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教育本真 靜待花開繽紛——廣州外國語學校復校十周年巡禮

2020-12-17 雲南網

原標題:堅守教育本真 靜待花開繽紛——廣州外國語學校復校十周年巡禮

維嘉同學,一個「特立獨行」的廣州女孩,明明可以去歐美發達地區遊學交流,卻偏偏選擇去南美洲的智利;明明可以乘飛機直達,卻擠著火車晃晃悠悠;明明可以在校園裡自由自在,卻選擇住進了智利家庭……而這背後的驅動力,源於她對西語文化的痴迷。

自從初中時在廣州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廣州外校」)學習西班牙語,維嘉的人生便和跨文化交流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去香港大學攻讀本碩,還是到世界各地遊學,在獨立、專注而持久的跨語言、跨文化交流探索中,她積極拓展著人生的寬度與高度,詮釋著新一代年輕人的獨立人格和探究精神。她還常常把世界各地的見聞化作書信,與廣州外校的老師分享交流,讓老師也能從中獲得啟發。

據了解,廣州外校一直以來致力於搭建全面+個性+特色的多元教育平臺,為學生發展的多種可能提供通途,並賦予學生反思批判、自主探究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大批像維嘉這樣的優秀學子從廣州外校走向北大、清華、中科大、人大、復旦、浙大、哈佛、哥大、伯克利等國內外知名的高等學府,並在踏上工作崗位後,服務於我國前沿科技、對外交流合作事業,遍布全球各地,尤其以王同學、淡同學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校友成長為國家外交人才,續寫著新一代的中國故事。現如今,廣州外校教育質量已躋身全市前列方陣:中考成績穩居全市前列,高考成績年年攀升,高優率從25%遞升到97.62%,名列全省前茅。作為素質教育的成功實踐者,廣州外校用閃亮的辦學成績和育人成果,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博雅和美:

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

廣州外校於1963年在時任國家領導人的親自關懷下成為全國較早創辦的7所外國語學校之一,曾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外語外交人才,後因歷史原因停辦。為響應國家和區域戰略發展號召,廣州外校於2009年在廣州市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復辦。

境教無聲潤博雅。在學校建設發展過程中,劉紅梅校長認為,校園生態環境應該首先成為一部立體的、傳遞辦學理念的教科書。於是在她的主導下,廣州外校在建設過程中特別關注校園公共藝術形態,注重潤物細無聲的隱性課程的「境教」,賦予環境積極向上的人文底蘊,以孕育學子博雅精神。

「博學致知攬中外,雅正端品通古今」毛體書寫的楹聯嵌在紅褐色的校門兩側,略一回味,便覺不凡,既完美體現了外國語學校的定位和期許,更暗合了「博學、雅正、融和」的校訓。

踏入校門,映入眼帘的《留美幼童圖》屏風提醒學生不忘歷史教訓,要中西兼容,通達世界。外傳統內現代的嶺南風格建築群、環球廣場、異國園林、學子湖、《狀元賦》景觀石等人文景觀建設賦予校園環境以「博雅」審美特質,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博雅學子。學校一直追求把校園公共藝術置於博雅教育背景的宏闊視野中,調動師生積極參與校園公共藝術實踐的意識,進行潤物細無聲的隱性課程「境教」,以此促成校園公共藝術美化心靈、啟明智慧、玉成人格。

人大女孩郭同學說,「小學時,廣州外校就是我的夢想學府。典雅大氣的教學樓,充滿愛的學習氛圍,和諧融洽的氣息……我為能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感到驕傲。」

多彩文化致博雅。為了更好地將博雅精神賦予育人指向,劉紅梅校長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國語大承、外語大通」的辦學理念,將博雅精髓滲透到多元文化理念當中,培養學生傳承民族的、世界的文化精髓,通過跨文化交流學習,涉獵廣博知識,進而實現創新革新,培育能通達世界的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博雅學子。

