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清涼山也是革命聖地延安的象徵

2020-10-14 班城老井

清涼山位於延安市寶塔山對面,隔河與鳳凰山、寶塔山三足鼎立,遙遙相望。在1935年紅軍沒達到延安之前,清涼山是延安第一名勝,名氣遠超寶塔山。只是黨中央駐紮延安後,延安成為革命聖地,其名勝地位才逐漸被寶塔山所取代。

清涼山上歷代名人詠詩、詞甚多,廣為讚頌這一清涼勝境。

夜色中的清涼山

清涼山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以萬佛洞等石窟為主的佛教歷史文物古蹟;二是以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期的新聞及出版單位舊址為主的革命文物和遺址;三是太和山道教教觀。

1、清涼山萬佛寺,宋代石窟,陝北四大石窟之一

石窟

萬佛洞開鑿於隋代以前,歷代皆有造像或維修。清涼山山勢峻峭,高聳入雲,景色綺麗,融佛教和道教於一山。山上殿宇嶙峋,金碧輝煌,名勝古蹟,星羅棋布,享譽三秦,自古以來就是旅遊勝地。

詩灣

詩灣,在萬佛洞上方。有歷代名人學者摩崖題刻50多處,真草篆隸,參差錯落,布滿全灣。

過詩灣便到了懸空高聳、小巧瓏的印月亭,它像一隻雄健的騖鳥,凌空俯瞰。遊人登亭憑欄探身俯視,一鉤弓月從井底湧出,故稱「月兒井」。月明星稀之夜,井中明月與天空夜月交相輝映,使人無不為之驚嘆。

範公祠

範公祠位於印月亭南側。「宋朝人物第一」6個大字刻於祠堂門額上。門上對聯為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人們的心目裡,大都知道範仲淹是朝廷要員,但又多次被貶,仕途坎坷,長期任職於江南各地,其寫的《嶽陽樓記》更幾乎是婦孺皆知,但沒有幾人知道他還任職於延安。搜集資料得知,當時西夏王國進犯延安,朝廷慌亂無策,只好把範老先生空降到延安,原來還真是組織需要啊。範老先生到延安後,抗敵與發展民生,頗有功勞。後人為紀念他,建了範公祠。該祠原位於延安城東黑龍溝左側石崖下,鑿洞而成,1938年被毀。1984年在清涼山原「天下奇觀」廢墟上重建了這個新的範公祠。

2、新中國的新聞廣播、出版事業的發祥地

黨中央和毛澤東在延安時期,清涼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時的新聞出版機構——新華通訊社、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解放日報》社、《邊區群眾報》社、中央出版發行部、中央印刷石、新華書店所在地。被稱為紅色延安的「新聞山」,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是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為3A級旅遊景區,全國三大紅色教育基地。

清涼山下建有「延安新聞紀念館」一座,館內大量文史資料展示了我國新聞及出版業的發展歷程,這是我國唯一的一座新聞出版專業博物館。

3、太和山道教教觀

太和山,古稱「天山」、「蓮花峰」,位於延安市東北的清涼山之巔,南瀕嘉嶺山之寶塔 ,西鄰鳳凰山,夙有「三山鼎立,太和第一」之稱。山上松柏成林,松濤陣陣,氣候涼爽,廟宇殿堂星羅棋布,環境優美,景色迷人,遊人到此,勝如仙境。太和山道觀是道教聖地,陝西又是道家文化及道教的發源地之一。

