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縣實現轉移就業近6萬人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感謝家鄉父母官,在我們正需要工作的時候,為我們開行了返崗專列!」3月27日,搭乘返崗專列前往深圳比亞迪精密製造有限公司務工的江陵縣沙崗鎮李公垸五組村民段豔平高興地說。當日15時許,包括段豔平在內的33名江陵務工人員乘坐返崗專列從荊州站直達深圳,開啟返崗復工之旅。這是江陵縣人社局在復工復產以來組織的第5批次返鄉務工行動,通過「點對點、一站式」方式,5批次共送出返鄉務工人員1086名。

為促進就近就業,江陵縣人社局收集匯總縣內及荊州開發區150家企業,共萬餘個招工崗位,其中,縣內57家企業招工崗位4389個,縣外93家企業招工崗位5857個。截至目前,已實現縣內就業11051人,縣外市內就業9078人,市外省內就業5702人。

該縣人社局還加大企業走訪力度,開拓省外人力資源市場,為全縣務工人員爭取更多、更穩定的就業崗位。截至目前,已實現轉移就業近6萬人。該局主動對接省外江陵商會,組織專車接送返崗人員,確保他們「下車門」就能「進廠門」,其中租賃23臺大巴分9批次,向浙江台州、溫州、紹興及廣東佛山、珠海等地輸送返崗員工923人。

為減輕用工企業負擔,該局先後對72家企業發放補貼資金81萬元,幫助穩定企業崗位。同時,在全縣範圍面向建檔立卡的貧困對象開發了154個臨時性公益性崗位,助力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

(文章來源:荊州日報)

