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漁業拉動漁業經濟轉型升級——全國休閒漁業現場會經驗交流

2021-02-17 中國水產

  近年來,福建省以創建「水鄉漁村」為抓手,大力發展休閒漁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截至「十二五」末,全省「水鄉漁村」規模達137家,涵蓋了生產體驗、休閒垂釣、旅遊度假、觀賞娛樂、文化探索和科普教育等功能。其中18家被確定為「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


  抓創新,培育發展新模式。因地制宜,不斷創新休閒漁業發展的方式和途徑。以浯嶼現代休閒漁業基地建設為試點,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漁民」的產業模式,由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整個項目包含浯嶼島、浯嶼海上牧場以及生態無居民海島浯垵島的開發建設,通過挖掘海島漁村自然與文化旅遊資源,發展海上旅遊觀光、漁家樂、漁家休閒民宿等休閒漁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將休閒漁業項目做大做強。

  抓創建,示範帶動發展。以創建「水鄉漁村」為載體,吸引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加快休閒漁業發展的工作機制。一是規範創建標準。確定了設施、交通、環境、管理、質量、經營等6個方面20項的評審內容和創建要求,規範申報、考核、審批、授牌等程序。二是強化產業引導。聯合省旅遊局共同推進「水鄉漁村」創建,並給予每家創建單位10萬-30萬元資金獎勵,優先推薦其申報休閒漁業補助資金項目,努力打造「清新福建」的海之遊、漁之旅。三是加強動態管理。建立「水鄉漁村」動態管理檔案,授牌有效期5年,不定期複查。對授牌後放鬆管理、質量下降,不再符合「水鄉漁村」標準的,提出限期整改,若仍無法達標,則取消授牌。

  抓品牌,增強發展效益。一是重點打造福建「水鄉漁村」知名品牌。設計並註冊「水鄉漁村」商標,開展「水鄉漁村」精品工程創建活動,召開全省「水鄉漁村」現場交流會,擴大品牌影響力。二是通過開展「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創建活動等,打響「福州金魚」等知名品牌,鼓勵、支持休閒漁業特色品種申報國家級地理標誌,並予以資金獎勵。

  抓特色,引導產業化經營。培育「福州金魚精品工程」,引導養殖方式由農家式、小規模到大規模、集約化發展,產業格局從單純養殖向苗種繁育、養殖、飼料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轉變,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支持福州(閩侯)金魚產業園建設,打造集金魚繁育、研發、物流、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現代金魚產業基地,促進產業集聚。2013年,福州市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金魚之都」稱號。目前,福州金魚養殖面積近1200畝,養殖年產值3億多元,其中中高端金魚產值佔全國一半以上,80%出口到日本、東南亞、歐美以及港臺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省高度重視休閒漁業的發展,省海洋與漁業廳從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培育海洋與漁業優勢主導產業、為山東建設「海上糧倉」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探索漁業和旅遊業的融合發展。在全省海洋功能區劃中,把海洋旅遊功能區作為重點功能區加以優先規劃。在發展現代漁業中,積極拓展漁業的旅遊和休閒功能,注重發展休閒垂釣、觀光漁業、體驗漁業等休閒漁業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隨著山東省漁業經濟不斷發展,漁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休閒漁業已成為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全省現有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37處,省級休閒漁業示範園區72處,省級休閒漁業示範點110處,省級休閒海釣示範基地18處,省級內陸休閒垂釣基地10餘處。臨沂市被國家休閒垂釣協會授予全國首個「中國休閒垂釣之都」稱號。2015年,全省休閒漁業產值達200多億元。

  全省的休閒漁業模式從經營活動方式來看,呈現休閒海釣型、養殖垂釣型、競技垂釣型、漁家樂、休閒漁業公園、遊覽型6種休閒漁業類型。

  按照國家的有關部署,山東省漁業主管部門注重加強同省旅遊局的合作,積極參與到好客山東休閒匯等活動中,自覺將旅遊元素、觀光元素、體驗元素融入到休閒漁業,成功舉辦了一系列活動。

