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這個「九指嗩吶王」真厲害!40年間吹了6000餘場

2021-02-18 黃河時報掌上金三角

       「尋找村寶——河南省大型文化志願公益活動」是今年省文化和旅遊廳啟動的公益項目,從2019年8月到12月,深入鄉村,挖掘傳承鄉村優秀文化,豐富基層文化活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近日,三門峽市湖濱區尋找村寶大型文化志願公益活動舉行,曾出訪法國巴黎表演的穴子倉村農民王志軍表演了嗩吶獨奏,嗩吶一吹也拉開了他近40年的嗩吶故事。

40年裡吹了6000餘場,被人戲稱為「九指嗩吶王」

       為生存,他從小自編自學民間技藝,吹拉彈唱樣樣精通;為圓夢,他幾十年刻苦努力,終於從農村小舞臺登上世界大舞臺。他就是三門峽市湖濱區高廟鄉穴子倉村民間藝人王志軍。

       解開領口,甩開膀子,隨著一聲嗩吶音響徹整個天空,民間老藝人王志軍登上三門峽市湖濱區尋找村寶大型文化志願公益活動的表演現場,一曲吹完,臺下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已是這位71歲民間老藝人為數不多的「最後表演」。

       「吹了一輩子了,馬上就快吹不動了。只要鄉親們想看,我就要在上臺吹一次。」王志軍說道,「正所謂千年琵琶萬年箏,唯有嗩吶吹一生。我這一生就是和嗩吶為伍的一生。」

       王志軍是土生土長的三門峽人,長得敦實,說話聲如洪鐘,鏗鏘有力。性格中充滿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特有的質樸和豪放。也正是這份質樸和豪放融入到他的藝術演奏中,成就了他奏響崤函大地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我是從1981年開始結緣嗩吶,到現在已經吹了快40年了,吹遍了四鄉八鄰,也吹到了國際舞臺上,對嗩吶也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王志軍說道,「到現在,40年裡我已經吹了6000餘場,怎麼吹也吹不夠。」

       與別人吹嗩吶不同的是,王志軍吹嗩吶用的是九個手指,也被人戲稱為「九指嗩吶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鄉裡的加工廠幹活時一不小心把中指壓斷了一截,後來學習吹嗩吶,沒辦法就用小拇指來代替中指,所以咱學嗩吶、吹嗩吶,比別人更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因為愛嗩吶,王志軍追逐半生,堅守40年。多年來,他與嗩吶為伴,用嗩吶傳遞著他對生活的感悟,用嗩吶吹響他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

一首曲子最少要練幾十遍,家裡、田間、山頭都是他的舞臺

       在黃河岸邊,一提到王志軍這個名字,人們都會伸出大拇指稱讚說:「他嗩吶吹得好,是我們這裡的『第一吹』,『過事情』能請到他,又紅火又有面子!」在鄉親們看來,能聽王志軍吹上一曲,那可真是一大樂事。

      「當初就是愛這個東西,誰說都不管用,跟著了魔一樣……」回憶起自己與嗩吶結緣的經歷,王志軍的話說不完,道不盡。

       從小,王志軍就對吹嗩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當時家境貧寒,更何況在那個年代,「吹嗩吶」是個被人瞧不起的職業。王志軍可不管這些,他一根筋地被嗩吶那種氣勢磅礴、熱烈奔放的魅力吸引著。

       1981年,王志軍與村裡的兩個小夥伴跑到洛陽伊川縣,跟隨當地有名的嗩吶手彭清臣學習簡單的嗩吶知識。「當時村裡的紅白喜事都是外地的戲班子過來吹一場,我想著自己學會了,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為四鄰八村服務,也可以解決自己的生活困難。」

