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 帕多瓦---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從帕多瓦到羅馬,我們奔波了整整一上午。
但來到了羅馬,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從進入羅馬城開始,我們就不時地看到別具一格的羅馬松和母狼哺乳雕塑。
羅馬松是義大利國樹。這種松樹單株如傘高擎,如菇聳立,冠蓋濃密青翠;雙株玉立亭亭,如翠雲相接,遮陰蔽日;多棵栽植,宛如一片綠島,漂浮在蒼茫天地之間。
而母狼哺乳的故事,則要從羅馬城的建立說起。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Romulus)。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Remus)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芙洛狄忒的兒子,他在希臘人佔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義大利。
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託,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他驅逐出境,還讓他唯一的女兒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臺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託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但在以誰的名字來命名這座城市的時候,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慕洛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這座城市也從此被命名為Rome。
我們的羅馬之旅卻是從羅馬的城中之國---梵蒂岡開始的。
梵蒂岡面積只有0.44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但這裡卻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2011年,梵蒂岡最新人口統計顯示,該國現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這572名梵蒂岡人中有306名外交官,還有86人是瑞士衛隊成員,此外還有73名樞機主教、31名平民和一位修女。而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岡護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岡。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天方夜譚?
瑞士衛隊值得詳細說說。152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洛斯一世率領3萬大軍包圍羅馬,意圖抓捕教皇。瑞士衛隊為掩護教皇撤離而進行了慘烈的戰鬥,189名士兵中有147人陣亡,餘下的42名士兵成功掩護教皇安全撤離羅馬。瑞士衛隊得到了絕對忠誠的評價,後再次重建,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岡的保護力量以及儀式象徵。
我在百度上偶然看到了瑞士近衛隊甄選條件:瑞士男性公民;必須未婚;必須為天主教徒;必須完成瑞士軍隊的基本訓練;年齡19至30歲之間;身高至少5英尺8.5英寸高(174公分);起碼要有高中畢業的文憑。這條件也有點忒寬鬆了吧…..要知道在遙遠的中國,現在招個保安是不是都得大專以上學歷……
聖彼得教堂是梵蒂岡的標誌,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教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對於很多沒有宗教信仰的遊客來說,它的藝術價值要遠遠大於宗教價值。
站在羅馬的街頭,隨便入眼的一座建築,可能就有幾百年的歷史。頓時覺得當一名羅馬的市民真的好奢侈。在中國,文物只可以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在羅馬,你腳下的這條石子路可能比你爺爺的爺爺還要古老。
羅馬的歷史太過久遠複雜,對我這樣的理工男來說,了解一下淺嘗輒止就好。我早就找到了一位好嚮導,我只要沿著她曾經走過的路按圖索驥,就可以飽覽羅馬的精華所在。我找的這位嚮導名叫:奧黛麗•赫本。
好萊塢經典電影《羅馬假日》,拍攝於1953年,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影片由格利高裡•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是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經典之作。這部電影,也讓奧黛麗•赫本一夜成名,成為全世界無數男性影迷的偶像。
第一站:許願池
影片中,公主離開喬的公寓後,向南而行到達許願池。在許願池東面的小巷中,公主在理髮店前駐足,並最終決定理髮,便成了之後無比受人追捧的「赫本頭」。
如今,電影中的理髮店已經找不到啦!不過同一條小巷裡有非常受歡迎的義大利冰淇淋店!電影中的這家「Torrefa-」,就是今天照片上的這家「Bar Trevi」。據說那裡的店員會說8國語言,至少漢語說的是非常流利。冰激凌的口味也實在是多,2.5歐兩個球,是遊客到義大利的必選美食,連赫本當初都吃的津津有味!
許願池的全名叫做特萊威噴泉。是羅馬市內最大的噴泉。也是羅馬海神尼普頓的神殿。早在公元前19年,噴泉就是古羅馬人將貞女泉引進羅馬城水道的終點。15世紀,這裡又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整修,一直保留至今。
許願池人山人海。據說在這裡許願是很靈的。而且,一定要許三個願望,但其中的一個必是「再回羅馬」,然後背轉身將硬幣投向池中。硬幣的面額無所謂,所以強力建議去羅馬的朋友一定要隨身帶上一枚人民幣的硬幣,一毛錢的都可以。我的一位團友,從身上搜來搜去,最後只有一枚2歐的硬幣,最終還是戀戀不捨的扔進了池中,按照當天的匯率,他向羅馬市財政貢獻了15元人民幣。扔進許願池的硬幣都歸羅馬市所有,據說每天從池裡會撈出超過2000歐。
第二站:西班牙廣場
赫本在臺階上吃冰激凌是《羅馬假日》最經典的鏡頭。直至今日,這裡仍被看做羅馬約會的最佳場所。有意思的是,西班牙臺階因為《羅馬假日》裡赫本吃冰淇淋而聲名大噪,後來效仿者太多,導致衛生問題嚴重,政府「被逼」下令禁止在此處吃冰淇淋。實在是太不人性化!
階梯下的破船噴泉,公主和喬曾在那裡接水衝涼。
我們來到西班牙廣場的時候,因為封閉維修,沒法爬上這段著名的臺階。但臺階下的破船噴泉,真的如介紹中的一樣清涼。
第三站:萬神殿
萬神殿在《羅馬假日》中只出現了很短的一個鏡頭。離開西班牙廣場,喬要帶著公主去一家著名的路邊咖啡館。公主與喬來到萬神殿旁的街邊咖啡館G.ROCCA,如今這間咖啡館已被商場取代無從找尋,但影片中看到的門廊石柱和廣場上的雕塑噴泉與方尖碑都是萬神殿的標誌。
萬神殿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它是為了紀念早年的奧古斯都(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埃及豔后),由奧古斯都大帝的女婿阿格裡帕於公元前27 年主持建造,公元80年被焚毀。後來最喜歡做建築設計的阿德良皇帝把它重建(120~124年)。如此算來,我們看到的這座建築已經有1900年的歷史了。
萬神殿的穹頂是這座建築的精髓所在,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古羅馬時代,因為羅馬人好大喜功的天性,非常喜歡巨大的建築。如果是露天的像古競技場還好說,想要室內空間就很難做到。於是他們利用拱門原理,嘗試在巨大的建築上加穹頂。但是如果穹頂太重,會出現什麼杯具呢?大家可以搜索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照片,這個教堂沒有萬神殿大,有史以來塌了五次,萬神殿從來沒塌過。萬神殿是如何做到的?建議大家自己百度吧。
穹頂當中的圓孔,不起眼但作用很大。既可以採光,又遮蔽風雨。古人的智慧真讓人讚嘆!
今天的萬神殿,古老和時尚同在。萬神殿前的廣場上仍有很多露天餐廳,遊客們點上一杯咖啡,愜意的享受午後慵懶的時光;戀人們在廣場的噴泉前擁吻,願愛情可以像這座偉大的建築一樣永存;廣場四周的陽臺上,主婦們侍弄著花花草草,與這樣一座偉大的建築為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羅馬假日》幾乎涵蓋了羅馬城所有著名的景觀景點---古羅馬鬥獸場、威尼斯廣場、真理之口、聖天使城堡、古羅馬廢墟……很可惜留給我們自由活動的時間太少,我只能把感受羅馬的期待留給下一次了。我想,我會夢想成真的,別忘了,我在許願池曾經拋下過一枚硬幣,其中的一個願望就是---再回羅馬。
午夜相逢
一個電臺主播的公眾號
打開心靈的窗口,
訴說你的喜怒哀愁,
這個聲音來自你心,
我在這裡靜靜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