學校母語類課程(悅讀匯、詩社、書法、經典誦讀等)、多語種外語課程(英、法、德、西、日)、外語類拓展課程(CNN英語視聽說、外語影視欣賞與影評、走進歐美、外語話劇、外語電影配音、外語原創音樂等)、傳統文化類課程(剪紙、京劇、陶藝、皮影、粵劇、茶藝、國畫、肖形印、廣府文化等)、科技類校本課程(地球小博士、機器人、無人機、3D列印、車模、實現你的科學Idea、編程社、動漫科技等)、活動類課程(中外文化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等)等在校園都非常受歡迎,在校園裡處處是中西方文明的交匯,是古代經典與現代文明的對白,這一切指向人的全面發展、特長發展和個性發展的多彩文化,孕育了學生的無限可能。很多學生畢業後說,印象深刻的就是發生在這些活動中的某一個細節,正是這些細節在某一時刻的觸動,讓他們突破了閾值,達到了遠方。

而在頻繁的國際交流中,學生的作品與表演漂洋過海,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載體,學校引導學生以海納百川、求同存異、兼收並蓄、平等開放的包容態度對待各種異質文化,實現中外文化的良好互動與交融,此外,學校同步課程體系的變革與推新,面向每一個學生、每一個獨特的心靈,基於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真正合適的教育,實現對博雅教育本質的追尋。

以美育美弘博雅。來到廣州外校的教師和學生,都要經歷一個自我調整和思想熔煉的過程。五湖四海的教師,不同的理念激烈碰撞,思想的火花得以迸發,業務研討、互學互鑑,讓教學業務得以提升,融洽氛圍得以營造,如清澈湖水中泛起的漣漪,逐次擴散出去,讓生活在這一方天地間的學子們性情得以舒展、品格得以濡染。在廣州外校的校園裡,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球網兩邊的師生對戰、田徑場上的同伴提攜、絢麗舞臺上的引吭高歌、燭光閃爍後的生日祝福,他們一起走過成人禮,一起登上鼎湖山……從晨跑到晚修的陪伴,每晚子時方才熄滅的燈光,是校園裡長情的告白。疫情防控期間,老師蹲守在電腦和手機旁,指導學生用多種語言拍攝視頻,向世界呼籲共同抗疫,傳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聲,用這種具有人文高度的關懷,讓學生參與到國際事務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全球意識,俯仰間讓「博雅和美」文化思想深耕於心。

廣州外校的老師和學生,既是學校探索之路的見證者,也是建設者。如今的北大女孩李彥熙清晰地記得在廣州外校讀書的情景。「對2010年第一批入學的我們來說,體驗是獨一無二的。任課老師來自天南海北、全球各地,上課風格各異,有的嚴謹認真,有的自由隨性,有的幽默風趣……相似的是,他們都對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抱以極大的包容,他們以極大的教育智慧,春風化雨一般,既當老師又當『媽媽』,讓學生慢慢適應、逐漸融入這個溫暖的大家庭。」

劉紅梅校長笑稱,「我們學校就像個『聚寶盆』,如何讓『盆』裡的每個寶貝都發光發亮,達到既知識淵博、又相互欣賞相互接納的境界,必須要靠文化的融合。我們的博雅和美文化,完美地將這種文化滲透到了學校的各個細胞。」

雅正德育:

守望「慢」成長

劉紅梅校長一直堅信,教育的本真,不唯分數,不求快跑,而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靜待花開,方能收穫繽紛多彩。

靜待花開,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敬重生命個體。學生學段不同,身心發展規律不同。學校的雅育,強調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切實研究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將德育工作思路精準化,將德育工作重點精細化。

在遵循規律的工作思路引領下,「雅之始、雅之固、雅之成」成為雅育的基本階段。青春學子雕像、學子湖、塗鴉牆、學生電視臺與廣播站燃起了活力青春的校園氛圍,生涯指導、學生幹部培養、各類講座論壇豐富了實用多彩的德育課程,讀書節、體育節、科技節、外語文化藝術節凸顯了動靜結合的德育活動。

哈佛女孩葉同學在回憶母校時說:「學校教育是潛移默化、細水長流的,給我的影響無比深遠。廣州外校的學生全面發展,無論走去哪裡都充滿了活力與鬥志!」葉同學在靜待花開的土壤裡培基成長,憑藉優秀的綜合能力,實現了青春夢想,綻放了自己的人生。

真正的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快教育」「超前教育」,而是走近了解、持久關注、耐心等待的「慢教育」,讓學生以更自然本真的狀態行走在成長路上,不急不迫,在屬於自己的季節,學有收穫。

