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如今拍不出《霸王別姬》和我無關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在《道士下山》之前,陳凱歌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的內地票房超過2億人民幣。他也曾多次對媒體說過,看著中國影市的票房數字飛漲,自己不可能不動心。在這一點上,他的新片《道士下山》已然為他了卻心願了,該片雖先後遭遇「房祖名吸毒事件」及「過審風波」等突發變故,但依然乘風破浪爭取到公映機會,並在上映後的四天裡取得了2.6億票房,《道士下山》輕鬆創下陳凱歌電影生涯最高票房紀錄。

  如今的陳凱歌,不同年齡層的人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或許對於年輕人而言,第一次聽到陳凱歌的名字還是11年前那場《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對《無極》的惡搞鬧劇;而對於《無極》之前的陳凱歌電影,大眾的記憶裡也應該只有一部《霸王別姬》。陳凱歌自己曾笑言,如今的年輕人即便去看《霸王別姬》,多半也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張國榮。陳凱歌所不知道的是,在《道士下山》口碑不盡如人意的當下,「陳父代拍《霸王別姬》」的老舊傳聞再次在影迷圈發酵,「除了《霸王》再無名作」成了很多人相信這一陰謀論的充足理由。

  而對於熟悉陳凱歌與第五代導演電影的人來說,陳凱歌或許還是那位傲氣蓋天、不可一世的導演。即便他後期的作品遭遇過口誅筆伐,但仍有不少知識分子認為他是中國電影界的最後風骨。不得不說,在今年侯孝賢衝擊坎城金棕櫚獎未果之後,陳凱歌還是華語電影界唯一一位金棕櫚得主。而在贈予他巨大光環的《霸王別姬》之外,《黃土地》與《孩子王》也都是華語影史上分量極重的電影;他在《霸王別姬》之後拍攝的歷史題材影片《荊軻刺秦王》與短片《百花深處》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藝術價值。「除了《霸王》再無名作」這句話,對於了解陳凱歌的影迷來說是不值一駁的笑談;而「陳父代拍《霸王別姬》」的傳言更是早有多方闢謠:鳳凰娛樂曾在一個月前專訪了《霸王別姬》出品人徐楓,關於此謠傳做了堅決的否定。

  其實,坐在記者面前受訪的陳凱歌既沒這麼狼狽、也沒有那般神聖。他在談及《道士下山》的拍攝時,會像所有商業片導演一樣為自己使用「後轉3D」找尋理由;而對於《道士》原著小說的改編以及對武戲的呈現方法,陳凱歌也坦言了他與原作者徐皓峰的諸多分歧。然而在談到他的整個電影生涯與藝術創作原則時,陳凱歌仍然肯定了「文革題材電影」的重要性。他一方面承認自己礙於審查無法投拍《延安最後的口紅》(即江青傳記類電影),一方面也表達了對於這類電影缺失的遺憾。

  另外,這次專訪還涉及長久以來觀眾最為關注的一些內容:比如陳凱歌對於民國年代戲的看法,對於老北京文化逝去的懷念,甚至還有一些關於張藝謀的詭異傳聞。陳凱歌本人就像他的作品那樣,遠非一兩句褒貶就可以蓋棺定論。就在陳凱歌結束《道士》宣傳不久,他正式接受了上海大學電影學院的「院長聘書」,或許,他對記者說的「自己想先歇一陣」就是在指這段即將踏上的育人之路吧,如此,一切關於陳凱歌的影壇爭議也可以告一段落。

  這正是,霸王遠去,道士下山。

談20年武俠片現狀:除《功夫》都不盡人意

鳳凰娛樂:前不久,你在那篇微博長文裡說「武俠片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何出此言?

