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窯黑釉剔花梅瓶
先上幾張陶瓷圖,大家看了是什麼感覺?是不是感覺這種黑不溜秋的陶不像陶,瓷不像瓷?是不是感覺還有點日本風?漂亮嗎?還是挺漂亮的。雖然整個畫面大多數是黑色,但是從這種黑色質地裡能看出一種簡練之美,加之黑地上的木葉花紋或者剔白圖案,形成的藝術效果雖然簡樸,但是絕非一般的簡單,而是一種境界極高的質樸,這種質樸有點禪的味道,還有文學的氣質。
吉州窯黑釉彩繪花卉紋碗
這種瓷器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代吉州窯,吉州窯專門燒制黑釉瓷。大多數人之所以初看吉州窯會有日本風之感,是因為正是吉州窯深刻影響了日本的美學,而之所以感覺有禪和文學的味道,那是因為這種風格是大名鼎鼎的宋式美學,而宋式美學的核心就是文學和禪。
說吉州窯深刻影響了日本,會不會有點誇大呢?說吉州窯代表宋式美學,會不會誇大呢?如果了解宋朝吉州的文化地位,也許就不會有所懷疑了。
吉州窯木葉紋茶盞
吉州,處於唐宋文化中心之一的江南西路,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彼時江西正處於她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不僅在經濟上位於全國前列,在文化上牢牢佔據了統治者的地位,「唐詩大家,胥出中州;而宋詩大家胥出江西」,唐有「李杜韓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歐王蘇黃」,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江西不僅是當時的文化中心,也是哲學中心,理學大師朱熹和心學開山鼻祖陸九淵俱是江西人;更致命的是,江西還是當時的宗教中心,尤其是當時炙手可熱的禪宗中心,禪宗五家七宗,就有三家五宗在江西。
江西
而我們知道影響一個民族和國家最深層的東西就是哲學和宗教,這兩者後來都從江西經浙江傳至了日本,日本至今最大的禪宗曹洞宗就是江西撫州的曹洞宗,而日本人拜為明治維新領路人的王陽明,他的哲學——心學就是宋朝江西心學鼻祖陸九淵開創的。
曹洞宗祖庭——江西撫州曹山寶積寺
宋朝江西的哲學和宗教深刻影響了日本並被日本保留至今,而宋朝江西最重要的一個地方之一就是吉州,吉州號稱「三千進士冠華夏」,當時的歐陽修就是吉州人,而歐陽修正是宋朝的文壇盟主,沒有歐陽修就沒有之後的王安石、蘇軾,歐陽修不僅自己位列唐宋八大家,他還是其他五位(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和王安石)的老師。
吉州由於處於宋朝的文學、禪宗中心,所制瓷器不少都是為禪宗活動服務,木葉紋盞是吉州窯最具藝術魅力的產品,它是南宋吉州窯的一項偉大創造。郭學雷先生已詳細論證盞內裝飾的木葉即是桑葉,且淵源自禪宗思想,是僧院飲用煎煮草茶的茶盞。宋代禪僧在茶道中體悟佛法,「森羅萬象總在這一碗茶裡」,故北宋圓悟克勤禪師謂「茶禪一味」。而桑葉盞之寓意大概可從兩方面理解。
這種茶禪一味的思想和通過茶來悟道的用具和方式經江西傳播至全國,並東擴至日本,而日本由於至始至終就沒更改過朝代而得以保留了這種唐宋美學,所以至今我們看日本的工藝品會有唐宋觀感,而其中不少是吉州窯的特點。
黑釉漏花彩繪剔刻一枝梅紋帶銘長頸瓶各面 廣東省博物館藏
吉州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雖然之後她就讓位於隔壁的景德鎮窯,但是她代表的宋式審美會一直通過她燒制的這一件件黑釉瓷而被後人一遍遍重新體會,當然,這種美學也保留在日本。
今天,就跟隨玉齋君一起來欣賞下這些美麗的吉州窯作品,讓我們思接千載,回到宋朝,並一起了解下它們的拍賣價格。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30名 元/明 吉州窯木葉碗
估價:RMB 30,000-40,000成交價:RMB 322,000拍賣會:北京東正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專場:中國古董珍玩專場時間:2013-05-10尺寸:直徑15.5cm
敞口,斜腹壁,矮圈足。通體施黑釉,釉色肥厚、勻淨,碗內貼印一木葉紋,葉脈清晰,紋理自然,令人稱奇。原配黑釉底座,十分難得。吉州窯黑釉木葉碗的窯址在江西吉安,木葉盞的製作也有著較長的時代跨度,但它們都保持著非常穩定的特徵。從現在的研究來看,木葉盞有非常大的可能是禪寺僧人們訂製的特殊專用品種,木葉盞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也頗近於禪理。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9名 南宋 吉州窯窯變釉剪紙貼花鹿鶴紋注壺連蓋