      為了求得一星半點兒學習嗩吶的機會,一有紅白喜事,他就跟隨嗩吶班子幹雜活,想盡辦法和嗩吶師傅們套近乎「偷師學藝」。每逢師傅們演奏,他便躲在一旁悄悄觀察,從吹奏手法、腮鼓大小、音轉動作到每一段旋律、每一個動作他都儘可能地牢記在心裡。回到家,他憑藉著回憶反覆地練,一個曲子最少要練上好幾十遍,直到將這些曲子、那些細節牢記在心。

      就這樣,三年裡吹嗩吶也是王志軍每天的必修課,家裡、田間、山頭都是他的舞臺,為了練好嗩吶經常整晚地不睡覺。1983年,在黃河對面的山西寨後村,王志軍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場演出。「雖然演出費用不到10塊錢,但看到臺下的數百名觀眾,頓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就這樣,憑著天生對音樂的悟性和後天的勤奮練習,王志軍的嗩吶慢慢吹出了名氣,吹遍了四鄰八村。

1992年把嗩吶從鄉村吹到世界舞臺,曾連續參加10屆黃河旅遊節

      正是這片土地養育了王志軍,也正是這片土地賦予王志軍藝術的生命。他的一生註定要與嗩吶緊緊相伴相隨。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嗩吶在王志軍的心中已經成為有靈性、有生命的象徵。

       1992年對於王志軍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年,正是這一年,這位農民把一把小小的嗩吶從鄉村舞臺吹到了國際舞臺上,讓根植於崤函鄉土的嗩吶聲聲響徹在世界的輝煌舞臺。

       當年2月,一則突如其來的比賽沸騰了王志軍所在的小山村。「當時聽說法國考察團、河南文化系統等領導要來咱三門峽選拔嗩吶藝術團隊,最終選出一位代表國家赴法國進行演出。」王志軍說道,「當時前來參加的有20餘個團隊,個個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身懷絕技。」

       比賽結束後,湖濱區文化局一位負責人走到王志軍的跟前告訴他:「好好準備,我們要去法國演出啦。」聽到這一個消息後,王志軍激動得手舞足蹈。「當時可把我高興壞了,激動得一晚上都沒有睡好覺。」

       7月,王志軍第一次代表國家與其他民間藝人赴法國進行演出。在法國,他進行了近50天的表演,每一次表演都引起了轟動。「當時第一次走出國門,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我們還與當時的法國總統夫人合影留念了,心裡特別美。」王志軍說道,「從來都沒有想過,咱一個農民居然能到世界的舞臺上吹嗩吶,這輩子算是值了。」

       隨後,王志軍還參加了10屆三門峽黃河旅遊節,每一次登臺,他都積極表演,還為前來參加的外賓、嘉賓表演,受到了廣泛歡迎,大家也對他的表演交口稱讚。

       一張張獲獎證書、一塊塊獎牌、一個個演出證,都是對過去歲月的見證。植根於鄉土的嗩吶藝術不僅受到群眾的喜愛,而且有實力、有能力衝擊更高層次的藝術殿堂,與此同時,散發著泥土清香的嗩吶藝術也必將帶著它特有的神韻贏得更高的承認,閃耀著它更大的魅力。

