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的實體書店2017:設計潮、新空間、新技術

2021-01-16 澎湃新聞

要說這幾年圖書出版領域最令人可喜的事,實體書店的回暖無疑是其中之一。曾經被網際網路電商、電子書逼到死角的實體書店,近幾年經過升級改造,來了一次絕地反擊,全國各地開出了許多頗具設計美感又融合多種業態的實體書店,也出現了不少叫得響的連鎖品牌和獨立書店。

1月11日,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百道網主辦的「2017中國書店致敬盛典」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們對2017年的實體書店業大事做了回顧,並對書店的發展趨勢做了預測。澎湃新聞整理出幾個關鍵詞,與大家分享。

1.國家政策扶持

2016年6月,11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實體書店發展。2017年,全國各省、市、陸續制定了規劃,推出實體書店扶持基金。2016年12月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支持開展全民閱讀。同時,2017年,免徵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仍在繼續。可以說,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對實體書店的政策扶持有中國這麼大力。

2.破殼新生

在大會上,百道網&百道學習董事長程三國分享了該網顧問徐智明等人的研究報告。他們認為,2017年的實體書店業發生了巨變,用一個關鍵詞概括就是「破殼新生」:「整個行業,打破了舊的商業模式和商業邏輯的束縛,獲得了一種解放性的自由。」

所謂破殼,就像當初電子商務誕生時一樣,突破了傳統零售模式的舊殼,使得整個傳統零售模式分崩離析。

而許多人稱實體書店這幾年「復甦」或者「重生」了,但百道網更覺得,這不是書店活力恢復的復甦,而是一次徹底的新生——從內到外,都是全新的。但這個「新」會帶來哪些新變化,未來書店會變成什麼樣的業態,在整個大商業、大零售的體系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他們也無法預測。

百道網&百道學習董事長程三國

3.MALL

無論說復甦也好,還是新生也罷,實體書店這幾年的興起離不開一個詞或者說一個地方:MALL,大型購物廣場。

如今網上購物發展充分,實體的購物商場遭遇了市場危機,消費升級為大型的購物廣場MALL帶來了新的機會,「大部分的非購物消費,比如電影、餐飲、娛樂,都需要藉助一定的空間才能進行,而MALL恰恰是這樣的理想空間,環境良好,停車方便,而且能夠同時匯集多種業態的非購物型消費空間。而且,大部分MALL是各方麵條件非常好的優質消費空間,這也符合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於是,在2017年,大部分MALL開始大規模地進行屬性的轉型,從購物消費場所,轉變成以餐飲休閒為主的非購物消費的空間。在這個屬性變化的過程中,它們看到了書店。」這也是實體書店發生巨變的一大背景之一。

擁有一家書店,如今已成為MALL的標配。這就給無限發展可能的實體書店提供了兩條發展途徑。一是從書店出發融入大商業,在賣書的同時,增加咖啡、餐飲、文創產品等品類,進而升級成複合文化空間。在這方面,已經有不少成功案列,比如西西弗書店、言幾又書店。二是,從大商業出發,更多的其他業態主動吸納書店加入,或者創辦自己的書店,比如無印良品在店內增加書店、服裝品牌例外建設方所書店、建投集團發展建投書局、北京SKP MALL創辦自己的品牌書店等。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新華書店光的空間

4.設計潮

在業態進行升級的同時,實體書店同時也花大力氣和大價錢來提升自己的顏值。因此,出現了一批最美的書店,比如,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最佳設計獎的保定新鮮空氣書吧、由著名建築設計師青山周平擔任空間設計的新型複合書店侘集本屋。傳統的新華書店也在轉型,2017年12月,由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親自操刀設計的新華書店光的空間在上海亮相。2017年,言幾又書店還邀請了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的總設計師池貝知子及設計團隊,幫他們設計將於2018年開業的西安新店。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建築設計師參與到實體書店的項目中來。這也是實體書店興起的一個新熱潮。

「2017中國書店致敬盛典」評選出的最美書店

河北保定新鮮空氣書吧

5.出版機構開書店

除了已有的中信書店、三聯韜奮書店、涵芬樓等,2017年,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出版公司進入實體書店業,他們以有別於傳統「讀者服務部」的新形態出現,代表了書店運營主體的一個重大變化。