  近年來,山東先後制定了《山東省漁業發展規劃》,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就印發《關於培育和發展休閒海釣產業的意見》發出通知,和省旅遊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省級休閒海釣基地評定辦法》《山東省內陸省級休閒垂釣基地評定辦法》。省財政給予省級休閒漁業示範園區專項資金扶持,每個園區30萬元,2014年、2015年、2016年為鼓勵發展休閒海釣產業,全省每年拿出3000萬元對省級海釣示範基地發展給予專項資金支持,主要用於戀礁魚投放、垂釣基地本地調查、海釣基地監測網建設、海釣基地平臺建設等。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和財政局出臺了《威海市鼓勵休閒漁業產業發展資金獎勵辦法》設立了專項資金,從2014年開始連續3年扶持休閒漁業重點項目,對達標項目進行獎勵,綜合性休閒漁業基地項目每個獎勵20萬-30萬元,海上遊釣區項目每個獎勵10萬-20萬元,陸地池塘垂釣區項目每個獎勵10萬-15萬元,海邊池塘垂釣區項目每個獎勵10萬-20萬元,這在全省地級市中尚屬首次。日照市拿出財政專項資金對獲評市級休閒漁業示範園的20家企業(單位)進行獎勵。 

  北京是典型的消費型城市,觀賞魚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北京的觀賞魚產業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宮廷金魚是北京最具特色的觀賞魚品種,有史料可查的宮廷金魚有100多個品種,近幾年通過挖掘,現有品種60餘個,已恢復瀕臨失傳的王字虎頭、鵝頭紅等金魚種群10餘個,提純復壯黑大眼龍睛、弓背水泡等品種近20個,研發藍鵝、藍虎頭等新品種10餘個。

  錦鯉方面,不斷提升錦鯉苗種的繁育、選育、養殖能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優良品種。通州鑫淼水產總公司於2012年通過國家級資格驗收,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錦鯉良種場。同時,紅運、金牛、博興等錦鯉養殖場近年在參加全國多地的錦鯉大賽中,均獲得很好的成績。

  創建觀賞魚創新團隊,為觀賞魚產業發展注入活力。團隊整合了北京地區各個方面的科技資源,促進了漁業科研、教學與推廣機構的結合以及中央和地方漁業技術機構的合作,由4個層次組成,設有1個產業技術研發中心,9名崗位專家,2個綜合試驗站和8個農民田間學校工作站,有專門的經費保障,自團隊創建以來的建設經費為3200萬元。團隊在觀賞魚品種選育、營養與飼料、病害防治與監測、觀賞魚鑑賞標準、產業信息化以及產業經濟研究方面開展了多項前瞻性研究,將創新成果延伸到了池塘邊,直接服務於漁業生產,既滿足農民需求,又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加大技術應用力度,為觀賞魚產業發展增添動力。在觀賞魚品質篩選規程、觀賞魚優質安全飼料、觀賞魚增色技術及中草藥病害防治等方面研發應用新技術67項,實現全市觀賞魚良種覆蓋率66%,技術採納率達75%,並組織各區通過開展試驗示範、技術培訓、現場觀摩、下鄉指導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推廣,並將生物浮床、高效增氧技術應用於觀賞魚產業,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養殖戶收益。

  加強良繁體系建設,為觀賞魚產業發展築牢基礎。針對北京宮廷金魚種質資源保護與發展,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所合作,建立北京宮廷金魚種質中心,全面系統地構建基因、細胞、活體、群體等種質資源保存和共享平臺,為宮廷金魚的良種保護、種質改良、新品種開發提供物質基礎,繁育出更多種質優良的金魚苗種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北京市場乃至全國的金魚產業提供穩定的苗種來源,延續金魚養殖技藝和歷史文化傳承。

  湖南素稱「魚米之鄉」,全省有水域面積2000多萬畝,經濟魚類167種,該省堅持把休閒漁業與新農村建設、旅遊業發展、漁業文化傳承有機結合,探索現代漁業發展新途徑。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規模和接待能力的休閒漁場4049個,垂釣水面78萬畝,年接待遊客量3600萬人次。一些地方以捕撈節、螃蟹節、垂釣節、賞魚節、生態漁業節等形式推出休閒活動,以魚全席、有機魚、特種魚、觀賞魚等打造特色品牌,延伸漁業內涵,增加漁業附加值。2015年,全省休閒漁業產值近50億元,佔漁業總產值12.8%。


