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影片中,大家經常看到,日本的軍隊中,軍官不管大小,都會佩戴刀劍。今天小編就個大家介紹下,不同官職,從佩戴的刀劍上是怎麼區別的。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就制定了「新軍刀制」,陸軍一律改成裝備西式刀劍。不同級別的官員,佩戴的刀劍也有所不同。比如將校士官用「正劍」「軍刀」,而下士官,士兵只能用軍刀。
日本軍刀製造非常的複雜,尤其是在成型之時,會在刀身表面地,鎬地,刃紋部分,塗抹上不同成分的黏土,在淬火的過程中,由於黏土部分溫度的不同,導致金屬膨脹係數發生改變,從而形成了日本刀獨特的弧度。
但是,為了保持日本傳統刀劍行業,日本皇室專門從全國選取79人,用日本傳統技藝,專門為皇室成員鑄造軍刀。
在這期間,陸軍少將村田經芳,十分重視日本刀的精神作用,認為日本刀是「大和魂」的代表。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大量的製造日本刀,裝備給所有的日本將校士卒。
村田經芳,以東京炮兵工廠的刀劍鋼為原料,嘗試製造更加優秀的軍刀,並引進電錘技術代替人工,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最終發明了「村田刀」。經過試斬生豬,銅板,鐵板試驗,「村田刀」只有遇到鐵板之時,有些許的彎曲。這樣的強度,完全超越了日本的傳統到,陸軍也認為村田刀,完全可用於實戰。
1901年,日本就成將24振村田刀,當作禮物送給大清政府。
但是,村田刀一般都是高級將領佩戴,普通的士兵使用的軍刀,都是陸軍造兵工廠生產,因此也叫「造兵刀」。完全是由機器,批量生產,材料比較單一,淬火之後,也不會出現日本刀的特有弧度。
那麼將校軍官用的正劍和軍刀,有什麼不同呢!
值得一說的是,將校士官用的正劍,軍刀,並不是免費的,必須私人購買。
正劍有兩種:一種是佐以上正劍,一種是尉官用正劍。
相比較而言,佐以上正劍,花紋更加的華麗,交纏五瓣櫻花,櫻葉花紋分布在柄頭,護手,劍鞘各個地方。尉相對簡單,花紋僅限於護手上面。兩種劍的柄頭上,都雕刻著蜻蜓花紋,象徵的日本軍人英勇作戰,遇到困難絕不退縮的額精神。
但是,由於正劍需要自行購買,很多軍人薪資不高,根本無法承擔,最後陸軍逐漸改變策略,不在強求購買正劍,在特定的場合,統一佩戴軍刀。
軍刀的種類更加繁多:
將校士官用軍刀分為將官軍刀、參謀科佐官軍刀、參謀科尉官軍刀、步兵科佐官軍刀、步兵科尉官軍刀、騎炮工輜佐官軍刀、騎炮工輜尉官軍刀七種。
其中軍刀,在整體外形上沒有區別,但是在刀柄背金,護手花紋上遊上,有嚴格的軍銜等級差別。
一般士兵用的軍刀,更是五花八門,由陸軍配發給下士官,士兵。
最著名的就是「三十二年式軍刀」。
三十二年式軍刀刀身切先較長,棟的橫截面為半圓形。反長1.2釐米至1.5釐米,刀身具有一-定弧度。在刀柄的側面設有充當閉鎖裝置的按壓式鉤型駐爪,垂直穿過護手。
可以扣住刀鞘鯉口處由螺栓固定的口金,在軍刀傾斜時防止刀身從刀鞘中滑出。刀鞘靠近刀柄的一側有一個佩環,佩環的橫截面為水滴形,佩戴方式與西式帶刀方式相同,都是用刀帶固定在腰間。
刀鞘末端有一體式的蹄鐵形石突。由於三十二年式軍刀為下士官、士兵用軍刀,與陸軍將校士官用軍刀相比,其外形簡單洗鍊,刀柄、護手、刀鞘表面沒有多餘的花紋與裝飾。
這種到十分適合實戰,一直到1945年,日本還在持續大量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