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窯幾大名品全解

2021-03-01 典藏君

點擊左上方典藏君可快速關注我們

高端藝術品拍賣信息平臺,古玩藝術品市場深度分析!可關注微信號:guwan1998

蜿蜒千裡,浩浩蕩蕩的贛江,貫穿了贛鄱大地。千年窯火,岸邊窯口的嫋嫋 青煙伴隨的滔滔不絕的贛江水雲煙氤氳。吉州窯遺址位於江西省吉安東南 8 公裡, 在吉安縣永和鎮西側,窯址沿江分布。其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十分優越,周邊盛產 原材料且交通便利。窯址不遠處對面的雞岡山等周邊瓷土儲備量豐富,且品質高, 所以吉州窯取土十分方便,瓷需要大量的木材作為燃料,吉州地區一直都木材產 區,盛產松木。吉州窯附近的青原、東固山,綿延數十裡的密林為吉州窯發展提 供了充足的燃料。依託贛江進行出貨運輸,贛江流經南昌出鄱陽湖入長江可流 通到全國各地,產品外銷十分便利。吉州窯始於五代,盛興於宋。早期時燒制的瓷器品種雜多。包括影青瓷、定 窯的印花白瓷、磁州窯的白地黑花瓷乃至包括龍泉窯的青瓷與仿哥窯瓷器等。因 為燒製品種眾多,提升了窯口整體的工藝水平,為後期自主研發燒制的黑釉系列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吉州窯可以說是集各名窯之大成者。吉州窯自身所具有的這些優良的自然條件,用之不竭的胎土和燃料資源為吉州窯瓷器的燒造和窯廠的發 展延續提供保證。便利的水運交通以及產品外銷渠道,使吉州窯的規模不斷擴大, 盛燒百年。工藝上吉州窯工匠將傳統陶瓷工藝和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併加以創新, 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風格,以獨特的黑釉瓷和釉下彩繪瓷獨樹一幟,成為江西一代 名窯,在中國陶瓷史有著重要地位。

吉州窯舊址 吉州窯博物館

木葉系列木葉盞是吉州窯最有代表性的產品,也是吉州窯所獨創的。宋代獨特的文化 大背景下。質樸自然的木葉系列茶盞受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喜愛。在木葉盞內注 入茶湯後木葉浮於水上的情景獨具禪意,讓人聯想到時間流逝生命輪迴,也備受 僧侶的喜愛。隨著佛教在日本盛行,在佛學傳教交流的影響下。木葉盞傳入日本 後,以別具匠心的設計,簡約質樸的外觀立馬俘獲了日本民眾的心,深受熱衷茶 藝的日本人民的喜愛。質地優良的木葉盞專供於日本的皇親權貴使用,所以木葉 盞在日本民眾心中地位頗高。木葉盞燒造難度大,工藝繁瑣複雜,成品率低。所 以日本人對木葉盞的格外珍重,以至於在日本保留下完整的一批精品木葉盞。在 東京國家博物館內收藏的一件吉州窯木葉天目盞,已 列為國寶級文物。木葉天目盞中的木葉紋是將天然桑葉貼在貼在施好黑釉的胎壁上,再在葉子 上施上一層薄黃釉通過高溫一次燒制而成。桑葉脈絡得以在高溫窯火的淬鍊下後 依舊清晰展現。因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所以每個木葉盞也是獨一無二 的。每個盞裡的木葉都自然大方,恰似一整清風吹過,樹葉飄落於盞中,渾然天 成。吉州窯的木葉盞外觀為斂口,斜腹,圈足小,整體皆呈鬥笠狀。表面施黑釉 顯得晶瑩光亮,底足露灰白色胎。宋飲茶之風盛行,宋人喝的茶為半發酵的研茶, 飲茶前將幹硬的茶餅和佐料碾碎後,再進行烹煮。飲茶時茶汁配料一併喝掉,飲茶後不留茶渣。茶盞設計成斜壁小底,易幹不留渣。可嘆生活高雅精緻的宋人美 觀之餘同時兼備考慮到功能性。這一外觀也一直延續到明清。

