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卡和張量量|量子多體中的吶喊與彷徨之六

2020-12-24 中科院物理所

|作者:孟子楊

本文選自《物理》2020年第11期

引 子

有的童話穿越歷史,變成了一個民族心中的文化圖騰,如西遊記之於中國人,安徒生和格林童話之於歐洲人。有的童話停留的時間稍短,但也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心中共同的啟蒙故事,如《星際旅行》、《鐵臂阿童木》、《機器貓》甚至《哈利波特》。對中國的孩子來說,尤其是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成長起來的孩子,這樣的童話應屬皮皮魯和魯西西的故事了。這些故事填補了彼時孩子們十分枯燥和閉塞的學校教育的空白(現在也許不閉塞了,但是否枯燥不得而知),讓他們感受到了想像力的震撼和獨立思考帶來的樂趣。現在回頭看,皮皮魯和魯西西的那些奇遇從技術上講十分落伍,在科學上有的更是完全不合理,當然也無法和現在的硬核工業黨穿越科幻相比,但是皮皮魯和魯西西好就好在不按照彼時學校裡和社會上灌輸給孩子們的教條行事,總愛搞些小玩鬧、小探索,卻總能在無意中發現一個新的世界,讓彼時的孩子們知道,好奇心和對不公正的一點點小反抗不但不是罪惡,反而是特別正確和特別好玩的事,在特立獨行和無拘無束中才能學會真正的同情心和責任感。

一晃幾十年過去,彼時的孩子都長成了大人,他們中有人也開始教育自己的孩子按照當下學校裡和社會上的教條行事,而他們自己也努力地學著當下社會上的通行規範,扮演著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下屬、好老師或者好領導的角色,童話嘛,畢竟是要遠去的。但是大家偶爾想起皮皮魯和魯西西,又似乎心有不甘,想著畢竟什麼時候還是要做出一些像他們那樣出格的、有趣的事情,嘗試一些與眾不同的、能夠發現新的世界的探索,人生才不算白過。若是有人完全忘記了皮皮魯和魯西西,那麼這樣的人要麼是對自身徹頭徹尾的失望者,要麼就是在當下社會中徹頭徹尾的成功者。

在筆者熟悉的量子多體計算領域,就有一群這樣不能忘情的人,還總想著皮皮魯和魯西西,總喜歡玩些在行業內的正人君子們、行業內的成功者們看來離經叛道,吃力不討好的遊戲。好在他們自己覺得有趣,在這樣的玩鬧中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並且漸漸開始影響和鼓勵著身邊的朋友們。最近就有這樣一個故事,這幾個童心未泯的小夥伴,用蒙特卡洛和張量重正化群的計算方法,完成了好幾個好玩的計算,還鼓動著實驗物理學家們驗證了他們的結果,實驗的夥伴們更發現了有趣的新問題。大家就這樣一路樂此不疲地玩下去。

下面就是他們的故事,為了講好這個故事,為了向皮皮魯和魯西西致敬,姑且稱這樣一群人都是蒙蒙卡和張量量吧。

蒙蒙卡與張量量探索量子材料

量子材料研究是很好玩的事情,因為量子材料是一個很大的筐,什麼東西都放得進去:從超越摩爾定律的新一代集成電路人工智慧晶片材料,到具有解決能源危機潛力的高溫超導體,還有現在十分流行的轉角石墨烯二維範德瓦爾斯層狀材料,再到希望成為量子計算機信息存儲載體的拓撲物態,都算量子材料的內容。但是對於這些材料性能的研究需要嚴格處理其中阿伏伽德羅常數量級的滿足量子物理學規律的電子行為(因此這類問題也被稱為量子多體問題),計算量子多體系統在溫度、壓力和磁場等外界環境變化時的響應,從而確定其在科研和工業應用中合適的參數範圍。這樣複雜的問題已經不是鉛筆和白紙般古典時代的推算可以解決得了,很多時候以微擾論為基礎平均場計算甚至不能提供定性正確的結果,遑論定量。取而代之的,大規模量子多體計算方法,伴隨著全球範圍內計算平臺的迅猛發展和普及,輔之以場論、對稱性和拓撲性質分析等高級數學語言的應用,逐漸成為現代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的主流研究方式,使得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可以不斷地發現具有更加優異性能的材料,拓展量子物質科學的內涵和外延,造福人類生活。

