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的作用:聖馬可大教堂下的桃核將威尼斯城歷史推早200年!

2020-12-25 大狗說

最近,考古學家在聖馬可大教堂的方磚地板下發現了古代的桃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桃核具有重大意義,能夠將威尼斯的歷史向前推進近200年。

根據一位考古學家的描述,這些具有1300年歷史的水果核可以讓這座城市的歷史年代增加180年的時間。這簡直就像中了大獎一樣。

桃核的生長時間僅為一年,這使得這些發現物成為碳年代測定法的完美材料。研究人員相信,這說明在大教堂建成以前的9世紀,威尼斯就已經存在著一座古城。

聖馬可大教堂於公元11世紀重建,這些桃核則是在現在的地面以下將近4.3米位置發現。

科爾蓋特大學學者表示,他們已經將威尼斯城的建造時間確定在大約公元650至770年間。

通過對比歷史海平面數據,研究人員發現,發現桃核的地層在當時至少低於海平面1米。

同義大利的多數大城市不同,威尼斯並沒有羅馬遺蹟。羅馬人確實到達了託洛切島,這大約在當今的威尼斯北部10公裡的地方。

相傳,聖馬可的遺骨於公元828年從埃及的亞歷山大被帶到威尼斯。僅僅幾年後,大教堂就竣工了。教堂以偉大的聖馬可命名,可謂這座城市的守護神。

然而,現在的研究表明,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威尼斯已經有了自己的故事。

在後來的威尼斯城建立前,這些桃核就被人扔到了流經瀉湖的運河中。而且,桃核被陶瓷和金屬碎片所包圍,這些碎片顯然也都是人造物。

阿曼博士認為,當時人們試圖填埋水道,以創造足夠的陸地區域,以便建立城市。

這些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650年至770年,其中包括運河填土和地基加固。由此,9世紀初的居民可以創造出一片作為城市中心的區域。

