相會。如果你想試驗一下,那麼當你用手電筒燈光給它發信號時,可能螢會回答你,並前來赴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