相關焦點

  • 【延安記憶】萬眾矚目清涼山
    在「三山環繞、二水分流」的延安城裡,除了標誌性的寶塔山,在延河的這一頭,還有一座清涼山。清涼山古稱萬佛寺,又名太和山,位於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與鳳凰山、寶塔山相望,歷來被認為是延安第一名勝。
  • 清涼山上萬佛寺
    >,宋代石窟,陝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廠印刷車間設在清涼山上;被稱為紅色延安的「新聞山」,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清涼山東側是延安時期的新華廣播電臺、新華通訊總社、解放日報社。萬佛洞石窟群是中央印刷廠、紙幣廠、衛生所和新華書店等革命文物舊址。
  • 陝北清涼山 延安城裡別具歷史風貌的名山之一
    在陝北的紅色聖地延安,就有這樣一座在當地著名的景點——清涼山,清涼山是一座集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旅遊景區。這裡古稱萬佛寺,是著名的宋金代石窟群,也是陝北的四大石窟之一。在1937年1月到1947年3月期間,中央印刷廠的印刷車間就設在清涼山上,因此這座山也被稱為紅色延安的「新聞山」,可以說它為中國革命也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如今,戰爭的硝煙散去,這裡恢復了往日的生機,人們在節假日也會到這裡爬山散步,清涼山也是延安市區一個非常優美的納涼散步的好去處。
  • 萬眾矚目清涼山:新中國新聞事業的搖籃
    佛家主張「離塵出世」安住清涼,清涼山之名由此而來。人們把清涼山譽稱「新聞山」,新聞事業的發祥地和搖籃。當年,中共七大開幕時,陳毅將軍曾在《七大開幕》一詩中稱讚它:「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幹戈仗延安。試問九洲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今天,在清涼山的半山腰上還鑲嵌著:「萬眾矚目清涼山」七個紅色大字。
  • 清涼山景區
    景區概況清涼山位於延安城區,隔延河與寶塔山、鳳凰山相望,山勢高聳俊俏,景區內共有石窟37處,大都開鑿於宋代;清涼山道教合一的聖地,道觀始建於隋代,興盛於明代,經過了多次重修,目前這裡正在修建太和山道教文化交流中心
  • 你不一定知道的延安(之六)  延安清涼山
    來延安參觀的大多數人更注意的是延安寶塔和楊家嶺棗園等著名的革命舊址,對清涼山容易忽略,尤其是在事先不了解的情況下,再加上這裡40元的門票,自然很多人會止步。一位當地的年輕人也曾經對我說,上面沒有什麼,還收40元門票。
  • 你不知道的延安(之六)  延安清涼山
    來延安參觀的大多數人更注意的是延安寶塔和楊家嶺棗園等著名的革命舊址,對清涼山容易忽略,尤其是在事先不了解的情況下,再加上這裡40元的門票,自然很多人會止步。一位當地的年輕人也曾經對我說,上面沒有什麼,還收40元門票。
  • 清涼山的曙光
    清涼山的曙光覓程「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幹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每到延安看到清涼山時,心裡總會不由想起陳毅元帥的這首革命詩篇。一時腦子裡仿佛瀰漫了抗日的硝煙,眼前也好像燃燒起燻燻的烈火。遙想當年,抗日的鐵流像黃河般洶湧,殺敵的大刀把夜空劃破。
  • 萬眾矚目清涼山——「紅色新聞山」的紅色歷史
    當年《邊區群眾報》刊發邊府嘉獎遊擊隊三英雄和遊擊隊長田啟元的報導。 資料照片 一、延安清涼山——「紅色新聞山」 清涼山,又名太和山,位於延安城東北、延河北岸,高100多米,方圓約4平方公裡,是革命聖地延安的象徵之一。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清涼山是中央黨報委員會、新華社、解放日報社、延安新華廣播電臺、中央出版發行部、中央印刷廠和邊區群眾報社的所在地。1938年3月,新華社從延安城內遷到清涼山。
  • 延安清涼山:革命年代萬眾矚目 這裡曾是當年的新聞中樞
    在陝西延安市區,有這樣的一座小山,它不過一百多米高,山的面積也不大,方圓約4 公裡,但是卻是我國赫赫有名的紅色「新聞山」,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這就是延安的清涼山,如今這裡已建成清涼山公園。有興趣來延安旅遊,這裡可是一定要看看的。
  • 延安清涼山:革命年代萬眾矚目 這裡曾是當年的新聞中樞
    在陝西延安市區,有這樣的一座小山,它不過一百多米高,山的面積也不大,方圓約4 公裡,但是卻是我國赫赫有名的紅色「新聞山」,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這就是延安的清涼山,如今這裡已建成清涼山公園。有興趣來延安旅遊,這裡可是一定要看看的。
