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GDP預計用4年超過東京和紐約灣區,世界第一

2020-12-11 澎湃新聞

粵港澳大灣區GDP預計用4年超過東京和紐約灣區,世界第一

2018-12-18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全球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全球國家間的競爭日益轉變為「人才戰爭」。根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發布的《2017年國際移民報告》,2017年全球移民人口達到2.58億,其中有74%為20-64歲的勞動人口。 各主要發達國家和經濟體,如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相繼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建立起吸引國際人才的制度體系和環境,搶佔「人才大戰」的先機。改革開放後中國移居海外的新華僑已經接近1000萬 。與此同時,新生代勞動人口減少,老齡化進程加速,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引進優質人才迫在眉睫。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中國積極推動區域合作的一個重要決策,對於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保持國家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說紐約灣區是「金融灣區」,舊金山灣區是「科技灣區」,東京灣區是「產業灣區」,那麼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就是「人才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創新,人才、教育是帶動科技、工程、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人才戰爭中積極發力,特別是廣州和深圳,「人才新政」不斷升級。珠海、佛山、中山等地也出臺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如何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抓住國際人才「抄底」機遇,加大國際人才引進力度,實現彎道超車尤為關鍵。

經濟基礎與產業鏈互補為人才提供發展的基礎

1大灣區經濟實力雄厚,經濟呈平穩高速增長

根據目前最新的GDP數據來看,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GDP總額首次突破10萬億人民幣,其中,香港實現GDP 23049.14億元 ,增速3.7%,經濟體量位居粵港澳大灣區第1名;深圳實現GDP 22438.39億元,增速8.8%,暫居大粵港澳大灣區第2名;廣州實現GDP 21500億元,增速7%,粵港澳大灣區第3名;澳門實現GDP 3102億元,增速10.9%,粵港澳大灣區第8位。2017年珠三角九市經濟總量佔廣東省的75%,粵港澳大灣區11市經濟總量佔全國12%。依託世界級海港群和空港群,粵港澳大灣區的港口貨櫃吞吐量、機場旅客量、進出口貿易總額等在全球灣區中獨佔鰲頭。

圖1-1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2017GDP表現

粵港澳大灣區總體經濟增速平均在7%以上,2016年經濟增速(較2015年增長7.9%)分別是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的2.26倍、2.19倍和2.93倍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年均增長7%,紐約灣區年均增長3%,舊金山灣區年均增長5%,東京灣區年均增長2%計算,由預測模型計算結果,粵港澳大灣區將在2022年超過東京灣區和紐約灣區,在世界四大灣區中GDP總量第一。

圖1-2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三大灣區經濟總量預測

2大灣區產業優勢互補,第三產業比重逐步增加

粵港澳大灣區的九個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處在微笑曲線不同位置上,這三個地區形成了產業優勢的互補。珠三角作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製造中心,產業基礎雄厚,具有較完善的產業鏈。香港的製造業佔比僅在7%左右,其支柱產業是倉儲物流、金融類及專業服務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國際領先,其先進性能夠帶動珠三角製造業的發展;同時,澳門與葡語系國家貿易聯繫密切,成為葡語系國家的「精準連絡人」。同時,珠三角核心城市與兩翼的城市可以實現協同發展,例如珠海的高端製造業可以跟中山的專業市場基地進行互補,廣州的先進位造業和高端服務,可以跟佛山的產業基礎互補等。

從產業分布與發展趨勢看,2016年珠三角九市三大產業比分別為1.78:42.14:56.08。其中,第三產業的比重呈逐步提升態勢,服務業佔主導格局基本形成。2016年香港、澳門第三產業佔比分別為92.2%和93.35%。 一般而言,第三產業比重高的地區,金融與商貿服務發達,為創新、創業提供了天然土壤。隨著珠三角九市產業轉型升級,從傳統產業向高端製造業以及產品研發、現代服務業等價值鏈高端延伸,將會吸引更多港澳人才、國際人才等高端人才在這裡集聚,為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國際人才特區提供物質基礎。

本文原標題:《CCG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報告》| 大灣區經濟實力雄厚,經濟呈平穩高速增長 |》

