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去世,後輩要在百天內結婚,否則等三年,有什麼道理?

2020-12-12 神鳥知訊觀青史

孝道是我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這點不僅僅是在養老上體現,作為一個很有儀式感的民族,人們在家中長輩去世的時候都要按照慣例披麻戴孝,等親人下葬以後還要「守孝」,以表自己對逝去親人的哀思。

古人的守孝時間比較長,一般長達三年之久。在漢朝,守孝的時間內人們要停止一切娛樂活動,甚至不可以宴請朋友、不參加應考不做官、不婚嫁,日常服裝也要改為素淨的顏色。在親人忌日的時候更是行大禮,焚香跪拜。

對於古時候的這個習俗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這種做法其實是有依據的。人們認為之所以要守孝三年是因為父母在母親懷孕的將近一年內都很辛苦,生下來以後還要在手上抱一年,學會走路要跟在後面勞累一年,為了子女父母付出很多,所以他們去世以後兒女要用這種方式懷念他們,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情。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普遍認為按照古禮守孝三年實在有些太長了,特別是不能應考不能當官會見朋友,這種做法簡直太古板,嚴重影響後輩的生活,所以現在守孝的很多禮儀都被更改了。比如穿孝服現在就縮短為了三個月,其他的娛樂活動也是個人自由,並沒有人會道德綁架。

不過對於古禮很多農民們依舊在傳承,特別是三年內不結婚這件事更是非常重視。因為在很多農村鄉親的眼裡,親人離世家中還在守孝期間大擺宴席,辦喜事無疑是對長輩不敬重,以後將得不到祖先的庇佑,所以都在嚴格的遵守這種禮數。

然而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要遵守三年內不結婚的習俗似乎有些難度。現在人本來就晚婚晚嫁,如果家中長輩在自己年齡還小的時候去世還容易辦,多等幾年結婚就是。如果恰逢三十而立的關卡家中有老人去世,對於未婚青年來說就是一個考驗了,本來年齡就比較大再等三年還不知道會怎麼樣,所以許多人現在對於這個習俗都很難理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許多農村地區的人們就想出了折中的辦法,要麼在親人離世以後百日以內就把婚禮辦了,要麼就等三年。但是在這期間內辦婚禮最好是只領證,不大操大辦,等守孝時間到了再補辦婚禮。對於這個法子,很多人表示可以接受,但有些人覺得委屈,因為他們覺得真的盡孝道只要在老人在世的時候好好照顧就可以,既然親人已經離開,就沒有必要死守陳舊的觀念,不知道大家比較認同哪一種說法呢?