  湖南加強品牌培育,大力支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創建。該省加快推動漁業生產與服務三產對接融合,在生產技術、運營管理上實施「點對點、面對面」指導服務,重點支持創建國家級和省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出臺《湖南省省級休閒漁業示範點評定辦法(試行)》,從交通設施、安全管理、環境衛生、公共服務、基本建設與必備條件、經營管理、質量安全與環境條件、市場監管等八個方面共34項,對擬創建基地進行規範、指導與考核驗收。各地通過宣傳、包裝、促銷等手段,加快休閒漁業品牌創建,不斷提升休閒漁業的品位和檔次。全省現已創建26個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141個省級休閒漁業示範點,120多家基地獲四星或五星「休閒農莊」稱號。其中,26個國家級示範基地接待能力達2040萬人次,2015年實現產值10億元,佔全省休閒漁業產值的20%。

  湖南省還將休閒漁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現代漁業、休閒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從四個方面進行重點支持。一是將休閒漁業企業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統一規劃,並可將其納入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支持範圍。二是對休閒漁業的初級水產品、水產品粗加工免徵企業所得稅。對經審批的休閒漁業企業生產加工用地及生產生活等建築,按權限報批減免其土地使用稅、房產稅。三是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池塘標準化改造、農村清潔工程、陽光工程等項目建設和資金扶持上對休閒漁業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四是對經省休閒農業協會評定為五星級的休閒漁業企業,享受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待遇。金太陽現代休閒農莊、千龍湖生態農業、株洲喬西生態農業、良美鱘龍公司等6個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被評為湖南省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省政府對每個產業園給予100萬元獎補資金。

  近年來,吉林查幹湖漁場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挖掘傳統漁獵和民俗宗教文化,不斷豐富漁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休閒漁業營銷、推廣和發展模式,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截至2015年末,查幹湖現有資產總額12.5億元,其中湖內在產品總值8億元、其他資產4.5億元,年漁業產值2.2億元,其中休閒漁業產值1.3億元,年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


  挖掘歷史,傳承和再現漁獵文化。通過挖掘漁獵文化,查幹湖漁場將撈「頭魚」,品嘗「頭魚宴」和「頭鵝宴」融入休閒漁業活動中來,舉行具有神秘色彩的「祭湖醒網」儀式,沿用馬拉絞盤這一古老冰上捕魚方式,豐富了查幹湖休閒漁業的文化內涵。同時,查幹湖漁場把冰封后的湖面作為一個巨大的休閒漁業遊樂平臺,將整個冬捕生產過程完整地展示給遊客,讓冰原捕魚成為特質旅遊資源。

  舉辦文化旅遊節,延伸產業鏈。利用漁業生產方式和漁業資源,舉辦與漁業相關的節慶系列活動。包括吉林查幹湖冰雪文化旅遊節、查幹湖蒙古族民俗文化旅遊節、荷花節、春季開湖魚美食節等節慶活動,延伸休閒漁業產業鏈。從2002年起,連續14年成功舉辦「中國吉林查幹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

  拍賣「頭魚」,提升品牌影響力。在冬捕節開幕式上,以撈「頭魚」和拍賣的方式提高遊客的參與度,吸引大眾的目光。「頭魚」拍賣不但成為企業提高知名度的一個有效途徑,更讓查幹湖胖頭魚價格飆升,由2002年的8888元升至2015年的788888元。同時,還在冰上開闢了冰上超市,把剛剛捕到的鮮魚直接銷售給遊客。融入滿蒙文化、漁獵文化、溼地文化元素的查幹湖休閒漁業提升了查幹湖休閒漁業品牌價值。

  鼓勵漁民參與服務活動。漁民新建漁家樂35家,不僅為遊客提供全魚宴,還為遊客代買魚產品,上冰當導遊,既方便了遊客又增加了收入。部分漁民利用漁船、漁具和專業技能,在查幹湖淺水水域,開展遊客直接參與的拉網捕撈作業,體驗與漁民一起出船、拉網、嘗湖魚、住漁家,當一天真正的漁民,親身體驗漁民生活和漁村的鄉情。

