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平均教育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對孩子的財商教育上心了。許多家長會直接把孩子抓過來教買基金,選股票。其實這樣的做法有點突兀,真正的孩童財商教育應該是從小開始培養孩子掌控自己的現金流,學會延遲滿足等理財習慣。另外讓七哥感到有點遺憾的是,前幾天我寫的《小狗錢錢》書評沒有多少讀者關注。希望是我寫得不好而非大家不重視孩子的財商教育吧。
不過我還不死心,今天給大家介紹另外一本書。書的作者是叫貝絲·柯布林納(Beth Kobliner)。她是《如何培養高財商孩子》這本暢銷書的作者。2010年,貝絲被歐巴馬總統選為總統財務能力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同時貝絲曾是《金錢》雜誌的專欄作家,她還為許多其他出版物撰稿,包括《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
今天七哥就結合我們國家的國情和書中的內容給大家總結一下和孩子們談錢的一些原則。
1.儘早和孩子談錢
除了語言能力外,金錢思維在這個年齡段也是極佳的一個教學機會。研究發現3歲小孩已經有了基本的經濟思想,比如價值和交換。舉個例子,在挑選玩具時,他們從開始會做比較的那一刻就說明這些玩具在他們心目中有不同價值。同樣的,既然心中有了衡量此玩具價值的天平。那麼在與其他孩子做交換時也會基於玩具價值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交易意願。
2.家長們應該細心捕捉財商教育時機
家長們可以選擇在孩子們參與意願最高的時候,比如在孩子玩她最喜歡的遊戲時跟他們解釋金錢的來源。比如七哥我會給準備上幼兒園的小侄女買糖豆人這個遊戲。68塊的遊戲,我會告訴她這個68元等於多少瓶她喜歡喝的草莓味牛奶。同樣的例子,如果我和讀三年級的大侄女聊,我會嘗試向她解釋這68元買這個遊戲背後的機會成本是什麼?上高速過隧道時,告訴孩子們要耐心,耐心就能迎來隧道口的曙光。就好像你們的儲蓄罐的錢會慢慢累積到你們的目標值,這個過程要耐心。
總之,生活中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教育孩子財商的機會需要家長們去留意,我們需要孩子們清晰認識到現代的事物具有貨幣屬性。當孩子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們就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存錢了。存錢的過程分一定百分比的錢去滿足他們的欲望,比如吃一頓麥當勞,買玩具等等。如此,在教會他們正確對待金錢的態度的同時又能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消費金錢時的愉悅(畢竟這些錢是他們平時幫忙做家務或者考試100分慢慢存來的)
3.學會因材施教
不同年齡的孩童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因材施教。
我們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只需要他們明白錢具有價值,可以用來交換東西,金錢從哪裡來就好。
小學階段可以告訴孩子錢和時間一樣也是具有機會成本的事物。你拿來買零食的錢可以存起來買一個貴重的玩具。把錢存在銀行,還可以獲得利息。依靠利息可以讓你慢慢往更大的欲望目標靠攏。
中學階段在給孩子零用錢或者幫忙費時可以故意扣除掉幾個百分點的錢。當孩子問為什麼時,可以和他們解釋關於稅收的相關知識。
大學時可以向他們解釋金錢的複利效應。告訴他們,在大一存一筆錢在某個投資帳戶,到大四時會具體收穫多少錢。
以此類推。七哥多希望我自己的父母能從小就培養我的財商。天知道我在大學畢業前後的花錢習慣有多離譜!
4.教會他們不要攀比
需要讓他們明白,別人的家庭多有富裕是別人的事。我們在怎麼羨慕也不會使我們的儲蓄罐在第二天裝滿百元大鈔。所以攀比這件事毫無意義。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發展中。我們的財富也一樣,我們只需要學會理性地對待我們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即可。
5.孩子不需要知道家裡是爸爸還是媽媽賺得多
父和母的對孩子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讓孩子知道媽媽不是全職工作者,就有可能會讓孩子誤認媽媽對家庭的貢獻小。最後導致孩子不聽媽媽話或者不尊重媽媽等。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媽媽在家全職幹的家務活和輔導你功課的價值也非常高。如果孩子還是不理解,直接拿出保姆和老師的招聘啟事,把他們的工資加起來孩子就會很清楚媽媽在家中舉足輕重的作用了。
這本書的中文全名叫《如何培養高財商孩子》,建議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那今天就和大家先聊到這,希望文章內容對大家有幫助。麻煩幫忙點個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