陳凱歌:因為從很早的時候,香港武俠片是以金庸、古龍小說為故事基礎的,其中也不乏傑作。但在近十年以來,也就是李連杰版的《黃飛鴻》(1991)以後,總之就是逐漸的吧,我們的武俠片無論在創意還是在功夫上都顯得比較老套。唯一的例外是周星馳的《功夫》(編者註:《道士下山》的武術指導谷軒昭出自袁和平班底,而袁和平也是《功夫》的動作指導,同時,在《道士下山》中出演的陳國坤、元華、林雪等人也都是《功夫》的主要演員),那部還挺好的。但整體上來講,這些年的武俠片都是不盡如人意的、老套的。

鳳凰娛樂:具體來說,你覺得這些武俠片的問題在哪裡?

陳凱歌:最無聊的地方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而打。其實問題就出在「文武戲」的結合上。我們需要在劇情上提供充分的內容:角色為什麼打?為誰而戰?這些問題解決了,觀眾才看得進去。像《道士下山》裡面就有一場戲很精彩,那是元華與陳國坤的「師徒對決」,我們寫成「師父提出要和徒弟比武」,這首先就在戲劇上把「文武戲結合」的問題解決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我感覺「一拳一腳的打法」和「套招」已經滿足不了當今觀眾在視覺上的需求了。以前的李小龍是個例外,因為他是天才,但如今如果想讓演員姿勢漂亮,不加入一些電影手法是不可能完成的。那麼這種手段就包括了「電腦特技」及「吊威亞」。我很奇怪,現在有些導演開始主張「武戲不用威亞」了,這種說法也是稀奇。我想說,如果不用威亞,很多動作在實現上都將會非常困難。(記者:徐皓峰的前兩部片子就沒用威亞。)是吧,他是沒用過。

鳳凰娛樂:徐皓峰對於武學的理解有自己一套系統,包括在《道士下山》這部小說裡,所有關於交手的描寫基本都是一到兩招,沒有過多回合的描述。你對原著的武戲部分進行了「奇觀化」改造,但是否會擔心有違原著所呈的武術理念?

陳凱歌:我也注意到你說的這個事兒。小說裡的人物好像都是伺機而動、一招斃命的。但問題是電影要怎麼呈現這些。舉例來說,在他小說裡,有個人可以雙腳離地貼在牆上,這個人物我們也拍了,只是沒往正片裡放,這個動作不用威亞它是拍不了的,那人還說「我還不用手扶著牆」,要拍這種動作你說你可能不用威亞嗎?其實這都不僅僅是威亞的問題了,而是你到底要在武戲中融入什麼理念的問題。比如說,什麼是禪定?什麼是在安定中達到一種平和?就像《功夫熊貓》傳達的理念一樣:「Peace」,其實是在講一種「平和」。反正你看了電影就明白了,我們在這方面是有創新的。

談對原著改編:與徐皓峰不同 電影需交待過程

鳳凰娛樂:除了武戲,你對原著進行整體改編時是如何構想的?比如,小說後半部分「怪力亂神」的東西有很多,甚至出現狐狸精和納粹,你取捨這些元素的標準是什麼?

陳凱歌:我一直說,徐皓峰在這本《道士下山》裡寫了兩個小說:前半部分是「風俗小說」,後半部分是「志怪小說」,即唐朝那種志怪書,所以就有了你說的這些東西……那麼,當時我們在確定改編這部小說時,我就和本片的合作編劇張挺說,這小說的後半截咱們不能碰,因為只要一碰這些情節,這片就變成神怪電影了,它距離我們設想的方向太遠。

鳳凰娛樂:不拍神怪是不是也有審查上的顧慮?

陳凱歌:當時倒沒考慮審查,而且我覺得要能把神怪拍好,說不定在審查上反而還沒現在這麼多事兒呢。

鳳凰娛樂:這部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除了何安下,出場的人都像走過場一樣,幾頁的篇幅然後非死即失蹤,在這方面你的改編態度是什麼?