統籌丨盧萍

審核丨楊瑩瑩 傅閃閃

責編丨蔣瑞

聲明:該作品系本報原創,非經許可禁止微信公眾號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萬般樂器,嗩吶為王!
    被稱為「高亢嘹亮之王」的嗩吶,雖然在中華大地上被演繹得出神入化,但最早發明這一樂器的卻是古代的波斯人。在今天的中東地區,已經很難尋覓到「滴滴哇哇」的嗩吶聲了,而在萬裡之遙的中國,古老而神奇的嗩吶旋律卻愈發的高亢嘹亮,併入鄉隨俗,全面漢化為中國民族樂器中極其重要的一員。
  • 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曲嗩吶吹人生,嗩吶的悲喜之路
    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曲嗩吶定終生。百般樂器,嗩吶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千年琵琶,萬年古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響全劇終,嗩吶作為我國一種傳統民間樂器,嗩吶在中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
  • 嗩吶吹得鳳凰來
    這個村的一位姑娘,將嫁往同鎮的王莊。婚禮僱請的,是濟寧市非遺傳人趙善雲的嗩吶班子。     時近中午,大霧方散,天也暖些了。趙善雲手持嗩吶,正在等候接親車隊,他個子不高,身上是牛仔褲配羽絨服的打扮。站在他旁邊的,是兩個吹笙的男子和一個打鑔的女子。
  • 嗩吶:從百鳥朝鳳到樂器之王
    嗩吶具有音色明亮、音量大的特點。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 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明清時期,嗩吶得到了廣泛的發展。然而,這個本身來自於西方的樂器,在一段時期內,卻被後傳入的西洋樂器漸漸覆蓋了影響度和流行度。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嗩吶藝術(唐山花吹)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嗩吶藝術(唐山花吹) 2020-03-1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
    一個朋友說要老家有人要聽點歡快的嗩吶,讓我幫忙找找,於是我就去網上找嗩吶,結果排名第一也是最熱的,就是《百鳥朝鳳》,然後我聽了下,挺歡快的啊,就發給他,結果他一看名字,回了我句,這嗩吶是葬禮上用的,瞬間尷尬無比(可見我多沒文化-_-||)。
  • 福寶鎮邀非遺傳承人教學生吹嗩吶
    在「貫打嗩吶」一詞中,「嗩吶」是指演奏的嗩吶曲,「打」是指打擊樂曲,「貫打」是指將鼓、鑼、缽、梆等打擊樂器組成的打擊樂曲「貫」進嗩吶曲中,也就是以嗩吶主奏,打擊樂器伴奏,吹打結合,渾然一體的古樸美妙的器樂曲。  福寶嗩吶演奏,獨具特色,名播遐邇,人稱「天籟之音」,「古樂瑰寶」,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譽為「難得的民間文化藝術珍寶」。
  • 李玉壽:民勤嗩吶的演奏風格
    民勤道教音樂探微(3)——民勤嗩吶的演奏風格作者:李玉壽民勤嗩吶在嗩吶家族中屬於中、大嗩吶,杆長40-50釐米。這種嗩吶音量適中,音色柔和,吹奏出的樂曲非常悠揚,其在喪葬道場的表現達到天隨人願、盡善盡美的程度。
  • 福寶貫打嗩吶:嗩吶一響,徵服全場
    福寶貫打嗩吶是在福寶產生,並向川南黔北渝西地區流傳的一種以嗩吶主奏,腳盆鼓、板、缽、馬鑼等打擊樂器伴奏的吹打樂。據福寶鎮政府《關於創建嗩吶山歌之鄉工作的報告》稱:「福寶貫打嗩吶起源於唐,發展於宋,完善於明清。」
  • 專家建議:取消農村喪事吹嗩吶?每一個農村孩子都有一段嗩吶記憶
    那把陳舊的嗩吶,吹得我心傷遠遠的,就聽到了那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調子,哀怨得令人心如刀絞、卻也可以高昂到令人激情澎湃。那是嗩吶的聲音,高亢、嘹亮而又激烈,仿佛是一個絕望的人最後的吶喊,又仿佛一個極度興奮的人開懷長嘯,我被這聲音深深吸引,腳步再也無法挪動。
  • 室友要學嗩吶,請問什麼樂器能鎮壓他?
