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也是很多專家都認同的一個觀點。
孔子也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習慣真的這麼厲害嗎?
李玫瑾教授曾在《開講啦》說過: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一個班級裡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是好,有的孩子的學習成績差,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大都是有好的學習習慣,會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好的規劃。
今天來看一下清華母親的曾經分享過的經驗,當孩子正處在3-9歲時,這4件事情請用心培養,或許能夠改變孩子以後的人生。
1、 良好的態度
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好,只要態度端正,廢鐵也成鋒"。
父母們平時要告訴孩子要做一件事就要認真的做,不要半途而廢,要始終保持著熱情和樂觀的心態。
孩子的態度比較積極樂觀就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上去,可以說是對孩子的成長十分的關鍵。
2、良好的時間管理
都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父母要教會孩子從小就有時間觀念,因為時間是最虛的東西,一去就不返。
家長在平時要讓孩子了解時間,在幫助孩子制定時間,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就會管理時間,就能夠懂得怎樣運用時間才是最合理的。
3、情緒管理
情緒的好壞能影響一個人的辦事效率,但情緒卻不是一件容易把握住的事情。
拿破崙曾經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在平時的教育中,家長要告訴孩子,可以有情緒,但是,脾氣要通過正確的方式來發洩出來,不要影響到身邊的人。
孩子的情緒家長要從小就培養孩子,這樣走進社會以後,孩子才不會吃虧。
4、 良好的習慣
對於孩子的學習,清華母親說至少每天都要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讓孩子獨立、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預習、複習的習慣。
在做人方面,也要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這樣的話孩子才能變得更加的優秀,全面的發展。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長要有耐心,堅持做下去,這樣孩子上了初中後就會很省心了。
清華學生媽媽表示:3-9歲可以說是寶寶養成好習慣的第一個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聽話的,培養孩子養成習慣還是比較簡單的。
我家女兒4歲的時候就看了很多的繪本,其中有一套《小松鼠行為習慣繪本》很不錯,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書中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表達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疊加在一起,會讓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另外,還有《陌生人,快走開》、《說好了就要去做》等拓展故事,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學會誠實守信,懂得多了之後上幼兒園,家長們才能更放心。
全書一共10冊,僅需59,平均下來一本不到3塊錢,一包小零食的錢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划算了,如果錯過了關鍵時期,再想培養就難了!
想購買的家長點擊下方商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