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臺灣地區休閒漁業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2021-02-07 中國水產


20世紀80年代,中國臺灣近海漁業資源衰退,遠洋漁業捕撈配額逐漸減少,為此臺灣地區鼓勵漁民將捕撈漁船改為休閒海釣娛樂船,海洋休閒遊憩漁業起步發展,隨後濱海旅遊業快速發展,帶動了沿海生態觀光型休閒漁業起步發展,最終休閒漁業被確立為臺灣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臺灣休閒漁業的基本情況

(一)臺灣休閒漁業歷史進程

臺灣休閒漁業先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1980年~1991年的起步發展階段,確立了臺灣休閒漁業的雛形和基本業態,並且將「娛樂漁業」列入《臺灣漁業法》章節內容。二是1992年~1999年產業形成階段,臺灣休閒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初步構建了符合臺灣實際,以休閒遊憩、生態觀光、旅遊度假、餐飲美食等內容為主的休閒漁業產業。三是2000年開始的轉型升級階段,也是現在正經歷的階段。現階段臺灣休閒漁業強調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生態保育,積極發展資源利用少、經濟價值高的項目,形成了漁業生產、漁民生活、漁村生態「三生一體」的休閒漁業發展新格局。

(二)當前臺灣休閒漁業主要形式

當前臺灣休閒漁業主要包括體驗式和觀賞式兩種形態。

一是漁村生活體驗。如臺灣地區宜蘭縣的勝洋水草農場,以讓民眾走進漁村,體驗真實漁村狀態、感受漁民生活常態、在水草餐廳用餐的休閒漁業形式,使民眾認識水域環境,並自主設計各類水草、魚類等相關主題產品,增強民眾漁村生活體驗。二是漁業活動體驗。如在臺灣地區宜蘭縣礁溪鄉金車生物科技水產養殖研發中心的鮮蝦養殖場,民眾可以通過不同項目參與到漁業捕撈和養殖生產中,體驗漁船在海上、湖面、水庫等不同水面上的不同作業形式。此外,隨著休閒漁業發展,一些水產養殖場除了繁殖種苗、養殖商品魚外,還建造了基礎性服務設施如酒店、餐廳、商場等,配套住宿、餐飲、購物等功能,並提供導覽、解說等服務,滿足民眾體驗養殖漁業活動的需求。

一是自然漁業風景觀賞。依託漁船、漁筏等漁業生產用具,開展海景觀光等漁業休閒活動,如宜蘭縣頭城區漁會組織的龜山島賞鯨項目,以觀賞龜山島、登島、海上觀鯨等活動為主,屬於以自然風光、生物活動和專業休閒漁船為載體的娛樂漁業活動。二是漁文化觀賞,包括漁業文物博物館、歷史遺蹟、漁文化博物館、觀賞魚博物館等文化資源觀光、展覽。三是舉辦的各類漁業賽事活動,如臺灣觀賞魚博覽會、世界孔雀魚競美大賽、創意造景比賽等。

二、臺灣休閒漁業的特點與經驗

(一)地域特色鮮明,差異發展明顯

臺灣各地根據各自的海洋資源、旅遊資源、漁業資源優勢和特色漁文化,依託海洋捕撈業、近海養殖業、旅遊服務業,大力發展不同類型的休閒漁業,經過多年的規劃建設、宣傳推廣、轉型升級,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形成了充滿地域特色、差異化發展、相對集中的海洋休閒漁業良性發展格局。如澎湖打造最大的牡蠣生產體驗基地,宜蘭成了最著名的鯨、豚觀賞旅遊區。

(二)產業鏈條發達,產品形式多樣

臺灣休閒漁業堅持以遊客為中心、以休閒為主題、以效益為目標、以創新為動力,不斷延伸產業鏈,深入融合一二三產,圍繞吃、喝、玩、教、娛、購、宿、行等消費服務,融入捕撈、養殖、垂釣、餐飲、加工、流通等各個生產環節,形成了漁事體驗、休閒海釣、海洋牧場、海鮮美食、水產加工、科普教育、旅遊大巴服務、溫泉康養、民宿度假、運動休閒、導覽導購等各種休閒服務業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產生了巨大的產業經濟效益。

(三)文化挖掘深厚,品牌培育成勢

文化是休閒漁業發展的靈魂,也是最可持久的競爭力。臺灣充分將多元豐富的農耕文化、海洋文化、漁港文化、漁村民俗、節慶文化、部落文化、媽祖文化、茶文化、溫泉文化以及現代都市文化、生態環保教育、高校教育、科普教育、「兩岸一家親」等文化元素,全方位深度融入休閒漁業和旅遊業,使遊客在飽覽美景中享受歷史文化,在體驗產品中觸摸傳統文化脈搏,在漁業休閒中回歸精神家園。一種文化就是一個品牌,一個品牌就是一種消費導向。臺灣各地著力打造特色休閒漁業文化的同時,也培育出獨特的休閒漁業區域公共品牌,形成了匯聚人氣財氣的品牌營銷模式,注入了永續經營的強大精神動力。