  建立「網際網路+魚產品」營銷模式。與京東、蘇寧、順豐、郵政、中通等電商跨界合作,開展魚產品線上和線下銷售,遊客與商家爭相搶購查幹湖有機魚;體驗式消費服務、賓館住宿、餐飲預訂異常火爆,帶動周邊幾萬人就業。活動期間,魚產品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元,每年約有近百萬人次來查幹湖休閒、觀光,品嘗胖頭魚,購買查幹湖有機魚產品,直接帶動旅遊產業銷售收入2000萬元。

  福建省廈門市小嶝休閒漁村是國內較早發展休閒漁業的企業之一,也是第一批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之一,還是2009年廈門市鄉村旅遊發展示範點、2010年廈門市島外十佳休閒農莊、2010年福建省「水鄉漁村」、福建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2011年全國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示範點、2011年福建鄉村旅遊四星級經營單位、2014年國家3A級旅遊景區、2014年度廈門市新興行業龍頭企業。漁村每年遊客接待量約10萬人,營業收入近1200萬元,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小嶝休閒漁村的建設和發展,得益於廈門市十幾年來升級傳統漁業,建設都市漁業的理念和實踐。漁業是廈門的傳統產業,曾是廈門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廈門現代化發展,漁業從承擔主要經濟發展任務的主角,轉到以民生、環境、生態為主,經濟為輔的配角。廈門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生態優先、民生為本、持續健康」的目標,本著「發展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調整漁業產業結構,拓展漁業發展空間,大力發展休閒漁業,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和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全面推進美麗廈門、漁民奔小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2005年福建省編制第一個休閒漁業規劃——小嶝休閒漁村規劃,當時規劃的核心理念是要因地制宜——在升級原有養殖產業的基礎上,轉向以觀光休閒為主,建設配套景點、休閒項目和住宿場所,變一產為一產與三產的結合。

  小嶝島原先土地用於圍墾養蝦,長年累月地養蝦導致養殖環境變差,養殖品種退化,養蝦產值不斷下滑,原有的漁業發展模式難以維繫。2011年以來,島上建設石斑魚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設示範基地,成為傳統養殖業與休閒旅遊業相結合的典型樣板。依託基地,小嶝休閒漁村開拓石斑魚工廠化旅遊項目,向遊客展示石斑魚科研、育苗、養殖、觀賞等項目,科普石斑魚常識以及繁育和養殖知識、水產品生產安全知識,有效地將漁業一產和三產結合,達到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小嶝休閒漁村緊密結合旅遊業,建成集休閒漁業、度假酒店、商務會議、主題派對、拓展培訓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海島旅遊度假基地。小嶝休閒漁村充分結合小嶝島上的旅遊資源,利用戰地人防地道、600年樹齡「八閩鐵樹王」、獨木成林的特大榕樹、唐朝美人井、邱葵故居、月亮灣沙灘等諸多景點,帶動小嶝島的旅遊觀光業。小嶝休閒漁村通過每年7-8月舉辦海島帳篷旅遊文化節、每年10月-11月舉辦小嶝島紫菜旅遊文化節等大型活動,提高小嶝島的知名度,拉動旅遊收入。