在量子多體計算研究這個廣大的領域之中,量子蒙特卡洛方法(是為蒙蒙卡)和張量重正化群方法(是為張量量),無疑是兩種最具有代表性的手段。前者及其最近的發展筆者在這個系列的前幾篇文章中已反覆介紹過,主要是通過設計抓住問題物理實質的晶格模型,然後在如是模型的合適相空間中進行蒙特卡洛抽樣,計算量子多體問題的配分函數和各種物理觀測量的系綜平均值和誤差。而後者則一路從密度矩陣重正化群演化而來(見參考文獻,哦不對,見蒙蒙卡和張量量迷宮地圖之[1]),主要關注於量子多體基態波函數的張量網絡表示與其重正化群操作。

當然,傳統的蒙蒙卡和張量量研究,主要還是專注於量子多體模型性質的計算,比如Hubbard模型,t—J模型,Heisenberg模型,還有之前在這個系列中提到的費米子—玻色子耦合模型。如果嚴格計算真實量子材料的性質,考慮到材料本身的複雜性(多種相互作用和晶格的物理、化學環境所帶來的指數牆問題),即使對於蒙蒙卡和張量量這樣充滿活力的小夥伴,大多數時候也無能為力。但是問題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是否敢於嘗試,敢於特立獨行不按教條行事,找到走出迷宮的神秘地圖,這裡的故事就是一個成功的事例(見蒙蒙卡和張量量迷宮地圖之[2,3])。

這次蒙蒙卡和張量量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破譯」二維阻挫磁性晶體TmMgGaO4(TMGO)的「材料基因」,即得到這樣材料體系的正確微觀模型和模型中的參數。材料的示意圖如圖1,晶格結構為三角晶格,通過物理和化學結構的分析,人們認為三角晶格量子伊辛模型似乎是一個合適的出發點,但是問題是精確模型參數該如何得到?這裡張量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一直以來,在張量重正化群領域中,人們普遍地喜歡開發新的方法,從DMRG,TMRG到後面的LTRG,CTMRG,PEPS,iDMRG,TEBD,METTS,SETTN等等,不一而足,讓外行人看得眼花繚亂、一頭霧水,只見業內專家們口吐蓮花般拋出許多新名詞與它們的骨感縮寫。其實領域內部大家主要還是關注量子多體模型基態波函數的張量表示,以及為了達到某種精度在張量的數值操作上如何降低計算複雜度等等。但在外人看來,這個領域就顯得對於實際量子材料系統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性質關注比較少,也就很難和行業之外的物理學家(如實驗物理學家)進行實質性的溝通。

圖1 磁性晶體TMGO中的電子自旋排布與磁振子—渦旋對激發(見蒙蒙卡和張量量迷宮地圖之[2,3])

但還是有特立獨行的人,此次張量量小夥伴們是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的李偉老師和他的研究生李涵和陳斌斌等,他們與合作者獨闢蹊徑,開發出了指數熱態張量網絡方法(Exponential ThermalTensor Network,XTRG,雖說又多了一個名字……),但這個方法可以在儘量保持計算結果精度的情況下,得到量子多體系統的熱力學信息(細節見迷宮地圖之[7])。然後他們運用XTRG計算了TMGO模型系統的比熱、磁化率和磁矩等物理可觀測量隨著溫度和磁場變化的行為,再通過與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和調整模型參數,最終得到了TMGO的正確晶格模型——三角晶格量子伊辛模型及其精確模型參數。如圖2所示,XTRG算出的熵、比熱、磁化率和磁矩可以在很寬的溫度範圍內完美地擬合實驗觀測的磁比熱、熵曲線、磁化曲線等諸多磁熱力學性質。

圖2 熱態張量網絡多體計算精確擬合TMGO磁熱力學測量數據

得到了材料的微觀模型之後,小夥伴中的真理論物理學家復旦大學戚揚老師略作沉思,口佔一偈道,「籍此三角晶格量子伊辛模型,磁性晶體TMGO將在特定的溫度範圍內展現出奇異的拓撲Kosterlitz—Thouless(KT)相」。鑑於戚老師講話常常暗含玄機,此處筆者不得不寫下一個按語,原來Kosterlitz與Thouless是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次諾獎頒發給拓撲物態的三位開拓者,其中Kosterlitz與Thouless在1970年代便預言了量子磁性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拓撲相,即現在用他們名字命名的KT相。此前人們在二維超流體和超導體中已經觀察到KT相,但是經過半個世紀的尋找,KT相在量子磁性材料中卻一直沒有找到。戚揚老師掐指一算,口中念念有詞,「KT相將會在模型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參數範圍內出現,下面可以請蒙蒙卡君來為之一決」。

