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現超級傳播 專家籲避免在室內不通風環境聚集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出現超級傳播 專家籲避免在室內不通風環境聚集   

中新社香港11月22日電 (記者 曾平)香港新冠肺炎疫情近日急速反彈,有專家2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跳舞群組屬於較大型的超級傳播,現階段香港市民宜避免在室內不通風的環境中聚集。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的通報,截至22日零時零分,跳舞群組累計確診已增至80人。香港特區政府首次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在規定時限內曾到訪全港14間跳舞場所人士於11月24日前檢測新冠病毒。

自疫情出現以來,很多香港公共場所都進行了長期的嚴格消毒。地鐵站內有清潔人員使用消毒抹布清潔電梯和車廂內的扶手,不少住宅大廈和辦公樓的升降機按鈕都裝上了塑料套。世界衛生組織早前已承認,室內氣溶膠傳播可能會導致通風不良的室內場所暴發疫情。而在此次疫情顯著反彈之前,香港曾逐漸放寬對室內聚會的限制。這是否印證能夠推行全民戴口罩的香港,在應對室內氣溶膠傳播風險方面進展緩慢?

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香港樓宇室內空氣流動不佳是長期存在的問題。而模擬實驗顯示,培植出來的、敏感度有限的新冠病毒都能夠在氣溶膠中存在超過4小時,有理由相信新冠病毒的空氣傳播風險高過流感病毒。今次發生較大型超級傳播的跳舞群組或存在飛沫傳播、環境汙染等各項因素,是否存在空氣傳播尚待詳細調查後作判斷。

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認為,有關說法具一定道理。所有物件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都是輔助性質的,這麼做可以解決大家的擔心,其實際作用並非關鍵。因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的接觸傳播,跳舞群組很可能是出現了一名超級傳播者將病毒擴散,而非確診者都接觸過某個帶有病毒的物件而染疫。

金冬雁指出,物體表面有可能存在活的新冠病毒,但有多大的量能夠引發感染尚待研究。他還提到,密閉空間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氣溶膠傳播,而空氣不流通會造成微粒近乎成為空氣傳播。因此保持通風比做好消毒清潔更重要。

對於香港如何應對新一波疫情,梁子超表示,未來兩周是介入控制疫情的黃金時間。特區政府應從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增加病毒檢測量等方面多管齊下,爭取在短時間內將超級傳播滲入社區的機會減到最低。香港市民進入室內環境時,除了要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還要注意空氣是否流通,若不流通就要儘量避免聚集。

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唐繼升認為,香港現在才出現第四波疫情是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往後最主要的針對性措施仍是繼續讓全港市民保持高度的防疫意識、嚴格遵守防疫措施。他指出,沒有辦法完全杜絕防疫意識低的人受感染。特區政府和市民現在坐同一條船,需同心協力面對這場已經開始的抗疫戰。(完)

