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鄭州9月16日電(記者 李政葳)「國家網絡安全產業面臨三個問題:一是人才短缺、不好用問題;二是網絡安全意識沒有壓實;三是網絡安全產業相應標準沒有建立起來。」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辦主任陳鬥鬥說。
9月14日至20日,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全國範圍內舉行。在河南鄭州,多名行業大咖展望了諸多網絡安全領域的發展前景。
圍繞網絡安全人才建設,安全周期間,安恆信息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發布的《2020網絡安全人才發展白皮書》顯示,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網安行業就業,雖然從業人員年齡仍集中在25至30歲,但25歲以下的從業人員佔比較去年有所提高;網絡安全人才更關注技能提升,非課堂學習網絡安全技能的網絡安全人才的佔比超過6成,通過網絡安全資訊學習,主要關注競賽、技術及安全新聞等模塊。
「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IT行業聚集了很多計算機專業人才,但是現在整個IT領域的人才還遠遠不夠,特別是新基建的提出,未來相關專業人才需求也會更進一步增大。」安恆信息董事長範淵說。
因此,陳鬥鬥建議,要拉近網絡安全人才和產業之間的距離。前段時間,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落戶武漢,著眼於創新網絡安全學院辦學模式、創新網絡安全人才聚集方式、創新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新建立網絡安全人才能力考評體系、創新建設一流網絡安全產業園區等五大創新。
「這相當於搭建了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之間的平臺,讓網絡安全人才在教育階段就參與企業實際項目,大大縮短了人才培養和實際應用之間的距離。」陳鬥鬥說。
他還提到「校企合作」。他認為,學校教學不僅僅是由學校老師來承擔,更多的是要引入網安企業的專業人才。「網絡安全人才重要特點是實戰性。所以,要做到『戰場培養』,把『戰場』當成學生的考場,這樣才能有效解決短缺和不好用問題。」
「『人是安全的核心』,我們急需實戰型、實用性人才。」永信至誠董事長蔡晶晶說,要讓錯發生在靶場,不要發生在戰場,不要發生在真實業務系統裡面。期待政策推動網絡安全教育全面地、梯隊式地面向實用性開展;企業用戶深度參與人才建設,通過網絡靶場演習、眾測和競賽選拔等模式,進行實戰型人才訓練。
天融信CEO李雪瑩也認為,對於網絡安全企業來說,不僅要用人,還要把人才培養放入產業鏈條中去,快速培養實際性人才。「我們除了發展技術外,也很願意在這個方向做投入」。
在網絡安全意識方面,業界人士認為,意識培養和意識到位,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現階段還是要進一步推進立法,通過立法來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壓實網絡安全責任。」
蔡晶晶認為,未來網絡安全意識就是生活技能,甚至是生存技能。網絡安全不止是網絡安全專家的責任,資訊時代賦予了每個人守護網絡安全的使命。「正如20年前會開車是職業技能,而今天變成了生活技能;上網也由不得網絡黑客橫衝直撞,網民需要為自己、社會、國家建立起安全防線。」
在行業標準方面,陳鬥鬥認為,只有建立起行業標準,網絡安全軟硬體領域從業人員價值才能得到體現,產業才能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