陳凱歌:我覺得這個小說結構其實是一條蜈蚣的形狀,這條蜈蚣的軀體是何安下,其他人則是蜈蚣的腳,密密麻麻有一堆,兩三頁紙就消失了。當然,作為一部電影來說,觀眾要看這種劇情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每個角色的出場時間都太短,這可不行。所以我們做的工作其實是「合併」,也就是把不同的人物合在一起。

  舉例來說,張震演的這個「查老闆」一角,小說裡他是和林雪演的這個人有仇,他的妻子被林雪霸佔,最後他又借「天雷」把林雪殺掉了(編者註:原著中實際上是何安下殺死了該角色)。但當時我感覺這個人物很孤立,所以就讓他跟周西宇(郭富城飾)變成了一組人物,讓他們有了那麼點兒情誼,變成了那麼一個關係。這樣就讓這兩個男人在戲裡的基礎非常結實,也把人物本身豐富了、鮮明化了,而對於不需要的人,我就儘可能的給他刪掉。

鳳凰娛樂:其實從《霸王別姬》到《道士下山》,你對原著的改編幅度都很大。

陳凱歌:我倒想碰到一部現成的小說是根本不用改,拿來就可以直接拍的,但一直就沒遇到啊。

鳳凰娛樂:那像拍《道士下山》,你做出的這些改動有和徐皓峰聊過嗎?

陳凱歌:沒有,我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

鳳凰娛樂:你自己看過他導演的電影嗎?

陳凱歌:看過《箭士柳白猿》,(記者:「柳白猿」那個角色也在《道士》的小說出現過)對,但我們沒有用。

鳳凰娛樂:那你對他的電影作何評價?

陳凱歌:他是有自己風格的,就像你剛才說的,他的動作戲完全是一招制勝,沒有打的過程,這個得很大勇氣才敢這麼拍。只是觀眾可能會看著奇怪,人家會問:「哎!這怎麼就過去了?」所以他這方面跟我的想法不是特別一致,我認為打的過程還是需要表現出來;因為電影其實就是看過程的,不是看結果。

鳳凰娛樂:徐皓峰也談過很多次他對3D技術的反感,他認為3D是「雜耍」、違反電影本性,《道士》是你第一部3D片,怎麼看待他這番言論?

陳凱歌:原來挺認同的,拍完《道士》就不同了。我過去確實覺得電影就該是2D的,沒3D什麼事兒。但這部戲的投資人說了:「你這不行啊,3D的票價貴啊!」所以,咱得從實際出發,我也就接受了。

陳凱歌:而且我自己也覺得3D很好看,尤其表現武戲時,當景深被適度擴大後,人在凌空飛起來後就有了奇幻的感覺。所以在視覺上,我感覺3D也是可以接受的。反倒我現在覺得2D電影看著很平,沒3D那麼生動。

鳳凰娛樂:這部戲用到3D攝影機拍攝了嗎?

陳凱歌:沒用。因為光用2D攝影機就已經拍得夠久了,要還用3D拍,那得給整個電影拍攝帶來多大難度啊,還不得拍一年啊!

鳳凰娛樂:話說回來,你自己想在《道士下山》中放入的理念是什麼?

陳凱歌:淺顯的說,我就是寫一個小孩兒跟成人世界的衝突,這個小孩就是王寶強。因為他是在廟裡長大的,他不知道俗世是怎麼一回事,他所學的這一套也是跟世間法則相違背的。他學的東西到了世界上都不好使,於是他要怎麼生存?所以我基本就是寫出這個衝突來。那麼我最後在這部電影裡無非是想說:「人總要成長,而成長就要付出代價。」

鳳凰娛樂:有媒體說道教協會在審片環節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導致本片遲遲沒剪完?

陳凱歌:這件事兒廣電再三叮囑我們不能提,不好意思。

談民國與傳統缺失:對老北京的逝去頗為不忿

鳳凰娛樂:即便不算以「大後方」為背景的《黃土地》,《道士下山》也是你第四部涉及民國時期的電影了。現在很多中國導演都對民國情有獨鍾,姜文也是這樣。你為什麼始終對民國有如此大的興趣?

