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尹建莉:3件事不要做,2點著重培養

2020-12-12 小柳育兒指南

教育專家是一個不太容易被人相信的身份,理論全憑一張嘴,說出的各種教育方法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驗證,有的教育理論和家長想的也相符,再加上不同教育專家之間的教育方法也常常相去甚遠,如何判斷哪位教育專家說的在理成了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但有一點卻能真正能夠甄別這些專家們的教育實力,那就是他們對於自家孩子的教育成果

北京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專家尹建莉,在這一方面則有著相當讓人信服的成績:她的女兒年僅16歲就通過連跳兩級的方式裸分進入清華大學,可以稱得上是的的確確的將自己的教育理論放入實踐當中並成功的典範,而她的教育方法也自然很值得家長的學習,談及自家女兒的成功,尹建莉她對女兒一直保持著3件事不做,兩件是重點培養的教育方案。

3件事不要做

一、不補沒必要的課

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很多家長可能會在孩子成績差時補課,但尹建莉則更多地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尹建莉認為孩子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學習多了會累、會厭煩、會抗拒學習,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儘量「順毛捋」,沒必要的可千萬不要補過分強調學習時間而損傷了孩子的學習意願反而得不償失。

二、不要打斷孩子

同時尹建莉強調:不打斷孩子是親子溝通的基礎。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時被打斷是專注力的損失,與家長溝通時被打斷是對家長的信任和溝通能力的損失,這對於孩子都是非常大的傷害。家長應該在生活中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將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的人,而不是自己的附屬物來對待。

三、不要使用負面激勵

尹建莉鼓勵家長更多的對孩子使用正面激勵而非負面激勵來進行教育。尹建莉認為,負面激勵的本意是通過批評讓孩子知恥而後勇,但副作用也可能導致孩子性格不自信,甚至直接擊碎了孩子的自信心,導致孩子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因此對於孩子的批評一定要少用、慎用,更多的以鼓勵誇獎的方式來對孩子形成正面激勵。

2點需要著重培養

一、性格、情商

尹建莉在談到孩子的教育目的時,曾經真誠的說過:我是一個相當世俗的人,我不會要求孩子有什麼特殊的價值觀,我對孩子的要求依然是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我的孩子也的確是這樣做的。家長想要讓孩子有出息,最應該培養的不是孩子的智力,而是孩子的情商和為人處世能力

英國劍橋大學曾經對世界500強企業的100名高管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根據他們的智力和情商測試結果來看,情商的優秀佔據他們成功80%以上的比重,而智商對他們成功的幫助卻只有20%,因此對於孩子來說,培養情商往往比培養智商更加划算。關於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長可以選擇這套《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相信應該成為家長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的好幫手。

全套繪本共計8冊分別從情商、好性格、情緒管理、社交能力、逆商教育、品格教育、性教育、財商教育這8個方面對孩子可能存在的情商問題進行教育。

二、自我管理能力

談到提高孩子成績,很多家長可能會想到監督孩子學習,但其實這種方法的效果相當有限,家長可以通過監督看管幫助孩子取得短暫的成績領先,但卻很難監管孩子一生,孩子如果沒有自理能力,「離了拐棍就倒」,那麼無論給孩子多好的基礎,孩子也很難走向真正的成功。而這本《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學會管自己》系列應該是家長的幫助孩子形成自我管理能力的好幫手。

這套圖書共計10冊,針對孩子在入學前後階段可能遇到的10個方面的自我管理問題,以有趣又有用的童話故事的形式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建議,既可以作為4~6歲孩子的親子共讀讀物,也可以作為一到二年級孩子的自主閱讀讀物。