(四)地方政府助力支持,行業創新驅動

我國臺灣地區政府在保持漁業生態資源量的背景下,積極引導漁民轉產轉業,大力發展休閒漁業,助推漁業轉型升級。加大海洋觀光區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開闢連接多個觀光區的海上藍色公路。加大旅遊接待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一大批遊艇碼頭、遊客中心、體驗中心、海鮮市場,並交由當地漁會經營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培訓、推廣三方面相互結合的漁業科教體系;堅持對漁業進行中長期規劃,投入大量資金支持養殖專用區漁業科技研究、漁業品牌建設和漁業專用區規劃及建設,獎勵從業者從事發展高科技、高效率漁業,重視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臺灣有強大的漁業協會,承擔著漁業輔導管理、漁事技術培訓、漁村青少年培育、家政改進推廣、漁航安全設施維護、漁業資金融通、漁船漁民海難救助、漁民生活改善、漁業保險等職能。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臺灣休閒漁業蓬勃永續發展。

三、臺灣休閒漁業的啟示與建議

臺灣休閒漁業發展促進了漁業升級轉型。推進了漁業由傳統的一產捕撈和養殖向二產加工、三產休閒服務轉型;促進了漁民就業增收,提供漁民兼業休閒產業的機會,增加了傳統漁民的經濟收益;促進了漁業資源修復,減少近海捕撈壓力,逐漸恢復漁業資源,推動了傳統養殖場生態化休閒化改造;促進了漁文化保護,許多傳統的漁港、漁村、漁業習俗、漁文化得到保護和傳承;促進了漁業功能拓展,為民眾提供了休閒、旅遊、度假等多樣化選擇,增強民眾對海洋、漁業的認識,培養民眾愛護海洋和保護水域生態的環保意識。大陸與臺灣兩岸同宗,文化同源,未來同命,深化交流勢不可逆,臺灣休閒漁業發展經驗對大陸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一)強化政策扶持,保障休閒漁業健康發展

把休閒漁業發展作為漁業轉型升級,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漁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不斷加大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強對休閒漁業發展的規劃和指導,深入開展休閒漁業品牌培育、人才培訓、宣傳推廣、管理規範等方面的質量提升活動。二是要加大對休閒漁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把休閒漁業發展納入漁業油價補貼統籌資金支持範圍,納入休閒觀光農業、智慧農業、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等國家重大項目規劃範疇予以支持。三是要加大政策銜接力度,爭取休閒漁業經營戶、合作社減免營業稅政策,休閒漁業場所銷售自產的初級農產品及初級加工品享受免稅政策,休閒漁業用水用電享受農業用水用電收費政策。

(二)培育特色優勢,豐富休閒漁業文化內涵

結合各地資源稟賦,聘請專業機構做好基地休閒漁業發展規劃,明確基地的發展類型、建設重點、營銷賣點和中遠期建設安排,培育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的休閒漁業品牌。注重挖掘傳統水鄉漁村民俗文化,加強漁文化遺址保護開發,講好那山那水那人那事那漁,讓遊客品味鄉愁美麗、感受古樸情懷。拓展「養、捕、賞、食、售、遊、娛」等漁產業功能,挖掘「文、商、養、學、閒、情、奇」等漁文化元素,開發水上觀光、休閒垂釣、漁事體驗、賞魚戲魚、休閒美食、旅遊度假、養生養老、運動健身、科普教育等項目和產品,讓遊客享受青山綠水帶來的視覺愉悅,領略漁耕文明帶來的心曠神怡,普及現代漁業發展的科學知識。

(三)規範管理制度,提升休閒漁業服務水平

堅持以優質服務和管理吸引人、留住人、打動人,不斷提升休閒漁業基地的服務質量。加快制定休閒漁業管理辦法,強化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衛生、休閒漁船管理、觀賞魚引進、節慶賽事安全風險評估等制度,使休閒漁業發展有法可依、管理有章可循。加強公共水域垂釣活動的管理,積極探索建立公共水域垂釣管理制度。加強對休閒漁業經營環境、接待設施、接待服務的規範化管理,按照國家鄉村旅遊標準,建立住宿、餐館、娛樂、購物等主要消費環節的服務規範。加強人員培訓,建立常態化、專業化的培訓和輔導機制。加強市場監管,設立舉報投訴機制,對於不明碼標價、強迫消費、虛假廣告、欺客宰客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從嚴整治,引導休閒漁業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產、規範化經營。

