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幾年圖書出版領域最令人可喜的事,實體書店的回暖無疑是其中之一。曾經被網際網路電商、電子書逼到死角的實體書店,近幾年經過升級改造,來了一次絕地反擊,全國各地開出了許多頗具設計美感又融合多種業態的實體書店,也出現了不少叫得響的連鎖品牌和獨立書店。
1月11日,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百道網主辦的「2017中國書店致敬盛典」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們對2017年的實體書店業大事做了回顧,並對書店的發展趨勢做了預測。澎湃新聞整理出幾個關鍵詞,與大家分享。
1.國家政策扶持2016年6月,11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實體書店發展。2017年,全國各省、市、陸續制定了規劃,推出實體書店扶持基金。2016年12月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支持開展全民閱讀。同時,2017年,免徵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仍在繼續。可以說,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對實體書店的政策扶持有中國這麼大力。
2.破殼新生在大會上,百道網&百道學習董事長程三國分享了該網顧問徐智明等人的研究報告。他們認為,2017年的實體書店業發生了巨變,用一個關鍵詞概括就是「破殼新生」:「整個行業,打破了舊的商業模式和商業邏輯的束縛,獲得了一種解放性的自由。」
所謂破殼,就像當初電子商務誕生時一樣,突破了傳統零售模式的舊殼,使得整個傳統零售模式分崩離析。
而許多人稱實體書店這幾年「復甦」或者「重生」了,但百道網更覺得,這不是書店活力恢復的復甦,而是一次徹底的新生——從內到外,都是全新的。但這個「新」會帶來哪些新變化,未來書店會變成什麼樣的業態,在整個大商業、大零售的體系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他們也無法預測。
百道網&百道學習董事長程三國3.MALL無論說復甦也好,還是新生也罷,實體書店這幾年的興起離不開一個詞或者說一個地方:MALL,大型購物廣場。
如今網上購物發展充分,實體的購物商場遭遇了市場危機,消費升級為大型的購物廣場MALL帶來了新的機會,「大部分的非購物消費,比如電影、餐飲、娛樂,都需要藉助一定的空間才能進行,而MALL恰恰是這樣的理想空間,環境良好,停車方便,而且能夠同時匯集多種業態的非購物型消費空間。而且,大部分MALL是各方麵條件非常好的優質消費空間,這也符合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於是,在2017年,大部分MALL開始大規模地進行屬性的轉型,從購物消費場所,轉變成以餐飲休閒為主的非購物消費的空間。在這個屬性變化的過程中,它們看到了書店。」這也是實體書店發生巨變的一大背景之一。
擁有一家書店,如今已成為MALL的標配。這就給無限發展可能的實體書店提供了兩條發展途徑。一是從書店出發融入大商業,在賣書的同時,增加咖啡、餐飲、文創產品等品類,進而升級成複合文化空間。在這方面,已經有不少成功案列,比如西西弗書店、言幾又書店。二是,從大商業出發,更多的其他業態主動吸納書店加入,或者創辦自己的書店,比如無印良品在店內增加書店、服裝品牌例外建設方所書店、建投集團發展建投書局、北京SKP MALL創辦自己的品牌書店等。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新華書店光的空間4.設計潮在業態進行升級的同時,實體書店同時也花大力氣和大價錢來提升自己的顏值。因此,出現了一批最美的書店,比如,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最佳設計獎的保定新鮮空氣書吧、由著名建築設計師青山周平擔任空間設計的新型複合書店侘集本屋。傳統的新華書店也在轉型,2017年12月,由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親自操刀設計的新華書店光的空間在上海亮相。2017年,言幾又書店還邀請了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的總設計師池貝知子及設計團隊,幫他們設計將於2018年開業的西安新店。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建築設計師參與到實體書店的項目中來。這也是實體書店興起的一個新熱潮。
「2017中國書店致敬盛典」評選出的最美書店河北保定新鮮空氣書吧5.出版機構開書店除了已有的中信書店、三聯韜奮書店、涵芬樓等,2017年,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出版公司進入實體書店業,他們以有別於傳統「讀者服務部」的新形態出現,代表了書店運營主體的一個重大變化。
比如,上面提到的侘集本屋,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四川建築圖書總店所屬的;2017年8月,新經典全資收購了Page One在中國大陸的書店,並在11月開出了24小時營業的Page One北京坊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 「閱讀隧道」,首創VR技術與實體書店相結合;上海三聯書店開創了精緻生活方式品牌「築蹊生活」,首家示範店2017年5月底在浙江寧波開業;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新知識教育書店也在2017年正式開張,這是一家獨具特色的教育主題書店,原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讀者服務部,如今已成為永福路上的一個新地標。此外,中華書局開設了伯鴻書店、灕江出版社承辦了灕江書院……
未來很可能有更多出版機構進入圖書零售領域。
「2017中國書店致敬盛典」評選出的特色書店青山周平設計的侘集本屋6.書店空間化在進駐MALL的同時,實體書店也與更多的非書空間結合。比如:
影院書店——2016年8月北京首家新概念影院橙天嘉禾影城萬柳店開業,同時開放了橙嘉書屋,以生活方式、藝術設計類書籍為主,如今已開業四個門店;
銀行書店——2017年5月,言幾又書店與臺資銀行富邦華一銀行合作,在上海外灘打造了「書房銀行」。中信書店也在2017年8月入駐了中信銀行濟南分行;
機關書店——2017年3月7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書局創辦的河南首家開放式機關書店在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大樓內揭牌啟用。2017年11月24日,由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與內蒙古新華書店共同創建的「新華書店內蒙古發改書苑」在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大樓開業。2017年11月27日,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市政務中心創辦的政務中心讀書會共享書店開業。
這些新形式的書店潛藏著巨大的想像空間,很可能成為書店發展的新方向之一。
7.共享書店對經營內容進行擴充之外,實體書店也在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共享書店就是這一方面的小小嘗試。
2017年7月16日上午,由安徽新華發行集團首創推出的「共享書店」在合肥三孝口書店正式開業。讀者只要繳納99元的押金,下載「智慧書房」的APP,就可以掃一掃自己中意圖書的條形碼,借閱兩本總價不高於150元的書,10天內免費閱讀。
「共享書店」首批在安徽10家新華書店實體書店和校園書店同步試點。在他們的帶動下,很多實體書店與當地的圖書館合作,推出各種免費借閱的服務。
8.無人書店無人書店的嘗試,代表了書店業對新技術的關注。這主要是浙江新華書店集團推廣的「自助購書+機器人」購物模式:2017年8月21日起,浙江省173家新華書店以及分別位於上海、徐州、深圳和泉州的四家新華書店集體推出了「自助購書」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終端查找書目的庫存情況,自助完成結算、付款和列印電子發票等操作,除去選書的時間,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整個購物流程。
同時,北京發行集團也將建設7×24小時無人值守書店。他們將與大唐網絡合作,開發一批智慧機器人,成為無人書店中的「店員」。用戶進入書店後,可以同放置在店面門口的機器人進行人機交流,機器人會根據用戶表述提供所需圖書或商品的準確位置,並推送相關優惠信息和相似商品推薦。而2017年10月,安徽蕪湖已經開設了第一家「豆便利」無人智慧書店。
「豆便利」無人智慧書店(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