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被別人稱為「神童」,為此他們不惜餘力地為自己的孩子請好的老師,給他們最好的學前教育,只為了能夠在上學的時候被老師同學稱讚。
但是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又十分的「揠苗助長」,為孩子施加的壓力太多,導致很多的孩子在還沒有成為「神童」時,就已經被學業壓力所打倒。
但是卻有這麼一個神童,在父母的良好的教育下,14歲就考入清華大學,這個孩子就是——範書愷。
優秀的學前教育
出生於1999年的範書愷,從小生長在山西省河曲縣,父親是當地的公務員,母親是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在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開始培養範書愷的識字能力。
範書愷的啟蒙教育就是由母親負責的,在他一歲的時候,母親為了讓他多識字,邊和他一起看故事書,一個字一個字地教給範書愷,還用色彩鮮豔的畫筆將字書寫下來,讓範書愷來認,就算出門在外,母親也會指著廣告牌、商店門口和物品上的字來讓範書愷認讀。
在範書愷兩歲的時候,母親為了培養他的領悟能力,買來了很多的掛圖,還將五年制的小學課本從一到十冊一本一本的教給範書愷,從拼音、字母、加減法一點一滴教起。父親還經常和他一起玩數字遊戲,在遊戲中來鍛鍊範書愷的數學能力。
慢慢的,範書愷在兩歲時,就可以認識上千字,還可以算10以內的加減法,在五歲的時候,範書愷就已經將小學的課本都學完了,父母將他送到小學四年級讀書,果不其然在第一年期末考試時,範書愷就以第一名的成績回報父母。
廣泛的個人愛好
在我們刻板的印象中,神童就像是一個書呆子一樣,只知道讀書,沒有什麼愛好,運動、遊戲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沒有接觸過,但是範書愷卻不是這樣,他有很多的興趣愛好。
他的父母為了避免讓範書愷變成一個書呆子,他們會有意地讓範書愷和朋友一起玩耍,為了開拓孩子的眼界,他們還買來很多的動畫光碟,陪範書愷一起看,像《西遊記》、《藍貓淘氣3000問》等等。
漸漸地,在父母的教育下,範書愷對打籃球、打羽毛球、打排球等很多球類運動都很感興趣,而且很多的課外書,他都有涉獵。
雖然自己有這麼多的成就,但是範書愷沒有一點驕傲,反而更加謙虛踏實,這也為他能夠考入清華打下了基礎。
14歲考入清華後的生活
果然,幸運之神是會眷顧努力的人,在範書愷14歲時,他憑藉著601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所錄取,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再入學的第一天,他居然感嘆:自己班級的女生太少了。
而且當清華校長第一次見到範書愷時,他發現這個14歲的孩子並沒有小孩子的氣息,渾身上下都散發著成熟老練的氣質,不得不讓校長評價「少年老成」這四個字。
在進入大學後,就意味著範書愷和高中時代不一樣了,他要獨立完成很多的事情,像洗衣服、整理被褥這些母親會幫他的事情,在大學中,他要自己一個人完成。
但好在,範書愷並不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很多事情,他都會自己解決,在大學的校園中,他並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小而接受什麼特殊待遇,反而因為自己年紀小,他更加刻苦努力的學習,去追趕同學們的腳步。
小結
作為一個神童,範書愷並沒有驕傲,因為他的家庭教育不會讓他產生這樣的性格。父母在他的教育上花費的很大的心思,至今,在範書愷的書桌上,還貼著父親說給他的話:「你人生的畫卷正徐展待書,學海寬廣正待你雲帆直掛。在你前進的旅途中,爸媽將一如既往為你鋪路搭橋。」
這短短的一句話,卻體現了家人對範書愷的愛護和盼望他成才的願望,或許有著父母陪伴才是範書愷成為神童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