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今年的三伏天如何巧用艾草?

2020-12-21 官山紅

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七年之病很難除 ,但三年 以上的陳艾卻有可能治好它。 由此可見 ,大家 對艾草 在防病 中的功效與作用 予以 了高度肯定 。 古話 更是 有「在家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的諺語 。艾草具備祛溼散寒、活血 、健胃強壯 等功效與作用 ,在中國大多數地方 ,每次端午之時 ,常有在家門窗 懸掛艾草或點燃艾草的風俗習慣 。 不管是南方地區或是北方地區 ,很多家裡早已習慣用艾草泡腳的習慣性 ,以做到消毒殺菌安眠的功效與作用 。 在閩南地區和中國臺灣地區盛行的「藥草浴」,大多數也選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所以在坊間 ,三伏天到 ,倘若恰當運用艾草 ,一整年下去 ,人體也會非常的健康 。

艾草

一、什麼叫三伏?

三伏天到,標淮的三高症平均氣溫就到來了,分別是:平均氣溫最為炎熱、平均氣溫最高、陽氣最盛。

那麼三伏是什麼?

三伏指的是頭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是根據我國古代的「幹支紀日法」明確的,每一年夏至之後第三個庚日為頭伏(10天),第三個庚日為中伏(10天,有的年份也會是20天),立秋後首個庚日為末伏(10天),合成三伏。

2020年自7月16日開始早已入伏,三伏天正式開始了。

頭伏: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伏後增強:8月25日-9月3日共10天;

三伏是在我國大多數地方最為炎熱的時期,這是由於慢慢夜短晝長,太陽接近直曬。但夏至還並不是最為炎熱的時期 ,由於這時候路面吸納的熱,夜裡又釋放了很大一部分 。 《史記正義》說,「伏者,隱伏避盛夏也」。 伏,表示陰氣受到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這時地表以上為至陽 ,而被迫藏於地下的陰,則成為至陰 。 需要留意的是,熱的中間潛伏著寒冷的原因 ,當初起名 「伏」是很科學合理 的。 倘若夏季能明白怎麼用艾也是一個很好的調養人體的切入點 。

三伏天

二、艾草是醫草,三千多年的用艾實踐經驗

艾草,又被稱為香艾、艾蒿、苦艾,味苦辛,性溫。艾草的品種有很多在南方最出名的則為羅浮山紅腳艾。據考證 ,艾葉用於防病已有 三千 多年的歷史文化 。在我國現有的首部方書 、戰國時期 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有艾葉的功效 與使用方法 。 《周禮 》、《詩經 》和《山海經 》常有有關於艾葉的記載 。 《詩經 》是在我國現有文獻中最開始涉及到藥物的書籍 ,記載的植物藥 類有枸杞 、艾葉 、桑葚 等五十 多種 。 《詩經》最膾炙人口的古詩詞裡——「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艾充當了一回相思草,這表明,在《詩經》的時代,艾草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草本植物。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記錄了三百多種中藥材,艾葉被列入上藥。也有一種艾指的是紅腳艾,又被稱作「鮑姑艾」,產自廣東羅浮山及越秀區為主。

紅腳艾

三、三伏天用艾草的方法除了我們常見的艾灸之外,三伏天使用艾草也有許多的良方,以下就一起來學一下:

1、艾草泡腳。

如前所言,三伏天實際上是人體溼氣加重的時候,夏天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祛除溼氣,促進睡眠。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等。