比如,上面提到的侘集本屋,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四川建築圖書總店所屬的;2017年8月,新經典全資收購了Page One在中國大陸的書店,並在11月開出了24小時營業的Page One北京坊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 「閱讀隧道」,首創VR技術與實體書店相結合;上海三聯書店開創了精緻生活方式品牌「築蹊生活」,首家示範店2017年5月底在浙江寧波開業;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新知識教育書店也在2017年正式開張,這是一家獨具特色的教育主題書店,原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讀者服務部,如今已成為永福路上的一個新地標。此外,中華書局開設了伯鴻書店、灕江出版社承辦了灕江書院……

未來很可能有更多出版機構進入圖書零售領域。

「2017中國書店致敬盛典」評選出的特色書店

青山周平設計的侘集本屋

6.書店空間化

在進駐MALL的同時,實體書店也與更多的非書空間結合。比如:

影院書店——2016年8月北京首家新概念影院橙天嘉禾影城萬柳店開業,同時開放了橙嘉書屋,以生活方式、藝術設計類書籍為主,如今已開業四個門店;

銀行書店——2017年5月,言幾又書店與臺資銀行富邦華一銀行合作,在上海外灘打造了「書房銀行」。中信書店也在2017年8月入駐了中信銀行濟南分行;

機關書店——2017年3月7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書局創辦的河南首家開放式機關書店在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大樓內揭牌啟用。2017年11月24日,由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與內蒙古新華書店共同創建的「新華書店內蒙古發改書苑」在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大樓開業。2017年11月27日,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市政務中心創辦的政務中心讀書會共享書店開業。

這些新形式的書店潛藏著巨大的想像空間,很可能成為書店發展的新方向之一。

7.共享書店

對經營內容進行擴充之外,實體書店也在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共享書店就是這一方面的小小嘗試。

2017年7月16日上午,由安徽新華發行集團首創推出的「共享書店」在合肥三孝口書店正式開業。讀者只要繳納99元的押金,下載「智慧書房」的APP,就可以掃一掃自己中意圖書的條形碼,借閱兩本總價不高於150元的書,10天內免費閱讀。

「共享書店」首批在安徽10家新華書店實體書店和校園書店同步試點。在他們的帶動下,很多實體書店與當地的圖書館合作,推出各種免費借閱的服務。

8.無人書店

無人書店的嘗試,代表了書店業對新技術的關注。這主要是浙江新華書店集團推廣的「自助購書+機器人」購物模式:2017年8月21日起,浙江省173家新華書店以及分別位於上海、徐州、深圳和泉州的四家新華書店集體推出了「自助購書」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終端查找書目的庫存情況,自助完成結算、付款和列印電子發票等操作,除去選書的時間,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整個購物流程。

同時,北京發行集團也將建設7×24小時無人值守書店。他們將與大唐網絡合作,開發一批智慧機器人,成為無人書店中的「店員」。用戶進入書店後,可以同放置在店面門口的機器人進行人機交流,機器人會根據用戶表述提供所需圖書或商品的準確位置,並推送相關優惠信息和相似商品推薦。而2017年10月,安徽蕪湖已經開設了第一家「豆便利」無人智慧書店。