相關焦點

  • 雲南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逾318萬人
    新華社訊 今年以來,雲南省通過優化政策、強化保障、緊盯穩崗等舉措,全力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截至11月底,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15.52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18.19萬人。  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雲南出臺多項政策明確,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享受一次性交通補貼,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就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享受一次性獎補等。  同時,組建「人社服務專員」隊伍摸清勞動力信息,派出「就業特派員工作組」到浙江、廣東、福建等主要勞務輸入地,精準對接人崗需求。
  • 就業扶貧拔「窮根」 商洛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25.9萬人
    「截至目前,全市實現了13.65萬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每戶至少有一人就業』的總體目標,25.9萬貧困勞動力以勞務輸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各種形式實現就業。」累計為22.8萬貧困勞動力兌付各類補貼2.29億元,其中社保補貼1170萬元,公益性崗位補貼1.13億元,技能培訓和生活費補貼5741萬元,轉移就業交通費補貼2538萬元。擴大了貧困勞動力政策享受覆蓋面,推動了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加速脫貧。
  • 台州迎來湖北省江陵縣百餘名務工人員返崗
    3月21日,2輛從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發出的返崗員工就業大巴車抵達台州市黃巖客運中心。據悉,為確保復工復產和返崗護送工作有序安全,荊州市與台州市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的轉移方式。過程中,江陵縣安排相關工作人員跟車隨行,堅持「嚴格防」與「有序放」相結合,「繼續靜」與「逐步動」相結合,為鄂藉務工人員順利返崗打通「快捷道」。
  • 榆中縣6.48萬農村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創勞務收入18.3億元
    記者日前從榆中縣就業局獲悉,2014年,榆中縣就近就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6.48萬人,實現創勞務收入18.3億元。三年來,榆中縣通過不斷拓寬縣內消化輸轉渠道,增強縣內吸納就業能力,共輸轉農村富餘勞動力31.68萬人,創勞務收入47.22億元,有820人遠涉重洋,通過勞務輸轉在異國他鄉實現就業。
  • 曲靖近20萬人幸福「大遷徙」
    3959個新型經營主體與9.47萬貧困戶聯結    在產業扶貧方面,曲靖市市級財政每年預算1億元資金,推動3959個新型經營主體與9.47萬貧困戶實現利益聯結,帶動了農業生產從「一家一戶」單打獨鬥的小農生產模式向「扶貧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共同體轉變;就業方面,面對今年疫情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影響,曲靖市通過建立群眾就業需求清單和企業用工需求清單,投入專項資金近
  • 荊州市江陵縣確診、疑似病例實現清零!
    湖北又一縣確診、疑似病例實現清零!3月3日,荊州市江陵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最新疫情信息顯示:截至3月2日24時,該縣確診和疑似病例實現清零。江陵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和疑似病例實現清零。一、各鄉鎮(管理區)疫情情況二、新增確診病例出院情況病例1 男,33歲,現住址:江陵縣三湖管理區二分場。
  • 長春市: 城市新增就業9.7萬人
    年初以來,長春市上下堅持就業優先發展戰略,多管齊下、多點發力為創業就業「導航」,讓百姓端穩就業「飯碗」。長春市城市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同比去年分別從今年7月份、9月份開始由負轉正,至10月底均已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 颱風「山竹」襲擊江門,受災4.6萬人,轉移救助近13萬人
    據江門市三防辦昨晚通報,受颱風「山竹」影響,江門市遭受強風暴雨襲擊,9月16日8時至16日18時,全市平均雨量87 毫米,其中:水步鎮157.5毫米,赤溪鎮136.1毫米,衝蔞鎮121.5毫米,端芬鎮107.6毫米,三合鎮101.7毫米,其餘不足100毫米。
  • 長春市: 城市新增就業9.7萬人 多方發力全面開啟創業就業「導航」
    年初以來,長春市上下堅持就業優先發展戰略,多管齊下、多點發力為創業就業「導航」,讓百姓端穩就業「飯碗」。長春市城市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同比去年分別從今年7月份、9月份開始由負轉正,至10月底均已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 西藏林芝:不離土不離鄉 轉移就業奔小康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林芝市把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技能培訓 掌握就業致富密碼「農牧民需要什麼技術,我們就培訓什麼技術,主要要讓當地農牧民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通過培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為其就業提供技術支撐。」林芝技工學校校長朱百家說。
  • 靶向施策穩就業 1-10月淮安城鎮新增就業4.56萬人
    今年1-10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56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2.9%,城鎮登記失業率1.8%,低於4%的省控目標。「線上春風行動」助力復工復產。多渠道開展線上求職招聘,通過人社網站「就業創業」欄目和「淮安就業」微信公眾號,陸續推出鵬鼎控股等重點企業、復工企業專場網絡招聘會,動員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線上供求對接服務。
  • 「十三五」以來西藏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綜述:就業路更寬 幸福感更強
    原標題:「十三五」以來我區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綜述:就業路更寬 幸福感更強   拓寬就業渠道「指路子」、解決財力匱乏「給票子」、加強就業引導「轉觀念」……「十三五」以來,西藏堅持把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核心目標,通過精準開展技能培訓、工程項目吸納就業、組織化轉移就業等舉措推動農牧民就業。2016年以來,我區農牧民轉移就業累計實現近500萬人次,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
  • 景德鎮上半年新增城鎮就業逾2萬人
    今年以來,該市貫徹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著力抓好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穩定就業和扶持創業。截至6月底,該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萬餘人,同比增長34%,城鎮就業率96.5%,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率100%,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4萬人,同比增長30%。  資源服務就業。
  • 喀什、和田地區2000名城鄉富餘勞動力轉移到紡織服裝企業就業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張雲梅報導)6月28日,來自皮山縣巴什蘭幹鄉奧依託格拉克村的阿依圖爾蓀·阿木敦乘坐K6724/1次專列抵達烏魯木齊,她即將到瑪納斯縣的一家紡織服裝企業就業。和她一樣,在這趟專列上,共有2000名來自喀什、和田地區的城鄉富餘勞動力被轉移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疆、東疆地區的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2017年喀什、和田地區計劃有組織轉移城鄉富餘勞動力3萬人,其中通過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8000人。截至6月10日,自治區經信委落實崗位9205個,崗位分布在12個地州84家企業。
  • 16個夜市點亮濟南夜經濟 近萬人就業
    俯瞰「夜泉城」:  16個夜市煙火氣十足 解決近萬人就業  連日來,在政府的背書聲中,濟南再度喚醒夜色下暗流湧動的生機。  6月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重磅推出《關於推動濟南夜間經濟提質升級 打造「夜泉城」2.0版的若干措施》。
  • 西藏林芝:不離土不離鄉 轉移就業奔小康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林芝市把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技能培訓 掌握就業致富密碼 「農牧民需要什麼技術,我們就培訓什麼技術,主要要讓當地農牧民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通過培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為其就業提供技術支撐。」林芝技工學校校長朱百家說。
  • 雲南保山:人社局全員行動抓實轉移就業
    保山人社局抓實轉移就業 保山人社局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楊萍)「這幾天,打聽外出務工的電話多起來了,諮詢復產復工的留言多起來了,詢問培訓政策的人員多起來了,關注線上招聘的人數多起來了……」這個悄然的變化,被保山市人社局應對疫情影響穩就業指揮部敏銳地捕捉到了
  • 江陵縣逾1.3萬人次奮戰防汛一線 形式有所好轉 - 荊州廣電新媒體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7-14 16:016月8日入梅以來,江陵縣共遭受7輪強降雨襲擊,截至7月14日8時,全縣平均降雨量為633.4mm,相當於去年同期降雨量的3.02倍。
  • 昭通:全力推動農民工就業增收
    對1.4萬名返崗人員提供健康檢測、交通保通服務,通過宣傳發動,14176名務工人員通過自駕車、搭車和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實現了返崗復工。全面掀起百萬農村勞動力返崗就業熱潮。昭通是我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也是全省勞務輸出大市。全市305萬農村勞動力中,去年外出務工人員達224萬人,其中到省外務工的104萬人,務工收入已成為廣大農村家庭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撐。
  • 自貢大安招商引資43億元 將解決近萬人就業
    據了解,本次籤約的三項目均屬自貢承接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43億元。建成投入運營後,年銷售收入預計達到110億元,解決就業9300人。其中,西南智能終端產業園項目由深圳市盛世國泰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30億元。選址大安區新民鎮,改造新建智能終端生產廠房、實驗室及配套用房25萬平方米,建成年產2000萬臺智能終端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