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璀璨又精深,在5000多年的文明時光裡,華夏兒女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即使到了,咱們隨處可見當年祖先留下來的文物瑰寶。不光如此,好多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也被保留到了今天。水是不可缺少的人生存條件之一,而挖井就是成了人們保證水源的常規操作。關於打井也有講究:人們在挖好井以後總喜歡在井底擱2隻烏龜。那麼這其中有沒有啥科學依據呢?這就要追溯到幾千年以前了。
約在公元前2200多年時,神州大地一直處於洪水的困擾之中,好多人老因洪災而流離失所,不少人因此而丟掉了生命。那會兒遠古時的帝王叫堯,他為了解決水患就派了個叫鯀(gun)的人去治理水情。這鯀就是後來禹的父親。他採用「堵」的方法來阻擋洪水泛濫,可當時的洪水如猛獸一樣兇猛,河堤等防洪水的設施壓根兒阻擋不了水勢蔓延。鯀花了9年的時間也沒能解決水患。
後來舜繼承了堯的位置,他看到叫鯀沒能治理水災還弄得水勢更大了,於是就把鯀處死了,不過繼續用其子禹前去治水。禹經過仔細研究後,他發現父親的堵水法擋不住水勢,於是就用了分流的「疏」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果不其然,大禹花了13年的時間終把可怕的洪水給分流開了,老百姓也過上了安穩的位置。
舜後來也傳位給了禹。不過鯀依然心繫百姓,他就化為了玄武守護人們。玄武就是1隻大烏龜。所以後來人們挖井成功了就會在底部放只烏龜,意味著尋求鯀的庇佑。不過大禹的兒子啟卻沒能安分守己。公元前2100年,啟直接自己坐上了大位,開創了夏朝。不過關於「鯀庇佑」的這個說法似乎有點迷信的色彩了,沒啥道理。
然而後來有專家就給出了1套非常具有科學性的說法。水與空氣是維持生命的必需條件,而人只要3天不喝水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既然水如此重要,所以人們在挖井時也不能馬虎,至少得保證水源的質量沒啥毛病。那麼水井挖好後,大家就放2隻烏龜到底部,然後就可知道水到底有沒問題了:烏龜喝了井水還活著,這就表明水無毒沒害;假如它沉了下去再沒上來,這就說明水有毒了。從科學角度來看,挖井放龜的做法非常合理,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