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評論丨保證旅遊業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健康發展,讓「流動的中國」更加安全有序

2020-10-15 理響中國

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旅遊市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加速復甦,據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八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今年國慶與中秋假期讓很多網友直呼「找到了過年的感覺」,疫情以來壓抑的旅遊消費需求得以釋放,充分顯示了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以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為載體,讓「流動的中國」在安全有序的基礎上更具活力,助力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加快復甦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

注重文化打底,讓旅遊產業有更強感染力和吸引力。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不少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成為遊客熱門打卡地,為當地帶來旺盛人氣和豐厚收入,如濟南百花洲的非遺夜市、印象濟南的文旅創客節等均迎來眾多遊客。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加持賦予旅遊引人入勝的內涵,旅遊的承載讓文化增添身臨其境的生動。在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中,要注重以文化打底,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鄉村文化,在推進旅遊發展中對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躺在書卷裡、流傳在群眾間的地域文化變為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充分煥發文化生命力,促進文化與旅遊共生共榮,讓旅遊有更多文化底蘊,實現文化和旅遊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切實增強旅遊產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堅持創新引領,讓旅遊產業有更強時代感和現代感。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江蘇等地以「快行慢享」為設計理念的高速服務區衝上熱搜,不少地方通過科技賦能旅遊產業也贏得頗高人氣。創新是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要以創新理念為引領,立足當前以國內遊為主的市場格局,注重發展近郊遊、民宿遊、自駕遊、深度遊、家庭遊、小眾遊等出遊新形式,積極發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遊消費內容,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定製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滿足遊客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要集聚整合核心優勢資源,打造夜間旅遊主幹線,不斷延伸吃住行遊購娛產業鏈,推動旅遊產業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的快速轉變,滿足遊客多元精神生活需求。要充分用好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無人機航拍等現代科技手段,讓遊客充分享受科技發展的紅利。