黑釉木葉紋盞

木葉天目茶盞

黑釉木葉紋鬥笠盞

黑釉木葉紋鬥笠盞

黑釉窯變類 黑釉瓷是吉州窯產量、品種最為豐富的產品,吉州窯黑釉瓷又稱「天目瓷」,創燒於北宋,盛行於南宋。因宋代飲茶文化,鬥茶的風習而產生。鬥茶盛行,鬥 茶需要觀察白色茶湯來分出勝負,茶具的選擇受限,符合鬥茶規則的黑釉茶盞在 其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下最流行的茶具。吉州窯黑釉盞基本是大口小足,口沿 處薄且向外微卷,從口沿下端開始內收。頸部位置有一道凹痕。內壁斜且上寬下 窄,如鬥笠和漏鬥般形狀,所以也有叫「鬥笠盞」。胎質較厚,底足露胎,呈米 黃或慄色。盞分敞口和斂口兩種。整體造型挺拔,造型颯爽秀麗。上大下小,放 置於手掌中重心聚於底部。吉州窯的窯變類瓷器是在黑釉瓷的基礎上的工藝的升級。吉州窯傳統黑釉茶 盞為全黑釉,窯變釉是在黑釉的底色上產生了色彩繽紛的窯變斑。窯變斑主要有 鷓鴣紋、虎皮紋、玳瑁紋、兔毫紋等幾種。其中小負盛名的為鷓鴣紋,鷓鴣紋窯 變的樣式和鷓鴣鳥的羽毛花紋類似,故名之鷓鴣。以上窯變類的花紋均為刷上一 層鐵質呈色劑在高溫燒制中產生的窯變結晶釉。產生的顏色不同在於釉中著色劑 的含量和元素不同。兔毫紋也是在燒制過程中,刷上一圈產生窯變的結晶釉,釉中的鐵元素隨著 釉層流動冷卻過程中析出了三氧化二鐵的小結晶,形成細長銀白類似兔毫的紋理, 因此得名。精美華麗的鷓鴣紋和兔毫紋都是在善於燒制窯變茶盞的建窯影響下產 生的新工藝。吉州窯的兔毫盞的兔毫與相隔不遠同為贛江窯系的贛州七裡窯的兔 毫區別在於:吉州窯兔毫在於釉下,而贛州七裡窯的兔毫在於釉上。

黑釉玳瑁紋盞

黑釉虎皮紋盞

黑釉兔毫紋盞

七裡窯盞內兔毫

吉州窯盞內兔毫

剪紙貼花類:剪紙是我國最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唐宋時期十分盛行。吉州窯的剪紙貼 花工藝分為兩種,一種是單色剪紙貼花,剪紙紋樣圖案用胎釉色對比方法表現。操作方法是將剪紙紋貼於胎上,施上一層釉後再將簡直剔除,即得到這種胎色對 比釉色的圖案。一種是雙色剪紙貼花,是將剪紙貼於上好底釉的器物上,再在剪 紙上施上一層薄石灰釉。然後再剔除剪紙,露出剪紙的紋樣。入窯燒制後兩層釉 發生窯變精美絕倫。吉州窯茶盞上的剪紙貼花,都是採用雙色剪紙貼花,常用雙 龍、雙鳳、朵梅之類紋樣。宋代飲茶文化對吉州窯可謂是影響頗深,宋代珍貴茶 餅上常見的裝飾圖案也就是剪紙貼花的紋樣。

黑釉剪紙貼花朵梅紋盞

剪紙貼花吉語紋盞

剪紙貼花雙鳳雙蝶盞

剪紙貼花雙龍盞

南宋剪紙貼花吉語紋盞,將「金玉滿堂」、「福壽康寧」、「長命富貴」的 字樣作成剪紙的形式,在保留吉祥寓意的同時,突出了形式感和圖像感,寄託了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濃鬱的民間生活氣息。吉州的雙鳳是綬帶鳥 來自大自然飄逸的造型,吉州窯工簡直就是人肉美感捕 捉器,把大自然美麗的一瞬間賦予在盞中,綬帶鳥也是傳統題材,在吉州裡常與蝴蝶搭配,蝶通(耋),寓意長壽。彩繪類宋代社會經濟繁榮興盛,文化藝術類的書法繪畫隨之迅速發展。宋朝幾代皇 帝又對書畫藝術極力推崇。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吉州窯在的工匠吸取傳統水 墨國畫和書法的技法,創造出濃鬱水墨畫風的彩繪瓷器。彩繪類瓷器分為釉上彩 和釉下彩,而吉州窯以釉下彩最為常見,用含鐵的彩繪顏料在瓷胎上繪畫。黑色 的圖案在米黃底色的瓷胎上呈現,對比強烈,幹練整潔,生動形象,一氣呵成, 表達了作者灑脫奔放的思想感情。常見紋樣為月下梅影紋、海水紋、卷草、躍鹿 紋、蘭花紋、鳳紋等。以海水紋,躍鹿紋最為個性和時代特色。創作題材多為民 間百姓日常生活場景及自然界中山川河流、樹木花草等。吉州窯的瓷器畫工師傅 將其提煉概括表現在瓷器上,反映了當時的百姓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吉州 窯彩繪瓷器的特點在於圖案採用「一筆點畫」的畫法,快速勾勒,一筆畫到底, 運筆流暢。可見畫工師傅繪畫及技藝的熟練程度。吉州窯構圖方式中常用的為開 光。開光常用的有橢圓形、方形、圓形、銀錠形。開光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使 圖案主次分明。如我們博物館一樓展出的吉州窯彩繪筒爐。銀錠形的開光,框外 繪有卷草紋作為裝飾,烘託框內一隻跳躍的小鹿。別有趣味,使得畫面秩序井然, 還強調了畫面視覺中心。吉州窯的彩繪藝術樸素自然、粗中有細。吉州窯彩繪瓷 器表現出質樸美感深受人民喜愛,這也是吉州窯千年窯火經久不衰的奧妙所在。