陳凱歌:《道士下山》不是一部關於民國的電影,它的時間與歷史背景也真的一點兒都不重要,只是它的故事恰巧發生在民國,視覺上可能需要一些當時的特徵而已。這部電影沒想要描寫什麼民國時代的人生百態。《道士下山》也不能完全按照寫實的「年代戲」手法去拍,我們拍的不是那種電影。另外,我也從沒看到過哪一部關於民國的電影真的把「民國味道」給拍出來了。

鳳凰娛樂:你是指你的電影沒有,還是所有導演的電影?

陳凱歌:所有的電影。因為它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程。我反而覺得要是楊德昌拍民國題材,肯定比我們拍的都好!因為他就是民國!他們臺灣電影人與民國是一脈相承的,而我們這邊都是「隔牆窺望」,所以我們要想把民國拍好太難了。我舉例來說,你知道中山裝為什麼會那樣設計兜和扣子嗎?那是代表「仁義禮智信」和「政府五院」,可一解放,全變了……所以我們根本找不到那個時代的精髓。而至於說,我以前的那些電影,那也只是因為題材涉及到了民國時期而已,我的目標指向從來都不是民國本身。

鳳凰娛樂:京劇元素也一直貫穿你的很多電影,《道士》的預告片裡也出現了與電腦特效結合的《挑滑車》段落。對京劇的情有獨鍾,可以看作是你對傳統文化的懷念嗎?

陳凱歌:我個人認為京劇特別了不起,其實我在《梅蘭芳》裡已經給京劇下了定義:「京劇就是給中國人做樣的。」你該怎樣去做人,全在京劇裡。但在當下的時代,大家並不想去照著某個「樣兒」去學,你明白嗎?現在的人會說:「你憑什麼給我做樣?一邊待著去!」

  所以我說句很多京劇界的老朋友不愛聽的話:「京劇的時代真的過去了。」而且與京劇配套的那個環境也不存在了。陳紅老開玩笑說,去影院應該讓人給沏壺茶。但現在誰給你沏?去影院都是拿著快餐和爆米花去的!但如果是去戲園去聽戲,您能說您能拿著爆米花去嗎?那是聽人家唱啊還是聽你吃啊?所以京劇已經與當下中國人的生活不配套了。再說聽戲還得有閒情逸緻,北京話那叫「咂摸味兒」,所謂「百轉千回」。但現在還可能嗎?你在那兒搖頭晃腦的,不定誰就提醒你一句:「轉悠什麼呢?該上班了吧你!」現在生活節奏太快,都沒那閒工夫了。

  其實我(對京劇)也沒什麼太大懷念,因為時代就是這樣,過去的就過去了。畢竟懷念太多,世界在你眼裡就會滿是暮色蒼茫,但如果你要著眼未來,那才會曙色將起嘛。但我確實對老北京的消失頗為「不忿兒」!

鳳凰娛樂:你還會拍攝類似《百花深處》的題材嗎?

陳凱歌:現在挺難的了。但我覺得北京人原來是一種特殊人群,而現在已經沒有「北京人」這個概念了。我作為北京人走大街上人家衝我打聽哪條街怎麼走,我自己居然也不知道!也就是說,「北京人」的這個族群身份已經消失了。

鳳凰娛樂:北京人不都在國安和首鋼的主場嗎?

陳凱歌:嗨(笑),但你要明白一事兒:北京人的概念是什麼?過去北京人特愛自我標榜:愛聽戲、愛遛彎兒、愛養鳥兒、愛閒呆著,您這幾樣兒現在北京人哪兒還有啊?他沒這身份了!那可是從明朝那會兒600年沉下來的底子!沒了!

鳳凰娛樂:這恐怕是個全球化的問題,不只北京這樣,上海、廣州甚至國外城市都是。

陳凱歌:沒錯兒!但上海咱沒住過咱不是特了解。我是北京生人,所以我只知道北京人什麼操行!但雖然是操行,可我特有親近感。

聊影史軼事:張藝謀被UFO抓走那晚我也在

鳳凰娛樂:這次《道士下山》國際版預告片上對你的介紹還是「曾執導《霸王別姬》」。之前有媒體採訪讓-雷諾,他非常反感記者還跟他聊《這個殺手不太冷》,他說這就像他已經跑了10000米,你卻還老和他聊第100米的事,後面的工作等於都被抹殺了一樣,你有沒有這種心態?