蒙蒙卡果然是好樣的,如筆者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所講,蒙蒙卡在最近的幾年裡開始逐漸揚棄如死磕square lattice Hubbard模型等等主流套路,劍走偏鋒,搗鼓出很多新的技能,其中一項就是從量子多體系統路徑積分的虛時關聯函數中,運用隨機解析延拓的方法得到系統在頻率空間的譜函數[8]。有了張量量給出的精確微觀模型,蒙蒙卡計算了如是模型的自旋動力學譜函數,如圖3所示,如此的譜函數可以直接和TMGO材料在非彈性中子散射實驗中得到的自旋譜函數進行比較。在圖3(a)中,可以看到模型計算所得的結果與實驗結果完全吻合。不僅如此,蒙蒙卡還確實看到了系統出現KT相的溫度範圍,並對於在這樣溫度範圍內應該看到的中子散射自旋能譜的色散關係和譜權重分布做了預測,結果如圖3(c)。

圖3 二維自旋阻挫量子磁體TMGO的量子多體蒙蒙卡動力譜學模擬結果。(a)中的數據點為中子散射實驗結果,其後的背景為蒙蒙卡計算所得的量子伊辛模型自旋譜函數。(b),(c),(d)都是蒙蒙卡在不同模型參數下計算得到的材料自旋能譜

成功地得到了材料的微觀模型參數並解釋了已有的實驗結果,大家都覺得「量子磁體真是非常有趣的量子材料,豐富的多體效應中湧現出新奇的量子物態與相變,吸引著我們在其中探尋凝聚態物理的新範式」,雖說開展精確理論計算並與實驗對比仍然是量子多體問題亟待解決的前沿問題。但在這項研究中,通過蒙蒙卡和張量量的配合,小夥伴們成功地完成了關聯量子晶體材料的熱力學—動力學的多體計算。「那麼下面一步該去哪裡玩耍呢?」有人問到。這時又是戚揚老師給大家指點迷津,「下面咱們去找實驗的朋友們,驗證已經從理論上得到的結果,如KT相的探測和這種具有準長程序和強烈磁性漲落的奇異物態的其他標度行為,豈不快哉?」,眾人皆歡喜不待。

蒙蒙卡和張量量找到了實驗的夥伴

為了能夠從實驗上看到KT相所特有的磁性漲落,需要十分精密的測量手段,小夥伴們找到了南京大學的溫錦生老師和中國人民大學的於偉強老師。溫老師那裡可以長出單晶樣品並完成磁化率在不同溫度和磁場下的測量,而於老師組裡發展的核磁共振測量正是探測系統磁性漲落的敏感利器。實驗小夥伴們聽明白了蒙蒙卡和張量量的話,不但欣然應允入夥,而且還發現因為材料中的面內磁矩具有多級矩的性質,通過施加面內磁場剛好就可以收集到材料中 Ga 元素的核磁共振自旋—晶格弛豫率(行內黑話叫 1/T1)。對於普通的磁性相變,1/T1在相變點會有一個峰出現,代表了相變點上的發散關聯長度與豐富的低能漲落。而在如TMGO這樣的磁性系統中,從高溫的無序順磁到低溫的磁有序相,系統不是經歷一個相變,而是要走過一個有限溫度的區間,這個區間就是KT相。雖然此處沒有長程序,但是系統的關聯長度卻發散,是一個準長程序的狀態。我們不禁要問,在如此狀態中1/T1應該是什麼樣子?

