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更優秀

2020-12-21 左言右語

"三歲看到老,七歲定終身",雖然這句話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它想表達的就是小時候的一些習慣,對長大以後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家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以後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清華大教授的忠告:能在孩子6~8歲前養成4種習慣,將一生優秀!

清華教授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學習的黃金時期是在6到8歲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期間,孩子的行為習慣以及態度會對之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教授一臉正經的說:能在孩子6~8歲前,養成4種習慣,將一生優秀。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每個孩子都應該養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的習慣應該是從小開始培養的,如果小時候不去注意,那麼長大後想要去灌輸這樣的思想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可以讓孩子提高自制力,提高工作效率,還能鍛鍊孩子意志,讓孩子有主見,現在很多孩子極為乖巧聽話,但卻沒有自己的主見,別人讓幹嘛就幹嘛,這是非常不好的對於未來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是非常有挑戰的一件事。

其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多的在做事的時候去多多思考,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去依靠父母,要讓孩子們明白父母是不能幫一輩子的。

2、今日事今日畢

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有它的雙胞胎兄弟,今日事今日畢。這樣做的意義是為了讓孩子避免養成拖延症,拖延症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慢慢慢慢侵蝕,直到大腦會接受這一切。

所以為了治療且預防拖延症,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以及不要去拖拉。其實現在大多數人都有拖延症,或多或少,有的人可能比較輕,而有的人就會明顯磨磨蹭蹭,比一般人的效率更低。

這部分人就是小時候父母沒有重視起來,可能孩子在放學回到家之後先去打開電視電腦去玩父母也不去管管,如此一來拖延症也就越來越越嚴重,到最後甚至會嚴重影響工作生活。

3、堅持閱讀

高爾基說過: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事實也確實如此,世界上諾貝爾獎最多的日本和挪威人均每年讀書是12本,這也是為什麼國家強大科學家眾多的原因。閱讀能使人明目,讓人善辯,給人自信,帶給人以陽光沐浴般溫暖,給人心以老者諄諄教導之意。

多讀書,讀好書,這是現在孩子們讀書的唯一標準,那麼家長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督促孩子去多讀書,還要監督孩子讀的書是不是健康,是不是好書。不好的書誤人一生,給人以灌輸陰暗的思想,猥瑣的目光,所以才更要倡導「多讀書,讀好書」。

好習慣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一個好習慣一旦養成,對一個人的人生影響巨大,任何事情都會因為量變而產生質變,6歲前給孩子養成一下4種好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父母越早培養越好!

葉聖陶先生就曾經說過:「教育就是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

為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我詢問了多名老師,才知道 孩子習慣也可以用書,我給自己家的孩子買了一套《幼兒行為管理繪本》,你別說還真挺管用的。一共10冊, 精美、色彩鮮豔的插畫,在3歲之前,可以當做漫畫圖畫書,用來親子共讀。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10冊不過是59.9平均一本不到6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同時培養閱讀好習慣,一舉多得!怎麼算怎麼划算!

4、日行一善

有家長可能會問了,這日行一善跟孩子的成長有什麼關係呢?有,不僅有,且有大到你無法想像的關係。

日行一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責任心,而在這之前,最最重要的是家長給孩子樹立的健康的榜樣,這會使孩子受益一生,並以此為自己的閃光點。

沒有責任心的人是不受待見的,沒有善心的人更是如此,那麼這兩項都需要家長多去有意識地培養。不要怕麻煩,不要沒有耐心,孩子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更是將來基礎中的基礎,有些東西不是學校能學到的,那麼就需要家長去教授。

我相信一個善良且有責任心的人,將來走到社會,哪怕學歷不是他可以炫耀的對象,那麼人格品質也是,因為這是現在最難得的。這樣的人走到哪兒都會被人尊重,被人善待。

那麼除了以上幾點,更多的還需要家長慢慢尋找,有這麼一本書可以幫助孩子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全書一共十冊,是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穩定內心,並帶給孩子自信的一本書,可以幫助孩子解決:逃避問題、軟弱懦弱、害怕失敗、不好思考、自卑、自負、沒有主見等等各種問題。