陳凱歌:唉,所以你看我這人從來不主動提這片子,只是說,如果媒體來問呢,我也不太介意。因為有些事兒別人是說不清楚的。其實對於《霸王別姬》,我還是想說:「時代力量是大於個人力量的。」不是說我現在就拍不出來了,是現在這個環境決定了電影不能再這麼拍了。你說我硬扛,那是扛不過去的!所以我也並不認為我的創作力相比《霸王別姬》時就有所衰退,我不這麼覺得,因為我是個每天都在學習的人,我時刻都在關注電影發展到了什麼階段、應該怎麼去拍……我有我自己的標準,所謂「時者,勢也」,所有的事兒都別脫離了實際。

鳳凰娛樂:你的意思是,如果你現在是個年輕導演,或許你的代表作就是一部商業電影?

陳凱歌:也許根本就走投無路了!因為我充分意識到「時者,勢也」這個問題,只有時機到了才能做事兒。所以,不要莽撞的說我一定要如何如何,因為胳膊擰不過大腿。

鳳凰娛樂:現在有很多老片重映,你覺得《霸王別姬》還有大規模重映的可能嗎?

陳凱歌::我覺得是有這個可能的,雖然重映與否我自己無法完全做主。我可以說一件事:在政府官方選擇的「中國電影百年百佳」的片單裡是沒有《霸王別姬》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這部電影的價值。

鳳凰娛樂:今年鳳凰娛樂在坎城採訪了《霸王別姬》的出品人徐楓,她談到當年和你合作的很多事。比如《霸王別姬》之後《風月》的失敗,她說其實當初你想拍《風月》的願望是遠超《霸王》的。現在回頭看,怎麼評價這兩部電影?

陳凱歌:那會兒我在拍《風月》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執著,但同時這個執著也讓我無法看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也必須承認,徐楓在一定程度上看得比我更清楚。但我從不後悔我做過的事情,我覺得《風月》也有一個非常好的表達:即一個人是如何被社會扼殺的。它與《霸王別姬》其實很不一樣,《霸王》更想說大背景下風雲壯闊的人生。但《風月》則非常注重探討人與社會的關係,二者非常不同。

鳳凰娛樂:在《風月》過後,徐楓提到她希望你去拍李碧華的小說《延安最後的口紅》(即《江青傳》),她還說至今這個導演合約都在,但你是不是因為某些顧慮而沒有拍?

陳凱歌:這怎麼拍得了啊!今天也拍不了啊!那確實是好故事、好題材,這些大家都能看得到。但問題是我要怎麼實現?實現不了啊!

鳳凰娛樂:有傳言甚至說當時演員都選好了:王菲飾演江青、張國榮飾演毛澤東,是這樣嗎?

陳凱歌:那是徐楓自己個兒想的,我沒有參與。

鳳凰娛樂:那你有沒有覺得,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像《延安最後的口紅》和《上海生死劫》這樣的題材已經不僅僅是面臨過審與否的問題了,它們或許也正在失去應有的市場價值?

陳凱歌:這個問題問的真好,你讓我想想啊……我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是不是失去價值了呢?嗯,一定程度上是的。但我也感覺到,如果這類題材能夠拍出來,而且是按照一個正確的方式來拍,其實對大家還是有作用。因為我是文革那個年代出生和長大的,但文革卻已經完全被歷史忽略了。其實應該有一些能讓大家去接觸那個年代的電影問世的,因為也只有那樣,大家才會對今天的生活更加珍惜,然而這卻是一塊缺失。

鳳凰娛樂:你提到的「正確的方式來拍」是指什麼方式?