靜待花開,是尊重並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領培育生命個體。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動,教育的過程是生命體驗的過程。在體驗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穫,在收穫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才能讓學生領悟到自主學習發展的真諦。

廣州外校在德育實踐中,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根本性原則,站在孩子終身發展的高度,努力讓他們的生命更快樂、更純粹、更美好,成為社會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育德,育心,育魂,助力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自覺成長、主動成長,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個雞蛋能引發什麼?在初一(5)班的班會課上,一場保護雞蛋的活動正在進行。學生分組,群策群力,保護雞蛋在自由下落時不損分毫。實驗室裡,學生醃製皮蛋,當草木灰、熟石灰、泥巴包裹在蛋殼外,在40天發酵後,勞動帶來的是一起品嘗皮蛋的快樂,更是蛋白質結構性質改變的理論深化。活動課中,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孵化雞蛋,當鮮活的生命破殼而出時,學生收穫的是成功的愉悅,領悟的是生命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才是成長。

教育寓於實踐,體驗促進成長。廣州外校提供平臺,培沃土壤,讓學生在更多、更廣、更好的平臺體驗自主發展的快樂。初高中在學校就讀的徐同學,常年擔任學校大型晚會主持人,今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後,以其豐富的活動經驗,活躍在大學舞臺上,展示個人綜合能力。雲南巍山縣青雲小學的「直上青雲」幫扶項目,讓更多的學生走向山區,體驗生活,歷練成長,拓寬情懷。

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識灌輸的「一言堂」,而應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中成為探索知識、發展自我的主體。只有關注生命自我成長的過程,才能傾聽到生命拔節生長的律動。

靜待花開,是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多元評價生命個體。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更要引領學生全面均衡發展。在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基礎上進行多元評價,可以發現生命精彩多樣的閃光,同時給予學生成長的心靈營養。

為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學校重點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德育課程,力求德育課程多樣化、系列化。班會是德育課程的主陣地。劉紅梅校長曾說:「德育工作需要德心融合。」學校雅育班會以「德心融合」為理念,用有針對性的、情境的、開放的、體驗的班會助力學生成長。雅育班會課採用多種形式,班級主題班會、學生活動班會、團隊活動班會、年級主題級會的設計滿足了不同學生群體和活動形式的需求,實現了學生多方位成長。

學校綜合實踐課程讓學生在磨鍊中發展意志品質;藝術課程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學會成為自己人生的導師;傳統文化課程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弘揚了民族精神;儀典課程喚醒了學生的感恩之心;圖書角、文化軟板等文化建設課程,記錄了學生的成長足跡,彰顯了學生的智慧。豐富的德育課程就像「多出的一把尺子」,使學生客觀認識自己,發現優點,提升自信。

劉紅梅校長說:「只是讓個別學生優秀不是好的學校,讓所有的學生獲得成功和快樂才是我們的永恆追求;僅用分數幫助學生跨越門檻不是好的教育,給予學生一生幸福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多元評價促進多元發展,多元發展滿足多樣需求,生命在多元中便擁有了無限可能的精彩。

花有不同季,人有不同時,教育是「慢」的藝術。廣州外校的德育實踐證明,慢,是為了走得更快。慢中求精細,慢中有沉潛,慢中尋發展,慢中有智慧。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伴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快樂,慢慢地聆聽花開的聲音。

靈動教學:

在批判中不斷突破

劉紅梅校長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提出了8字原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別看這8個字簡簡單單,可真正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學生、老師都經歷了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革新」的過程。

「深度備課」改變教與學。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意味著教學的設計要更靈動,教師的備課難度加大。為了讓教師的教學能力與靈動課堂相匹配,學校提出了深度備課的要求。教師們分工備課,編制教案、學案和課件,再依次說課,其他教師點評,然後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修改,最後形成共同使用的教案、學案和課件。對於深度備課,教師們從開始的不理解,到慢慢嘗到了甜頭,課堂生動了,難點突破了,教師們教學能力更紮實了。以課堂教學為媒,學校還經常邀請市內外名師來校研討、交流,與本校教師同聽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通過「名師助學」「同伴互助」「專家領學」等方式內培外引,大力發展競賽輔導團隊,精心培養博雅兼修的優秀教師,10年來毫不停步,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水平博雅教師隊伍。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領域,每一個學生都是生動、獨立的個體,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而教師是這個變化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起著主導作用。劉紅梅校長以政治學科先行先試,實行靈動政治教學,主要從靈動課程與教學資源、靈動課堂、靈動課案等方面著手,立足課堂內外,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動手、動腦、動情,促使學生孕育靈氣與活力、激發靈性與智慧的教育活動,其本質是尊重學生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靈動思維,促使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達到手腳靈活、思維靈敏、思想靈光的境界,真正實現課堂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正是因為在這樣一位身先士卒、善於思考的校長的引領下,教師們也開始了在自我批判中實現突破、創新成長。