書中繪圖是可愛的小動物,符合小朋友的世界觀,符合小朋友的認知,更能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豐富的故事情節,高清的彩繪版圖,不僅能讓長時間閱讀的孩子從容保護好視力,還能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於孩子不聽話,不好管教或是脾氣不好的孩子幫助非常大,短短幾天就會看到孩子巨大的進步,從而不禁感嘆孩子懂事了。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左言右語總結:通過以上四點我們不難看出,培養孩子還是最需要耐心的一件事,不能因為孩子現在是什麼樣的,就去定格他未來的人生,孩子還小,要靠父母去慢慢打磨才能發光發熱。

那麼同時也希望各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對待孩子,不僅僅是耐心,還要細心,專心,在小的細節上認真對待這也會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達到不費吹灰之力教育孩子的目的。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要養成的3個好習慣,將來定有大出息
    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外界勸言或者自己的心理原因,才導致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習慣。畢竟,壞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是能夠把孩子的一生都拖垮的,但是好的習慣卻是能夠成就孩子優秀的一生的。北大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要養成的3個好習慣,將來定有大出息!
  • 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將來更懂事
    尤其是6歲前。那麼,6歲前該管什麼?怎麼管呢?一、管性格俗話說:「性格決定成敗」,我們在社交中,也經常會誇人「性格好」!可見,好的性格確實是孩子人生的助力。那麼,什麼是好的性格呢?我覺得積極、樂觀的性格就很好!心理學家認為,擁有積極、樂觀的性格的孩子,更自信、情緒更穩定、精神更飽滿。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專注力會越來越好,上學後更省心
    如果能在孩子6歲前,也就是學齡前這個階段養成專注的好習慣,那麼上學以後,孩子能坐得住板凳,專注地聽老師講課所以在這裡我建議6歲前的孩子, 就算用「逼」也要讓他養成這3個好習慣。
  • 清華媽媽的教育經驗:當孩子正處在3-9歲時,這4件事情請用心培養
    李玫瑾教授曾在《開講啦》說過: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一個班級裡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是好,有的孩子的學習成績差,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大都是有好的學習習慣,會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好的規劃。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如果用一個年齡階段來劃分孩子的成長,你會如何劃分?然後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培養呢?一個人的優秀表現需要有良好的性格,性格體現在人的知識涵養和自身素養。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歸屬於學齡前兒童,處於接受幼兒啟蒙階段。剛步入幼兒園內,孩子會結識到很多同齡的朋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
  • 3~6歲的孩子,這4類繪本要多看看,將來可能會更優秀
    因為我不知道孩子該讀什麼書,其實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思維還處於發展階段,識字率也不高,所以書籍一定要以圖畫書為主,當然,圖畫書也有很多種,重點放在這4個方面。第一類:用於社交和交友的圖畫書3-6歲正處於幼兒園階段,但在孩子之前,很難與這麼多孩子相處,也不會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繪本 5歲前必讀
    作者:寶寶知道 Iris33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早期教育對孩子來講是多麼重要。尤其在孩子5歲以前,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養成,而這其中,繪本的作用不容小覷。2.1~2歲《噼裡啪啦系列》《米菲繪本》《小熊寶寶繪本》《喬比的生活故事》《五味太郎圖畫書第一輯》《五味太郎經典創意繪本系列》《抱抱》《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蹦》《小籃和小黃》《月亮的味道》《好餓的小蛇》《可愛的鼠小弟》閱讀收穫:講述規則培養的故事,1-2歲是孩子生活習慣養成的一個重要的時期,對應的規則能教會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 北大教授:優秀孩子背後的好爸爸,原來這才是「拼爹」
    想必大家都聽過「拼爹」這個詞吧,在大眾心中,拼爹是個貶義詞。側面反映了孩子資質平庸,只能依靠爸爸的力量,然後有所成就。確切的說,是依靠父親的財力物力和人脈堆積出來的成就。只是在北大教授的演講中,大家對「拼爹」這個詞有了重新的認識。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馬未都兩位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 要知道「厚臉皮」這個詞的釋義一是厚顏無恥,二是不知羞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貶義詞,但為什麼兩位老師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厚臉皮」呢?