陳凱歌:我是感覺到了什麼時代就做什麼事,還是那句話:「時者,勢也」。有一些題材我是很想拍,也很有興趣,但它時機不成熟時,你要硬做,它也成不了。我希望中國電影在過了目前這個「工業關」之後,能夠讓從業者在題材上有更多的選擇。現在我們先在品質上努力做好,至於那些,將來有機會吧。

鳳凰娛樂:你總是提「時者,勢也」,其實借《道士下山》書裡那句話說:「不擇手段的人是豪傑,不改初衷的人是英雄」,你覺得你與《少年凱歌》裡的自己有變化嗎?

陳凱歌:其實……你讓我借一部電影談吧,就是《刺秦》。《刺秦》這部電影其實想說什麼?一句話歸納就是:「卑鄙的手段永遠不可能實現崇高的理想。」嬴政企圖用殺戮來完成統一,這種事業不可能是高尚的。為什麼我要提它?因為電影對於我而言是崇高的,而你讓我不擇手段,我做不到。所以我不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

鳳凰娛樂:你很早就提出來的《沙門空海》目前有進展了嗎?徐克已經在《狄仁傑》裡拍出了唐朝的「鬼市」,你看過嗎?

陳凱歌:那些我沒看。《沙門空海》其實一直在搭景,搭了五年的景,現在還沒搭完。(記者:你的下部電影會是這部麼?)應該是,但等《道士下山》順利發行之後,其實我想先歇會兒了。

鳳凰娛樂:最後想問你一個詭異的傳聞:就是關於張藝謀被UFO抓走的事。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黃土地》片場張藝謀被抓走過五分鐘,記憶還被洗沒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大閱兵》的開機前發生的。恰巧這兩部電影你都是導演,這個傳聞是不是真的?

陳凱歌:(沉默了5秒)那件事發生的當天晚上……其實我也在。

鳳凰娛樂:是《黃土地》還是《大閱兵》?

陳凱歌:《大閱兵》。

鳳凰娛樂:你親眼看到UFO了嗎?

陳凱歌:(搖頭)我只能說我不知道。(編者註:「張藝謀目擊UFO事件」詳情可參見張藝謀文學策劃周曉楓撰寫的《宿命:孤獨張藝謀》一書)

