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丁雲鵬玉川煮茶圖軸細節 l 故宮博物館
從祭品到茶食
自被神農發現具有解毒功效,茶開始成為早期國人祭祀的貢品。《禮記·地官》中有「掌茶」和「聚茶」以供喪事之用的記載。
到了春秋時期,茶的食品屬性開始受到重視。《晏子春秋》記載晏嬰身為齊國國相,喜食「茗菜」,「晏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食,炙三格五卵,茗菜而已」。
此時,茶的食用雖仍處於初期階段,「掌茶」和「聚茶」的基本規範卻日漸成熟,為後續茶道的發展奠定了標準化的基礎。
從宮廷到民間
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茶逐漸成為宮廷的高級飲品。漢代《趙飛燕別傳》中,有一節關於飲茶的記載,「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賜吾坐,帝命進茶。」
到了唐代,茶飲已深入民間。此時,有關於茶的專著陸續出現,最為知名的是陸羽的《茶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同時,陸羽將普通飲茶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謂之「茶道」。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向上滑動 👆
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為「三不點」。
從中國到世界
「茶道大興,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唐代茶文化大興,通過貿易、交流等渠道傳播到世界各地。比如日本茶道,即得於唐,後舉國上下盛行飲茶之風,並在修行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中,將茶道進一步提純為一門「和、敬、清、寂」的禪門藝術,禪茶一味,道在茶中行。
日式抹茶
在熱氣嫋嫋的甘泉一次又一次地衝沏下,茶葉不停翻滾、沉浮,不斷舒展,終於如雲霞般綻放,溢出那或如春雨般清潤,夏日般奔放,秋風般醇厚,冬雪般高傲,就像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悠悠茶韻,回味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