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擺位怎麼擺?如何促進夜市經濟等消費業態健康有序發展?
小布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等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民生訪談今天是第7期,嘉賓是市城管執法局局長徐志虎,一起探討上海「夜間經濟」「外擺位」等經濟業態的管理良策。
支持「夜間經濟」「外擺位」等消費業態有序發展
Q:
如何推動「夜間經濟」「外擺位」等新消費業態有序發展,讓市民的消費安全有保障?
A:
一是堅持有序「放」,體現管理的彈性。市局出臺的《推進夜市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特色小店發展的指導意見》,對設置集市、攤點和外擺位主體,實行條件管理,要求需經批准。
一是咖啡、奶茶、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藝品等特色小店在建築物規劃紅線範圍內可實行外擺位經營。二是特色小店等商家可利用商廈門前廣場等公共空間開展商業促銷活動。三是支持配合屬地政府因地制宜規劃設置夜間集市、周末集市、特色集市,滿足市民群眾多層次消費需求,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四是指導幫助特色小店落實門前環境衛生責任,認真做好生活垃圾分類、餐廚垃圾和廢棄油脂規範處置等工作,營造安全衛生的消費環境。
洪煥銓 攝
舉個例子,靜安區安義夜巷限時步行街位於靜安寺南京西路商圈,全長264米。運營時間在每周六、周日及國定節假日,從中午12點至晚上23點。全新升級的安義夜巷劃分了夜巷花園、有機農場、南廣場、花園舞臺、酒吧街、迷你高爾夫、娛樂互動七大特色板塊,經營品種聚焦藝術文化、輕餐飲等環境友好型消費業態,並明確要求商戶嚴格落實環境衛生責任制和垃圾分類等規定,實現了活力與秩序的統一。
要求經營方嚴格落實「五定」標準,具備工商營業許可證,特別是對餐飲商戶,要求食品安全許可證,從業人員具備健康衛生證,確保食品安全。主辦方為防疫也做足了準備。除了定點定時做好清潔消毒,主辦方準備了口罩供給遊客使用,設置了收集口罩專用垃圾箱,工作人員會提醒市民遊客佩戴口罩。為控制人流,主辦方升級了人員統計系統,一旦每小時客流超過3500人,將採取限流措施,引導部分市民遊客暫時到嘉裡中心等周邊點位。
二是堅持規範「管」,體現執法的剛性。根據《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規,對未經批准設置的夜市攤點和「外擺位」等行為,依法嚴格查處,維護街面市容環境秩序。
三是堅持精細「服」,體現城市的溫度。做好相關政策的宣傳,指導商家守法規範經營。積極支持經批准設置的特色小店規範有序設置「外擺位」。對經批准設置「外擺位」的咖啡店、酒吧、輕食餐飲店、特色手工藝品等海派特色小店,加強指導服務,確保在建築物紅線範圍內規範有序設置。
舉個例子,徐匯區去年就區內「夜間經濟」試點商業體內餐飲單位設置外擺位提出意見,包括:
1、外擺區域不得佔用人行道、城市道路、消防通道及消防登高場地。外擺區域不能有搭建構築物、建築物的行為,不能擺放固定設施。
2、設置外擺位的餐飲單位應持有效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外擺就餐區域應設置在與本店經營場地直接相鄰的主體內街內。外擺就餐區域的餐位數量不得超過本店實際現有餐位數量的30%。3、設置外擺位的餐飲單位應嚴格按照其經核定的主體業態和經營項目在本店內加工製作供應外擺就餐區域的食品。外擺就餐區域僅作為消費者就餐場所,不得在外擺就餐區域內從事食品加工製作和銷售。送餐過程應配備防蠅防塵設施,確保送餐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避免二次汙染。4、設置外擺位的餐飲單位需保持外擺區域環境衛生,做好門責。應保持市容、環境衛生整潔,無暴露垃圾、汙跡等,並依據相關規定投放垃圾。外擺區域內產生的噪聲、異味等不影響周邊居民,併合理設置燈光,避免擾民和光汙染。
洪煥銓 攝
徐匯區外擺位經營商戶主要分布在湖南和天平街道範圍內,也就是歷史氣息濃鬱的衡復風貌區,天平街道規劃紅線內外擺位道路15條,外擺位商戶62家。以武康庭為例,作為徐匯首批夜間經濟試點區,武康庭在延長營業時間,發展夜間經濟的同時,充分考慮到武康庭的周邊居民,避免噪聲擾民。商戶夜間照明儘量與園區同步,採用暖色燈光,夜間戶外座位多採用蠟燭照明,不額外增加光源,營造出柔和典雅的氣氛,降低光汙染的可能。在招商階段,武康庭就對園區夜間經濟進行規劃。除餐飲業態,武康庭藉助老洋房、老馬路優勢,開設了珠寶店、葡萄酒鑑賞店、畫廊、跨界設計師時尚生活館、古董店等複合型業態。這些不會產生大量光源、噪音和油煙的業態,大多靠近居民區,而酒吧、西餐廳等則集聚在內庭或沿馬路的高層建築內。此外,商戶播放的音樂大多為輕音樂,為打造「慢生活街區」搭配最合適的背景音樂。
播出時間
小布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等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民生訪談》節目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00,在FM93.4 AM990上海新聞廣播播出,阿基米德、話匣子APP同步呈現。
資料:市城管執法局
攝影:柏可林
編輯:周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