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去看小時候課文上的盧溝橋現在的樣子

2020-12-25 社會哥說事兒

盧溝橋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盧溝橋是在金世宗統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決定修建的。不過當時尚未動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

盧溝橋最初的建於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間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這才有了盧溝橋。

乾隆所寫金章宗所題"盧溝曉月"四字。碑高4.52米,寬1.27米,厚84釐米,盧溝橋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橋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

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釐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

讓我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盧溝橋上的時刻獅子了,每一隻獅子的姿態各異,古代匠人技藝了得。

盧溝橋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2個。

盧溝橋上的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

大小石獅子有些已經被風蝕的很嚴重,有些相貌已經不太清晰了。

這裡的石獅子到底有多少只,不妨前來數一數,據說現在的502隻也不是蓋棺定論。

有些石獅子已經開裂,不知道再過多少年,就看不到這些石獅子了。

盧溝橋的石獅子姿態各不相同。獅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繡球。有的大獅子身上,雕刻了許多小獅,最小的只有幾釐米長,有的只露半個頭,一張嘴。

除了漢白玉欄杆上的石獅子,橋東端還有頂著欄杆的石獅,左右各1隻。

漢白玉橋身上的祥雲花飾,至今看起來依舊很精緻。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衛京都的拱極城。1937年7月7日在這裡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全面性的抗戰。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累累彈痕。圖為宛平城甕城,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前來看一看千姿百態的石獅子和這段難以忘卻的歷史。