吉州窯月下梅影黑釉盞

吉州窯釉下彩繪躍鹿紋筒爐

吉州窯躍鹿紋

躍鹿口銜靈芝

鹿在古代被視為「仁獸」,「鹿」與「祿」諧音,又故作官祿的象徵。鹿紋早 在唐代已經出現,躍鹿紋是吉州窯釉下彩繪瓷最為常見的裝飾圖樣之一,多為嘴 中銜靈芝,在草中奔跑。吉州窯的黑釉瓷器受當時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的影響下逐步發展而來,每個器 物上都保留著當時社會文化的氣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吉州窯受兩宋時期茶文 化的影響,為鬥茶生產的黑釉類瓷器茶具,是服務於當時大眾文化生活需要的一 個專門性的窯口。同時它兼附創新性,在傳統黑釉上創新出木葉紋、鷓鴣紋、玳 瑁紋、虎皮紋等獨特的製作工藝。

作者介紹:

蔣懿   贛南師範大學 陶瓷藝術鑑賞研究與修復 研究生在讀

更多相關閱讀:
獨特!能摸瓷片的古陶瓷展——「吉州月葉」來了(高清多圖)
宋元吉州窯瓷器和標本,學習研究和淘藏應該借鑑
雅俗天成——江西省博物館藏吉州窯瓷器精品
吉州窯名品瓷器,裝飾獨特,出人意想!
中國燦爛瓷文化—宋元時期的吉州窯瓷器賞析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取古玩拍賣信息請關注典藏君公眾號