估價:HKD 280,000-320,000成交價:HKD 330,400拍賣會:中國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賣會專場:應物希古──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9-10-07尺寸:高22cm
吉州窯碗、盞類器物常見,拍品式樣的注壺十分罕見。查閱目前可見的公開資料,僅見一例國內私人藏標本(附圖)。注壺直口,上置壺蓋,是為原裝,殊為難得。蓋面微隆,蓋頂有小鈕系。粗直頸,折肩,特別是肩腹交接處處理得極為講究。直圓腹下收出圈足,足心淺挖。肩部一側出細長彎流,一側出帶狀柄,連接頸肩,上端置穿孔,可與器蓋穿繩連接。注壺外壁施黃褐色窯變釉,上至內口沿,下至足脛。肩腹部剪紙貼花裝飾兩組鹿鶴紋,鹿紋、鶴紋在南宋吉州窯裝飾中流行,多單獨出現。鹿的形象或奔跑跳脫,或銜花枝;鶴的形象或展翅飛翔,或站立,裝飾手法或為剪紙貼花,或為黑彩繪畫。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8名 南宋 吉州窯玳瑁梅瓶
估價:RMB 300,000-500,000成交價:RMB 345,000拍賣會:西泠印社2018年春季拍賣會專場:中國歷代瓷器專場時間:2018-07-08尺寸:高32cm
此梅瓶唇口、短頸、豐肩筒腹,平底內削修成圈足。瓶外施玳瑁釉,漆黑的底色配以金色及金棕色斑紋,裝飾效果強烈。玳瑁釉屬於窯變花釉,是以黑黃兩種色調的釉仿玳瑁甲殼色澤燒制的。其做法是在器物上先施鐵含量較高的釉,再隨意點染鐵含量較低的釉,燒成時產生互相交融流淌的效果。其花色變化無窮,但總不失玳瑁甲殼特有色調,並因二次上釉的原因而形成凹凸不平的三維效果。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7名 南宋 吉州窯仿玳瑁花菱盌
估價:HKD 100,000-150,000成交價:HKD 350,000拍賣會:邦瀚斯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專場: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4-10-09
盌口六瓣菱口,微微外撇,弧腹下收,圈足。以黑釉為底,褐釉自然勻染,仿玳瑁的自然花紋裝飾,整體發色渾然天成,自然靈動,使得用此盌者平添一份趣意。
玳瑁釉為窯變釉,其原理是在胎體上使用兩種氧化鐵含量不同的釉,燃燒時產生交融及流淌的效應,如同玳瑁紋理。吉州窯上常見這種飾方法,但如此盌之花菱形制並以玳瑁釉裝飾之例則較為少見。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6名 宋 吉州窯木葉盞
估價:HKD 300,000-500,000成交價:HKD 354,000拍賣會:保利香港2015年春季拍賣會專場:中國古董珍玩專場時間:2015-04-06尺寸:高4.8cm;直徑11cm
盞侈口,唇下內收,腹部外鼓,下腹急收。矮圈足,露胎,胎色米黃。全器施醬黑釉,碗壁一側貼燒一片桑葉,葉理清晰,葉梗處有乳狀凸起,為吉州窯茶盞之典型特徵。黑色釉面滿部細密裂紋,口沿處因掛釉較薄,在米黃白胎地映襯下呈銅色。胎骨薄,而釉層適中,葉理清晰,為此件兼善之質。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5名 吉州窯梅花紋梅瓶
估價:RMB 60,000-80,000成交價:RMB 368,000拍賣會:中國嘉德2011年春季拍賣會專場:素瓷茶器遺珍時間:2011-05-23尺寸:直徑20.5cm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4名 南宋 吉州窯黑釉剔花折枝梅花紋梅瓶
估價:HKD 400,000-600,000成交價:HKD 400,000拍賣會:邦瀚斯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專場: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4-10-09
瓶撇口,圓唇,頸部中間微窄,豐肩,肩部往下收窄,平底臥足,成一個典型的梅瓶形狀。通體施黑釉,烏黑潤澤,圈足露胎,前後方各以剪紙貼花的方法飾折技梅花紋,露出黃色胎,上有褐彩勾花蕊,簡潔有力。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3名 南宋(1127~1279) 吉州窯黑釉褐斑盞