「兩主一效」打造靈動課堂。早在幾年前,劉紅梅校長便帶領科組長自主研發了《廣州外國語學校課堂教學「兩主一效」評價表》,強調課堂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體現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效果也不再定格於教師是否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和任務,而是考量學生的綜合素養是否得到培養和提升。

廣州外校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度思考,積極探索並實行主動、互動、靈動的課堂教學,打造主動學習、互動探究、靈動創思的靈動課堂。靈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互動的有效形式有語言互動、行為互動、情感互動、認知互動,生生互動的基本形式有同桌互助互學、鄰桌合作互教、小組展示互評、組間互辯互說。通過靈動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各科組運用靈動教育教學理論,自主開發本學科「兩主一效」靈動教學評價體系,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注重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創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助力教師專業成長、建設優秀科組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生態,以提高靈動課堂教學效益。

自靈動課堂教學和「兩主一效」評價體系實施以來,廣州外校的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語文課上,《阿房宮賦》被演繹成了生動精彩的「角色扮演」。郭坤峰老師給學生出題——假如你是阿房宮的設計師、阿房宮的宮女、阿房宮珍寶館的館長或者作者杜牧,如何介紹阿房宮?王楚蒙同學在扮演設計師時,運用地理、歷史、美學、語文各個學科的知識來闡述,其內容的豐富及思想的高度讓郭老師驚嘆,「沒想到我的學生給出這樣的答案,這全部是課堂上生成的,真心為學生驕傲!」

「一體兩翼」建構博雅課程。美國學者羅納德認為,「課程是學習者在學校的幫助支持下,獲得知識和理解、發展技能和轉換態度、形成審美觀和價值觀的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內容和過程。」基於該理念,學校自主開發了以「基礎必修課程」為主體、以「特色必修課程」和「自主選修課程」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博雅課程體系。學校先後開設包含品德養成、文化傳承、科學探究、尚美健體、學品培養、生活技能等六大板塊80多門校本課程和社團課程。

廣州外校開設了德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俄語等第二外語供所有學生選修。學校先後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一批國際知名大學、中學籤署跨國教育合作項目,引入AP課程、A-Level課程和IB課程,並聘請相關語種母語國的外籍教師專職任教。學校還聘請有外事經驗的專業人士為高中生開設外交實驗課等自主選修課程,著力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博雅課程體系為廣州外校學子提供了多樣化的人生選擇。北大學子李彥熙說:「廣州外校是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也是一面鏡,讓我們看到自己現在在哪兒,未來要往哪兒去;更是一片沃土,賦予每個人自由生長的權利和養分。」國際高中班的吳孟奇同學在高一時發起組建了無土栽培社,直到高三依然堅持研究。學校專門在教學樓旁闢了一塊地,讓她靜心培育自己的產品,她組織社團的能力、出色的創新能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最終叩開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大門。現從事外交工作的冠儒同學回憶說:「在外交實驗班戰略討論課上,老師帶領我們研討關於『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外交戰略』『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等一系列宏大又緊密聯繫實際的課題。曾經在外交部門工作過的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授課,內容生動、令人嘆服。正是學校開放多元的課程引領我走上外交官這條路。」

教育逐夢:

走向世界 報效祖國

復建伊始,廣州外校即與南沙共享「三區一中心」(國家級別新區、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廣州僅有的城市副中心)的政策優勢。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逐漸步入高潮之時,廣州外校嚴格對標大灣區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在拓寬人才培養途徑、促進全面對外開放、滿足人民多樣化優質教育需求等方面,用極富創意創新的實踐代表了這個時代先進教育的風貌。