  本文系鳳凰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陳凱歌《霸王別姬》之後再無佳作,所以這部影史經典真的是代拍?
    1、李誠儒和陳凱歌互懟再次引發《霸王別姬》代拍傳言 最近李誠儒在某綜藝節目現場,和陳凱歌懟了起來。直言說《無極》很爛,凱歌導演後面的電影都不看。
  • 別再說《霸王別姬》是陳凱歌他爹拍得了,他爹沒有那個功力
    恐怕就是李誠儒評價《無極》,惹得陳凱歌陰陽怪氣地回懟李誠儒,為此,很多網友翻起舊帳,說《霸王別姬》並非陳凱歌自己拍攝的,而是他的父親拍的。陳凱歌與李誠儒說這些話的很多人其實都是捕風捉影的跟風,甚至都不知道陳凱歌的父親是誰,也不知道陳懷皚作為導演都有哪些作品,他的作品的藝術成就和風格是怎樣的?
  • 《演員2》敗光陳凱歌人品:《霸王別姬》究竟誰拍的?
    《道士下山》5.5,《無極》5.4分,《趙氏孤兒》6分,即便其自視甚高、寄予厚望,信誓旦旦要「超越《霸王別姬》」的《梅蘭芳》,也不過6.9分而已。 換句話說,一個殘酷的,也是陳凱歌繞不過去的事實是——《霸王別姬》之後27年間,他竟然沒有一部電影是品質、口碑過硬的——即便退一步,將門檻再降低到及格線上,他甚至也次次都不達標。
  • 如何看待網傳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是他父親陳懷皚代拍的?
    恐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陳凱歌他爹陳懷皚是做什麼的,有過什麼代表作吧?陳懷皚曾與崔嵬(《小兵張嘎》導演)合作過《青春之歌》、《野豬林》、《平原作戰》,與謝鐵驪合作《大河奔流》、《海霞》,並以副導演身份參與製作了魯迅先生作品《祝福》的改編拍攝。
  • 《霸王別姬》真是陳凱歌拍的嗎?為何他一做編劇,就變成敬明
    陳凱歌導演在這檔節目上也被吐槽了太多次,《無極》再度被拉出來挨批,原本覺得陳凱歌有點慘,但後面一連串節目下來,真的想問一句,陳凱歌應該就是另一個郭敬明吧,這兩人真的太像了。在某一期battle上,陳凱歌自編自導了一場戲《F小調幻想曲》。胡杏兒出演帶資進組的富婆,王鏘飾演和富婆對戲的小鮮肉,張海宇飾演的是拍他倆這場戲的導演。
  • 陳凱歌曾想複製一次「霸王別姬」(不是「梅蘭芳」),但失敗了
    頭條君知道,你們都看過《霸王別姬》。它被認為是陳凱歌最好的作品,甚至是最好的華語電影。好到有人懷疑不是陳凱歌拍的,理由是他後來有些片太爛了,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是的,我們不能喪失獨立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但,可別老對陰謀論投懷送抱——這太簡單太粗暴太沒智商了。
  • 《霸王別姬》後再無陳凱歌:金玉其外,米水其中
    說實話,我也看不上陳導的《無極》,15年後我依然看不下去。這藝術水平和觀眾口碑,終究不是自信和損人能撐起來的。、而且自負容不得批評,技巧、勤奮和專注當然值得敬佩,但時代感、歷史感甚至陳凱歌自詡的哲理思辨、藝術高度都談不上,加工出的成品很配不上優秀的工具,甚至直到現在還停留在《霸王別姬》的遺蹟裡,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第一季的《海洋天堂》裡面的魚缸、第二季剛播出的《f小調幻想曲》裡的鏡子,都是《霸王別姬》中用過的老技巧。
  • 陳凱歌稱《霸王別姬》是二流小說,經過改編,卻成為經典
    一位普通觀眾,如果不了解陳凱歌的導演歷史,只看過《無極》和《道士下山》,的卻很難把他們和舉世無雙的《霸王別姬》聯繫在一起,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對比尤為明顯。《霸王別姬》作為華語電影巔峰,講述了兩位京劇名伶五十年的愛恨情仇、生死離別。
  • 《霸王別姬》為何是陳凱歌難以逾越的高峰?答案在這裡
    恰好那時陳凱歌的《邊走邊唱》上映,蘆葦和李碧華也當了觀眾。電影放映結束,現場叫好聲一片。蘆葦卻私下和李碧華說:「我是邊看邊想,想他到底要說啥,看完也沒想明白。」李碧華偷笑說:「我是邊看邊睡。」看完這部電影,蘆葦做了一個結論:陳凱歌做導演可以,千萬不能讓他碰劇本。
  • 陳凱歌拍一部新片造一座城,新作卻都不如他未造城的《霸王別姬》
    1994年拍《風月》,陳凱歌打造了老上海一條街;1997年拍《荊軻刺秦王》,在橫店搭建秦王宮;2007年拍《梅蘭芳》,在北京懷柔搭建景別;2009年拍《趙氏孤兒》,在浙江象山建造趙氏孤兒城
  • 如果當初陳凱歌沒選張國榮而選尊龍,《霸王別姬》又將是什麼樣?
    一提起《霸王別姬》,相信很多人腦海裡都浮現出那矜持高貴的一抹身影。很多人把他視作中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國產片。甚至看十遍八遍也不膩,每一遍都令人有著不同的感觸。這一部電影,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經得起反覆品讀。
