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好!我是夜鶯,在這難得的閒暇時光裡,讓我陪伴在您的身旁吧!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雀形鶲科的一種鳥,我的族群有90類種呢。
世界各國都可以是我們的家。我們習慣在灌木叢和矮樹叢裡搭建自己的巢穴,在中國,我們喜歡新疆天山西部、吐魯番和福海地區,因為那裡氣候涼爽,草木植被豐富,是我們理想的棲息地。
我們沒有五彩絢麗的羽毛,我們從不靠外表吸引人們,我們崇尚的是樸素的灰褐色。
我們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有人形容我們的聲音:清脆悠遠,還有多變的彈簧音呢。
在城市裡,各種聲音太嘈雜了,吵吵鬧鬧的人流聲、各種汽車的喇叭聲和飛機的轟鳴聲,不絕於耳,為了讓所有人都能聽到我們的歌聲,我們會提高嗓門,用更嘹亮的聲音抵抗它們,連你們的歌唱家也羨慕我們音域寬廣呢!
你們知道嗎?我們最開心的事就是音樂家、童話作家都喜歡把我們和世界上最古老、最偉大的國家——中國聯繫在一起,我們似乎天生就是一隻為中國而生的「中國鳥」呢。
希臘有一位作曲家名叫雅尼,他為我們創作了一首曲子叫《夜鶯》。
雅尼一直都很喜歡我們,他在義大利威尼斯的時候,每當夕陽西下,總有我們的一隻夜鶯飛到他的窗前唱歌,婉轉動聽的歌聲使他陶醉了。他認為,我們的歌聲裡包含了太多的詞彙,可惜他不懂我們的語言,無法和我們對話。他還說,我們的歌聲裡有一種美妙的節奏和獨特的旋律,這是人類無法擁有的。
他一直想創作一首有關夜鶯的曲子,但是怎樣將這美妙的音樂表現出來呢?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中國的笛子與我們的歌聲在音調上有許多的相似之處,於是就決定為中國笛子譜寫一首《夜鶯》,他大獲成功了。
婉轉柔美的曲調,在鋼琴和大提琴的配合下,徵服了所有聽眾,仿佛將人們帶入到一個擁有空曠的原野,茂密的森林和彎曲河流的世界,悠遠、寧靜,無限美好。
這首曲子在世界各地演出時,受到全世界觀眾的熱捧,我們的名氣越來越大。《夜鶯》這首曲子還被中國選入初三年級人教版音樂教材裡了,我們非常驕傲。
可是,有人認為整首曲子聽起來有點悲傷呢。是的,因為雅尼是西方人,在西方文化裡,他們都把我們當作了悲傷的象徵,這就相當於中國文學裡的「杜鵑」呀。
你知道嗎?這首曲子的構思源於安徒生為我們創作的童話故事,而且是安徒生唯一一篇以中國為背景的童話故事喲,這個故事的名字也叫《夜鶯》呢,這是一個非常好聽,又很有意義的故事。
在中國的古代,有一位皇帝為夜鶯美妙的歌聲所打動,就把它留在身邊作為寵物。但不久,一隻日本製造的人造小鳥發出了更加曼妙的歌聲,而且它的外表還鑲嵌著鑽石、紅玉和翠玉,真是美麗極了,皇帝完全被這隻鳥吸引住了,天天把它帶在身邊,陶醉於她美妙的聲音和華麗的外表。
此時,我們的夜鶯非常自尊地退出,悄然飛回到綠色的叢林裡去了。
然而有一天,當皇帝面臨死亡的時候,人造小鳥卻唱不出歌來了。夜鶯知道了,就義無反顧地飛到了皇帝的身邊,用婉轉的歌聲喚醒皇帝羸弱的身體。漸漸地,皇帝身體裡的血液開始流動起來,臉色也逐漸紅潤起來了。「死亡之神」變成了一團白霧,從窗前消逝得無影無蹤了。
皇帝甦醒過來後,對那隻人造小鳥非常氣憤,他狂怒道:「我要把那隻小鳥撕成千塊碎片!」最終,我們的夜鶯阻止了皇上的憤怒舉動。
有了這段經歷,皇帝認識到我們是真誠善良的,並且從不計較得與失。皇上再三挽留這隻夜鶯留在他的身邊,卻被拒絕了。夜鶯說:「我希望回到大自然去,為所有需要我的人唱歌。」
這篇童話故事在丹麥引起了轟動,他們掀起了閱讀《夜鶯》的高潮,在一些場合,他們還組織朗誦會。有人評論說,這是安徒生日臻成熟的一部作品。
丹麥詩人克爾凱郭爾還為我做了一首詩:「夜鶯不要求任何人聽它歌唱,這是它的謙遜;但它也不在乎是否有人聽它歌唱,又是它的驕傲。」
是的,我們從不強求於人,更不去乞討讚美。我們自信而堅定,追求豐盈的內心世界,用我們美妙的歌聲溫潤人們的心靈,滋養生命世界裡的每一棵精神之樹。
啊,朋友,我是不是有點太自戀了?真不好意思,耽誤了您那麼長的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裡,對您有一點點的幫助,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拜拜,謝謝您接受我的陪伴,祝您一切安好!我要飛走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