難能可貴的是,一批批畢業生飛越重洋自由翱翔之後,又重新投入到祖國建設的宏偉事業中。廖同學,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母校任職。從學生到實習生,從實習生到教師,再和自己昔日的班主任成為同事,那些曾經熟悉的生活日常,激起了她內心的無限感慨與感動。她眼中含淚告訴筆者:「以老師的身份來體驗學校生活,才發現老師的辛苦和偉大,感謝老師們當年的包容和教導,感謝母校的培養與付出。」

木棉灼灼,珠水泱泱,廣州外校,青雲激昂。廣州外校復辦10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從城區邊緣走向舞臺中央,業已成為了廣東省基礎教育的一張亮眼名片。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接下來,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朝著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外國語學校穩步前進,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劉紅梅校長堅定地說。

(高 博)

相關焦點

  • 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我從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經歷中悟出: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有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強調了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
  • 「深調研」美國藤校又向廣州伸出橄欖枝,這個牛校已收到300封世界...
    示範一:尊重學生個性 打造多元平臺作為廣州市首批特色學校、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廣州外國語學校致力於構建多元發展平臺,為學生特長發展、全面發展奠基。新建復辦10年來,該校國內課程、國際課程、多語種課程並重,為有效培養學生多元複合的綜合素質提供豐富課程,並積累一系列成功經驗。
  • 東陽市外國語學校建校20周年不辦慶典 15門學科展示 打磨精緻課堂
    16日,高中語文課堂展示,17日政治,18日高中數學……再翻開上一周的記錄,8日初中科學,9日生物,10日初中數學……如此密集的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是東陽市外國語學校建校20周年來的第一次。「建校20周年,我們不辦慶典,而是回歸教育本真,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我想這也是送給老師、學生最好的禮物。」昨日,東陽市外國語學校黨總支書記、執行校長蔣曉東說。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地帶。
  • 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建校80周年紀念暨教育成果展」活動舉行
    學校80周年校慶現場。記者 郭旭 攝本報訊 (記者 李詩韻)11月28日上午,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舉行「建校80周年紀念暨教育成果展」活動,展示學校建校80周年的教育教學成果,積極探索適合師生共同發展的育人模式。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鄧沁泉,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鄒渝,重慶市教育學會會長鍾燕,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書記、院長蔡其勇,區領導劉永華、包茹華出席啟動儀式。
  • 深圳外國語小學20歲了!
    12月12日晚,深圳外國語小學舉行建校二十周年慶祝大會。深圳市委原常委、原副市長張思平,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市建築工務署署長喬恆利,深圳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梁增昌,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立,深圳市福田區副區長歐陽繪宇等有關領導,深圳外國語學校三任校長龔國祥、湯佳宏、羅來金及其深外集團各校部執行校長與學生、校友、家長及老師歡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載入學校發展史的光輝時刻。
  • 時光不語 靜待花開——巷子口鎮舉行家校共育活動
    12月11日以「時光不語 靜待花開」為主題的巷子口鎮家校共育活動在楓坪小學禮堂舉行活動由巷子口鎮基地學校、巷子口鎮關工委、寧鄉市向日葵愛心會共同舉辦,巷子口中學協辦。守護花開,收穫花香。同學們把最美麗的花獻給最親愛的老師。家長篇——感恩親人優秀家長代表分享家庭教育經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陪伴與關愛。
  • 看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幼小銜接的獨特打開方式
    共許希冀 靜待花開又是一年開學季,在滿滿的愛與期待中,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用特色性課程開啟了為期一周的系列化幼小銜接教育。始於相遇,家校攜手9月7日下午3點,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小學新生家長會如期舉行,校領導班子在校門口迎接,家長與孩子們大手拉小手經過測溫後井然有序地進入分配好的新班級,與各位班主任老師進行簡單見面儀式。
  • 築夢同行,靜待花開——遂寧一中初2023級半期家長會紀實
    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庭教育的理念,真正實現家校攜手培養全面發展、個性鮮明的快樂少年,11月20日下午,遂寧一中初2023級召開了以「築夢同行,靜待花開」為主題的學生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前,孩子們給自己的父母準備了一封信,把自己對父母的真實情感寫進了信裡,把對老師的愛、對學校的高度認同寫進了信裡,把對同學的真摯友誼寫進了信裡。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jyb.cn 教育部直屬出版機構-中國教育...