  • 15年前,霸王別姬編劇蘆葦說《無極》失敗,從此和陳凱歌再無來往
    起初是因為李誠儒表示沒看過《無極》這部電影,原因是當時受了輿論的影響,這部電影上映時清一水的差評,李誠儒還坦言,《無極》之後陳凱歌的電影他都不敢看,因為爭議大。現場氣氛一度凝固,接著陳凱歌便娓娓道來,用了一段話反駁李誠儒,話說得特別有水平,有學問,翻譯過來就是說李誠儒太保守了,不接受新事物,待在象牙塔裡。
  • 尊龍如今還有誰記得?因一隻狗錯過《霸王別姬》,成就了張國榮
    尊龍如今還有誰記得?因一隻狗錯過《霸王別姬》,成就了張國榮陳凱歌祖籍福建,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上過山,下過鄉,吃過苦,受過累。相信大家都看過他所導演的電影吧!《霸王別姬》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作為榮獲一九九三年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的電影《霸王別姬》,是陳凱歌導演所拍的最完美的影片。這部電影成就了陳凱歌,同樣也成就了張國榮。《霸王別姬》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絕對經典,雖然這幾年陳凱歌被批評江郎才盡,作品乏善可陳,但是一部霸王別姬足以讓批評者啞口無言。
  • 陳凱歌有多小氣?因一句差評跟蘆葦絕交,曾為他編寫《霸王別姬》
    捧紅陳紅 而陳凱歌也是一個很重情義的人。自從跟陳紅在一起之後,多部作品女主角都是陳紅。如今更是將兒子陳飛宇捧紅,成為了當紅的小鮮肉。
  • 站在巨人父親的肩膀上,霸王別姬到底誰拍的
    為此,柳林專門去豆瓣上查了《無極》的評分,只有5.4分,不及格。所以,網友心中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一個人,上一部電影可以拍成封神之作,下一部電影就能與《小時代》這樣的大爛片比肩了?然後就有網友說,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的父親拍出來的。
  • 霸王別姬編劇曝選角內幕,認定張國榮是程蝶衣,陳凱歌卻心屬尊龍
    陳凱歌和蘆葦3月31日,《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做客某訪談時,談到了當年《霸王別姬》的選角內幕風波。首次提出要張國榮來出演程蝶衣這個建議的是《霸王別姬》監製徐楓,但是那時候蘆葦對張國榮完全不了解,便看了張國榮之前出演的《胭脂扣》。
  • 陳凱歌回懟李誠儒,口才厲害,但不體面
    李誠儒鑄成刺頭金身,前幾期和郭敬明不對付,第四期瞄準了陳凱歌。 看完郭敬明執導的《無極》,李誠儒點評時cue到陳凱歌,「《霸王別姬》後的電影我都沒看過」。
  • 《霸王別姬》選角風波:蘆葦站張國榮!陳凱歌站尊龍
    據新浪電影消息:著名編劇蘆葦在31日的《影視大咖線上聊》欄目中聊到了《霸王別姬》的選角風波,當時程蝶衣的角色曾在張國榮和尊龍之間搖擺,蘆葦堅持站張國榮,和陳凱歌曾有過辯論。我對他完全不了解,後來我們看了《胭脂扣》,我覺得太合適了。張國榮有一種罕見的心理刻畫能力,我就覺得必須是他來演。尊龍也爭取過,凱歌認為他在國際發行上有優勢,而且演技也不錯。『我的意思是說,尊龍是個國際影星,而國榮是個港臺影星,是有差別的。』
  • 中國影史無法逾越的高山,在韓國多次重映,《霸王別姬》好在哪?
    前不久,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如今韓國商業影視產業的成功在世界矚目。實際上,中國也有很多格局頗大,細節豐富的電影,比如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早在多年前,《霸王別姬》就以其人文深度和藝術功力,代表中國電影第一次問鼎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近日《霸王別姬》的修復版還將再次於韓國重映,可見大眾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淺談《霸王別姬》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霸王別姬》霸王別姬再看《霸王別姬》,電影裡人物的一舉一動,舉手投足之間滿是那個年代的風情,精緻的戲服之下流淌著的滿是惆悵和傷感。陳凱歌之後,再沒有導演能這麼巧妙的把戲曲完美地勾勒出影片具有的從中國傳統氣息的氛圍。而且,《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再沒有拿出可超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