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語錄:
從2002年開始,臺灣開始國家自行車道路系統工程,現在臺灣有162條自行車道,總長達1197公裡。
我們把自行車和旅遊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市場,比如說環島遊或者長途自行車旅行。
2018年4月27日,在由上海體育學院主辦、新旅界提供獨家戰略媒體支持的「首屆中國國際體育旅遊高層論壇」上,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李素馨博士分享了主題演講《自行車休閒運動發展:遊憩專業化加值與市場行銷》。以下為其演講實錄:
我非常高興被邀請來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臺灣的一些做法。當下,體育旅遊非常熱門,有觀賽性的也有積極參與性的體育活動,我們現在應該特別關注它對社會和文化的一些影響。今天,我會講一講世界和臺灣的一些賽事、臺灣自行車旅遊、自行車專業化和環境的一些問題。
火熱的自行車賽事
事實上,因為臺灣有政策支持,自行車活動在臺灣地區非常的火。我們知道現在自行車出行是世界的潮流,名人和媒體效應也都說明了這一點。我們臺灣有一部電影叫《單車環島日記》,這部電影的內容是一次七天的自行車環島遊,當時這部電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後都喜歡上了騎自行車去享受生活。此外,電影還解讀了人生的意義,如果你現在不騎車環島遊,很可能將永遠失去這個機會。
由於自行車有一個這樣的文化以及個人價值生活方式的形象,我們把自行車和旅遊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市場,比如說環島遊或者長途自行車旅行。
這些都是國際以及臺灣的自行車賽事和旅遊市場,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的模式。我們看一下國際代表賽事以及臺灣代表賽事的類型,這是環法自行車賽以及世界自由場地錦標賽。
此外,我收集了一些關於自行車賽事的數據。一年一度、為期一周的國際自行車環臺公路2.1級賽事於三月份舉辦;一年一度、為期三天的臺灣杯國際自由車場地經典1級賽;為期2天於11至12月在臺東舉辦的全國自由車公路錦標賽;約在每年三、四月舉辦的比較有挑戰性的登山車越野錦標賽,因地形、環境限制較大,需要變換騎乘自行車與跑步兩種模式。
另外,還有臺灣自行車場地錦標賽及國際聽障自由車環臺賽,後者是專門為聽力障礙人士舉辦的賽事,於2008年首次舉辦,且每兩年一次。我們要鼓勵聽障人士參與體育活動,國際聽障運動總會把它作為重點賽事。
自行車旅遊興起的原因
說到體育旅遊,Pinterest的大數據分析出10種新興的旅遊趨勢有三大原因,首先是人們的短期休假向長期休假形態轉變;其次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獨自旅遊,比如背包客;第三是人們越來越喜歡小城鎮旅遊而不是組團去熱門景點。
這樣一來,人們旅行的方式改變了,旅行的交通工具也有所改變,而自行車因為輕便成為首選。2018年,在臺灣自行車開始成為熱門的旅遊出行工具,對此,臺灣有6個熱門的自行車景點。其中,日月湖路線是世界上十大最美的自行車路徑之一。
臺灣自行車運動的發展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人們對於健康及綠色環保意識的覺醒;其次是現代社會人們的壓力很大,需要享受慢生活及休閒娛樂;第三是自行車轉變為長途而非臨時性的休閒活動。
那麼政府能做什麼呢?事實上,政府有很多開發基礎設施的責任,從2002年開始,臺灣開始興盛自行車道路系統工程,現在臺灣有162條自行車道,總長達1197公裡。
自行車旅遊+鄉村
現在,我們來看看觀光活動及臺灣的自行車節慶系列活動。數據顯示,有很多小的賽事活動是相互聯繫的,最有趣的不一定是大型的自行車賽事。如果有人想去臺灣騎行車,我們就需要提供一些信息,包括不同等級及主題的線路。
我們的自行車路線系統會涉及到城市、農村、城鎮等,其技能需求是不同的。同時我們還有10大典型的自行車推薦線路,有一些是農村地區、城市地區及環繞湖泊地區,另外還會有爬山、登山等各種各樣的路線。
