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動植物的聚集地,一株小植物就能致命,大型動物類似恐龍

2020-12-20 小愛旅遊記

危險動植物的聚集地,一株小植物就能致命,大型動物類似恐龍

(本文為作者原創,指導思想為弘揚正能量)

地球上最原始的熱帶叢林之一,大部分地區無人居住,水系發達,高溫多雨,偷獵猖獗,被探險界認為是最難於探險的叢林。這裡是非洲最大的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在廣袤大地上,是大片的沼澤和熱帶叢林,生活著河馬與大象、獅子與獵豹、長頸鹿與水牛、鱷魚和殺人蜂等各種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動物。

但是,對於探險家和生物學家來說,這裡是極具誘惑的魔盒,你永遠都不知道在這原始的叢林裡會發現什麼,無數人在此付出了生命或健康的代價,但是也有很多的人發現了世界上聞所未聞的新物種,從而一夜成名。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內的水牛在悠閒地吃草。

傳統的農家小山村,散發著原始、質樸的氣息。 我們的祖先曾經在野蠻的叢林法則中勝出,走向了文明世界。如果說非洲剛果盆地是一頂王冠的話,那麼特裡湖就是這頂王冠上的一顆寶石,那是一片遼闊而神秘的水域。很少有人到達過特裡湖,因為這裡相當偏僻。周圍沼澤森林的大部分都從未被探索過。據稱,有人在那裡見到過類似於活恐龍的大型動物。

過去一個世紀中,曾有一些探險隊前來調查這些傳聞,有的甚至聲稱他們用攝影機拍攝到了證據。1992年,一支英國探險隊拍下了一些照片,照片的主角是神秘的爬行動物。接著,一支日本攝影隊從空中拍下了在湖面上有個巨大的生物在遊動。科學家猜測這些有可能是變異的巨蛇或其他物種,雖然不曾得到有力的證據,但據說這裡真實的動物幾乎都是有毒的,這裡面甚至有世界最毒的加彭噝蝰。在這片叢林裡穿行,必須十分小心謹慎,因為任何一次不經意的觸碰都可能是一次攻擊,都可能致命——即使是一株小小的植物。

記得在電影《走出非洲》中,丹尼斯告訴嘉倫:「在非洲,晚上能比別的地方看得更遠,非洲的星星也更亮。」這裡的叢林是一片草莽禽獸的天地,在這片密不透風的熱帶叢林中,野生動物才是名副其實的主角。只有深諳叢林法則、擁有高深的叢林智慧的非洲原始民族,他們的部落生活才能與叢林完全融為一體。

來自文明世界的遊客是絕對的闖入者,在這個無比複雜的世界裡,隨時有可能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險:與形勢極不穩定的各武裝派系及殘忍嗜殺的偷獵者打交道,橫穿那些有鱷魚、河馬等殺人猛獸出沒的河流,大象、花豹、有毒的蝰蛇,危險動物全都聚集在這裡,還有變幻莫測的天氣和可怕的熱帶傳染疾病,甚至那些毫不起眼的小昆蟲和陌生的植物都有可能是致命的殺手,你甚至不了解這些致命的毒素的釋放方式,叮咬?空氣?水?觸摸?還是融入割破的傷口?我們的祖先曾經在野蠻的叢林法則中勝出,走向了文明世界。而今天來自文明世界,而又重回叢林的人們,是否能夠再一次戰勝叢林法則,走出這片危機四伏的野性世界呢?