相關焦點

  • 香港民建聯籲關注公屋喉管安裝 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民建聯籲關注公屋喉管安裝 降低疫情傳播風險中新社香港12月23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23日舉行記者會,呼籲香港特區政府和市民關注屋苑、特別是公屋的喉管
  • 病毒專家金冬雁:北方冬季寒冷,室內密閉場合易發生超級傳播
    在本輪疫情中,瀋陽、大連、北京都出現有病例多次檢測才被確診,更值得警惕的是,一傳多的超級傳播者在多地被發現。1月6日,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超級傳播者和長期潛伏感染人群有可能重疊,雖然概率比較小,但是要尤為警惕這類人群。
  • Science Alert:通風可預防室內病毒傳播,怎樣通風最安全?
    良好的通風是預防室內新冠病毒傳播的重要措施之一,那麼如何達到「良好」的標準?一名機械工程學教授在Science Alert網站發文稱,我們有多種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室內通風條件。
  • 室內不通風危害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室內經常通風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新鮮空氣氧氣充足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但空氣汙染問題的出現,開窗通風變得不太現實,如果室內通風不好,空氣流通不暢,就會使得室內空氣變得很渾濁,不利於人體的健康,那麼室內不通風危害有哪些呢?
  • 香港出現社區內傳播,新增59例確診病例,其中40人有外遊紀錄
    延伸閱讀防止社區傳播!河南疾控專家建議:少聚集問題1:什麼是聚集性疫情呢?專家解答:聚集性疫情:14天內在小範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個單位等)發現2例及以上確診病例、輕症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 接連爆出疫情 雪梨公交車或成新冠「超級傳播環境」
    這項研究稱,一名新冠病毒攜帶者似乎在大巴上將病毒傳播給了其他幾名乘客,而車上的空氣再循環系統可能加劇了病毒的傳播。 這項研究本周三發表在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上。
  • 科普|專家提醒:冬季室內通風莫忽視
    明德新聞 舉報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李曉青)冬季,不少家庭為了保暖而忽視開窗通風的必要性
  • 6家商場超市新出現新冠病例 專家:只買東西別逛
    6家商場超市新出現新冠病例 專家:只買東西別逛6家商場超市新增10個感染者 只買東西別閒逛疫情雖然好轉,但是反彈、防控的壓力還是比較大。日前專家建議,少去商場超市,只買東西別閒逛。但是非常時期,還是減少逛街、逛超市、逛商場,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能不買的就不買,或者代購、無接觸配送、快遞、電商完事。尤其是一些重疫區,商場、超市、團購、聚集都可能引發新增確診、感染病例。在香港、天津、濟南、深圳、聊城都發生商場超市感染、確診的病例,售貨員、導購感染,在這些封閉場景,人流量大,也容易引發病毒擴散、蔓延、傳播。
  • 專家喊你開窗戶!通風妙招、最佳通風時間請查收
    山東濰坊市寒亭區北海中醫院李傳欣醫生回答,不必太擔心,5米以外病毒就傳不過去了。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流行病學專家張迪教授,來跟大家聊一聊開窗通風的那些事。Q1:開窗通風,病毒會飄進來嗎?除非有感染者不戴口罩,對著你的窗戶打噴嚏或咳嗽,而你正好在窗邊,才存在感染風險。要知道飛沫傳播是通過一定距離(一般是1~2米)進入易感的黏膜表面,無法在空氣中長期漂浮。而經常開窗通風正好可稀釋空氣中的因飛沫傳播形成的病毒感染劑量。事實上,新型冠狀病毒是否也通過氣溶膠傳播,目前尚無明確證據。
  • 良好的通風環境有效阻隔病毒傳播,沃拿多VORNADO必須擁有姓名!
    我們除了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以外,室內的通風換氣也要注意。連日來很多人都長期處於室內環境,又因為正處在換季交替期,無法長時間開窗通風,一來是因為天氣早晚溫差大,開窗時間長了容易感冒,在這個特殊時期。二來可能部分家庭受制於戶型等原因,室外空氣不容易進入室內,即使開窗,通風換氣效果也並不理想。
  • 香港近1/8街市出現新冠集中傳播,疊加夏季高發鼠患,消毒防疫壓力陡增
    街市環境高危,呼籲市民儘量減少去街市,若避無可避要到街市,事後也要徹底清潔雙手。」香港特區政府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近日稱。 而在7月29日,因大連市出現新冠病毒疫情傳播,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曾指出:武漢、北京及大連的疫情都有「海鮮」這個共同點,從事海鮮加工和銷售的工作人員要格外注意加強防護。