    雅正德育:    守望「慢」成長    劉紅梅校長一直堅信,教育的本真,不唯分數,不求快跑,而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靜待花開,方能收穫繽紛多彩。    靜待花開,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敬重生命個體。學生學段不同,身心發展規律不同。
  • 廣州國際學校那麼多,為什麼他們獨獨選擇加拿達外國語學校?
    本網12月8日訊 近年來,中國留學生年輕化趨勢明顯。為了讓孩子儘早適應海外的教學方式,許多家長在孩子小學時就會將其送入國際學校,接受更為民主的西式教育,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國內的一線城市之一,廣州市也迎來了不斷升溫的國際化教育熱潮,各類國際學校遍地開花。
  • 且行且思 靜待花開---新壩學校開展新教師生本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且行且思 靜待花開---新壩學校開展新教師生本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2020-12-18 14:10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張德熙)為深入推進生本教育課程改革,讓新教師儘快站穩講壇
  • 直播預告|廣州外國語學校即將亮相京領線上國際高中擇校展
    京領第八屆創新人才論壇暨線上國際高中擇校展震撼來襲,本周即將亮相擇校展的是廣州外國語學校國際課程中心,本周五(3月20日)19:00-21:00。廣州外國語學校國際課程中心素質拓展活動總負責人楊理皓先生,將進入直播間,為我們帶來有關廣州外國語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育人特色,並且與廣大學生和家長一同探討國際一流學校新標準。
  • 「前景教師說」有一種教育叫靜待花開
    前景教師說有一種教育叫靜待花開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或許永遠不會開花,卻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守望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相信孩子,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 教育需要靜待花開
    人的一生就像一株植物,要經歷無數次花開花落。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植物,花期不同,有早有晚。家長都希望孩子優秀,並且最好是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的優秀,時時刻刻都在綻放,家長在這種綻放中虛榮心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可是花怎能常開?
  • 洛陽18所學校入選「河南省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實驗校」
    省教育廳日前公布首批河南省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區、實驗校名單,洛陽市澗西區、老城區入選「河南省中小學人工智慧實驗區」,洛陽市第六中學等18所洛陽學校入選「河南省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實驗校」。根據省教育廳安排,實驗區、實驗校建設工作將引入動態監管機制和退出機制,以每半年為一個周期隨機抽查並持續監管,推動已入選的實驗區和實驗校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河南全省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高質量發展。
  •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海南外國語學校預計9月開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海南外國語學校奠基,海南教育界又添新丁。 北外附校展開緊鑼密鼓的各項建設,打出漂亮「組合」: 其一,在較短的時間內,搭建了學校文化軟體建設的宏大架構,為北外附校發展量身定做了「六大體系」: 學校陽光文化體系,外語教育特色體系,特色校本課程體系,教師專業化發展體系,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體系,優質硬體升值體系。
  • 家長,你可能誤會了「靜待花開」的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但是,也許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前幾天,有個五年級的家長帶孩子過來諮詢。
  • 開學演練不鬆懈 靜待花開復學時 鹽場小學「2020年春季開學第三次...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師生返校工作,堅決杜絕開學後新冠肺炎在學校的發生與蔓延,保證師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確保師生返校複課平穩有序。根據滄州市、中捷產業園區教育局通知精神,結合學校實際,鹽場小學於5月26日上午開展第三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返校複課演練活動。
  • 廈門外國語學校學生自製短視頻問候海外姊妹校
    廈外學生自製短視頻問候海外姊妹校廈門戰「疫」雲悅享首場活動感動法國阿蘭·沙爾捷高中師生廈門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何無痕 通訊員 秦學)近日,一個由廈門外國語學校的孩子們製作的暖心短視頻,通過網絡發送到萬裡之遙的法國,傳遞真切的問候和防疫經驗,法國駐上海總領館和法方師生觀看後,反響熱烈。
  • 鄭州初高中選學校,鄭州外國語、一中、省實驗教育集團莫疏忽!
    答案是「四校一港區」。,歡迎家長補充、指正)鄭州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提及鄭州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不得不先簡要追溯一下這個集團發展壯大的「根」,這個「根」就是借政策之東風,於1983年創立的鄭州外國語學校(完中,含初中、高中),簡稱」鄭外「,創立之初旨在培養外語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