相關焦點

  • 于康震副部長在全國休閒漁業現場會上的講話(全文發布)
    于康震副部長在全國休閒漁業現場會上的講話(全文發布)2016-11-14 13:4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國家農業部        瀏覽量: 3634 次 我要評論   今天召開的全國休閒漁業現場會,是今年農業部繼全國漁業漁政工作會、漁業信息化會議和轉方式、調結構現場會之後,召開的第4個動員部署漁業轉型升級工作的重要會議。
  • 淺談臺灣地區休閒漁業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二是1992年~1999年產業形成階段,臺灣休閒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初步構建了符合臺灣實際,以休閒遊憩、生態觀光、旅遊度假、餐飲美食等內容為主的休閒漁業產業。三是2000年開始的轉型升級階段,也是現在正經歷的階段。現階段臺灣休閒漁業強調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生態保育,積極發展資源利用少、經濟價值高的項目,形成了漁業生產、漁民生活、漁村生態「三生一體」的休閒漁業發展新格局。
  •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赴臺休閒漁業技術交流活動順利完成
    為貫徹落實全國休閒漁業現場會精神,學習借鑑臺灣地區發展休閒漁業先進經驗,應臺灣水族類商業同業公會邀請,9月21日至27日,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劉忠松副站長率團一行13人,赴臺灣開展休閒漁業技術交流活動
  • 海口啟動休閒漁業試點
    海口啟動休閒漁業試點三大舉措做大做強做優產業本報海口8月29日訊 (記者 計思佳)8月29日上午,海南省休閒漁業試點(海口)啟動儀式在海口國家帆船帆板基地公共碼頭舉行,標誌著海口市率先啟動休閒漁業試點。
  • 休閒漁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休閒漁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訪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休閒漁業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休閒需求的一種新型產業,順應了漁業轉型升級方向,有助於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圍繞著休閒漁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記者日前採訪了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
  • 推動休閒漁業健康發展的思考
    近年來,過度捕撈和養殖,造成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岸上養殖生態汙染,漁業發展的瓶頸制約越來越明顯,漁民轉產轉業的需要越來越迫切。推動漁業轉型升級,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已刻不容緩。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省委作出促進漁業發展轉產轉型,向深海走、向岸上走、向休閒漁業走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休閒漁業勢必成為維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漁民轉產轉業的重要突破口。
  • 加強桂臺漁業交流合作 廣西將做休閒漁業"大文章"
    廣西水產畜牧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廣西漁業正由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邁進,鼓勵發展遠洋捕撈、水產高效養殖及精深加工,對高效養殖、遠洋捕撈、精深加工等技術與設備有較大需求。而臺灣漁業產業發達,漁業水平世界領先,在特色漁業、水產品加工、休閒漁業、海洋捕撈等都有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和管理經驗。兩地漁業產業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巨大。
  • 聊聊臺灣休閒漁業發展特色和經驗借鑑
    臺灣休閒漁業的經驗值得借鑑,主要包括: 重視規劃,加強財政支持,推動休閒漁業健康發展; 凸顯特色,推動產業升級,建立富麗新漁村; 強化功能,打造魅力漁港,促進漁港功能多元化; 整合資源,形成獨特風格,發展區域休閒漁業; 融入文化,開展體驗活動,帶動觀光休閒漁業發展。
  • 海南出臺意見推動休閒漁業試點促進休閒漁業健康發展
    7月27日,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加快推動休閒漁業試點促進休閒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旨在推進我省漁業轉型升級,促進休閒漁業健康發展和規範管理,指導推動沿海市縣開展休閒漁業試點,要求各市縣實施「五個一」工程項目,創建認定一批全國精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等。
  • 2020海南休閒漁業博覽會在海口舉行 推進漁業轉型漁民轉產
    海南日報海口12月4日訊 (記者 傅人意 實習生 王偉君)12月4日,為期兩天的2020海南休閒漁業博覽會在海口國家帆船帆板基地公共碼頭舉行,72家企業、機構和漁民合作社參展,吸引了上百家企業前來洽商項目合作、推廣技術應用、採購各類產品。
  • 乘鄉村振興強勁東風 謀休閒漁業全域發展