估價:HKD 350,000-450,000成交價:HKD 413,000拍賣會:中國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慶典拍賣會專場:搏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7-10-02尺寸:口徑16cm;足徑3.4cm;高5.5cm
鬥笠式盞,敞口,底承窄而淺的假圈足,足徑不盈3.5釐米。吉州窯產品裡假圈足的做法出現於南宋早期,中期時圈足變小,直徑從4釐米逐漸縮減至3.5釐米左右,幷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底面橫挑一刀,形成外觀似圈足的形狀<14>。觀此盞底足,與上述特徵相符,是為時代風貌。胎色灰白,胎質較常見者細膩,修足更是規整許多,不為常見。
器裡外施黑褐色釉,其上灑彩裝飾褐色斑塊,突出於器表。藝術風格率性灑脫,風格樸拙,雖為人工,卻透露出一股自然造化之美,正合禪宗「無所矯飾,渾然天成」的境界。此盞形制規整,胎體較輕,釉面呈烏光質感,口鑲金屬扣。整體品相完整,十分難得。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2名 宋 吉州窯剪紙漏花盞
估價:RMB 120,000-180,000成交價:RMB 425,600拍賣會:中國嘉德2010春季拍賣會專場:翦淞閣 文房清供時間:2010-05-16尺寸:直徑11.4cm;直徑6cm
「剪紙漏花」是流行於宋代的剪紙藝術,
吉州窯工匠巧妙的將其移植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別富情趣。
器內壁施釉技法,先於生胚器上施含鐵質成份較低的黑褐色底釉,
而後再將處理過、沾染含鐵較高的墨釉剪紙漏花紋貼於黑釉之上,上,
一次燒成,因而產生斑駁黃釉上剪紙漏花的裝飾趣味。
茶器內壁施褐黃釉,並貼飾剪紙漏花紋,外壁施黑白釉不及底,
露胎底足無釉。胎質較松,成色灰黃。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1名 南宋 吉州窯奔鹿紋蓋罐
估價:HKD 370,000-570,000成交價:HKD 437,000拍賣會:中國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賣會專場:觀古—瓷器珍玩工藝品時間:2014-10-07尺寸:高18cm
吉州窯是宋代著名的民間窯口,創燒於唐末五代時期,以燒造罐、瓶、盤、碗日常生活用瓷為主。吉州窯在制瓷業交流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兼採宋代南北名窯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宋代吉州窯器物裝飾手法極為豐富,此拍品所應用的 「白釉彩繪」是在磁州窯的影響下創燒的,開後來景德鎮青花瓷之先河,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有重大意義。
此拍品為兩件一對,外觀基本一致。直口微斂,筒狀深腹,下腹弧內收,下承圈足,上配圓蓋,與罐口等大,蓋沿曲線平緩,狀似鬥笠。胎色米白,胎體細密,胎壁較厚,但結構合理,均衡莊重,實用與美觀兼具。內壁留有清晰的輪制紋理,外壁修刮相對平整,線條優美。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0名 南宋 吉州窯剪紙貼花吉語盞
估價:HKD 400,000-600,000成交價:HKD 437,500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季拍賣會專場:養德堂珍藏中國古陶瓷時間:2016-11-30尺寸:直徑12cm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9名 南宋 吉州窯黑釉葉紋盌
估價:HKD 300,000-400,000成交價:HKD 448,500拍賣會:佳士得香港1998春季拍賣會專場:1998春季拍賣會·中國陶瓷精品及工藝品時間:1998-04-27尺寸:直徑14.7cm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8名 南宋 吉州窯黑釉地彩繪盌
估價:HKD 150,000-250,000成交價:HKD 625,000拍賣會:香港蘇富比2015春季拍賣會專場:奇—當代文人藝術時間:2015-04-05尺寸:12.3cm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7名 宋 吉州窯褐彩河蝦雙魚紋梅瓶