圖4 背景為磁性晶體TMGO中KT相的核磁共振信號。下面的平面中示意性地畫出在對應的溫度範圍內,系統處在高溫順磁、中間溫度KT相,與低溫下的磁有序相的自旋構型。右邊的背景為實驗生長出的單晶照片

實驗的結果顯示在圖4這個示意圖的背景中(順便說一句,圖1和圖4這樣漂亮的示意圖,既有物理內容,又充滿藝術氣息,都出自張量量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的李涵同學和李偉老師,可見其玩心之大)。隨著溫度的降低,系統處於順磁狀態,自旋晶格弛豫率隨著溫度先降低,後開始緩慢抬升,預示著系統內部的磁性漲落在逐步增強;當溫度到達KT相的上邊界Tu的時候,本要發散的1/T1突然到達一個平臺,而在T1<T<Tu的整個溫度範圍內,自旋晶格弛豫率始終保持在這個高的平臺而基本不變,這樣的平臺就說明系統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具有很強的磁性漲落,但沒有發展出長程序,這正是KT相應該具有的行為。說來有意思,如此的行為,如此的核磁共振1/T1平臺信號,還是第一次在磁性晶體中被觀測到,著實讓眾人興奮了一會兒。

這時戚揚老師又口佔一偈, 「 籍此實驗觀測,其實核磁共振的信號我們也可以從蒙卡計算所得的自旋動力學能譜中獲得,蒙蒙卡你應該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就可以從數據中得到與實驗觀測類似的物理量,在模型的層次上也抓住系統低能的磁性漲落。汝其為我一決。」蒙蒙卡當下依計行事,果然得到了圖5(b)的計算結果,與圖5(a)的實驗觀測定性相似。當然實際的材料總比理論模型複雜,實驗中還有很多有趣的細節,如溫錦生老師他們測得磁場下系統的磁化率,還可以分析出很多與KT相有關的有趣物理,這些實驗的小夥伴們自然會專門撰文解答,在此就不熬述了。細節也都在參考文獻(哦不,蒙蒙卡和張量量迷宮地圖之[9])中。

圖5 (a)核磁共振實驗測得的自旋晶格弛豫率1/T1,其中的平臺信號是中間溫度KT相;(b)蒙蒙卡在三角晶格量子伊辛中計算的1/T1,不但與實驗觀測定性吻合,更看出來系統主要的低能磁激發來自於布裡淵區中K點附近

蒙蒙卡和張量量下面會去何處探險

至此,蒙蒙卡和張量量此番量子材料探索行跡已交代清楚,這樣無拘無束的探尋讓眾人嘗到了不按教條行事的樂趣。量子多體系統的巍峨群山、森森林海和廣闊原野就是他們自由自在馳騁的世界,轉角石墨烯、拓撲序的模型與材料實現、非費米液體和量子臨界金屬……等等勝地都是他們探尋路上行經的風景。也許有一天,他們會來到你的身邊,神氣活現地給你講起他們最近的奇遇。這時請耐心聽,那其中也許又是新的驚喜,你也許也會按捺不住加入他們的行列的。

蒙蒙卡與張量量迷宮地圖

[1] 劉耘婧,陳斌斌,李偉. 有限溫度量子多體系統與熱態張量網絡. 物理,2017,46(7):430

[2] Li H,Liao Y D,Chen B B et al. Kosterlitz-Thouless melting of magnetic order in the triangular quantum Ising material TmMgGaO4.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1:1111

[3] 李偉,孟子楊,戚揚. 二維量子磁體中的「幽靈軟模」與KT物理. 物理,2020,49(5):400

[4] Cevallos F A,Stolze K,Kong T et al. Anisotropic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triangular plane lattice material TmMgGaO4. Mater. Res. Bull.,2018,105:154

[5] Li Y et al. Partial up-up-down order with the 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order parameter in the triangular antiferromagnet TmMgGaO4. Phys. Rev. X,2020,10:011007

[6] Shen Y et al. Intertwined dipolar and multipolar order in the triangular lattice magnet TmMgGaO4. Nat. Commun.,2019,10:4530

[7] Chen B B,Chen L,Chen Z Y et al. Exponential Thermal Tensor Network Approach for Quantum Lattice Models. Physical Review X,2018 8:031082

[8] 孟子楊. 海森伯模型的譜,到底有多靠譜. 物理,2018,47(9):595

[9] Hu Z,Ma Z,Liao Y D et al. Evidence of the Berezinskii-Kosterlitz-Thouless Phase in a Frustrated Magnet.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1:5631

量子多體中的吶喊與彷徨系列:

一、被解救的諾特

二、白馬非馬,非費米液體—非—費米液體

三、一生能有多少愛

四、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

五、南方的動力學平均場

來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編輯:zhenni

相關焦點

  • 《吶喊》與《彷徨》中為何有如此之多的邊緣人物?
    可以說,魯迅創作《吶喊》與《彷徨》的初衷在於改良國民,促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復興中華,就必須驚醒四萬萬普通民眾。因此魯迅刻畫這些邊緣人物的目的也大多在於此。從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社會始終處於接連不斷的政治動亂中,各個政治利益集團間相互爭鬥,造成下層人民成為戰亂的犧牲品。
  • 閏土和孔乙己,《彷徨》與《吶喊》,你還記得多少魯迅的文字?
    《狂人日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記念劉和珍君》《孔乙己》以及《故鄉》中在皎潔月光下高舉叉子的閏土都是讀書時難以遺忘的記憶。「『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是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鬨笑起來。」
  • 《寶可夢劍盾》彷徨夜靈怎麼進化 彷徨夜靈進化攻略
    導 讀 《寶可夢:劍/盾》中的彷徨夜靈寶可夢是很厲害的,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彷徨夜靈的進化方法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
  • 寶可夢劍盾彷徨夜靈在哪抓 彷徨夜靈圖鑑
    《寶可夢:劍/盾》中的彷徨夜靈是一種看起來像是圓滾滾的木乃伊的寶可夢,與靈魂之類的東西有莫大的關係。
  • NS《時鐘機關陽炎中彷徨的魔女》明年3.25發售
    12-21 18:27:12 來源: 遊俠網 舉報   《時鐘機關的Leyline:陽炎中彷徨的魔女
  • 名畫《吶喊》中的人原來不是在吶喊!大英博物館揭秘畫家本意
    也許你不認識畫家蒙克,但你絕對不會不認識他的名畫《吶喊》。很多人都以為《吶喊》中捂著耳朵的人是在尖叫,但他們都會錯了畫家的本意。大英博物館20日稱,愛德華·蒙克的經典畫作《吶喊》中的那個人其實不是像人們普遍以為的在吶喊或尖叫,而是在對尖叫作出反應。
  • 蒙克《吶喊》中的人物原型是什麼?新發現讓人意想不到
    蒙克在1892年1月22日的一篇日記中記錄了《吶喊》的靈感來源:我跟兩個朋友一起迎著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種憂鬱突然間,天空變得血紅我停下腳步,靠著欄杆,精疲力盡我感覺火紅的天空像鮮血一樣掛在上方刺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我的朋友繼續前進我卻站在那裡焦慮得發抖我感覺到大自然那劇烈而又無盡的吶喊一百多年過去了,愛德華·蒙克的《吶喊》中痛苦咆哮的人臉仍然深入人心。
  • 詩詞裡時光印象之我的墨染、阿羨、魏嬰和《吶喊》
    現在讓我用詩詞的方式來記憶和傾訴。時光印象之我的墨染肖戰的成名,從《哦!我的皇帝陛下》中皇叔北堂墨染一角開始。一個好聽的名字,一個溫柔的人兒,對自己喜歡的女子,暖暖地,柔柔地,盡心地呵護著,全力地保護著,既使她的心並不在這裡。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蒙克曾在他的日記中回憶,那日他與兩位友人一同在奧斯陸峽灣附近散步,忽然他看到天空被落日染得血紅,他仿佛感到一陣尖叫划過耳膜,他停下來不安地顫抖著,遠遠地落在了兩位友人身後。1892年,蒙克基於對那聲「響徹寰宇,經久不息」的吶喊之聲的深刻印象,創作了《黃昏時分的情緒》,又名《絕望》的作品。一年後,在此基礎上誕生了一個新版本,便是《吶喊》。
  • 中國地標建築驚現名作《吶喊》之臉?和藝術大師蒙克「尖叫」吧
    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2020年9月25日,展覽「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的收藏家帕爾·岡德森(Pl Gundersen),展出的53件作品,包括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以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