相關焦點

  • 老人去世多久孫子才能結婚?要等三年嗎,為什麼呢?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老人去世多久孫子才能結婚,要等三年嗎,為什麼呢?相信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老人去世多久孫子才能結婚?1、一般來說老人去世,三年內孫子不能結婚,其實就是說,家裡老人走了,孫子們要為去世老人守孝三年。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
  • 在農村,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那麼過年的時候都有什麼講究呢?
    在農村,關於老人去世是有很多講究的,不管是出殯前還是出殯後,需要注意的事情都非常多,而且一旦家中有老人去世,子女是要守孝三年的,在這三年的守孝過程中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做子女的必須要遵守,否則是要被別人笑話的,那麼如果當年家中有老人去世,過年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呢?
  • 老人去世後,家屬串門有什麼習俗,如果是平輩去世又有什麼講究?
    這種風俗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據說家裡有人長輩或平輩的人去世後,在一定的時間內到別人這裡去串門,會給別人家裡帶來晦氣。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根據,也許是一種心理作用,或者是古代守孝風俗的一種變相遺存。但是,不管你信不信,這種風俗在當今的中國民間部分地方,特別是農村還依然存在。
  • 農村老人說的「人生三鍋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的「人生三鍋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巧了,朋友圈正流傳著這句話呢!太有才了,將人生比作三鍋菜,竟總結得如此精闢!人生三鍋菜,出生一鍋,別人吃菜你得吃奶;結婚一鍋,別人吃菜你在洞房內;掛了一鍋,別人吃菜,你卻睡棺材!這人生的三鍋菜,其實本人都吃不到。卻將一個人的人生概括得淋漓盡致。第一次是在出生時在農村更多的吃的是滿月酒。全家老少,親朋好友都歡聚一起,慶祝一個人的到來。
  •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來,白事不請自來」是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來,白事不請自來「是什麼道理農村有喜事是很喜慶的事情,要結婚的人家會在整個村子裡面貼上一個小正方形的紅色紙片,討個喜慶。但是這種大喜的日子有些老農其實是不願意去的。但是當村子裡有了白事的時候又出現一種更奇怪的現象,村子裡的人不用請都會自己過來,這又是為什麼呢?紅事不請不來其實農村裡面的紅事首先都是請自己的親戚家,其次是請自己一個宗族的人,我們都是知道農村釐米有很多家都是同姓的,這些人有很多都是一個宗族的,是本家,所以這些人是必須要請的,其次才是村裡面的人。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因為這兩件事非常重視,是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所以這裡面就有很多規矩和習俗。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老人剛去世,或者不滿三年的新墳,頭三年的清明是不能去上墳祭祀的。不僅如此,也不能立碑,具體是怎樣的規矩呢?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吧!
  • 為什麼老人去世後,子孫三年不貼對聯
    在眾多習俗中,有種習俗與春節的關係非常密切。那就是老人去世後,喪主在三年內是不能貼對聯的。 眾所周知,貼對聯是中國的傳統年俗。除夕這天,人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對聯貼上。 據傳貼對聯不僅可以起到闢邪的作用,還代表人們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農村家裡有老人去世,三年不能貼春聯,你們那裡也是這樣嗎?
    小編的家鄉在豫西的一個農村,這裡過春節,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家裡有老人去世了,三年不能貼春聯、掛燈籠。如果有些人家想貼春聯,也絕不能貼紅色的春聯,只能貼藍色的春聯,你們家鄉那裡也是這樣嗎?過春節為什麼不能貼春聯,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 一、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我們一直主張「百善孝為先」,注重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河南又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因此,我的家鄉便有了這個習俗:當家裡有老人去世時,過年不能貼春聯、掛燈籠。 二、在古代,當家裡老人去世時,有居喪制度。居喪三年內,孝子不能在家居住,要在墳墓旁邊搭個棚子為父母守墓。
  • 俗語「有錢難買天降雨,雨雪臨墳出貴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有錢難買天降雨,雨雪臨墳出貴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或許在一些大城市裡生活的人對俗語並沒有什麼感覺,因為在城市裡面生活,生活節奏都特別快,所以俗語也根本就不怎麼用的到,但是在一些農村或者是城裡的一些老人都還是知道很多的俗語的。
  • 在農村裡,老人去世了是如何通知村裡人來弔孝的?
    時間在變,時代也在變,但無論時間和時代怎麼變,在農村裡,總有不變的東西。比如說,當農村一旦有老人去世後,每家每戶的的人都會主動到去世老人的家裡前去弔唁。哪怕是原來在生活中稍有嫌隙的,也會在那一刻捐棄前嫌,前往送去世老人最後一程。
  • 農村老人言: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寶貝,現在有不少人就是靠農村土生土長的植物發財的,不過對於農村來說,農村這裡最重要的並不是這裡植物,而是由一輩又一輩傳下來的俗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而且涉及的領域也是非常多的。
  • 農村老人常說「生在八月,去在臘月」,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在經常聽說的俗語中,有一句筆者印象比較深刻,就是「生在八月,去在臘月」,也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農民說是「生在八月,死在臘月」,還有稍微複雜點的就是"小孩要在在八月,老人不在在臘月",這三句話的道理都是一樣的,講的是關於生死的規律。但是這菊花是在以前比較困難的生活條件下的特定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農民生活也是越來越好,這種情況現在也有點不太適用了。
  • 農民該了解,家中如果有老人去世,要注意這5點禁忌
    農民該了解,家中如果有老人去世,要注意這5點禁忌大家農村出生的朋友應該從小都對一些習俗耳濡目染,筆者小時候就經常聽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說一些農村的習俗。相信對於農村喜慶的熱鬧事情大家都知道要注意的習俗在哪,今天筆者想和大家聊聊一些與"白事"有關的禁忌,當然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我們只是理性的討論一下,大家也可以在下方發表自己的看法。筆者個人認為在家中如果有老人去世之後,應該要了解,並且要注意下面的這5個禁忌。1.
  • 在農村,家中有人去世禁忌多:三年不貼春聯,初五前不能走親戚?
    有的地方是3個月,有的地方則是五七,也就是35天內不能理髮。禁忌二、短時間內不能串門走親戚家裡如果有人去世,那熱孝期間(百日內),是不能走親訪友的,哪怕是村裡有其他人去世,也只能幫忙帶份子錢,卻不能參加。
  • 農村禁忌多,家裡有人去世後,三年不能貼春聯,初五前也不走親戚
    也有的覺得是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尤其是家裡是老人去世的話,最好是多保留頭髮一段時間,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尊重,是孝道的延續。 不過關於不能理髮的時間,每個地方的習俗規定也不一樣。 有的地方是3個月,有的地方則是五七,也就是35天內不能理髮。
  • 33歲失業跟男友提結婚,男方拒絕:父親去世,我要守孝三年!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男朋友的父親去世了,他說需要守孝三年,期間不能結婚。以前我為了打拼事業,把結婚的事一拖再拖,可是事業辜負了我。現在我要為了男友,再傻傻等待三年,誰知道最後會不會又是一場空?35歲前結婚的底線該堅守嗎?33歲失業,因為不好找工作,突然閒了,想結婚了,但男方的態度呢?因父親去世,守孝三年!
  • 農村老人去世後,能領哪些補貼?各個村不一樣,至少有3項
    導讀:農村老人去世後,能領哪些補貼?各個村不一樣,至少有3項文/三農記錄農村的生活環境現在越來越好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所以現在基本上每個村子裡,都有九十歲甚至百歲以上的老人。但是我們也要面對現實,就是終有一天會「入土為安」。在農村地區,老人如果去世了,其實是可以領到補貼的。
  • 農村老人去世有什麼樣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農村老人去世有好多習俗,在甘肅定西通渭縣這種習俗是最隆重的,我見過好多地方的喪事,都沒有通渭的人情重。在通渭,老人去世後,就停在上房中,有棺材的人斷氣了就立馬裝進去,這種提前準備好的棺材通渭人口「活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