危險動植物的聚集地,一株小植物就能致命,大型動物類似恐龍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或雷同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盤點七大致命恐龍 瑪君龍竟吃同類
    盤點七大致命恐龍瑪君龍竟吃同類事實上,地球上曾經到處都是龐然大物般的恐怖殺手。以下就是最著名的七大致命恐龍。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暴龍恐龍之王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Rex),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
  • 史前地球上的大型動物恐龍
    後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陸續發現了更多的古老動物,後來人們證實,當時曼特爾醫生發現的那些化石,是禽龍。2、部分食素恐龍食素的恐龍有板龍,被發現於歐洲,身長6-8米,大約和公交車長度差不多,由於喜食樹上的葉子和高處的植物,板龍可以直立,因此後腿肌肉很強健。
  • 遠古著名的七大致命恐龍
    一提起食肉恐龍,人們總是會想起比較熟悉的暴龍。毫無疑問,暴龍確實屬於最致命的一類恐龍,但它們並不是唯一一種致命恐龍。事實上,地球上曾經到處都是龐然大物般的恐怖殺手。以下就是最著名的七大致命恐龍。 1. 暴龍---毫無疑問,暴龍確實屬於最致命的一類恐龍。
  • 動物百科、恐龍百科、植物百科,給孩子的注音版百科全書
    《動物百科》這本書將動物劃分為四個類別進行介紹:森林裡的動物、草原上的動物、海洋裡的動物、沙漠中的動物。主要是為了便於小讀者區別和記憶,每種動物都以故事的形式翔實講述了它們的日常生活、捕獵和特長等,並穿插了大量手繪彩圖,文字也加注了標準的漢語拼音。
  • "囫圇吞棗"使巨型食草恐龍演變為長頸恐龍(圖)
    科學家們研究表示,一些長頸恐龍是由吃食物不經咀嚼的大型食草恐龍演變而來,諸如那些長脖子,小腦袋的恐龍就是由阿根廷龍等體重達到100噸左右的大型食草恐龍演變而來。  據研究,一頭大象一次進餐時間大約需要18個小時,這麼算來如果一隻大型恐龍要一次吃飽的話就要用上30個小時。這樣,如果大型食草恐龍耐心的咀嚼食物的話,就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供他們進餐。
  • 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植物是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物動植物都有,我們就來說說最毒動物——澳洲方水母,植物就說隱藏在我們生活之中的毒物——蓖麻。這都算得上是上致命的毒物,當然對於植物來說,很多人可能不會那麼認為,因為以前不少地區還在種植蓖麻,甚至如今還有大規模的種植區,所以這相當於是一個誤解。知道的人少了,那麼這可能也就不被認為是「毒物」了,但是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講,它肯定就是毒物,下面一個一個地了解。
  • 世界最孤單的樹,如今全球只剩唯一一株,曾是恐龍最愛的食物
    而如今,這種樹的珍貴程度遠超銀杏,全球只剩下了一棵,號稱「世界上最孤獨的樹」。 這種傳奇的古樹叫伍德蘇鐵,雖說它是恐龍的心頭好,但其存在歷史甚至比恐龍還要早。最開始,考古學家並沒有發現這種植物,而是在恐龍化石裡檢測除了伍德蘇鐵的成分。而考古學家想當然地以為這種億萬年前的植物,如今早已滅絕。直到後來他們在現實中發現了實物,差點沒驚掉下巴。
  • 這種樹曾與恐龍並肩稱霸地球,現在只剩下最後一棵
    該樹的樹幹無比粗壯,從頂部看上去就像一棵棕櫚樹。但它既不是棕櫚,也不是其他常見的樹木。約翰·梅德利·伍德(John Medley Wood)伍德主要靠收集稀有的植物為生,並管理著一座植物園。當時,他就拔下了這棵樹周圍的幾株吸芽,並將其中一株寄往了倫敦。
  • 10種比恐龍還古老的動物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看看一些生活在恐龍之前的可怕動物。 恐龍一直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最恐怖的生物。但在恐龍之前,還有許多其它動物。今天要讓大家開開眼了。看它們是誰,是如何捍衛自己排名的? 1.
  • 最大型的陸生肉食性恐龍之一棘龍
    這顯示棘龍至少是某種程度的溫血動物,並生存於夜間氣溫低、冷,但天空通常很少雲的地區。棘龍與豪勇龍被認為為生存於早期撒哈拉沙漠的邊緣,這可解釋上述的功能。這些帆狀物也有可能用來釋放多餘的體溫,而非收集熱量。根據霍爾丹法則,與身體體積相比,大型動物反而擁有較小比例的表面積,它們釋放的熱量溫度較高,而吸收的熱量溫度較低。這些恐龍的帆狀物增加相當程度的身體皮膚面積,而且所增加體積最少。