估價:HKD 600,000-800,000成交價:HKD 625,000拍賣會:邦瀚斯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專場: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4-10-09
瓶短頸,撇口,圓肩,下腹內斂,平底略凹。瓶胎呈淺灰色,瓶身通身罩一層白色化妝土,並以褐彩繪兩條鯉魚貫穿整個瓶身,肩部一側繪一隻河蝦,另一側則繪四葉花草紋,瓶身腹部下冊於兩條鯉魚之間又繪以兩隻泥鰍,其繪畫自然灑脫,構圖生動,極具動感,實為磁州窯系褐彩裝飾產品中少有之器。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6名 南宋 吉州窯黑釉梅瓶
估價:HKD 200,000-300,000成交價:HKD 684,400拍賣會:中國嘉德香港2018秋季拍賣會專場:摶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8-10-02尺寸:高19.7cm
吉州窯制器,素以碗、盞類為大宗,又裝飾多見窯變、剪紙貼花、剔花、彩繪等,如此單色梅瓶者實屬罕見。
梅瓶圓唇口,窄折沿,短頸微束,圓折肩,長圓腹下部斜收,近足處稍內曲,隱圈足。外壁滿施黑釉,足心掛釉,足底澀胎。釉面平整,釉色如墨似漆,色澤純正,不見泛紅。釉面見網格狀開片,乃吉州窯製品常見現象。吉州窯黑釉瓷器的發色不似建窯和北方諸窯,釉面無浮光,質感自然古樸。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5名 南宋 吉州窯黑釉描金壽山福海茶盌
估價:HKD 700,000-900,000成交價:HKD 750,000拍賣會:邦瀚斯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專場: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4-10-09
敞口微撇,斜腹下收,小圈足。底足不留釉。內外均施黑釉,口沿外側一圈墨綠釉痕,內壁以金彩描繪,盌底內心原型開光內畫梅花一朵,由內向外綻放若干金線,內壁並作四個對稱的四葉開光,分別內書「壽」、「山」、「福」、「海」四字,甚為吉祥。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4名 南宋 吉州窯仿剔犀如意雲紋梅瓶
估價:HKD 800,000-1,200,000成交價:HKD 812,500拍賣會:邦瀚斯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專場: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4-10-09
瓶小口,圓唇,段頸,豐肩,足微撇,足底內凹,足心外壁施一層護胎黑釉。瓶通體施黑釉,瓶頸飾回紋一周,瓶身外壁飾以對稱萬漩渦式紋飾,以仿製漆器中剔犀裝飾工藝之效果,線條自然,極為獨特,為吉州窯黑釉器中裝飾工藝程度較高之品種。
剔犀本為中國漆器中的一種裝飾工藝,因其層層環繞之紋飾酷似犀牛角斷面層肌理而得名。這種工藝多見於宋代漆器上,銀器裝飾中也見有模仿。而能在陶瓷裝飾上得到模仿,更顯出吉州窯陶匠獨具慧心的創意及工藝技巧,先施一種含鐵量較高的釉料,再以含鐵量不同的淺色釉料仿飾剔犀紋飾,可謂吉州窯黑釉瓷中獨樹一幟的裝飾工藝。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3名 南宋 吉州窯木葉碗
估價:HKD 800,000-1,200,000成交價:HKD 937,500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5年秋季拍賣會專場:古韻天成 – 臨宇山人珍藏(一)時間:2015-12-02尺寸:直徑16.3cm
木葉裝飾是吉州窯最富有創意的藝術創造。此種工藝需先把樹葉貼在素胎上,再施以黑釉。當坯件在窯爐中高溫燒造時,釉料和樹葉間的化學反應會在碗中留下琥珀色的葉形影像。值得指出的是,在燒造過程中,樹葉的邊沿容易捲曲,因此造成不完整的葉形影像,如本件鬥笠碗一樣能呈現完整葉形的例子殊為難得。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2名 南宋 吉州窯玳瑁釉剪紙貼雙鳳紋長頸瓶