相關焦點

  • 教育學者尹建莉的女兒跳級2次,16歲考上清華,是如何做到的
    作為教育專家,難免要被大眾將他們的子女拿出來分析,想知道這些專家的育兒之道是否真的有作用。今天我們要聊的教育學者是尹建莉,她也是一名作家。而她也憑藉著自己育兒觀,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清華學霸,語文高考分數高達140分。
  • 女兒16歲上清華,教育專家尹建莉談經驗:小學階段的教育要狠抓
    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幫無數父母解決了教育難題,身為作者的尹建莉也逐漸被廣大家長熟知。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好奇,這位從事了多年語文教育的教育家碩士,把自己的女兒教成了什麼樣?不得不說,尹建莉作為教育專家,完美在自己女兒身上證實了她的教育實力。
  • 星星之家育兒記:女兒16歲考上清華,語文140,尹建莉:小學階段的教育...
    尹建莉既是好媽媽也是好老師,表示非常注重孩子幼年時期的培養,小學階段的教育非常關鍵。關於閱讀尹建莉曾是一位語文老師,她培養的女兒高考語文成績高達140分,要知道,每年的高考,語文能達到140分及以上的,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在語文這一科目的教育上,尹建莉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 尹建莉女兒跳級兩次,高考語文成績140分,總結經驗:重視這2點
    身為從事語文教育多年的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教育事業方面確實頗有建樹,而最讓人佩服的還是她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尹建莉女兒跳級兩次,高考語文成績140分,孩子能擁有如此優異的語文成績,她總結經驗:重視這2點
  • 家教專家尹建莉「叫板」龍應臺 用所謂的「母愛」來控制孩子
    然而最近,暢銷書作家、有著「中國家教第一女王」稱號的尹建莉,在自己的新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中卻點名批評了龍應臺,抨擊其育兒觀念,直指對方所寫的一段流傳甚廣的話「看似金科玉律,不過是一陣嘮叨,是教育廢話的典型代表」。由於龍應臺被抨擊的這段話被很多人認可,尹建莉的這一觀點引起軒然大波。
  •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教育孩子,父母不妨多做些減法
    我們讀書時很容易產生代入感,跟隨尹建莉老師一起感受孩子的喜怒悲哀,從而接受老師的教育理念。當我們手中有一塊玉石,象徵著我們心愛的孩子,我們要用精美的刻刀,而不是鋤頭去雕刻他。本文介紹的是尹建莉老師的另一部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尹建莉老師認為,社會生活中,正確和美好的事情往往不複雜,凡事太複雜了一定有問題。
  • 網友質疑教育專家遭「打臉」,北師大專家:我女兒16歲上清華
    北師大的一位教育學專家尹建莉在網絡上提出了她的教育理論,說孩子想玩的時候就讓孩子玩個夠,而不是應當限制孩子。這種過於超前的教育理念,無疑是大多數家長的教育方法不搭調的,一位網友更是直接向這位教育專家「開炮」,甚至還質疑她的教育者水平,而這位北師大專家則直接給出了句讓人直呼打臉的反擊:我女兒16歲上清華。
  • 尹建莉炮轟龍應臺:你不過是想用所謂的「母愛」來控制孩子
    不料,近日卻遭到同為知名作家尹建莉的炮轟,尹建莉在熱銷新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中評價:「看似金科玉律的話,不過是一陣嘮叨,是教育廢話的典型代表」、「實質是以所謂的『母愛』為藉口,控制孩子」。據記者調查,此次尹建莉的公開抨擊,由一封家長來信點燃。該家長在信中傾訴孩子成績下滑,自己試圖用龍應臺的「金句」教育孩子,結果卻一無所獲。
  • 清華媽媽的教育經驗:當孩子正處在3-9歲時,這4件事情請用心培養
    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也是很多專家都認同的一個觀點。孔子也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一個班級裡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是好,有的孩子的學習成績差,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大都是有好的學習習慣,會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好的規劃。今天來看一下清華母親的曾經分享過的經驗,當孩子正處在3-9歲時,這4件事情請用心培養,或許能夠改變孩子以後的人生。
  • 教育專家尹建莉批龍應臺:在兒童教育上,一些廢話誤導了家長
    然而最近,暢銷書作家、有著「中國家教第一女王」稱號的尹建莉,在自己的新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中卻點名批評了龍應臺,抨擊其育兒觀念,直指對方所寫的一段流傳甚廣的話「看似金科玉律,不過是一陣嘮叨,是教育廢話的典型代表」。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這篇。尹建莉。
  • 三歲前千萬不要讓孩子認字?不是認字早晚的問題,是教育方式問題