  • 清涼山對全國高考生免門票
    延安,被人們譽為中國革命的聖地從1937年1月到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這裡落腳、錘鍊又從這裡出發走向全國勝利當年全國有志青年奔赴延安尋求救國救民之真理和信仰拋頭顱灑熱血,堅持共產主義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締造了新中國現在延安清涼山景區向青年的你們發出邀請
  • 清涼山紅色的新聞山
    在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有座清涼山,清涼山上有座萬佛洞,為宋代石窟,也是陝西四大石窟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是中國革命紅色新聞廣播事業的奠基山.清涼山也被稱為紅色延安的"新聞山",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莫愁春光無覓處,清涼山上春方來!來延安一定不要錯過清涼山哦
    延安不止有紅色旅遊哦!延安的清涼山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非常不錯的景點。山體海拔不高,跟寶塔山、鳳凰山遙遙相望,腳下就是延河。清涼山上好風光,萬眾矚目萬佛洞,多少往事隨風去,清涼山上埋忠骨!山上建有「延安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一座,是我國唯一的一座新聞出版專業博物館。
  • 軍品大王李長東遊紅色延安「新聞山」——清涼山
    華百網訊2020年10月11日,在軍品大王李長東回北京之際,他懷著莊重的心情遊覽了被稱為紅色延安「新聞山」的清涼山,並受到了清涼山工作人員李安明的熱情接待。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廠印刷車間設在清涼山上,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是全國三大紅色教育基地。清涼山的東側是延安時期的新華廣播電臺、新華通訊總社、解放日報社。萬佛洞石窟群是中央印刷廠、紙幣廠、衛生所和新華書店等革命文物舊址。
  • 去延安遊玩一定要去這幾個地方,這些是延安的精神!
    延安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當今主要作為一個革命聖地,很多人來到延安來了解曾經在這裡發生的故事,延安這座城市也是中國歷史的見證。在很多年前,這塊紅色的土地令很多人心馳神往,心懷同一個理想信念,許多有識之士來到延安,共築延安的輝煌、中國的輝煌。
  • 革命聖地的象徵—延安寶塔山
    從小時候看《延河戰火》等電影,就對革命聖地延安無比嚮往。十幾年前曾經去過一次,但匆匆忙忙。此次利用國慶、中秋之後錯峰再赴延安。為了看一看日照寶塔山的情景,早上七點多就開始順著延河河床往寶塔山下趕。延安的早晨還是比較冷,延河的水量不大。由於時間比較早,先上寶塔山右對面的清涼山看看。
  • 延安十大旅遊景點-延安清涼山
    清涼山歷來為延安第一名勝。清康熙《延安府志》云:「清涼古名山,在延安城東。」山勢崔嵬,文物星羅棋布,是延安重要的遊覽勝地。南宋名將韓世忠,本綏德人氏,年十八應延安府兵籍,晚年自號清涼居士,「蓋清涼山,在延安郡城之外」,「是以託志以自號,示不忘本,此君子之心也。」(清《延綏鎮志》)。
  • 延安清涼山——歷來被稱為延安第一名勝
    清涼山位於延安市寶塔區東北的延河對岸,隔河與鳳凰山、寶塔山三足鼎立,遙遙相望。清涼山歷來被稱為延安第一名勝,歷代名人詠詩、詞甚多,讚頌為清涼勝境。清涼山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以萬佛洞等石窟為主的佛教歷史文物古蹟;二是以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期的新聞及出版單位舊址為主的革命文物和遺址;三是太和山道教教觀。萬佛洞主要有四個石窟,規模宏大,借山勢而鑿。窟內石柱上和四壁雕有形態各異的石佛萬尊,其石刻藝術鬼斧神工,巧奪天工,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歷代名人騷客,有識之士的讚賞和愛護。
  • 延旅20年系列活動之 「千萬鉅惠遊延安」
    位於延安城東南方,寶塔建於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誌,是革命聖地的象徵。在塔旁邊有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 景區門票免費 觀光車往返價 20元 周年慶特價 10元 (限量搶購5000張) 清涼山 「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