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旅遊市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加速復甦,據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八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今年國慶與中秋假期讓很多網友直呼「找到了過年的感覺」,疫情以來壓抑的旅遊消費需求得以釋放,充分顯示了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以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為載體,讓「流動的中國」在安全有序的基礎上更具活力,助力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加快復甦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
注重文化打底,讓旅遊產業有更強感染力和吸引力。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不少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成為遊客熱門打卡地,為當地帶來旺盛人氣和豐厚收入,如濟南百花洲的非遺夜市、印象濟南的文旅創客節等均迎來眾多遊客。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加持賦予旅遊引人入勝的內涵,旅遊的承載讓文化增添身臨其境的生動。在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中,要注重以文化打底,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鄉村文化,在推進旅遊發展中對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躺在書卷裡、流傳在群眾間的地域文化變為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充分煥發文化生命力,促進文化與旅遊共生共榮,讓旅遊有更多文化底蘊,實現文化和旅遊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切實增強旅遊產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堅持創新引領,讓旅遊產業有更強時代感和現代感。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江蘇等地以「快行慢享」為設計理念的高速服務區衝上熱搜,不少地方通過科技賦能旅遊產業也贏得頗高人氣。創新是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要以創新理念為引領,立足當前以國內遊為主的市場格局,注重發展近郊遊、民宿遊、自駕遊、深度遊、家庭遊、小眾遊等出遊新形式,積極發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遊消費內容,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定製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滿足遊客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要集聚整合核心優勢資源,打造夜間旅遊主幹線,不斷延伸吃住行遊購娛產業鏈,推動旅遊產業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的快速轉變,滿足遊客多元精神生活需求。要充分用好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無人機航拍等現代科技手段,讓遊客充分享受科技發展的紅利。
強化服務保障,讓旅遊產業有更強便捷度和親和度。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欄目大受歡迎,可以說高鐵建設延展了人們的出行範圍,為人們奔向「詩和遠方」提供了出行保障。在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上,應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加強旅遊標準化建設,優化全要素、全過程服務,讓旅遊產業有更強便捷度和親和度,更好滿足遊客多元化體驗。要注重打造完善的旅遊交通體系,策劃設計高鐵、生態旅遊公路等全域旅遊交通路線,健全旅遊集散中心、旅遊風景道、騎行綠道、登山步道等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增加公共運輸線路班次,優化景區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服務設施,全面改善旅遊環境。要堅持精細管理,以旅遊景區、文化場館、娛樂場所等重點領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著力規範行業經營、提升服務水平,完善水電氣供給、公共安全應急救援等配套措施,創建安全有序的旅遊環境。(文/藺炳正)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qilushiping@iqilu.com;網上投稿;請關注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