作者:王祖峰1、陳衛軍2、邱亢鋮1、鮑華偉1、趙文武1

作者單位:1.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

2.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

相關焦點

  • 聊聊臺灣休閒漁業發展特色和經驗借鑑
    臺灣休閒漁業的經驗值得借鑑,主要包括: 重視規劃,加強財政支持,推動休閒漁業健康發展; 凸顯特色,推動產業升級,建立富麗新漁村; 強化功能,打造魅力漁港,促進漁港功能多元化; 整合資源,形成獨特風格,發展區域休閒漁業; 融入文化,開展體驗活動,帶動觀光休閒漁業發展。
  • 世界休閒漁業發展縱覽(六)臺灣省休閒漁業發展概述
    1985年,臺灣頒布《臺灣地區海上釣魚管制實施要點》;1986年,又公告實施《核發海釣船專用執照管理要點》,開放部分海域及船隻的海上釣魚活動。1987年,臺灣正式宣布解嚴。至此,臺灣開始以積極的態度擴大民眾的海上遊憩活動。1991年,臺灣將其《漁業法》增訂「娛樂漁業」專章,1993年,臺灣發布《娛樂漁業管理辦法》,將海上休閒納入漁業範疇,成為漁業的重要一環,正式開始臺灣休閒漁業的發展。
  • 我國臺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類型分析及經驗啟示
    我國臺灣地區的文創發展在世界範圍內都屬於較早的,自九十年代發展以來,已經深入到臺灣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相關文創與不同產業融合產生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表現形式,文中主要對臺灣地區文創發展類型及經驗展開分析。目前,兩岸文創既競爭又合作,同時交流頻繁,兩岸文創的發展與交流成為兩岸華人傳承和創新中華文化的精神紐;帶,總結和研究臺灣文創設計發展的類型及經驗,為兩岸文創發展提供借鑑和啟示意義。
  • 河南漯河市源匯區發展休閒漁業全區漁業大發展
    是人們勞逸結合的一種漁業方式。  二十一世紀是休閒的時代,作為自然環境優美的漯河市源匯區,有美麗的沙澧河交匯合和城郊特色,加快休閒漁業發展,對我市全面現代漁業規划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需要。發展休閒漁業,既可充實漁業的內容、擴大漁業發展空間,延伸漁業產業鏈,提升產業層次,又可增加就業,農民進城務工流轉,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 休閒漁業的黃金時代,來看看臺灣漁業的玩法!
    如何更好的發展休閒漁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鑑一下臺灣的經驗。十幾年來,臺灣採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將傳統漁業轉型為休閒漁業。「休閒漁業」一詞在臺灣地區最早出現於20 世紀80 年代,而後迅速得到普遍認可,現已成為漁業旅遊發展的代名詞。休閒漁業是指人們勞逸結合的漁業活動方式。
  • 休閒漁業大鬧臺灣桃園農博會……
    近日,海南省休閒農業協會舉辦的「2018鄉村振興臺灣遊學之旅特訓營」,走進2018臺灣地區桃園農業博覽會。
  • 借鑑臺灣經驗 發展精品民宿
    如何發展好海南的民宿產業?在10月30日舉行的2019海峽兩岸(海南)民宿大會暨海口美麗鄉村合作推廣活動上,兩岸休閒農業、民宿領域的專家、企業家等近400人共聚一堂,分享鄉村休閒旅遊、鄉村民宿發展經驗,並就如何打造本土特色民宿品牌、加快海南鄉村民宿產業發展建言獻策。「什麼是民宿?
  • 世界|全球主要海洋國家漁業資源治理經驗及啟示
    為儘快解決近年來我國近海漁業資源面臨的過度捕撈問題,促進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借鑑國際上主要海洋漁業強國的成功經驗,完善我國海洋漁業資源治理,在投入控制上完善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評估和捕撈許可等制度,在產出控制上完善捕撈總量制度和漁業配額管理。
  • 第十一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漁業博覽會打造休閒漁業「嘉年華」
    (以下簡稱:廈門休閒漁業展)9日上午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廈門休閒漁業展作為亞洲首個休閒漁業旗艦盛會,是全國領先遊釣海釣、休閒漁村產業貿易交流平臺。自2008年創立迄今已連續成功舉辦十屆,十年間展會推動了中國大陸海洋漁業的轉型與升級,成為了打造都市休閒漁業與海洋娛樂產業的優質平臺。
  • 帶你近距離走近臺灣水產養殖業和休閒漁業
    9月19日—25日,山東省組織的第一期新型漁民培訓班(休閒漁業專題)抵達臺灣開展交流培訓。圖:臺灣海洋大學 漁民培訓開班儀式在臺灣海洋大學海事大樓進行,首日,學員們聽取了海大教授和臺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專家集中授課,參觀了水生動物實驗中心。拜會臺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養殖漁業發展協會。
  • 福建省旅遊局港澳臺處鄭芳:臺灣觀光休閒農業發展經驗與福建對策
    臺灣依託農業發展起來的農業觀光旅遊與鄉村休閒產業的範圍相當廣泛,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上規模的農耕田園、漁業風情、森林旅遊、鄉野畜牧活動內容,還有別具特色的農耕教育、生態保育、民宿體驗、鄉土民俗等休閒活動項目。歷經多年的發展和完善,臺灣休閒觀光農業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景象。我們這次就重點考察了臺灣最大最成功的休閒農莊之一香格裡拉生態休閒農場。
  • 《廣東省休閒漁業管理辦法》的完善探索帶給海南自貿港的啟示
