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3日 16:19 來源:中國網信網
參與互動(
)
網絡深刻的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以其無以比擬的優勢,為人們提供了便捷,全社會沉浸和享受著網絡的各類應用。但與此同時,網絡欺詐、網站釣魚、信息洩漏等網絡安全問題也隨著網絡應用的深入而變得越來越嚴峻。「網絡信息人人共享、網絡安全人人有責」,網絡安全環境的構建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配合,提升全社會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勢在必行。
縱觀其他網絡發達國家,無一不重視全民網絡安全意識的培養,並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例如,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和軍方高度重視網絡安全人才的教育培養,啟動了國家網絡安全教育培訓計劃(NIETP),通過了《網絡空間人才計劃》、《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教育計劃》等,已經形成了一個包括學歷教育、社會培訓、全民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多層次、廣覆蓋的網絡安全人才發展體系。與此同時,美國設立專門的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來推動網絡安全教育的開展,尤其是來自安全、非營利性組織、教育院校和政府部門的專家組成的國家網絡安全聯盟,它致力於為個人用戶、小型企業和教育團體提供網絡安全服務,為防範計算機網絡犯罪和惡意攻擊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手段,提升全社會的網絡安全意識,營造網絡安全文化環境。
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的提升是網民自身的努力和社會的宣傳教育培訓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可否認,安全意識的培養首先離不開網民個體自身的安全需求和自我學習實踐。「久病成醫」,網絡安全亦是如此。雖然大部分的網民不是專業的安全人士,甚至是網絡安全中的「小白」,但是在各類網絡應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細心的觀察可以逐步知悉使用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通過良好的安全習慣將風險降到最低。尤其是當網民自身或者身邊的人遭遇過網絡安全問題,深刻的教訓會讓人們在日後的網絡行為中警惕心加強,安全意識逐步增強,並會將經歷轉述給其他人,擴大影響範圍,讓更多的人了解網絡安全基本知識。
社會的網絡安全教育、培訓和宣傳是提升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不可或缺的環節。網絡技術發展迅速,網絡應用日新月異,網絡的移動性、開放性和複雜性日益凸顯,網絡攻擊和信息洩露的風險逐步增大,普通網民個人的能力遠遠無法滿足安全的需求,因此需要進行網絡安全系統的學習,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群開展不同類型的教育培訓。在學歷教育方面,重點通過學校的正規的高等教育培養高水平的網絡安全人才,提升網絡安全科研水平和能力,同時在低年齡段的教育中嵌入網絡安全教育,從青少年培養入手。
在社會培訓方面,面向政府部門、高校、企業、軍隊、社會團體等不同類型的對象,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在日本,國內大學開始致力於培養可以應對網絡攻擊的人才,日本九州大學開設的課程中,介紹《網絡安全基本法》等法令以及企業遭受網絡攻擊的案例,並且學校計劃於2017年4月將該課程設為所有入學者的必修科目。同樣在日本,2013年7月,會津大學開設了面向社會人士的專業講座,假想黑客非法入侵銀行系統提取顧客存款,介紹相關手段和對策。
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的提升需要在更廣層面上進行宣傳教育,即全民網絡安全知識普及,美國2004年啟動了「國家網絡安全意識月」活動,歐盟2012年啟動了「歐洲網絡安全月」,歐洲網絡信息安全局2008年還出版了《新用戶指南——如何提高信息安全意識》,指導公共和私營部門開展網絡安全意識教育。通過各種類型的宣傳教育,不僅可以展示網絡安全工作的新成效和新進展,而且可以圍繞網絡謠言、網絡欺詐等同公眾切身利益密不可分的網絡安全風險,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和基本的網絡安全防護技能,讓全社會養成良好的上網行為習慣,形成文明的網絡行為規則,共同參與到網絡空間治理中來。
網絡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網民是網絡社會的重要主體,網民自身的網絡安全實踐以及社會多層面的培養和教育,內外兼施,增強全民網絡安全意識,為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豎起第一道防線。(李欲曉 北京郵電大學網際網路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