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時28分,救援隊伍艱難地穿過「一線天」。「一線天」是登頂鼓山的必經之路,兩側是高聳光滑的山體,中間是逼仄難行的山道,最窄處1米有餘,救援人員側著身子前行。
「謝謝你們!」18時39分,受傷驢友被運送到等候多時的峰峰集團總醫院救護車上。這時,只見他用力抬起身子,向救援隊員表達感激之情。
「我想喝水……」救援隊員用帶著體溫的自備水袋給傷者餵水。轉運途中,救援人員不停地與躺在擔架的受傷驢友交流,使其保持清醒。
18時02分,救援隊員合力託舉起擔架,藉助溜索下降系統緩緩滑行,成功通過「半甕」小斷崖。
17時10分,溜索下降系統已被牢牢地固定在兩側的山體上。經過第一批救援隊員現場勘察,需要在3米垂直高度的「半甕」處架設輔助救援系統,兩名隊員留下搭建溜索。
16時05分,先期抵達的救援隊員為受傷驢友進行了傷情判斷和應急處置,用保溫毯裹好避免失溫,然後將其固定在擔架上。經過近半小時準備,從鼓山海拔600米處下山。
45度的陡坡,光滑的石頭,讓人無法平穩站立。12月22日,救援隊員在「小鬼道」手把手、肩並肩,用人梯轉運的方式接力護送。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常生軍 劉學維)12月22日,農曆冬至。
中午時分,一名結伴而行的驢友在海拔600米的峰峰礦區鼓山大風門不慎摔傷,左腿膝蓋疑似骨折。
「請安撫傷者,我們馬上出發!」13:50,接到求救電話。14:20,邯鄲市紅十字中安防減災服務中心應急救援隊、峰峰礦區紅十字鼓山救援隊、邯鄲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準備完畢,58名志願者駕駛私家車、帶著救援裝備,分別從武安、永年、峰峰礦區和邯鄲市區緊急出發,15:18抵達鼓山腳下;16:05到達傷者身邊。
鼓山,山不在高,而在其險。據《磁州志》記載,鼓山「小鬼道」得名早在唐代。當日,記者隨隊跟蹤採訪,觀其兩側山峰,如刀削斧劈,中間裂開一道峽谷,前行不遠,忽有一塊3米多高的巖石橫在面前,陡峭且溼滑,需攜上扶下,小心攀行。因其險,也成為冀晉魯豫四省周邊驢友的探險之地。
山上山下,3支團隊,科學分工,協同作戰。他們採用人梯轉運方式,在鼓山上架起一條生命通道。
58名隊員接力前行,輪流抬擔架,穿過「小鬼道」,越過「半個甕」,挺過「一線天」……徒步4公裡山路,於18:39將傷者轉送到山腳下的救護車上。
「這是邯鄲民間救援團隊首次協同作戰,使傷者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救治。我深切地感受到,這就是救援志願者的初心和使命。」曾參與汶川大地震救援工作的中安防減災服務中心(原邯鄲戶外救援隊)負責人穀倉在現場激動地說。
夜幕中,響起震天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