    ,提供有益的探索啟示。 1、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修訂版意義的完善 漁業發展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修訂《廣東休閒漁業管理辦法》,休閒漁業是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有利於促進漁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
  • 全景式展現中國漁文化與休閒漁業的時空纏綿
    本模塊主要通過娛樂競技、旅遊觀光、展示觀賞,漁業節慶等,來討論中國漁文化中的休閒傳統。 通過休閒漁業的內涵特徵、外延與形態,市場特徵等,來討論現代休閒漁業的基本概念。 通過國際休閒漁業、中國休閒漁業的發展分析,來討論休閒漁業的興起和發展及意義。
  • 汕尾市現代漁業考察團赴臺灣交流考察
    通過對臺灣地區發展遠洋漁業、休閒觀光漁業、漁業文化等先進經驗的學習交流,進一步開拓了大家的視野,為加快推進我市現代漁業發展拓寬了新的思路。    (二)結識新朋友,為加強漁業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主要啟示    通過學習考察,臺灣漁業的一些鮮明特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啟發良多,主要有:    (一)提高技術水平是發展漁業經濟的重要法寶。臺灣地區政府高度重視,設立了水產科技核心研發機構——行政院農委會水產實驗所,落實推動水產基礎與先進性技術開發研究及應用推廣,下設有淡水繁養殖、海水繁養殖、沿近海資源等多個研究中心。
  •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煙威地區交流休閒海釣示範基地創建工作經驗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煙威地區交流休閒海釣示範基地創建工作經驗2014-05-30 15:5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        瀏覽量: 1124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2014年5月29日,省海洋與漁業廳在煙臺召開煙威地區休閒海釣示範基地建設工作座談會,交流休閒海釣示範基地建設工作經驗
  • 世界|全球主要海洋國家漁業資源治理經驗及啟示
    為儘快解決近年來我國近海漁業資源面臨的過度捕撈問題,促進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借鑑國際上主要海洋漁業強國的成功經驗,完善我國海洋漁業資源治理,在投入控制上完善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評估和捕撈許可等制度,在產出控制上完善捕撈總量制度和漁業配額管理。
  • 借鑑臺灣經驗 發展精品民宿
    如何發展好海南的民宿產業?在10月30日舉行的2019海峽兩岸(海南)民宿大會暨海口美麗鄉村合作推廣活動上,兩岸休閒農業、民宿領域的專家、企業家等近400人共聚一堂,分享鄉村休閒旅遊、鄉村民宿發展經驗,並就如何打造本土特色民宿品牌、加快海南鄉村民宿產業發展建言獻策。「什麼是民宿?
  • 協同創新院海洋分院召開第二屆閩臺休閒漁業研討會
    為持續做大做強我省休閒漁業產業和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休閒漁業行業交流,9月4 日上午,協同創新院海洋分院聯合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福建省漁業行業協會共同舉辦第二屆閩臺休閒漁業研討會。海峽兩岸休閒漁業行業專家、休閒漁業企業代表共10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兩岸專家從休閒漁業發展政策環境、漁村振興、後疫情時代休閒漁業經營轉型等方面作了主旨演講,臺灣休閒漁業企業交流分享了行業經驗。
  • 搶抓機遇發展海洋休閒漁業
    省人大代表、連雲港市連雲區墟溝街道南巷社區黨委書記秦泗花認為,當前我省正大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加快海洋經濟轉型,推動海洋休閒漁業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秦泗花建議,儘快出臺有利於行業發展的基礎性規範文件,加快休閒漁船、食品衛生、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觀賞魚引進、公共水域垂釣等管理制度和標準制訂。「要扶持產業發展、加強行業交流,加強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省級層面設立休閒漁業發展基金,優先扶持海洋休閒漁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民間和社會資本參與休閒漁船和海洋牧場等項目建設。」
  • 休閒漁業拉動漁業經濟轉型升級——全國休閒漁業現場會經驗交流
    目前,福州金魚養殖面積近1200畝,養殖年產值3億多元,其中中高端金魚產值佔全國一半以上,80%出口到日本、東南亞、歐美以及港臺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省高度重視休閒漁業的發展,省海洋與漁業廳從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培育海洋與漁業優勢主導產業、為山東建設「海上糧倉」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探索漁業和旅遊業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