    因此,在幼升小之前讓孩子認識一定量的字,是必要的。1、三歲前千萬不要讓孩子認字?是這樣嗎?有人說,孩子三歲前千萬不要讓孩子認字,孩子容易產生閱讀障礙,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事實真的如此嗎?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說,孩子在3到7歲左右進入語言、識字、閱讀等敏感期,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要抓住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愛上識字,愛上閱讀。
  •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除了要趁早教育以外,還要做到這四點
    這件事出在重慶的一對老張夫婦身上,這一雙兒女已經是成年人,而且兩個人都已經在工廠打工,每個月工資有2、3千。女兒因為工資不多,又有著與自己微薄工資不匹配的消費觀,工資自然不夠花,於是就打起了網貸的主意。
  • 六神磊磊對話尹建莉:給孩子的唐詩課怎麼上?
    古典詩詞仿佛又進入最好的時代:給孩子起名字翻遍唐詩宋詞,詩詞培訓班遍地開花,《中國詩詞大會》季季熱播。在六神磊磊《給孩子的唐詩課》新書發布會上,新晉奶爸的他和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一起,在北京遭遇驟降10攝氏度寒潮的周末,吸引了大量家長,座位全滿,「站位」也告急。
  • 孩子畫了條粉色的河,老師卻說「畫錯了」,尹建莉的回答值得學習
    家長在教育自家娃時,應該儘可能地保護孩子的想像力。"老師說水是藍色",女兒畫粉色河流被批評,媽媽尹建莉這樣回答尹建莉是一位在教育界很有名的專家,同時她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有一次她的女兒在學校上課時,老師讓學生們畫出一條河流,孩子畫了條粉色的河,老師卻說"畫錯了"。
  • 教育好孩子,就是後半生的幸福:怎樣做個好媽媽
    我們來看下這位韓國首席媽媽的家教心得:1.媽媽們要懂得發展自我2.絕對不要為孩子犧牲自己3.創造一個在什麼地方都能打開書本的環境4.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為成功的父母家長作為和孩子接觸時間最早、最長的關鍵人物,是「小環境」的主要營造者——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導孩子,如何處理和孩子的關係,幾乎每一種細節都蘊含著某種教育機緣。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區分出了家長手中握著的是鋤頭還是刻刀——它使孩子的世界與未來全然不同。
  • 尹建莉女兒16歲上清華,語文成績140分,她是如何做到的?
    圓圓的成績是完完全全的學霸,我們普通人眼中的「別人家孩子」,在談及育兒「秘籍」的時候女兒圓圓並非「神童」,而是正確的教育理念的體現。尹建莉說:有一根「魔杖」,它確實是有魔力的,哪個孩子一旦被它點中,就會變得更為聰明,在學習和才能上更有潛力。這個「魔杖」就是課外閱讀。
  • 揠苗助長不可取,使用「竹子定律」,著重培養孩子基礎是關鍵
    家長期待越高孩子壓力越大,這種情況之下,孩子只會厭惡學習,甚至對父母產生很多的怨恨。 2、沒有目標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可以有所成就,為了讓孩子全面發展,給孩子報名了許多的興趣班。在不同的教育之下,孩子會變得沒有目標,不知道應該著重發展哪一個,即便是一同發展孩子也會因為沒有精力,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 紐西蘭教育,多元文化環境 著重培養學生創造力
    羅艾梅:從3月21日到3月29日,紐西蘭共有23所院校參加北京、廣州的教育展,在教育展上為大家呈現紐西蘭優質的教育資源。在本期的教育展上,紐西蘭參展的院校涵蓋各級各類,包括大學理工學院,私立院校、中小學以及英語培訓機構,今年我們將繼續沿用個性鮮明的紐西蘭展臺,並且也會在這個展會上為大家詳細介紹紐西蘭優質的並極具性價比的教育。
  • 河北:倆臺灣教育專家來蠡縣傳授「教育經」
    11月12日,「發現孩子—因材施教」海峽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公益活動在蠡縣中學報告廳隆重舉行。兩位臺灣教育專家羅德鵬、陳蓉兒來蠡縣傳授「教育經」,千餘名學生家長、教師們聆聽了專家報告。    本次教育專家報告會由蠡縣教育局主辦,邀請了臺灣著名教育專家羅德鵬教授、著名研究員(教授)陳蓉兒為主講嘉賓,作「發現孩子—因材施教」主題報告。主講專家依據自己多年研究所積累的經驗和探索,提出了思路獨特新穎,富有建設性、前瞻性的教育觀點。陳榕兒教授在演講的一開始,就拋給在場家長一連串的問題,把大家吸引住。    教孩子要先懂孩子。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
    一、那麼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1)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女兒很平凡,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和母親李玫瑾是大學教授,國內聞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相比,她的女兒顯得很平凡。李玫瑾的女兒不是大企業家,也不是知名的教授學者,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英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