強化服務保障,讓旅遊產業有更強便捷度和親和度。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欄目大受歡迎,可以說高鐵建設延展了人們的出行範圍,為人們奔向「詩和遠方」提供了出行保障。在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上,應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加強旅遊標準化建設,優化全要素、全過程服務,讓旅遊產業有更強便捷度和親和度,更好滿足遊客多元化體驗。要注重打造完善的旅遊交通體系,策劃設計高鐵、生態旅遊公路等全域旅遊交通路線,健全旅遊集散中心、旅遊風景道、騎行綠道、登山步道等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增加公共運輸線路班次,優化景區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服務設施,全面改善旅遊環境。要堅持精細管理,以旅遊景區、文化場館、娛樂場所等重點領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著力規範行業經營、提升服務水平,完善水電氣供給、公共安全應急救援等配套措施,創建安全有序的旅遊環境。(文/藺炳正)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qilushiping@iqilu.com;網上投稿;請關注齊魯時評官方微博。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旅遊發展
    遊客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安心地釋放被疫情所抑制的出遊需求?旅遊企業和旅遊目的地在沉寂近半年之後如何妥善處理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之間的關係?整個旅遊行業如何把這次「重啟」作為新的起點實現疫情防控常態下的新發展?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對此,筆者有如下淺見。一是要有科學防控、精細管理的思維和措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進入「動態清零」新常態。
  • 人民文旅專家說丨王昆欣:疫情防控常態化 旅遊業如何化危為機
    但與此相對,海外疫情防控形勢依舊複雜嚴峻,這對行業復甦,尤其是旅遊業的復甦提出新問題——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旅遊業該何去何從?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中國旅遊業需再次梳理並調整危機應對方略,將行業疫情防控工作的定位,從短期的應急行為向長期的常態化管理轉變。在此背景下,中國旅遊業化危為機發展,需要回答好五個問題:&nbsp&nbsp&nbsp&nbsp問題一:旅遊需求是否仍然存在?
  •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全域旅遊如何發展?
    滿足大眾新需要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部分遊客需求趨向開放遊覽空間,避免擁堵環境;趨向多樣化目的地,避免集中扎堆;趨向休閒養生,避免健康風險。全域旅遊倡導全要素、全行業、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推進旅遊業發展,與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大眾旅遊需求十分契合。
  •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如何實現旅遊安全?
    >疫情對旅遊業造成衝擊的同時,暴露出旅遊業諸多風險,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旅遊目的地安全保障問題,人流聚集或加大疫情再次爆發的風險。01、預約出行,有效實施安全管理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從「五一」小長假開始,各地景區已紛紛開啟「預約旅遊制」模式,這在目前是一種「防疫之需」,防止疫情的傳播、擴散和蔓延,確保遊客的生命健康安全。從長遠看,這是開啟我國預約旅遊的一次大練兵、大實踐、大推動。
  • 高舜禮:旅業復甦是「疫情常態化」下對政府防控水平的考驗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葉晨8月5日,「以傳媒力量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復甦·引領· 聚能』2019中國文化和旅遊總評榜頒獎典禮」在浙江西塘舉行。這場時長約2小時的中國文旅全產業發展成果分享會,吸引全網超50萬人次的讀者閱讀相關報導、觀看線上直播。
  • 山西開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首趟「省內遊」旅遊專列
    山西開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首趟「省內遊」旅遊專列 2020-07-13 17:02:25 張炯供圖   中新網太原7月13日電 (任麗娜)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13日傳來消息稱,隨著國內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山西開出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首趟「省內遊」旅遊專列。
  • 2021年,疫情防控常態下,中國旅遊業如何發展?
    2021年,疫情防控常態下,中國旅遊業向何處去? 歷經疫情洗鍊,旅遊業的韌性已經在重建期和復甦期被驗證。2021年中國旅遊業向何處去?疫情防控常態下,旅遊業如何發展?
  • 開局新展望⑤丨2021:疫情助推旅遊業多元化發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開局新展望(5)■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曉紅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旅遊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隨著我國疫情的有效防控,國內旅遊市場逐漸復甦,旅遊消費者也習慣了戴著口罩出行的旅遊新常態。
  • 開局新展望丨2021:疫情助推旅遊業多元化發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開局新展望(5)■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曉紅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旅遊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隨著我國疫情的有效防控,國內旅遊市場逐漸復甦,旅遊消費者也習慣了戴著口罩出行的旅遊新常態。
  • 龍川:時刻緊繃防控這根弦,毫不鬆懈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
    龍川:時刻緊繃防控這根弦,毫不鬆懈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迅速傳達貫徹落實省、市有關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研究部署我縣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時刻緊繃防控這根弦,毫不鬆懈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劉豔——疫情防控常態化 旅遊業究竟何去何從
    劉 豔 青年學者,知名財經評論員,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同時,其也給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踩了一腳急剎車。
  • 你家附近的商超市場安全嗎?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放鬆→
    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放鬆→ 2020-06-17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旅遊不妨做得更細更精
    這樣的良好態勢得益於國內出色的疫情防控成果和中國經濟的率先復甦。與此同時,在假期來臨之前,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加速打造國內消費市場,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各地各部門在節前做好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安全保障、強化服務水平等舉措,也為確保長假經濟健康有序備足「馬力」。
  • 中國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常態化 四類人員暫禁止進入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常態化 四類人員暫禁止進入中新社北京4月7日電 (記者 王祖敏)隨著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養老服務機構開始有序復工。記者7日從中國民政部獲悉,各地養老機構將實行疫情防控常態化,15天內入境回國人員的密切接觸者等四類人員,暫時禁止進入。為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中國民政部日前印發《關於及時調整完善疫情防控策略有序恢復養老機構服務秩序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養老機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有序恢復服務秩序作出安排。
  • 成都歡樂谷:緊抓常態化疫情防控,確保高品質安全運營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成為嚴重的世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不僅威脅著人類健康,更對全球經濟(尤其是實體經營經濟)與居民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國在較好的防控趨勢下,各行業已復工復產。強化疫情防控措施與遊樂安全檢查自有序復工起,成都歡樂谷便全力推進和規範景區的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將"入園戴口罩、掃碼、測溫、一米線"、"預約、錯峰"、"景區接待遊客不超過最大承載30%"、"加強景區衛生保潔、通風消毒管理"等納入景區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對於對外租賃的場所和對外發包的項目,也必須遵守景區統一的管理要求。
  • 新華網評: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旅遊不妨做得更細更精
    這樣的良好態勢得益於國內出色的疫情防控成果和中國經濟的率先復甦。與此同時,在假期來臨之前,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加速打造國內消費市場,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各地各部門在節前做好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安全保障、強化服務水平等舉措,也為確保長假經濟健康有序備足「馬力」。
  • 敦煌:做好疫情防控 迎接旅遊高峰
    在經歷了「暫停」和復工重啟的「陣痛期」之後,趁著暑期的到來,敦煌市旅遊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近期,隨著跨省團隊旅遊的恢復,敦煌市旅遊業也迅速升溫全面發展,各景區、賓館飯店陸續迎來旅遊接待高峰期。那麼面對暑期檔旅遊高峰的到來和疫情防控的變化,敦煌市旅遊行業如何應對?怎樣統籌做好旅遊高峰期的疫情防控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呢?
  • 相約金彩盤州,第十五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幕 共同探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旅遊業發展大計
    9月21日,以「旅遊新使命,健康新生活」為主題的第十五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拉開帷幕,共同探討新發展格局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貴州旅遊業發展大計第十五屆貴州旅發大會開幕式現場 夏俊傑/攝十五年來,貴州連續舉辦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持續守牢「兩條底線」、踐行「兩山理念」,做大做強旅遊業、豐富旅遊生態和人文內涵取得顯著成效,旅遊業日益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 全市旅遊市場持續回暖丨疫情防控、文旅發展兩手抓
    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社會秩序和市民生活逐漸恢復正常,我市旅遊業也在逐步升溫。數據顯示,2020年7月,納入統計的27家景區共接待遊客383595人次,恢復到去年同期的54%,折射出我市旅遊業漸次有序復甦的穩健步伐。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文旅產業發展六大新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遊已經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旅遊業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中國旅遊產業出現了一些新需求、新市場、新趨勢和新增長。015G技術升級改變了旅遊體驗的生產方式VR、AR、3D、5G技術日益成熟、應用廣泛,旅遊業結合這些新技術,能夠滿足因疫情影響而不能出遊的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