估價:USD 80,000-120,000成交價:USD 1,085,000拍賣會:佳士得紐約2016年9月拍賣會專場: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二)時間:2016-09-15尺寸:高21cm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1名 南宋 吉州窯黑釉茶盞
估價:HKD 600,000-800,000成交價:HKD 1,240,000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5年秋季拍賣會專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時間:2015-12-02尺寸:直徑12.2cm
盞口微斂,深腹,淺圈足露胎,通體施黑釉,釉面光潤,發色均勻。吉州窯以各色裝飾見長,如黑釉剔花、剪紙貼花、木葉紋、黑釉彩繪等,而如本品這樣純黑光亮者殊不多見。北宋蔡襄(1049-1054)在其《茶錄》一書中說道:「茶色白,宜黑盞。」純黑的吉州窯盞當與建盞一樣,為鬥茶時所用之茶道具。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0名 宋 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碗
估價:HKD 600,000-800,000成交價:HKD 1,350,000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3年春季拍賣會(二)專場:益清閣珍藏中國瓷器時間:2013-05-29尺寸:直徑10.5cm
盞撇口,鑲銀口,口下微收,弧腹,圈足。盞心飾一片黃葉紋。內外施黑釉,釉層至近足處,胎體深灰色。
此器銀口,相當罕見。江西吉州窯所燒黑褐釉器的裝飾呈多樣化,為各窯之冠。其中尤以木葉紋裝飾著稱,是先把樹葉貼在釉下,於窯燒時葉片燃盡,留下淺色的葉紋。近似的黑釉木葉紋碗見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哥本哈根裝飾美術館、東京出光美術館。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9名 南宋 吉州窯黑釉木葉盞
估價:HKD 600,000-800,000成交價:HKD 1,420,000拍賣會:邦瀚斯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專場: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4-10-09
微撇口,口下微收,斜孤壁,淺圈足,呈鬥笠狀。通體施黑釉,烏黑潤麗,及至盌底,圈足及底部露胎。盌內壁貼上一張樹葉,葉脈細部清晰可見,黑底綠葉,強烈顏色對比。
黑釉木葉盞是吉州窯中的特色,是把天然樹葉貼在胎上,上釉後再入窯燒成,樹葉經高溫揮發後,留下之痕跡便成了木葉紋,是運用天然紋理成裝飾的工藝。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8名 南宋 吉州窯仿剔犀四葉開光如意雲紋梅瓶
估價:HKD 600,000-800,000成交價:HKD 1,590,000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3年春季拍賣會(二)專場:益清閣珍藏中國瓷器時間:2013-05-29尺寸:高20.5cm
瓶唇口,短頸,豐肩,腹下漸斂,內凹足。外壁黑地褐釉紋飾,自肩至腹部飾二個四葉形開光,各由相連如意雲紋組成,開光外間以渦旋紋。頸部飾回紋,口沿點聯珠紋。
此器表現吉州窯首創的褐釉裝飾手法,為入窯前在釉面繪淺色圖案,經窯燒後稍有流釉,圖案因此出現模糊的輪廓。這種裝飾仿效當時的剔漆工藝,產生悅目的釉面裝飾。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7名 元 吉州窯木葉盞
估價:RMB 1,500,000-2,500,000成交價:RMB 1,725,000拍賣會: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賣會專場:大明·格古時間:2014-06-05尺寸:直徑15cm
日本藏家舊藏,此盞內外施黑釉,碗底內有木葉紋,木葉的筋絡分明,葉柄和主筋呈青黃的暖色調,折臥於帶有青藍色調的葉片中,木葉曲卷折迭姿態,充滿著禪意,圈足及底露胎,胎呈深米黃色。木葉盞可能為禪寺僧人們訂製的特殊專用品種,其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也頗近於禪理。