  • 香港再現群組感染,專家視察稱:沙田祿泉樓或現超級傳播者
    對於香港近日再度出現群組感染新冠肺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日表示高度重視,特區政府正進行一系列調查工作。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於2日凌晨赴祿泉樓視察指出該棟大廈或已出現超級傳播者。
  • 研究指病毒可存活1個月 英專家稱超級疫苗1年問世
    歐聯網11月23日電,歐聯社綜合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零度以下和溼度超級飽和環境中,可存活長達一個月時間。專家建議避免密集接觸和維持穩定室內溫度有助於減少病毒傳染。英國專家表示,同時對抗新冠病毒和流感的超級疫苗,很可能會在1年內問世。
  • 在京始發列車提前上車避免聚集
    因疫情防控倡導市民群眾在京過年、非必要不出京等多重因素疊加,春運客流將比往年大幅下降。據預測,2021年春運期間鐵路、民航進出京客運量1342萬人次,較2020年下降43%。本市將加強鐵路、民航、公共運輸、高速公路、冷鏈運輸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防控,堅決阻斷疫情通過交通工具、場站等渠道傳播擴散。
  •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處籲外傭避免公眾場所聚集
    人民網香港3月27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處27日再度呼籲外籍家庭傭工避免在公眾場所聚集,在休息日儘量留在家中,以保障個人健康,減低新冠肺炎疫情在社區傳播的風險。因應近日香港本地疫情變化,特區政府進一步加強防疫抗疫的措施。
  • 高小微:冬季室內通風竟有這麼多誤區!...你家也中招了嗎
    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住宅」標準的15條裡面有8條跟室內空氣品質有關,這些是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標誌。冬季天寒地凍,大家都喜歡關緊門窗,在屋內享受暖氣。但你不知道的是,如果通風做不好,安全隱患大。    室內通風誤區多  誤區一:嫌冷不開窗  正確做法:再冷也要開
  • 日本現多起「逃離東京」後感染家人病例,政府專家籲避免傳播
    近日,隨著東京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增加,有民眾開始從東京前往其他地區,以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對此,分析人士指出,為了逃避感染風險而試圖逃離東京並非合理的行動。此前日本曾報告多起患者從新冠病毒感染人數較多的首都圈回到家鄉後,再將新冠病毒傳播到家人身上的感染事例。日本政府專家會議成員、東北大學病毒學押谷仁教授此前於4日曾在推特上敲響警鐘,他指出,已經有人從感染者日益增多的東京和大阪出發前往其他地區。「對於其他地區而言,僅僅出現少數新冠肺炎患者就足以使得醫療體系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押谷仁說道,「有必要儘量避免這種傳播病毒的行為。」
  • 「開窗通風」會造成冠狀病毒入室?再不了解這些就晚了
    專家提醒 打噴嚏正確的姿勢是用胳膊肘擋住口鼻 根據相關專家的解讀,飛沫傳播的範圍是有限的,一般只能夠傳播1米左右。這也就是最近網上一直在強調的「1米安全線」。所以,敲重點病毒傳播最容易發生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例如教室、地鐵車廂、公交車,電影院、醫院等密閉的空間。空氣流通不好的地方,空氣中的病毒含量高,容易引起傳播,所以避免外出去人流密集區的原因就容易解釋了。
  • 氣溶膠傳播存在限定條件 這些密閉空間有風險
    最近,氣溶膠作為疫情焦點頻繁出現在大眾面前,人們幾乎每天都會面對什麼是氣溶膠、怎麼傳播的、傳播概率有多大、怎麼做好防護等一系列疑問。那麼,新型冠狀病毒真的會通過氣溶膠傳播嗎?由此可見,在通風條件不好的封閉或者半封閉的情況下,病毒更容易通過氣溶膠傳播。一般居民小區,是可以開窗通風的。當通風條件上去,風險自然降低,病菌幾乎不可能「飄」到室內。而良好的通風,有助於更新室內空氣,也可減少室內的病菌量。
  • 預防流感 切斷傳播途徑更好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表示,要正確認識流感,及早做好預防,能更好地為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保障。信息時報記者 溫倩茵  為什麼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季節性流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醫學學科帶頭人黎毅敏教授解釋,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