相關焦點

  • 聖馬可鐘樓和聖馬可大教堂,值得觀看,它們都是有名的建築!
    上篇文章和大家介紹了威尼斯的美術館和威尼斯所轄下的一個小島布拉諾島,我們在美術館裡面欣賞著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的威尼斯畫派名畫,這些名畫仿佛在訴說著威尼斯共和國華麗而繽紛的傳奇。聖馬可鐘樓的高度是98.6米,看著這個鐘樓,似乎它並沒有奇特的地方,構造簡單,我們在歐洲能見到很多類似的建築,但是你要是知道了它的歷史,或許能對它有另一番的解讀。
  • 大半個威尼斯城被淹 聖馬可大教堂也慘遭水淹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報導,威尼斯市政廳官員表示,截止到周二(12日)晚上10點50分,水位最高達到1.87米,僅次於1966年1.94米以來的最高記錄。  當地的咖啡館、商店和其他商業場所也均遭水淹,幼兒園緊急關閉。遊客們被迫沿著水面上搭建的臨時平臺前行,也有不少人穿著雨衣雨鞋在洪水中穿行。  著名的聖馬可廣場積水超過1米,聖馬可大教堂也慘遭水淹。
  • 聖馬可鐘樓隸屬於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築物,非常雄偉
    聖馬可鐘樓隸屬於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築物,作為這座瀉湖上都市的燈塔,鐘樓長久以來被威尼斯人視為威尼斯不可爭議的地標建築,它在威尼斯的地位更甚於聖馬可大教堂本身。可以搭乘電梯登上樓頂俯瞰威尼斯城風光,甚至還能張望到西北方向美麗的阿爾卑斯山。
  • 參觀歐洲最美城市廣場,欣賞聖馬可大教堂等,文藝復興時期建築
    聖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享有盛名的大教堂之一,無論外觀還是內部裝飾均華麗得令人驚嘆。教堂內收藏著據說是從基督戴的花冠上取下來的一枚荊棘,有無數的金銀珠寶,而單單這極富建築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教堂本身,就是無法估量的財富。
  • 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是位於義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堂,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
  • 世界著名教堂之一,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歷史上威尼斯大多數時間是屬於政教分離的性質,威尼斯的宗主教,先由威尼斯共和國政府提出4位候選人,然後再讓教皇選擇其中之一。宗主教區下面小教區的主教,也都是由當地居民選舉出來的。為了避免宗教幹涉政治,一旦成為神職人員,全家就都不得從政。威尼斯的主教座堂,一直到1807年才遷至聖馬可大教堂,之前一直在相當偏僻的聖彼得羅島上的聖彼得聖殿內。
  • 扒一扒聖馬可大教堂の那些黑歷史
    欠你們和聖馬可廣場的我肯定會補上,今兒個就聊聊傲立廣場東側的聖馬可大教堂,把整個廣場聊個嚴絲合縫。事實上,相對於恢弘華麗的大教堂,聖馬可廣場上的其它建築甚至廣場本身均不過屬於陪襯,初建於9世紀的聖馬可廣場最早只是大教堂門前的附屬小廣場,直到1177年為了教宗亞歷山大三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會面才擴建成如今的規模。
  • 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和總督府 環球之旅(28)
    圖1、聖馬可大教堂雄偉壯麗的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它高66米,始建於公元829年,教堂建成後100年即毀於大火,重建於公元1043~1071年,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修復後的聖馬可教堂一直是威尼斯總督的私人禮拜堂,直到1807才成為威尼斯城的主教堂。
  • 義大利旅行:迷人的聖馬可大教堂
    位在總督府左側一座擁有五個大圓頂的教堂,就是威尼斯最有名氣的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公元829年有位威尼斯商人從埃及的亞歷山德拉港,以半哄半騙的方式把聖馬可的遺體運回了威尼斯,運送的途中雖然遭遇大風浪,幸得聖馬可「顯聖」,船隻最終平安返回威尼斯。從此聖馬可就變成了威尼斯的守護神,帶翼的獅子是聖馬可的象徵,這也是在威尼斯處處能看見翼獅的原因。
  • 【旅遊】威尼斯守護神的安息之處——聖馬可大教堂
    828年,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聖馬可的遺骸從亞歷山大港偷運出來,運回威尼斯,存放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聖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護神而聖馬可大教堂的名字也因此而來。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於此聖馬可大教堂矗立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始建於公元829年,重建於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
  • 威尼斯聖馬可教堂
    大教堂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原來只是總督府的附屬建築。威尼斯人以聖馬可為城市的主保聖人,認為他會在上帝面前為全體居民的代禱者。聖馬可是耶路撒冷一個富裕女人的兒子,他們家多次支助耶穌的宣教活動,他的家更是世界上第一座教堂。聖馬可後來隨著聖彼得、聖保羅四處傳揚福音,並寫下《馬可福音》,他晚年在埃及活動,並最終為了信仰在此殉道。
  • 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的大殿和鐘樓
    作為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城邦國家,威尼斯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各種教堂遍布水城各處,尤以聖馬可廣場附近可見的教堂為最多。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是其中的最重要的主座教堂,這座大教堂就位於聖馬可廣場上,一般遊客可以乘坐水上巴士到聖馬可碼頭,步行幾分鐘即可到達。如果從裡亞託橋或火車站步行穿城過來的話,要花許多時間,且容易迷失在縱橫的河道和小巷內,所以要儘量避免從主島的其他城區步行過來。
  • 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
    位於聖馬可廣場,與總督宮毗連的聖馬可大教堂建於828年,因火災在11世紀重建,最初只是用來安放聖馬可的遺骸,其後用來收藏十字軍東徵時期從各國掠奪回來的寶物。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
  • 威尼斯聖馬可鐘樓:斜斜的陽光給尖尖的塔樓鍍上一層金色!
    聖馬可鐘樓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一座鐘樓,位於聖馬可廣場的附近,靠近聖馬可教堂的前方,為威尼斯的地標之一。聖馬可鐘樓高98.6米,構造簡單,下半部是由磚塊構成的巨大柱狀建築,每邊長12米,高50米;上方則為拱形鐘樓,共放置了5座鐘,拱形鐘樓的上方是方形建築,外牆分別由獅子與威尼斯的女性象徵所妝飾內有電梯。登上塔頂,居高臨下,威尼斯景色盡覽眼前。東南方是聖喬治馬焦雷教堂。往東看,是斯拉夫人堤岸、聖弗朗西斯科教堂、聖若望和聖保祿大殿。近處,是聖馬可大教堂的按照希臘十字式建立的五個巨大的穹頂。
  • 旅遊:聖馬可大教堂
    當原始建築在932年被燒毀時,威尼斯以其自己的國際大都會形象重建了大教堂,拜佔庭式圓頂,希臘十字架布局以及來自敘利亞,埃及和巴勒斯坦的大理石牆壁。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豪華教堂是Doge的私人小教堂。在共和國消亡後,它於1807年才正式成為威尼斯的大教堂,取代了Castello的聖彼得大教堂。
  • 「遊」聖馬可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k)
    聖馬可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k)貝爾格勒夕陽照在街角的建築上。白天總是擁堵的那條街道還是擠滿了車。離開聖 薩瓦 大教堂,逍遙公子一看時間尚早,於是,便按照導航步行來到 塔什 馬奇丹公園。1999年,北約轟炸 貝爾格勒 時,公園遭到轟炸,當時公園的幾個物體遭到嚴重毀壞。其中,兒童劇院由於靠近被轟炸的鄰近建築物而嚴重受損。1999年6月30日, 貝爾格勒 市為所有在爆炸中喪生的兒童樹立了一座心形的紀念碑。
  • 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仰望圓形穹頂,觀賞金箔的鑲嵌畫!
    位於聖馬可廣場,是公元829年威尼斯商人們為了將聖馬可(馬可福音的作者)運回威尼斯所建造的,整個教堂採用拜佔庭式建築風格,結合了東西方建築精華,內部裝飾了很多拜佔庭風格的馬賽克裝飾畫,教堂的祭壇下面就是聖馬可的墓。教堂還有付費參觀的博物館、迴廊及黃金祭壇。
  •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源起和聖馬可教堂的骯髒往事
    聖馬可金獅的形象特點是長有雙翼,手持聖經。它是威尼斯的象徵,在威尼斯旅行到處都可以看到金獅的形象,聖馬可廣場的花崗巖立柱上有一尊青銅金獅像,據估計這尊獅子像大約有2300年的歷史。該像於公元12世紀被立於此處,拿破崙進入威尼斯後曾將其帶回法國,1815年獅子又被送回到了威尼斯。
  • 教堂:阿馬爾菲、聖馬可大教堂風景-奧斯瓦爾德 美術作品欣賞
    A.D 19至20世紀德國畫家-奧斯瓦爾德·阿肯巴赫(生於1827年2月2日至1905年2月1日),德國杜塞道夫畫派畫家。 儘管如今鮮為人知,但在他的一生中,他被認為是歐洲最重要的風景畫家之一。通過他的教學活動,他影響了杜塞道夫藝術學院。
  • 聖馬可大教堂(內部)
    先通過這張教堂的頂視圖,看幾個穹頂的關係。進入教堂,只有西側和北側有這樣的門廊(南面的被封起來改做了洗禮堂)。這是西側的,因為頭天廣場上剛剛發過大水,門廊地面的水還沒有退乾淨。進入教堂有臨時搭起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