我們會給騎行者標明哪裡可以駐留,哪裡有美食,哪裡可以停下來觀光,我們希望騎行者能夠更多的停留,從而實現更多的消費,給本地帶來經濟效益。因為騎自行車時會很熱,會需要一些冰鎮的食物,這些我們也會提供。
我們也鼓勵自行車與徒步進行結合,並提供自行車車道的分級系統,從而不同技能、不同年齡段、不同群體都可以選擇合適的自行車線路。
同時,城市也是非常重要的自行車騎行地區之一,我們在臺灣有自行車的租車系統,在城市,騎自行車是一種受到鼓勵的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共享自行車系統也倍受歡迎。
現在我來介紹一下不落系列單車遊,單車遊覆蓋了多條自行車線路,我們建議他們沿著鄉村道路騎行而不是走主幹道路,這樣人們能享受到快樂的生活方式,同時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這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體育旅遊,去年這條線路我從頭到尾走了一遍,因為難度級別較高,這讓我非常自豪。
我們也有為國際旅客了量身打造的臺灣騎行項目,這是一個為期10天的環臺自行車線路,我們為此專門做了英文的介紹冊。這條線路我也參加過,當時是跟著團體一起走的。我們騎到了臺灣最高峰,雖然很累,但最後一種「一覽眾山小」的英雄感油然而生。我們還有一個自行車主題旅遊,會跨越山谷、城市地區,是一個臺灣深度自行車主題遊。
三條建議
下面,我來談一下自行車專業化及環境問題。所謂的專業化是指人們會逐漸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休憩專業化活動,而且這樣的休閒活動能夠成為他們生活的中心,影響他們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
實際上,專業化水平與地點依賴性及場所偏好度密切相關。專業性會逐漸成為生命的中心,它跟自己的成績、設備的層級是相關的,同時也會跟這個場所的偏好和挑戰程度相關,有一些人自認是很資深的騎手會選擇一些更有挑戰的線路。
我們對「不同騎行行為及態度對線路騎行難度的影響」進行了anova(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路線的難易度其實是和騎手偏好密切相關的。
同時我們也研究了專業化趨勢與自行車體育旅遊趨勢之間的關聯,發現自行車專業化可以促使自行車相關產業的在突破與發展;自行車專業化、分眾化的過程中會產生更精細的產業結構;自行車產業也是多元化的,除了相關產業外,也與當地的旅遊業、酒店業、服務業及其他地方產業息息相關;對於自行車道的專業化設計、針對的自行車類型、市場需求,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探討、了解與規劃。
最後,我總結一下今天演講的所有內容。自行車運動是個深受歡迎的休閒體育活動,它會隨著市民的旅遊偏好、環保意識、對健康的追求以及在追求潮流過程中愉悅感的變化而逐漸演化;同時自行車的旅遊有著各種各樣的線路特點以及與本地文化結合的特點,形成一種多維度的旅遊體驗;它與當地民眾、賽事深入的聯繫刺激著經濟發展與社區交流;有著不同環境特點、不同難度等級、不同市場偏好的騎行路線和活動,都是為了滿足不同水平騎手而存在的,因為我們希望能夠讓有著不同標籤的自行車愛好群體都能夠找到適合他們自己的騎行線路;休憩專業化是個性化自行車旅遊的推手,後者反映著後福特主義顧客主導型市場。
在此,我還有三條建議。首先我們應持續致力於友善自行車騎乘環境之建立,以打造出友善、人本、共融的自行車綠色世界;對於自行車道系統或活動的差異化設計與規劃,我們需要有更多的思考,且應發掘其騎乘價值,將其內化、轉譯到設計之中;第三,公共自行車系統大多為都市所有,然而鄉村、小鎮也是適合以自行車旅遊的基地,建議可以在鄉村、小鎮主要交通據點附近設置公共自行車系統,或是與民間合作提供自行車租賃服務,藉此完善自行車觀光路網。
最後歡迎大家到臺灣自行車騎行旅遊。
由新旅界研究院、聚元資本、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旅遊投資研究報告重新改版上線,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