  • DREAMCATCHER 寂靜中的吶喊
    9月19日通過網絡頻道公開的某娛樂節目中進行了遊戲《寂靜中的吶喊》環節。 智宥和詩妍展現了幻想般的默契。連續答對了地瓜、滿月、印度尼西亞、汽車、釜山5個問題,當天登上了第一位。多美和有鉉也展現了9年知己的默契度。
  • 《彷徨之刃》開機,改編自東野奎吾懸疑小說,雙王搭配成最大看點
    今日,日本著名小說家東野圭吾的又一力作《彷徨之刃》進入了中國的螢屏市場,並且舉辦了開機儀式。王千源和王景春領銜出演,也被不少網友打趣成雙王組合。當然,這個王指的不僅是姓氏,也因為兩位都在演繹事業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刺客信條4黑旗和自由吶喊有什麼區別 詳細分析
    網上有很多的網友在問刺客信條4黑旗和自由吶喊的區別   第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刺客信條4黑旗和自由吶喊的主角不同。刺客信條4黑旗的主角叫做愛德華·肯威,他是第三代中海爾森的父親,也就是康納的祖父。他是遊戲中「寒鴉號」的船長,他金髮碧眼,高傲自負,獨斷貪婪卻又不乏瀟灑帥氣。他的叛逆和野心使他成為了極具魅力卻又手段殘酷的海盜船長。而自由吶喊的主角則是阿德瓦勒,一個黑人。
  • 張志民|為山河吶喊
    要吶喊了, 不能再去無休止的開發和破壞了。,和新生活,和時代相結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認為應該有新的命題和新的使命。近幾年我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十八大之後提出要有環保的意識,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我這幾年的思考要為祖國山河吶喊,就是說要有環保意識不要盲目的開發不要毀滅性的破壞,好多的青山綠水被破壞了被汙染了,甚至有些山頭都被消平了搞成水泥廠石灰廠,我感覺非常痛心,對我們的後人會產生一種非常不良的影響。
  • 來自野人谷的吶喊
    衝刷激情,一聲來自"野人"的吶喊作為一座與越南山水相連的城市,東興將憑藉自身「邊」的獨特優勢,在「一帶一路」南向通道建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北海可諾的家人即將和這個大角色來個合影,不禁呼喚起「東興我們來了!」
  • 彷徨夜靈讓你領悟空間的魅力!
    在口袋妖怪遊戲中,擁有高輸出能力的寶可夢一直都是深受玩家喜愛的,反觀那些那些偏向防禦的寶可夢很容易被忽視。在絕大多數遊戲中,大多都是如此,比如一些對戰的電競遊戲,玩家一味的追求高傷害,殊不知只要站得住才能打出更多傷害的道理。
  • 從防彈少年團到德米安,花樣年華裡,在成長中告別彷徨弱小的自己
    導語:好書推薦之《德米安》,當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書裡也有你的影子。故事中發生的情景,正如曾經的你的經歷。01 彷徨少年時文學的世界是共通的,不同的也僅僅是語言。在《德米安》這本書中,很多人都會看到曾經的自己的影子,幼年時候的弱小和無助。少年辛克萊被酒鬼的兒子克萊默等人孤立之後,不得不編造了一個謊言。
  • 寶可夢劍盾|彷徨夜靈戰術分析
    說到彷徨夜靈這個寶可夢,為什麼不說它的進化型黑夜魔靈呢?因為自然離不開道具進化奇石。進化奇石:攜帶該道具的寶可夢若是能進化的寶可夢,則其防禦和特防提升50%。有了進化奇石的彷徨夜靈,其硬度自然上去了,相比於其他道具,比如吃剩的食物、講究系列,這個進化奇石真的很少會和隊伍中的其他寶可夢搶道具。而劍盾中拍落明顯減少了不少,所以說帶著進化奇石仍然是較為安全的一種方式。
  • 尋夢大西北(之二)—怪樹林在吶喊
    尋夢大西北(之二)—怪樹林在吶喊作者:樂悠悠怪樹林是內蒙古的一個旅遊景點。位於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南28公裡,在黑城弱水胡楊林風景區內。由於嚴重的流沙不斷侵蝕黑城,速度之快,令人驚訝,許多珍貴遺蹟、文物深埋沙漠之中。
  • 「吶喊」過,英語口語更出色
    有泳池邊的嬉鬧、有吶喊時收穫的知識、有測試過關時拿到的不同顏色的手環、更有武林大會上和老師們肆無忌憚的放鬆和狂歡。  跟著老師一起「吶喊」  經歷過「吶喊」夏令營的學員和老師,彼此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上屆「吶喊」夏令營結束後,助教老師韓璐這樣寫道:  離開夏令營有一段時間了,我很想念你們。我在網上一遍遍地看視頻:我們一起在篝火晚會上跳舞、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