吉州窯以木葉為飾是南宋時期創燒的一種釉下裝飾新工藝,將樹葉貼在茶盞的瓷坯內,再上一層透明釉入窯燒制,過程中樹葉燒亡,只留一葉清晰輪廓覆於碗內,與釉色融於一個平面之中。各類此盞之木葉,大小不一,無一片雷同,且都可以看出是窯工信手取來,並無任何刻意選擇,取其「貝葉」之意境,而不在於形。傳世及出土所見木葉盞,其碗心木葉多經脈含糊不清,此件木葉紋輪廓、經脈極為清晰,為吉州窯同類器中極少之上品。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6名 南宋 吉州窯黑釉剔花折枝梅紋梅瓶
估價:HKD 400,000-600,000成交價:HKD 1,800,000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7年4月拍賣會專場:古今 | 佳士得時間:2017-04-04尺寸:高22.8cm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5名 南宋 吉州窯仿玳瑁釉剪紙貼花文字盞
估價:HKD 450,000-700,000成交價:HKD 2,200,000拍賣會:邦瀚斯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專場: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國古代陶瓷時間:2014-10-09
盞撇口,斜腹漸收,瘦底,圈足。通體施。盌心微凸,外壁施仿玳瑁有近足不,內壁上以剪紙貼花技法飾三菱形開光內書「金玉滿堂」、「早入中書」。
此茶盌同時使用剪紙貼花及窯變兩種裝飾技法燒制,且能達到如此完美及清晰的紋飾實為難得。剪紙貼花需要使用兩種不同顏色釉料才能形成,而釉玳瑁釉為窯變釉,其原理是在胎體上使用兩種氧化鐵含量不同的釉,燃燒時產生交融及流淌的效應,如同玳瑁紋理。而如此盌能同時達到雙重裝飾效果則很不一般。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4名 南宋 吉州窯木葉盞
估價:HKD 300,000-400,000成交價:HKD 2,220,000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季拍賣會專場:養德堂珍藏中國古陶瓷時間:2016-11-30尺寸:直徑14.7cm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3名 南宋 吉州窯仿豹紋釉梅瓶
估價:HKD 250,000-300,000成交價:HKD 2,242,000拍賣會: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賣會專場:十面觀止—十面靈璧山居甄藏曆代名瓷 山中商會、十面靈璧山居藏明早期銅漆金關帝坐像時間:2019-04-02尺寸:高21.5cm
此梅瓶唇口、短頸、豐肩筒腹,平底內削修成圈足。瓶外施黃色釉,配以褐色斑點紋飾,裝飾效果強烈。吉州窯創燒於唐而終於元,品種繁多,是一個綜合性的窯址。吉州窯瓷器地方特色濃鬱,其中以黑釉瓷器上特有的裝飾風格著稱於世,除剪紙貼花外,還有木葉貼花、剔花、玳瑁釉、鷓鴣斑釉等裝飾手法,皆惟妙惟肖,對後世及其他窯口均產生較大影響。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2名 南宋/元 吉州窯仿剔犀如意雲紋梅瓶
估價:HKD 1,000,000-1,500,000成交價:HKD 2,920,000拍賣會:佳士得香港2015年秋季拍賣會專場:古韻天成 – 臨宇山人珍藏(一)時間:2015-12-02尺寸:高22.2cm
仿剔犀紋梅瓶是吉州窯中罕見的品種。此一裝飾是入窯前用淺黃色釉在黑釉上繪製出剔犀風格的圖案後,再經窯燒而成。燒制過程中淺黃釉與黑釉交融,紋飾稍有流淌,並產生藍色乳濁窯變,使裝飾效果愈加豐富。
吉州窯瓷器拍賣榜第1名 南宋 吉州窯鷓鴣釉梅瓶
估價:HKD 1,000,000-1,500,000成交價:HKD 3,700,000拍賣會: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季拍賣會專場:俊雅清凝 — 樂從堂藏宋瓷粹珍時間:2017-10-03尺寸:35.8cm
此梅瓶器形端秀,釉色斑駁,堪稱江西吉州窯傳世精品。乳白及赤褐色在棕黑釉上蜿蜒流動,是為吉州窯特色,但只有少數釉色斑紋如此流麗精巧,妙趣天成。且梅瓶大器甚少,此瓶比例精妙,器形流暢,屬罕見珍品。此釉色又稱鷓鴣斑,若琥珀色斑紋較多,則稱玳瑁斑,乃吉州窯匠精心創製,工藝複雜。瓷匠須於器表均勻施釉,並隨意摻灑含高釉灰量之斑點,上品色斑渾然天成,有如鷓鴣翎羽或玳瑁龜殼。此類紋飾意仿自然,切合南宋文人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