「豆便利」無人智慧書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關鍵詞中的實體書店2017:設計潮、新空間、新技術
    1月11日,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百道網主辦的「2017中國書店致敬盛典」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們對2017年的實體書店業大事做了回顧,並對書店的發展趨勢做了預測。澎湃新聞整理出幾個關鍵詞,與大家分享。可以說,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對實體書店的政策扶持有中國這麼大力。2.破殼新生在大會上,百道網&百道學習董事長程三國分享了該網顧問徐智明等人的研究報告。他們認為,2017年的實體書店業發生了巨變,用一個關鍵詞概括就是「破殼新生」:「整個行業,打破了舊的商業模式和商業邏輯的束縛,獲得了一種解放性的自由。」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西西弗、誠品書店等即將亮相
    記者探訪   新開實體書店如雨後春筍   3月22日至26日之間,深晚記者實地探訪了多家實體書店。記者發現,大多數實體書店均已顛覆傳統的「買書賣書」功能,更多的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均對空間設計極為注重,打造獨具特色的閱讀氛圍和空間。
  • 新媒:中國新一代實體書店不得不採取「書店+」模式
    以方所、言幾又、鍾書閣、西西弗等品牌為代表的新店如雨後春筍在各大城市湧現,讓書店這個文化符號以高顏值、高體驗感的形式,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上海2017年就有20多家中大規模的實體書店亮相,最近兩個月進入大眾視線的新書店,其中包括1月6日開始試運營的大隱書局智創新天地店,成為上海目前唯一的「深夜書店」。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西西弗、誠品書店等即將亮相
    記者探訪   新開實體書店如雨後春筍   3月22日至26日之間,深晚記者實地探訪了多家實體書店。記者發現,大多數實體書店均已顛覆傳統的「買書賣書」功能,更多的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均對空間設計極為注重,打造獨具特色的閱讀氛圍和空間。
  • 新模式、新理念、新技術賦能滬上實體書店「柔軟轉型」
    張亨偉 攝由快閃書店「延伸」而來的思南書局實體店、打造上海文學朝聖地的作家書店、創新融合無人技術的志達書店……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一批經新模式、新理念、新技術賦能的實體書店在上海「相約」開業,讓這座城市的書香版圖更具活力、更富特色。當天下午,復興中路上一棟有近百年歷史的歐式洋房建築,迎來了一家「365天在線」新型書店——思南書局實體店的揭牌。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 誠品書店9月亮相萬象天地
    記者探訪 新開實體書店如雨後春筍 3月22日至26日之間,深晚記者實地探訪了多家實體書店。記者發現,大多數實體書店均已顛覆傳統的「買書賣書」功能,更多的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均對空間設計極為注重,打造獨具特色的閱讀氛圍和空間。
  • 新模式、新理念、新技術賦能滬上實體書店「柔軟轉型」
    新模式、新理念、新技術賦能滬上實體書店「柔軟轉型」 2018-04張亨偉 攝   中新網上海4月23日電 (王笈)由快閃書店「延伸」而來的思南書局實體店、打造上海文學朝聖地的作家書店、創新融合無人技術的志達書店……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一批經新模式、新理念、新技術賦能的實體書店在上海「相約」開業,讓這座城市的書香版圖更具活力、更富特色。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 誠品書店9月亮相萬象天地
    記者探訪新開實體書店如雨後春筍3月22日至26日之間,深晚記者實地探訪了多家實體書店。記者發現,大多數實體書店均已顛覆傳統的「買書賣書」功能,更多的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均對空間設計極為注重,打造獨具特色的閱讀氛圍和空間。
  • 大數據:2017年新設計榜單揭曉!
    2017 NDA:最具影響力空間  關鍵詞:書店紅利  書店以強大的內容連結和場景營造能力,成為繼咖啡店之後新的空間紅利。新設計書店帶來了不以閱讀/買書為唯一目的「增量用戶」,空間的閱讀屬性被社交化體驗重新定義。
  • 實體書店的「未來趨勢」:新技術會帶來何種改變?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書店堪稱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實體書店的現狀一直是讀者比較關心的問題,也曾有人提出「混合型業態」「打造文化空間」等設想。  8日,由中國出版協會和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閱讀X」論壇在北京舉行。