  • 孩子6歲前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上學後領先一步,如何讀繪本?
    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在小時候形成的習慣性格往往會伴隨終生,孩子要養成誠實守信、善良正直、樂觀開朗等優秀品質,這些大都是在幼小時期塑造養成的。有一個好習慣需要在孩子6歲前養成,這就是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父母的親力親為,即使工作很忙,生活很累,也要幫助孩子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一生受益。央視主持人董卿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鼓勵她每天進行閱讀,假期總會收到來自爸媽精心準備的書單。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好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風雨育兒課堂2020-06-09 22:35:49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李玫瑾教授直言:父母遵循這4個原則,兒子會更陽光有擔當
    3-6歲是孩子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也被稱之為幼年時期,在孩子幼年時期能得到怎樣的教育,將來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長大之後叛逆、不孝順、性格孤僻的孩子,多半都是幼年時期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李玫瑾教授在分享如何教出一個好孩子時,曾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在6歲前這個階段」。該管孩子什麼呢?李玫瑾教授提出了3方面。6歲以前首先該管的是孩子的性格,例如有的孩子做什麼都很消極,害怕失敗,遇到苦難還總是控制不住的情緒,動不動就哭,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人喜歡的。在養育孩子時,家長培養孩子什麼性格,孩子就會養成什麼性格。性格好的孩子才能受人喜愛,也更容易有一番成就。
  • 李玫瑾教授:在孩子12歲前,教會他「4個能力」,將會受益終身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驕傲,爸爸媽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是自己人生的缺憾都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從小就能優秀,為他們「圓夢」,不要走他們的老路。而李玫瑾教授曾說過,12歲以前應該更注重孩子性格、品行方面的培養,並且教會他們4種能力,將會受益終身。
  • 「宅孩子」和「不著家」孩子 6歲之後差別大
    李玫瑾教授認為6歲之前,是孩子的性格養成期,一旦是形成就會是很難改變的;所以,6歲之後孩子因為性格差別就會變大。孩子的性格養成在於以下這幾個方面:社交技能社交不光是成人的必修課,也是讓孩子適應社會、進入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孩子只有在與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過程中,才能儘早學會協調各種關係,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
  • 清華教授直言: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遊樂場走一圈就知道,超準
    作為父母,我們累死累活給孩子打造最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就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可老話說得好「孩子3歲看大、7歲看老」,要想知道他們長大後什麼樣,不需要等十幾二十年,在他們小的時候就能看出來。曾經去清華大學參觀時,就曾聽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非常有道理。他說:「孩子都喜歡去遊樂園玩,那裡有各種性格各種家庭的孩子,家長只要去那裡逛一圈,就能知道這些孩子們是否有出息。」現在,我們先來說說在遊樂場最惹人厭,並且性格惡劣,將來不會有太大出息的孩子。
  • 優秀的孩子,是怎麼養成好習慣的?好習慣對孩子又有什麼影響呢?
    在進入小學學習之後,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把孩子的習慣養好了,孩子的學習就會好了。這個說法看上去的確沒啥毛病,那些學習習慣好的學生,日常的學習成績也是好的。但我也會發現,不少媽媽一直說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但這個「好習慣」似乎一直沒有被「養成」,這就像很多網上的段子所描繪出來的:我作為父母已經那麼努力了,我們家的孩子怎麼就不見起色呢?對於這些家長,我只想說,很可惜,你們一直沒有用對方法,所以,雖然身心俱疲,但收效甚微。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寶媽小李和朋友到了一個不錯的餐館打牙祭,原本是想好好犒勞一些這段時間辛苦工作的自己,沒想到到最後用餐體驗一點也不好。她們去的時候,旁邊一桌已經有人落座,是兩個35歲左右的女性,帶著兩個6歲左右的孩子,他們說話的聲音不小,孩子偶爾還會大聲說笑,但周圍的人都選擇了默默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