    休閒漁業作為新型業態,在加快產業綠色轉型、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全面介紹了山東省臨沂市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契機,在推進休閒漁業全域發展過程中所採取的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希望能夠為其他地區發展休閒漁業產業提供經驗與借鑑。
  • 世界休閒漁業發展縱覽(六)臺灣省休閒漁業發展概述
    六、臺灣休閒漁業發展的經驗及其借鑑1、重視規劃,加強財政支持,推動休閒漁業健康發展臺灣休閒漁業的發展要歸功於臺灣當局的大力推廣、引導與資金支持。1990 年,「農委會」的「休閒農業計劃」包括了對觀光休閒漁業發展的規劃輔導與財政支持; 1992 年,「農委會漁業署」開始積極推動休閒漁業區建設、漁港周邊魚貨直銷中心的假日魚市建設; 1998 年,臺灣開始推動沿海港口漁區興辦休閒漁業海陸休閒中心,促進漁民走向多元化經營。這些休閒漁業措施的實施,活躍了漁區經濟,有力地推動了休閒漁業的發展。
  • 于康震:我國休閒漁業迎來大有可為的發展黃金期
    (本文根據于康震副部長在全國休閒漁業現場會上的講話內容整理)   休閒漁業,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
  • 2020海南休閒漁業博覽會開幕 展示休閒漁業全產業鏈
    王子謙攝  本次博覽會共計舉辦兩天,旨在聚焦海南自貿港建設,展示休閒漁業全產業鏈,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漁業轉型漁民轉產就業。  博覽會以「海南自貿區——休閒漁業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博覽」、「海南自貿港——休閒漁業監管與新能源船舶研討」為主題,鎖定「一」個聚焦(即:海南休閒漁業)、運用「二」種模式(即:岸基會展、海基體驗)、展示「三」項創新(即:全域監管系統、新能源船舶、海上博物館)、涉及「四」大領域(即:政策規劃、歷史文化、產業項目、互動體驗)、突出「五」類俱全(即:權威性、專業性、示範性、互動性、體驗性)。
  • 海南休閒漁業揚帆啟航
    「陵水具有一張現成的名片『疍家漁排』,但由於傳統養殖漁業業態老化、餐飲設施未進行升級,未能有效挖掘疍家休閒漁業發展的潛力。」全國人大代表王書茂表示,瓊海潭門廣大漁民非常擁護發展休閒漁業的方針政策,截至今年5月已成立了5家漁民經濟專業合作社,現加入合作社的漁民超過1300人,佔潭門傳統漁民的60%以上,其中船長67人、輪機長59人,為潭門休閒漁業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 福建寧德蕉城區:打好漁業轉型升級「組合拳」
    ,木屋、橡皮艇、帆船、塑膠養殖設施等休閒漁業旅遊項目配備齊全,將從國慶節起正式開放。&nbsp&nbsp&nbsp從混亂無序的海上養殖,到現代漁業養殖及休閒漁業旅遊綜合體,蕉城漁業轉型升級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蕉城區海洋資源稟賦,是我國最大的海水魚類網箱養殖基地,大黃魚養殖規模、產量及產值均居全國第一位。儘管擁有優良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基礎,但毀滅性大圍捕、過度養殖以及水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因素,嚴重製約了漁業產業的發展。
  • 唐山:豐南黑沿子鎮傳統漁業向休閒漁業轉型發展
    豐南區黑沿子鎮傳統漁業向休閒漁業轉型發展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志遠)在豐南區黑沿子鎮黑東村,漁民鄭付紅率先購買旅遊船發展休閒漁業。像他一樣,這鎮越來越多的漁民開始從傳統漁業向休閒漁業轉型發展。黑沿子漁民陳某如此概括漁業現狀。他今年有一半的時間窩在家裡,沒有捕魚收入,又幹不了其他事情,只能啃老本。不少漁民面臨捕魚不賺錢甚至虧本、轉業又無門的尷尬境地。  2013年,出海捕魚20多年的鄭付紅看到近年近海捕魚難度加大,漁業資源減少,產量減少,燃油漲價,人工費用增加,便有了發展休閒漁業的想法。他籌資購買了旅遊鐵船,加以改造,帶遊客出海觀光,在黑沿子成為第一個發展休閒漁業的人。
  • 休閒漁業成投資新賽道
    作為海南省羅非魚養殖規模最大的水產企業,休閒漁業融合三產發展,有望讓這家有著35年養殖羅非魚歷史的企業再添新翼。發展休閒漁業是海南建設自貿港的重要內容。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動休閒漁業試點促進休閒漁業健康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休閒漁船管理規範、休閒漁業經營主體等予以明確,推動漁業轉型升級、漁民轉產轉業。
  • 搶抓機遇發展海洋休閒漁業
    省人大代表、連雲港市連雲區墟溝街道南巷社區黨委書記秦泗花認為,當前我省正大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加快海洋經濟轉型,推動海洋休閒漁業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秦泗花建議,儘快出臺有利於行業發展的基礎性規範文件,加快休閒漁船、食品衛生、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觀賞魚引進、公共水域垂釣等管理制度和標準制訂。「要扶持產業發展、加強行業交流,加強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省級層面設立休閒漁業發展基金,優先扶持海洋休閒漁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民間和社會資本參與休閒漁船和海洋牧場等項目建設。」
  • 建設海洋牧場 發展休閒漁業
    本報海口2月22日訊(記者計思佳)建設海洋牧場,發展休閒漁業是修復、優化海洋生態,實現傳統漁業轉型升級,推動漁業供給側改革,推進漁民轉產轉業,發展漁港經濟的重要途徑,對我省意義重大。對此,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建議,我省應建設海洋牧場,發展休閒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