    詞兒都是現成的,可以邊演奏邊輸出仇恨:「您老這個嗩吶盒子真叫好,一頭大來一頭小。」放下七塊板兒,抄起月牙板兒,保留大板兒,還能改山東快書:「閒言碎語不要提,表一表我滴舍友王老七……」還有朋友表示「欲要令其亡,必先使其狂」,建議買個擴音器,在他吹嗩吶時打開,放在通風好的地方,然後自己出去遛個彎兒,等你回來世界應該已經安靜了。
  • 民間野生嗩吶藝術團,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說起音樂,這種老舊的樂器卻極其叛逆,獨特的聲線可以讓你在所有樂器的聲音中一下就分辨出嗩吶的聲音。最特別的樂器從不當配角,當隔壁村吹嗩吶的王師傅聽說過「真男人從不回頭看爆炸」這句話以後就常常變著方法的吹噓自己的嗩吶藝術。
  • 嗩吶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
    俗話說「嗩吶一響全劇終」,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呢?在我們這裡,過去的確有很多辦白事的時候大吹特吹嗩吶,但是現在卻幾乎絕跡了,我認為:白事不讓吹嗩吶,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設已經深入人心,嗩吶被當作了一種文藝表演形式走上了大雅之堂。
  • 關於嗩吶的這些你都懂嗎?
    在王洪震能端穩嗩吶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教他吹嗩吶了,他天生樂感強,很快就吹得有模有樣了。所以,在十裡八鄉的婚喪嫁娶上總能看到一個走路還踉踉蹌蹌地小男孩跟在樂隊後面,「手舞足蹈」地吹著嗩吶。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吹嗩吶時間久了,就會沒了耐性,總想著玩。為此,父親打過、罵過,都沒能攔住王洪震那顆貪玩的心。
  • 被稱為「紅白事專業戶」的嗩吶,為何受到年輕人的熱捧?
    甚至在某些地方,為了整頓婚喪陋俗,有明令禁止街頭吹嗩吶,在課堂上少見,在民間又被禁,嗩吶的處境可謂是尷尬至極,而更戲謔的是,在山東某地,嗩吶剛被納入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後腳就被禁。還有人說,嗩吶的厲害之處,就在於能從你出生吹到送你走。那麼說正經的,嗩吶究竟厲害在哪兒呢?
  • 【中國夢·踐行者】東莞男子堅持吹嗩吶41年 年近花甲仍難覓徒弟
    【中國夢·踐行者】東莞男子堅持吹嗩吶41年 年近花甲仍難覓徒弟金羊網  作者:文聰  2019-08-29 吳培雄從16歲開始學習吹嗩吶
  • 人文燕趙|燕南趙北響吹歌
    在2006年、2008年國務院先後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吹歌類項目佔相當大比重,我省的永年鼓吹樂、定州子位吹歌、唐山花吹等22個項目榜上有名,充分展示了河北吹歌藝術的廣袤覆蓋面和不同的地域特色。真可謂:嗩吶聲聲動地來,燕南趙北響吹歌。河北吹歌是一種獨具風採的民族民間器樂演奏形式。
  • 在快手,尋回嗩吶夢
    吹響嗩吶,讓更多人聽懂它,是張峰的夢想。從小受父親影響,接觸嗩吶,20歲進了劇團跟著師傅學,再後來自己出去闖蕩接商演。在這期間,張峰曾迫於生計,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麻木地吹嗩吶」,「但心裡總是憋著那一口氣兒,想把它吹出來。」
  • 五代傳承,百年曲譜,昌黎有個嗩吶世家
    在昌黎縣葛條港鄉歇馬臺村,「嗩吶王」吳家一本曲譜傳承5代,一桿嗩吶吹著農家日子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吹響了十裡八鄉,響徹昌黎縣和周邊縣市……一本曲譜傳承百年「這杆嗩吶我爺爺用過的,得有八九十年了。這譜子更早,我曾祖父傳下來的。」11月18日下午,一見面,吳憲作就拿出兩樣寶貝給記者看。
  • 高亢嘹亮的土司禮樂——嗩吶
    嗩吶由哨、氣牌、侵子、杆和盤五部分構成,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有一碗狀擴音器——嗩吶盤。嗩吶雖有八孔,但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在婚嫁中一般吹《接親調》《起身調》《離娘調》《一杯酒》《小過街》《大過街》《接客調》《留客調》《送客調》《散客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