圖1-3 粵港澳大灣區11城市產業布局

文章選自全球化智庫(CCG)報告《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報告》

本文原標題:《CCG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報告》| 大灣區經濟實力雄厚,經濟呈平穩高速增長 |》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世界四大灣區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美國,經濟發達國家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經濟體,世界四大灣區美國佔了兩個分別是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2010以前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輝煌時期日本gdp一度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1%,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經濟總量已經落後中國但是一直穩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寶座,日本東京灣區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 GDP直逼紐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來臨
    從2016年各大灣區GDP總額全國佔比來看:東京灣區為26.4%, 紐約灣區為8%,舊金山灣區為4.3%,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為1.34萬億美元,位居四大灣區第二位,僅次於紐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額全國佔比
  • 解密世界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居倒數第一,前兩名均來自美國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了珠三角地區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9個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灣區經濟不是我們首創,世界早有知名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但粵港澳大灣區無論在面積還是人口上都相當有優勢。統計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
  • 對標世界三大著名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成全球新的經濟增長極?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正在制定當中,很快會出臺。這個由「9+2」個城市組成,以逾6000萬人口,用中國不到1%的土地創造出全國10%GDP的城市群,即將把夢想照進現實。  對標世界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存在怎樣的優勢和現實難題?如何破題?
  • 工程院院士陳清泉:5年內,粵港澳大灣區GDP將超越東京灣區
    據第一財經11月29日報導,粵港澳大灣區5年內將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灣區,一定要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加強同世界各地的合作。 11月29日,第一財經創新與技術大會深圳站在深圳中洲萬豪酒店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亞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作了如上表述。
  • 問政智庫|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東京灣區發展特徵的比較
    2015年4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正式寫入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和行動》,當中要求「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在世界版圖有多強?中英文形象宣傳片來了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超過舊金山灣區,接近紐約灣區水平,區域港口貨櫃吞吐量是世界三大灣區總和的4.5倍,灣區總體經濟增速保持在7%以上。全世界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全球第一款可載客無人駕駛飛機、全球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屏……這些「世界第一」,都誕生於珠三角,誕生於粵港澳大灣區。今天就用一系列動圖向你展示,放眼世界版圖,粵港澳大灣區實力有多強。
  • 我在東京灣區的實地體驗,粵港澳大灣區離它還有多遠?
    實地對比之後,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將來要真正的完勝東京灣區,現有的一些差距還是需要我們客觀的正視。所以,接下來的一些分享裡,就不談我們的優點,更多談下作為一個全球最大的都市圈,東京都市圈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優化之後,可以提供給我們的一些借鑑。 第一篇分享,簡單一點,澄清一個概念誤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誰比較?
  • 粵港澳大灣區離紐約舊金山灣區還有多遠?差四個「循環」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鄧雅蔓)「國內的粵港澳大灣區放在雙循環格局下,主要指四大循環。」9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經所國際合作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下簡稱「論壇」)上說道,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循環主要包括:人員的循環、商品的循環、資金的循環和信息的循環。
  • 世界四大灣區的地理概況,粵港澳灣區的優勢明顯
    可以看出,四大灣區都在世界上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強有力的經濟結構和高效的資源配置使四大灣區在世界經濟地圖上十分顯眼。那麼四大灣區都在哪,各自的地理特點又是怎樣的呢?舊金山大灣區舊金山灣區位於美國的西岸、太平洋的東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北部。地形主要以丘陵為主,氣候是典型的地中海,夏季最高溫度只有20度,比較涼爽。而且該地區港灣比較多,海運航運都比較發達。
  • 粵港澳大灣區與東京灣區的PK竟輸在了一個廁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 北大武常岐:與世界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有何不同
    2、粵港澳大灣區是貿易和創新雙輪驅動,它不只是要發展貿易,實際上也是一個製造和創新基地。3、從創新上來說,人才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關鍵。《規劃綱要》中應該更加強調人才的作用,我比較擔心人才不足的問題。4、我覺得扶持小企業這個概念是不對的,應該扶持成長型企業。
  • 權威數據告訴你粵港澳大灣區有多牛!粵港澳與舊金山兩大灣區數據大PK,又一個世界級灣區!
    粵港澳與舊金山兩大灣區數據大PK,又一個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來了!而且已經具備了打造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之後又一個世界級灣區的條件!你準備好見證她的崛起了嗎?《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已具備打造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之後又一個世界級灣區的條件。樓三姐摘取了報告的部分數據內容,與你一起認識這個新的世界級灣區到底有多牛!
  • 粵港澳大灣區:GDP可排全球經濟體第13
    來源:數據寶與當前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實現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全面追趕。隨著發展規劃的出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更大限度地發揮產業和經濟協同效應,在國內和國際的經濟地位有望進一步提升。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突破1.5萬億美元,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排在第13位,與俄羅斯和韓國的經濟體量相當。交易所市值位列全球第二,相當於日韓交易所市值總和。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突破20家,民營企業佔到八成。
  • 全球第一灣區落戶中國,覆蓋11個城市,未來6年超越東京灣區
    世界八大灣區通常指的是美國洛杉磯比弗利、紐約長島、東京東京灣、雪梨雙水灣、香港淺水灣、紐西蘭霍克灣、馬來西亞Burau灣以及布裡斯班Noosa灣。一般我們所理解的東京灣區,指的是東京23區。面積很小,只有620平方公裡,人口900萬左右,GDP8000億美金。
  • 東京灣區前世今生:從世界最大工業帶到知識型灣區 丨大灣區論壇
    日前,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派出調研團隊奔赴日本,通過對東京灣區政府部門、企業、機構、專家學者等進行走訪、座談、調研等形式,探尋東京灣發展的經驗教訓,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鏡鑑。調研完成之後,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將聯合世界權威諮詢機構羅蘭·貝格,於上述論壇上隆重發布《對標世界級灣區——東京灣調研報告》。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為代表的世界級灣區相比較,粵港澳在區域優勢、經濟體量、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等方面或已望其項背,但在人均發展水平、城市化精細管理、高質量人文生活品質、開放式創新所需要的自由環境等方面尚有差距。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縱深,可以搭建更大的舞臺、書寫更宏偉的篇章,對中國經濟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巨大。
  • 從東京灣區到粵港澳大灣區,帶你解碼城市發展秘密
    曾經,當一位經濟學家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拿出了一張東京地鐵路線圖,為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啟示。全球最精密地鐵網,無縫連接東京都會如果不曾熟悉,東京密集的地鐵路線會令人震驚不已。東京地鐵網,是全球最精密的軌道交通網,包含了13條地鐵線路和285個車站,日均客流量超過1100萬人次。
  • 地球的一半︱ 以規劃之力,留住粵港澳大灣區的「綠」
    7月19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聯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生態足跡報告2019》。我們邀請了報告作者曹淑豔和譚璐銘分享國際四大灣區的對比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發展建議。
  •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
    《報告》以專利作為重要尺度,以發明專利、PCT專利、施引專利和同族專利為評價指標,挖掘粵港澳大灣區近五年(2015-2019年)的專利數據,對標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珠江東岸、珠江西岸和港澳地區)的科技創新情況、創新機構與行業優勢、大灣區協同發展程度,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創新能力、優勢和不足,助力世界一流灣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