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二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裡曼丹島,地處亞歐板塊南部,地質穩定,無活火山。島內森林密布,樹木高大稠密。該島土壤貧瘠,樹木不能每年結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動物經大陸橋(將島嶼與附近大陸連接起來的陸地)從別處遷徙至此,隨後氣候轉暖。
加裡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年平均降雨量約3800毫米,大部分地方都被原始森林覆蓋,島嶼上人口分布相對集中,大部分地區人口稀少。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截至2014年,天津聚龍集團在印度尼西亞加裡曼丹島上已擁有13萬公頃棕櫚種植用地,預計到2016年底,該種植基地將擴展到20萬公頃,屆時將實現每年100萬噸棕櫚油的產量目標,為緩解我國油脂市場的供需缺口提供重要保障。下圖為加裡曼丹島等高線(單位:m)圖。
(1)比較M、N兩地7月盛行風向的差異,並說明原因。
(2)分析該島土壤貧瘠的原因。
(3)簡述遷徙到該島的大型動物能連續進化且體型變小的原因。
(4)說明天津聚龍集團在該島發展棕櫚種植業的有利條件。
【答案】(1)差異:7月M地盛行風向為西南風;N地盛行風向為東南風。原因:7月氣壓帶與風帶向北移動,南半球的部分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M地形成西南風;N地屬於北移至赤道地區的東南信風帶。
(2)氣溫高,有機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對地表衝刷作用強,土壤養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長快,有機質大多儲存在生物體內;該島缺乏活火山,礦物質難以補給;
(3)該島位於亞歐板塊內部,地質條件穩定;氣候變化小,生物進化連續;冰期結束後海平面上升,大陸橋消失,生存空間較小;土壤貧瘠,樹木不能每年結果,食物相對不足。
(4)全年高溫多雨的氣候;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海運便利;廣闊的中國消費市場。
【解析】
(1)先指出M、N兩地的風向,再根據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移動分析原因。(2)本問要求從大氣受熱狀況的角度分析降雨的特徵,要明確氣溫變化與降水的關係。氣溫升高,對流運動增強,午後對流運動劇烈,形成狂風暴雨。(3)能連續進化說明了當地的自然環境穩定,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該島位於亞歐板塊內部,地質條件穩定,氣候變化小,生物進化連續,冰期結束後海平面上升,大陸橋消失,生存空間較小;體型偏小,說明了食物的缺乏,主要與土壤貧瘠有關,樹木不能每年結果,食物相對不足。(4)從兩個方面回答,一是自然條件(氣候溼熱、土地面積廣闊),二是社會經濟條件(勞動力成本低、市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