  • 「大型恐龍展」咋全是「山寨」
    N海都記者 林淑芳 文/圖 海都訊 「再現侏羅紀恐龍世界」、「時空穿越 恐龍骨架珍品展示」……衝著這樣的宣傳字眼,很多市民以為是大型的恐龍模型展,誰知卻是山寨恐龍模型。 昨天上午,泉州市民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稱,在泉州市區威遠樓,有人借「恐龍科普」之名賣門票,稱是有大型恐龍展出,實際上是幾個粗糙的塑料恐龍,欺騙消費者。 記者走訪發現,類似恐龍展,近期剛剛被廈門工商查處。昨天下午,鯉城區開元工商所的執法人員立即現場調查,叫停了這場展覽。
  • 穿越到恐龍時代的你,該如何馴養恐龍——恐龍馴養指南
    大約在在距今4500年以前,人類完成了對大型哺乳動物的馴養,對在全世界作為馴化候補者(被認為具有馴養價值的動物)的148種陸生食草類大型野生哺乳動物進行無數嘗試,最終卻只有14種成功被馴化。以下為古代14種大型食草類馴化哺乳動動物這證明了並非所有動物能夠被馴化,正如著名人類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所說在「它們註定要永遠野生」。
  • 泰坦巨蟒,繼恐龍之後榮登「鐵王座」的大型食肉動物
    世界十大煤礦之一的塞雷洪煤礦請點擊輸塞雷洪在地質學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化石埋藏非常豐富,已經發現的動物化石中,有外殼猶如兩個井蓋大小的巨龜;身長達到3~4米的鱷魚;體長超過2米的肺魚泰坦巨蟒復原圖,成年人站在它旁邊顯得除了動物化石,塞雷洪礦區還發現很多植物化石,這也為古生物學家恢復當時的氣候提供很有利的幫助。
  • 《侏羅紀公園/世界》系列最致命的10種恐龍了解一下
    在《侏羅紀世界2》上映之際, 這裡篩選出目前為止《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中最致命, 最具破壞性又最令人驚喜的的十種恐龍···10. 三角龍三角龍是侏羅紀公園中特別容易被辨認的恐龍之一。因為擁有獨特的三角腦袋和類似犀牛的身體結構, 三角龍雖然是草食動物,卻可以使用其天然的武器抵禦像霸王龍這樣的大恐龍。不過在影片中, 三角龍從來沒有太多發揮的機會,往往只是「邊緣角色」。第一部電影中, 一隻生病瀕死的三角龍得到了人類科學家的溫柔照顧。
  • 恐龍來啦!恐龍介紹之腕龍.
    腕龍(brachiosaurus) 是大型恐龍之一,生活在侏羅紀,你從腕龍的模型和其它恐龍分辨,可以輕易的從腕龍前肢較後腳要長這件事得知;它的肩膀離地大約5.8米,而它的頭當抬起舉高時,離地面大約有12米,雖然可能覓食高樹梢的枝葉
  • 大型恐龍羽毛華麗或與白堊紀早期氣候相關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科學家在我國遼寧省西部早白堊紀地層中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華麗羽王龍,是我國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這種恐龍之所以有華麗的羽毛,很可能與白堊紀早期的氣候有關。
  • 澳洲發現大型食肉恐龍 足跡達80釐米
    現在他終於找到了大型食肉恐龍在澳洲存在過的痕跡,證據表明,這是一隻昆士蘭恐龍,而且還是只恐龍裡的「狠角」。羅米利奧博士來自昆士蘭大學,他在同行評議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稱發現澳洲最大的食肉恐龍。他說:「北美有霸王龍,非洲和南美也有大型食肉恐龍。
  • 盤點生性殘忍的恐龍之最,你被嚇到了嗎?
    霸王龍生性最殘忍的恐龍第一名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霸王龍是一種非常致命的兇殘恐龍,它在恐龍世界中的「暴君行徑」是名不虛傳的。其碩大顎骨和鋒利牙齒能夠將獵物撒裂成牙籤大小。
  • 自貢恐龍博物館
    它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是中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1-1.4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
  • 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十種致命植物-致命,植物, ——快科技...
    不久前廣州機場海關從旅客行李箱中檢獲劇毒雞母珠的新聞引人關注,據稱吃下一顆便可致命,它們還常被人做成手鍊戴在身上。可見,那些能奪人性命的危險植物,並不都是遠在非洲叢林或亞馬孫熱帶雨林中,它們可能就潛伏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