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7月27日電 (記者 劉辰瑤)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7日發表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2020年上半年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2019年同期下跌6.9%。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下跌9.4%。2020年上半年錄得有形貿易逆差1752億元(港元,下同),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9.0%。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2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2020年上半年,香港外貿表現持續疲弱,進出口的跌幅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於全球暴發、全球主要經濟體實施不同程度的限制人流和社會距離措施,導致環球經濟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再次陷入衰退,需求不振拖累區內貿易往來表現。
統計處當日還公布,香港2020年6月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跌幅分別為1.3%和7.1%。鄂志寰認為,儘管6月香港外貿表現持續收縮,但跌幅則較5月份收窄,其中出口由按年7.4%跌幅收窄至下跌1.3%,進口則由下跌12.3%收窄至7.1%跌幅,與出口至內地改善,以及去年同期低基數有關。
以月度外貿數據來看,統計處發布的數字顯示,6月香港輸往十大主要目的地中,只有內地和臺灣分別錄得按年8.8%及21.6%升幅,出口至其他歐美和亞洲目的地全線下跌,其中出口至美國、日本、印度、德國和韓國分別按年下跌21.4%、17.9%、38.3%、17.0%及15.6%。
對此,政府發言人表示,6月份商品出口的按年跌幅減慢,主要反映輸往內地的出口加快。去年同月比較基數低亦是部分原因。在環球經濟深度衰退下,輸往美國、歐盟和許多其他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錄得不同程度的跌幅。
展望下半年,發言人直言,2019冠狀病毒繼續在世界各地蔓延,仍然是環球經濟前景的主要威脅,中美關係越趨緊張亦增添不明朗因素。面對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香港的商品出口表現短期內料會持續受制。鄂志寰對此表示贊同,她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受控,令全球經濟活動難以回復至正常水平,部分行業(如航空業)更長期陷於停滯,對全球經濟構成持續的打擊;此外,即使美國取消給予香港的特殊待遇對經濟的實質打擊有限,但仍會持續困擾香港外貿表現。
「香港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對外貿易超過香港本地生產總值3.5倍,故今年香港外貿和整體經濟形勢均難以樂觀。」鄂志寰如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