相關焦點

  • 銘記歷史,重讀小學課文《盧溝橋的獅子》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 猶記課文《盧溝橋》
    到了1948年,我在瀏陽縣中庸鄉中心國民小學上四年級時,國文老師很動情地為我們講述了「七七事變」的經過。聽完老師的講述,同學們個個義憤填膺。接著,老師為我們講授課文《盧溝橋》。60多年過去了,這篇課文我仍能背誦下來,文章曰:  「永定河上盧溝橋,百餘丈長兩丈高;橋東三裡宛平縣,豐臺離此十裡遙。七月七日正半夜,日軍進攻盧溝橋;還向宛平開大炮,搶我國土殺同胞。
  • 那些因課文而聞名全國的景點,你去過幾個?
    可是有多少路是你讀了萬卷書之後才想去行走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景點是因為課文而聞名全國。第一:廬山於是長大後便去了紹興,看了魯迅故居,看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第六:錢塘江錢塘江大潮(圖片來源於網絡)因為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觀潮》,使得很多人長大後到了杭州,看見錢塘江,就有了想去看看它漲潮時的樣子的想法。
  • 遊學假期帶你身臨其境走進小學課文《盧溝橋》研學旅行
    盧溝橋在北京市西南方向約15公裡處,位於豐臺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古老的石造聯拱橋。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盧溝橋始建。金明昌三年三月十一日(1192年4月24日),盧溝橋建成。金章宗定名「廣利橋」,因橫跨盧溝河,後改名為盧溝橋。古時,這裡澗水如練,西山似黛,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明月倒映水中,更顯明媚皎潔,所以「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 小時候的記憶~看日出
    小時候寫作文,老師都會教我們寫,我家住在黃山腳下,其實是黃山餘脈,距離真正的黃山風景區有100多裡路。身為黃山人,卻沒有爬過黃山。這話說起來確實挺搞笑,很多黃山人確實也沒有爬過黃山,這是真的。爬黃山是小時候的一個夢想在我小學那個年代,也就能從電視上面看看黃山是什麼樣子的!
  • 課文《愛因斯坦小時候》
    課文《愛因斯坦小時候》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從小喜歡鑽研問題,做那些需要動腦筋、花力氣才能做好的事情。愛因斯坦上了小學,因為他很少說話,有的同學笑他笨,老師也不大喜歡他。有一天上手工課,大家都把自己的作業交給了老師。老師從一大堆泥鴨子、布娃娃、蠟水果等作業中,拿出一個很不像樣的小板凳,生氣地問:「你們誰見過這麼糟糕的板凳?」孩子們都笑起來了,愛因斯坦卻低下了頭。老師看了他一眼,又說:「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
  • 歲月的童話:現在的你還有小時候的影子嗎?
    看了一下豆瓣裡大家對這部動漫的評價。有人說:「有的時候你以為你走的是一段回程路,其實你往前跨了一大步。」還有人說:「裡面的幾個情節讓人看得憤憤不平,不舒服,比如男生嘲笑捉弄女生來月經,撩女生裙子。」不過,在這裡,我不談這些,我談的是女主妙子的心境。從回憶的順序來敘述。
  • 北京經典騎行路線之盧溝橋-初探宛平城外的盧溝曉月
    《盧溝橋的獅子》記載:北京的歇後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我不是奔著獅子去的,只是想去看看那個風雨飄搖中歷經磨難的歷史鑑證,那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開戰的地方。 那時,天氣剛剛回暖,自己動用了最大的一筆花銷買了一輛山地車。沒有找到同行的小夥伴,於是自己驅車前往。現在知道了,盧溝橋在北京市豐臺區,西五環邊上。原來盧溝橋在西邊呀?
  • 那些年被語文課本安利的景區,你去過幾個?
    你看我買了這個東西,非常好。隨後自己就會對這個東西呢?進行一份深度的了解。這個過程呢,在現在來說叫做種草或者安利。其實這並不是不是現在才出現的產物,人們在了解一個新生事物的時候,均是一個被安利的過程。最近剛好有一個「被語文課本安利過哪些東西?」的話題登上了熱搜。作為一個旅遊愛好者來說,這些年被語文課本安利過的景區並不少。
  • 用AI修復明星童年照 你被誰小時候的樣子萌到了?
    用AI修復明星童年照 你被誰小時候的樣子萌到了?時間:2019-04-22 17:21   來源:星時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用AI修復明星童年照 你被誰小時候的樣子萌到了?
  • 小時候爸爸帶我玩 現在我陪爸爸出遊去
    別人陪伴父親的故事很感人卻是別人的事,想想時光不等人,不要再等父親年邁才想起要多陪陪他,借這個父親節,帶他去旅行吧,即便只是在家門口也好,有你的地方他就會覺得是風景。別忘了,小時候爸爸帶你去玩,現在就該你陪爸爸出去玩。
  • 寒假來了,帶孩子北京旅遊要去這些小眾地方,比玩轉北京還長見識
    佇立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你會分不清是紐約還是北京,但是歷史的建築會告訴你,城市特有的印章。寒假來了,帶孩子來北京旅遊,一定要去這四個小眾的地方,它們真的不一樣!我們通過先進的多媒體看到了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隨著時間的變化,頭蓋骨的大小,下頜的大小都在不斷變化,最終成了我們現在的樣子。女兒說:從猿到人實在太不容易了,再過幾十萬年,人類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無法作答,但是也罷!留給她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吧!
  • 小學一年級到現在30年了,還有幾個人記得你學的語文課文
    那時候我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好孩子,一直到現在我還能記得我的課本,大部分課文也還知道寫的是啥,記得不太全,歡迎補充。一年級上冊的識字比較多,下冊識字相對少點,有興趣的朋友多的話我以後發上冊內容,今天先發下冊,下冊總共是42篇。
  • 「小時候外婆很愛我」:現在換我來守護你,帶你去看外面的風景
    你知道的,這恐怕是老人最怕的病!」母親也沒有再迴避,「能怎麼辦,小時候我老漢從幾十裡外的煤炭廠給我帶油條回來吃,老了不管什麼病我都要照顧他,對你外婆也是一樣。」其實母親的反應我早就知道,自己的父母,哪能不上心負責呢?但是要是嫁到別人家,對方父母患上阿爾茲海默症會怎樣呢?
  • 小學課本上出現的景點,看看你去過多少個
    猶記得小學課本上學過好多課文,都是介紹國內的一些地點的景色,到今天可能還記憶猶新。今天一一列出來,大家可以數一數到過哪些地方。1、《長城》長城又稱萬裡長城,這個是在首都北京,現在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去北京旅遊的都要去爬一爬長城,有句話叫不到長城非好漢。
  • 北京最古老的橋「盧溝橋」,見證了中國的歷史,也是必去的景點
    去北京旅遊時,你不僅要參觀長城和故宮,還要參觀盧溝橋。相信你也會有同感,到了北京好像很少有人會去參觀盧溝橋,但絕對可以肯定的是,去北京旅遊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盧溝橋的。去過幾次北京,打算去盧溝橋,但是到現在去了兩次,每次感覺都不一樣。
  • 北京盧溝橋文化旅遊區有遊客帶狗進入,「遛狗成災」令人望而卻步
    盧溝橋文化旅遊區是一個集歷史、文化、藝術與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勝地,可最近筆者在該旅遊區發現,有不少遊客帶狗進入,有損該處文物保護與革命聖地的尊嚴。5月16日上午,筆者花20元買門票進入遊覽區不久,便在東側橋頭刻有「盧溝橋」的巨石前看到一條黃狗經過人群,由南向北跑去,一名女遊客嚇得「啊」一聲跌坐在地;在中華名硯文化街一店鋪前,筆者又發現有兩大一小3條狗,這令不少遊客望而卻步,不敢前行。一位老人還牽著一條白色的狗來到中華名硯文化街南側人行道上,不少遊客紛紛給狗讓路。
  • 看完那些背串詞的課文,會背也要被帶歪了!
    幾十年前甚至是上千年前的老古董,非要跑出來嚯嚯人,寫的時候也不知道少寫點(那你寫作文湊字數是怎麼一回事?)。背的時候,很容易串詞,經常是背了李家的上句,接了周家的下句,背著背著自己都笑了。當然也有的壓根沒發現,直到考試丟了分,才反應過來:艹,原來我記的一直都是錯的!
  • 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有哪些我們當時深信不疑現在卻被打臉的事實?
    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我們當時深信不疑現在卻被打臉的事實有《長城磚》、《愛迪生救媽媽》、《日月潭》、《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等4處錯誤。接下來,我們具體加以說明。語文課本作為全國上億學子的通用課本,它們伴隨著我們成長,為我們傳遞知識,幫助曾經幼小的我們睜眼看世界。兒時,我們將語文課本奉為至理名言,只要上面的內容絕對是正確的,從沒有懷疑過。然而,隨著我們逐漸長大,接觸的知識更多之後,發現我們曾經奉為「至理名言」的語文課本並非是完全正確的,其中有不少當時深信不疑現在卻被打臉的事實。
  • 在魯迅故裡,感受小時候課文裡的情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小時候在語文課本裡就有讀過魯迅寫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阿Q正傳》等等課文,最熟悉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有幸今天就來到 紹興 親臨現場看三味書屋那幾個和課本上一模一樣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