guwan1998

藏品拍賣、鑑定、廣告合作請聯繫

電話:15201921803(微信號:guwanyuansu)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立即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吉州窯幾大名品全解
    木葉盞燒造難度大,工藝繁瑣複雜,成品率低。所 以日本人對木葉盞的格外珍重,以至於在日本保留下完整的一批精品木葉盞。在 東京國家博物館內收藏的一件吉州窯木葉天目盞,已 列為國寶級文物。木葉天目盞中的木葉紋是將天然桑葉貼在貼在施好黑釉的胎壁上,再在葉子 上施上一層薄黃釉通過高溫一次燒制而成。
  • 宋代吉州窯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吉州窯瓷器值多少錢?
    >青瓷是吉州窯初創時期的產品,北宋早期吉州窯仍有燒造。在燒制過程中,釉中的鐵元素隨釉層的流動而成條紋,冷卻過程中析出赤鐵礦小結晶體,在黑色的釉面中閃現著黃棕色或鐵鏽色,因狀如兔毫而名,為黑釉器中的名品。吉州窯瓷器中的兔毫盞雖不及建窯有名,也別具特色,以碗類尤著。碗的外壁施以黑褐色釉,碗內釉色變化極為豐富,狀如髮絲的條紋雖無規律可循,但不雜亂。粗看相當整齊劃一,細看毫峰參差不齊,恰如絲絲銀針,統一之中富有變化,是吉州窯中的典型器物。
  • 不能不說的吉州窯
    廬陵故事:不能不說的吉州窯。初訪廬陵,不得不看吉州窯;既訪吉州窯,不能不說說吉州窯。到吉安,首站無懸念地選擇了探訪吉州窯。依習慣做了一點案頭工作。吉州窯位于吉安縣永和鎮境內,距離吉安市區約十公裡,吉安在隋、唐至宋稱為吉州,故名。
  • 吉州窯:木葉天目盞之謎!
    宋 吉州窯黑釉剔花梅瓶(故宮博物院藏)黑釉瓷是代表吉州窯陶瓷面貌的一種主要類別,這種被日本稱之為「天目」的宋代吉州窯獨創的黑釉產品,應該是宋代「鬥茶」之風盛行的產物。其種類繁多,變幻無窮,有木葉天目、玳瑁天目、兔毫天目、油滴天目、虎皮天目、黑釉彩繪、黑釉灑彩和素天目等等。
  • 吉州窯舉辦首屆研學旅行推介會
    本次推介會由縣文廣新旅局、吉州窯管委會主辦,吉州窯博物館承辦,吉安陶瓷創新研究院與窯尚窯陶藝體驗中心共同協辦。來自全省各市縣的部分學校、研學旅行機構、研學基地、研學組織負責人等140餘人出席會議。近年來,博物館依託永和鎮紅、古、綠三大特色資源,緊緊圍繞陶瓷文化和廬陵文化,推出了《廬陵文化探究》、《吉州窯陶瓷文化探究》、《吉州窯陶瓷藝術體驗》和《吉州窯模擬考古體驗》等特色研學課程。
  • 吉安縣永和鎮吉州窯觀古遊
    這次參加家鄉永和鎮首屆吉州窯木葉天目漫花園花展活動,又讓我再一次目睹了吉州窯瓷器閃光的偉大光輝。吉安古稱廬陵、吉州,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廬陵郡是中國漢朝至唐朝的一個郡置,其範圍歷代均有變化,隋唐兩代曾有數次改為吉州,又復為廬陵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吉州。此後未再恢復廬陵郡名。隋唐兩代曾有數次改為吉州,又復為廬陵郡。
  • 一片葉子值千金的吉州窯到底有何魅力讓世人追捧?吉州窯解密
    吉州窯瓷器特點: 宋代的時候除了比較著名的五大官窯,還有磁州窯、吉州窯、景德鎮窯、建窯、耀州窯、龍泉窯等著名民窯得到快速發展。因此在宋代形成了五大名窯和六大窯系。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就是吉州窯。吉州窯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造型簡潔優美,清麗秀長。有瓶、碗、盤、壺、枕、盞等,為人們創造了優美的生活用具。釉色不斷創新且豐富多彩。
  • 深刻影響日本,宋人美學,吉州窯瓷器拍賣榜
    吉州窯黑釉木葉碗的窯址在江西吉安,木葉盞的製作也有著較長的時代跨度,但它們都保持著非常穩定的特徵。從現在的研究來看,木葉盞有非常大的可能是禪寺僧人們訂製的特殊專用品種,木葉盞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也頗近於禪理。
  • 吉州窯彩繪瓷器簡述
    這種技法到了元代就不再採用,這是鑑定兩朝吉州窯彩繪瓷器的主要區別。開光紋飾在吉州窯彩繪瓷器中使用較多,南宋開光紋飾的邊飾為粗、細弦紋二道,元代開光紋飾的邊飾為細、粗、細弦紋三道。這種裝飾在元青花上經常見到,但元青花的這種裝飾要晚于吉州窯彩繪瓷器,正是借鑑吉州窯彩繪的裝飾而來。
  • 吉州窯彩繪瓷器簡述
    這種技法到了元代就不再採用,這是鑑定兩朝吉州窯彩繪瓷器的主要區別。開光紋飾在吉州窯彩繪瓷器中使用較多,南宋開光紋飾的邊飾為粗、細弦紋二道,元代開光紋飾的邊飾為細、粗、細弦紋三道。這種裝飾在元青花上經常見到,但元青花的這種裝飾要晚于吉州窯彩繪瓷器,正是借鑑吉州窯彩繪的裝飾而來。
  • 「軍民同樂 共慶佳節 同燃窯火」吉州窯五窯同燒活動即將開始