  • 新零售時代,實體書店如何探路未來?
    或是政策與資本使然總佔地1600多平方米,四棟保存完好的徽派「明代高房」,外設「松石境」與「水雲鄉」兩個景觀庭院,內設閱讀、展覽、講座、品茗等多個空間——2018年6月28日試運營的上海松江朵雲書院,因滿足公眾對古代書院的想像,獲得上海市民的高度關注。而朵雲書院,僅是上海2018年20多家新開業實體書店中的一家。
  • 實體書店回暖「世界讀書日」一批新書店在滬集中開業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兩個字評價實體書店在上海蓬勃發展的勢頭。這個周末「世界讀書日」,4家新書店將分別在浦東浦西開業——進入上海最早的民營書業之一的大眾書局將開出世博源店和惠南鎮禹州廣場店;去年新入書業的大隱書局將在淮海路巴黎春天開出第二家分店,新品牌「大隱精舍」現身重慶南路。上海是全國率先實行實體書店扶持政策的城市。過去5年間,實體書店在上海逐步回暖。
  • 新零售時代 實體書店如何探路未來
    而朵雲書院,僅是上海2018年20多家新開業實體書店中的一家。  在北京,24小時不打烊的三聯韜奮書店進駐三裡屯。在四川,當地將實體書店納入公益性文化設施加以建設。在深圳,市區財政均加大投入,街道藝術吧不斷湧現。當下,實體書店回暖似乎成為一股潮流。  仔細分析這股潮流,不難發現背後有公共文化政策的助推。
  • 實體書店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關鍵詞】大數據  實體書店  融合轉型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近幾年來,媒體持續報導我國實體書店遭遇的倒閉潮,許多老牌書店紛紛退出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為了突破大數據時代網上書店對實體書店的影響,實體書店開始摸索轉型發展的新思維、新模式,在空間布局、用戶體驗、經營方式、銷售渠道等多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
  • 實體書店回暖 「世界讀書日」一批新書店在滬集中開業
    原標題:這個周末「世界讀書日」,一批新書店在滬集中開業。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將有近20家中大體量實體書店開出實體書店回暖:不做「盆景」,要做城市風景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兩個字評價實體書店在上海蓬勃發展的勢頭。這個周末「世界讀書日」,4家新書店將分別在浦東浦西開業——進入上海最早的民營書業之一的大眾書局將開出世博源店和惠南鎮禹州廣場店;去年新入書業的大隱書局將在淮海路巴黎春天開出第二家分店,新品牌「大隱精舍」現身重慶南路。  上海是全國率先實行實體書店扶持政策的城市。過去5年間,實體書店在上海逐步回暖。
  • 當實體書店撞上新科技,打破傳統購書模式,定製個性化服務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和電子商務的興起,信息溝通日益便捷,「電子書」和網購的出現極大程度上衝擊了傳統實體書店,使得實體書店一度萎靡,陷入「倒閉潮」。 7月2日,24小時5G無人智慧書店在雄安新區容城縣新華書店成功試點運營。
  • 新零售的春天裡,實體書店活得越來越好了嗎?
    新零售的春天裡,實體書店活得越來越好了嗎?僅2017年,全國有70家實體書店開業,挨著電商、電子書的刀,卻貌似迎來了春天。  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晞亮表示,2018年上半年實體書店渠道圖書零售實現了2.93%的負增長,整個線下市場的感覺非常不好。
  • 2017書店盤點:實體書店很有想法,但電商還是略勝一籌
    松江區泰晤士小鎮的鐘書閣佔地面積大,設計得猶如藝術館,靜安區市中心的鐘書閣芮歐店傳達城市鋼筋水泥與書相結合的「混凝土空間」,盧灣區新店的設計師則表示,因為盧灣區是上海比較寧靜、安詳的區域,希望通過設計鍾書閣來表達自己小時候在這裡生活的感覺——通過空間、建築來講故事。如此一來,也難怪有設計感的個性書店成為讓人爭相拍照的「景點」。
  • 【公共文化】「快閃書店」引領城市閱讀空間新變革
    1月3日傍晚,在作家和讀者不舍的倒計時中,思南書局·概念店熄燈閉幕,暫別街頭,而這家書店,以及在上海漸次湧現的新型實體書店引發的思考,才剛剛起了個頭:實體書店將為城市文化生態的營造、城市公共空間的再造帶來何種可能?今天,書與人、書與城,還將書寫怎樣的新故事?
  • 實體書店打開多元市場空間 「線上線下融合」是大勢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全渠道模式是大勢所趨,「銷售圖書+綜合服務」將成為實體書店發展的新趨勢。  「實體書店將成為人們生活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說,未來的消費者將不再為單一的購書需求走進書店,體驗書店的文化服務將成為最主要的進店目的。以書為媒,實體書店將向複合式文化生活空間變革;通過擁抱網際網路、新零售、新科技,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滿足讀者多層次、多樣化閱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