2、艾草茶。

取適量艾草茶,以常規衝泡茶的方法,泡茶,能夠消除疲勞。艾草茶自己製作還是有一定的麻煩的,我們能夠自己在市面上選購製做好的艾草茶,而不是我們直接煮水艾草。

3、艾草煮湯。

用法艾草煮湯之後,能夠用來洗頭,給孩子擦身體,止癢,蚊蟲叮咬等。用幹艾草煮湯的時候,能夠恰當煮沸久一會,這樣艾草水會濃一些。

通過上文的介紹後,眾多朋友應該了解在三伏天裡艾草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因此人們不妨把握這個時機,不僅能治療冬天疾病,還能提高人們身體抵抗力,這可是一舉兩得好事,但是做艾灸也要注意相關事項,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您別理解錯了,艾葉的兩類六種用法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您別理解錯了,艾葉的兩類六種用法。在艾灸這個行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看上去,這句話很好理解,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對此的理解就是:纏綿了七年之久的病,要藉助存放了三年以上的艾葉。這麼理解真的對嗎?可以明確說出答案:這麼理解是不對的。
  • 俗話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原來這才是這話真正的寓意
    有些野草野菜也是家家戶戶每年都會採摘的,有的直接食用,有的曬乾後泡水喝,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蒲公英、馬齒莧等等,但除了這些野草之外,農村還有一種野草,就是艾草,也是家家必備的野草,它的用處更大,人們不僅僅食用艾草,也有很多地方用艾草洗澡、泡水、泡腳等扥,還有些地方已經形成規模種植,大量出售艾草,可見艾草的價值不一般。
  • 【中醫健康課堂】艾是純陽之草,能驅逐寒氣「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
    端午時節很多人經常把艾草、菖蒲、雄黃、檀香等裝在小布袋內做成香囊用五彩線繫著,掛在身上,以得健康。民間認為艾草還有招百福的作用,有些地方在端午節貼「午時聯」,曾這樣寫道:「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寄託著人們嚮往幸福生活,痛恨貪官汙吏的美好願望。
  • 元祖艾草麻糬
    元祖艾草麻糬2014年踏青季好時節,春來艾草綠,元祖艾草麻糬等你品鑑。艾草,被稱為草中的鑽石!《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草的營養價值不可小覷。享受美食的上佳境界,是品嘗當季收穫的新鮮美味。
  • 青青艾草香,一顆青團好嘗春
    浙裡宣平(ZheLiXuanPing )      中國人對美食從來都飽含心意,不單是為飽腹之欲,更是寓情之物,於是食俗也成了中國人逢年過節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青團是江浙一帶較為盛行的清明節令小食,每年的清明時節遍布各種艾草製品,艾草麻餈、艾草餈粑、艾草年糕,當然必不可少的還有青團。
  • 艾草和端午節的不解之緣
    說到端午節,我們就不得不細細說說和這個節日有著頗多淵源的一種植物,艾草。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平常司空見慣的艾草,居然和端午節有著不解之緣。每逢端午,民間都有掛艾葉的習俗,也就是人們在端午節的時候,將艾草掛在門口,或是用艾草做成老虎的樣子掛在門上,用以闢邪驅災,祈求百福。
  • 養生好物艾草,究竟有多養生?提醒:「百利」的艾草也有3「害」
    經常手腳冰涼的人,經常用艾草泡腳,手腳會慢慢變暖。不僅如此,常用艾草泡腳,還能改善宮寒、痛經,提高睡眠質量,祛溼排毒,對身體是非常好的。今天就來聊聊大家的養生好物「艾草」,究竟有多養生?孟子也說:「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特指三年生的艾草能治大病。在民間,艾草一直被大家當成寶貝,凡針藥所不及之症皆可用艾灸之。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 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燻艾葉.艾草之用,妙不可言
    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13、艾葉治產後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乾,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鬥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我國現在的第一部方書,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以後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在我國盛產優質艾葉的湖北蘄州,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種植,家家收藏艾葉。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葉的藥用價值。艾葉在民間的應用十分普遍。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艾葉的研究和應用更加全面深入。
  • 端午節與艾草
    《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 方言詞語 艾草
    於是他突發奇想,用無名野草點火燒灼病患身體的相應位置,凡是被燒灼過的將士病情都好轉了,武王大讚蕭艾,蕭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武王宣告全軍:「野草本無名,從今以蕭艾、艾蒿之名名之。」
  • 2019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今年數伏三伏天時間表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為炎熱的時期,時下,最關鍵的是如何防暑。那麼大家知道2019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嗎?末伏時間又是什麼時候呢?2019三伏天時間表今年數伏三伏天時間表具體日期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天」來說,7月12日至7月21日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8月11日至
  • 端午掛艾草,艾草的這幾個作用非常重要
    古時,有一個村莊因為受到疾病或者瘟疫的影響,大部分村民都死了,但是卻有一家人安然無事,村民仔細查找原因,發現這家人房屋外面掛滿了艾葉,而這個艾葉正是在春夏之交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端午節前後採摘,於是大家就相信這個艾葉可以闢邪驅妖(因為古人科學不發達,瘟疫被認為妖魔鬼怪),於是便逐漸形成了端午節懸掛艾草的習俗,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懸艾葉、飲艾酒、燻艾煙、洗艾澡、艾養生」的艾習俗。
  • 腰間盤突出,一把艾葉也有用,搭配中藥方,止痛很簡單
    腰間盤突出,一把艾葉也有用,搭配中藥方,止痛很簡單腰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
  • 端午節掛艾草的傳說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餈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餈)。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 2019三伏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幾月幾號 今年三伏天時間表
    今年三伏天時間是幾月幾號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到三伏天,暑氣就到了最濃的時候,這個時候天氣又悶又潮,大家要警惕時刻做好防暑工作。下面就為大家帶來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以便大家更好的防暑。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幹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幹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 值得學習:巧用數字磁場能量學破解「七年之癢」
    婚姻也會面臨「七年之癢」。所以,我們金秀國學今天帶來的內容將十分值得學習——巧用數字磁場能量學破解「七年不癢」,讓你和另一半重歸於好,破鏡重圓。有人認為由於婚後各種瑣事的產生,致使彼此厭倦感急劇擴大,從而讓「七年之癢」大概率爆發。而實際上這不過只是表面現象而已,因為從數字磁場能量學的角度來看,情感運勢相剋才是這一問題的根本。
  • 端午節買回來的艾草千萬別扔,功效強大
    艾,又名家艾、艾蒿。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葉最早的用途是灸,並與「針」齊名,醫籍《五十二病方》就有艾條灸或艾燻的記錄。而且還有「醫家用灸百病」之說。艾葉很早就被用於灸法中,除了艾葉的辛散芳香氣味與醫療作用有關係外,還因艾葉可燃性好,燃燒徹底,是理想的引燃物。
  • 蘇東坡流放時喜愛用這道菜做羹,我們的節日與這些植物有關
    「祓」是拂除病氣,「禊」是修潔淨身,人們用蘭草沾水灑在身上除去不祥,通過這種儀式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至今這種儀式在傣族的潑水節中有所保留。魏晉以後,人們感到三月上旬巳日日期每年不同,就固定為三月初三。杜甫《麗人行》所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描寫的就是唐代上巳節貴族女子春遊的情景。「上巳」逐漸演變成親近自然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