    為推廣吉州窯陶瓷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恢復吉州窯陶瓷古法燒制,東昌窯、本覺窯、和溪窯、空山窯、吉府天目窯五座柴窯將攜手舉辦「軍民同樂 共慶佳節 同燃窯火」五窯同燒活動,柴燒作品在吉州窯博物館舉辦展覽,讓大家領略吉州窯陶瓷流傳千年的風韻 一.活動主題
  • 追求裝飾致美的吉州窯
    就特色而言,吉州窯以黑釉瓷著稱於世,剪紙貼花、木葉貼花、剔花、玳瑁釉、鷓鴣斑釉等裝飾手法,共同造就了吉州窯獨樹一幟的風格,其產品不僅暢銷大江南北,且出口海外,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永恆迴響。 「黑釉剪紙、貼花瓷是吉州窯所獨創,而木葉貼花瓷又是吉州窯的一絕,這在全國其他窯址中從未發現有這類瓷器。」說到吉州窯,我市資深收藏人士韓先生不乏溢美之詞。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吉州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在燒制過程中,釉中的鐵元素隨釉層的流動而成條紋,冷卻過程中析出赤鐵礦小結晶體,在黑色的釉面中閃現著黃棕色或鐵鏽色,因狀如兔毫而名,為黑釉器中的名品。吉州窯瓷器中的兔毫盞雖不及建窯有名,也別具特色,以碗類尤著。碗的外壁施以黑褐色釉,碗內釉色變化極為豐富,狀如髮絲的條紋雖無規律可循,但不雜亂。粗看相當整齊劃一,細看毫峰參差不齊,恰如絲絲銀針,統一之中富有變化,是吉州窯中的典型器物。
  • 靜逸先生《古窯器論》談之吉州窯
    「吉州窯」,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境內。宋時有五窯,書公燒者最佳,有白色,有紫色,花瓶大者直數兩,小者有花。又有碎器最佳。相傳雲,宋文丞相過此窯,變成玉,遂不燒焉。今其窯尚有遺跡在人家,永樂中,或掘有玉杯盞之類,理或然也。自元至今猶然。」
  • 為了復刻吉州窯經典,他跑遍了吉州的幾十座山頭,成了戶外達人
    木葉天目盞是吉州窯獨有的絕藝,而鼎盛於繁華大宋的吉州窯火,已經熄滅了六百多年。20歲的劉江濤嘆息不已,隨即,就像著了迷一般,決心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進去,一定要在現代復原吉州窯和木葉盞。昔日傾倒了半個大宋的吉州窯,代表作可不只有一個木葉天目那麼簡單。
  • 吉州窯終燒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孰真孰假不好區分,藝美君現在就將這幾種說法羅列出來,讓大家去判斷一下,哪一種更為可靠。」話說宋末,窯工抗元,兵敗逃散,文天祥抗元勤王,從贛州到吉州,帶走吉州窯窯工三千人,抗元兵敗後,窯工們畏懼元朝政府的報復和追殺,四處逃匿,吉州窯火自此而熄,不過,這種說法過去只存在于吉州永和民間,並未有學者曾記載或引用過,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可信。
  • 黑色是一束光:馬雲翔與吉州窯黑釉丨名家大課·大肉莊
    收藏的初始,他就選定了吉州窯這個專項,從吉州窯瓷片開始,到精殘器物,再到高級的吉州窯完整器,馬老師的收藏之路走得十分穩健。他的收藏經驗,值得所有想要成為收藏家的朋友們借鑑。 當年那位在雅昌論壇上十分活躍的吉州窯藏家「天津人家」,現在已經開始了對吉州窯黑釉工藝的復古研究,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黑色是一束光。
  • 南宋吉州窯滿天星膽瓶
    南宋吉州窯滿天星膽瓶南宋吉州窯滿天星膽瓶2020 吉州月葉 - 吉州窯古陶瓷展
  • 王喜根:《尋訪中國古村鎮》續篇:永和,打造吉州窯陶藝小鎮
    王喜根:《尋訪中國古村鎮》續篇永和,打造吉州窯陶藝小鎮  2017年12月3 日上午,江西吉安縣永和鎮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在歡樂的樂曲聲中,當地政府宣告:永和將打造一座以歷史、文化、生態保護為根基,以陶藝產業傳承與創新為動力,集文化展示、人文體驗、田園風光於一體的中國吉州窯陶藝特色小鎮
  • 宋瓷賞珍---建窯、吉州窯
    目前日本博物館所藏的幾種聞名世界的「曜變」天目盞,定為國寶級,就是建窯的產品。吉州窯位於江西吉安縣永和鎮境內,是中國現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窯遺址之一。吉州窯創燒於晚唐,興於五代、北宋,極盛於南宋。吉州窯創燒較晚,但是,在學習當時定窯、磁州窯、龍泉窯、建窯、景德鎮窯藝術的基礎上,又創造出「木葉天目」、「剪紙貼花天目」等別具匠心、獨一無二的名貴產品。在日本、英國等著名博物館裡,被列為國寶級藏品。湖南電視臺東方尋寶:一五七零零七六一七二四龍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