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你供養了一座寺廟,也要與師父保持距離

2020-12-11 福樂強

寧攪千江水,不擾道人心

「僧人」的身份很是尊貴,不管古代現今都是尊貴無比的,是人天師表,續佛慧命。現今的時代,沒有古代那麼嚴格,但是男女有別,身為弟子,我們要和師父尤其是年輕師父注意相當的禮儀。

保持距離。更不要幹擾出家師父清淨修行,把社會家庭瑣事帶到寺院,幹擾道場。更不要把家裡是是非非帶到師父身邊,去幹擾出家師父清淨修行!

讓出家師父分心修行,那樣罪過恐怕你承擔不起!下地獄!受諸苦!也萬死難以贖罪!請不要把世間社會的俗氣,歪風邪氣帶到三寶之地!

1 請自重

很多女居士學佛皈依的是男眾師父,哪怕不皈依,平時去寺院,也多是男眾道場,接觸到的也常是男眾師父。

一些年輕女居士、女善信,剛接觸佛教,不清楚規矩,和中青年男法師接觸的過程中,應當怎樣才能維護好師父和自己呢?我們去寺院,道場是為了修學佛法!

如你不是共修佛法試問你在寺院裡天天在做什麼?為什麼又要天天住在寺院!難道你不清楚寺院是十方供養嗎?出家師父可以接受十方供養!

作為白衣你何德何能天天接受十方供養!天的罪過!以你的修為你認為可以消化的了十方供養嗎?祖師云: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一個人下定決心出家,就是放下了世俗的名利,尤其是情,去追求自己的清淨解脫,同時也發大願度眾生。

從剃度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心約束在佛門,身常住於寺院,日常生活以僧團為主,他們的一生是自我學習和提升的一生,就不要用世間的一切俗情去打擾他們,不然他們出家時的毅然放下以及出家後吃的苦就不值得了。

2 請自律

請女居士,在抬腳跨進佛門時,真正從心底升起對出家人的敬重,在心底種下端莊穩重的種子,這樣舉止言行才會端正,才可能跨進佛門遇到善緣,為自己積累福報,因為一切福報從恭敬中來。

女居士需知道,出家人的魅力,其實就是他的法衣。你因為學佛才遇到他,他是代表三寶而出現在紅塵。所以切不可誤解了倉央嘉措的詩歌,不要一開始就把佛門當做小資心靈雞湯的場所,不經意間似乎遇到前世的什麼緣。

3 請自醒

請記住,在佛門,你和出家人,僅有佛緣,沒有人情,更沒有雜情。

確實,很多出家人是優秀的,他們如果不出家,在世間生活、工作都是好手。但出家是他們已經選擇定的人生。如果真的愛佛教,就應該「愛」出家人。「愛」出家人,不是要愛到搶回家去,或者要在他心中佔據什麼位置。

一個如法的女居士,應該自覺主動地規避錯誤。出家不容易,修行不容易,和尚還了俗,又能做什麼呢?脫去法衣,他可能比不上一個普通人,因為他既不懂賺錢,也沒有相應的謀生技能,不懂如何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也沒有刻意攀緣的社會關係,生存能力有限。

就算他出家前萬貫家產,出家那天起,他就放下一切了。千萬不要以為他進佛門,就是為了遇到傾國傾城的你,而後把他的江山交給你。法師存在的價值就是弘法利生,你把他這個價值給破壞掉了,就是害了佛教、害了他。

當然,作為比丘,自己守住防線是第一要務。只要自己守得好,誰也不能把你怎麼樣。但作為女弟子,尤其是年輕的女弟子,若有機會和出家人接觸,怎樣如法如規,是極其重要的事。

4 請自覺

記住:「寧攪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引誘比丘破戒,是一種極重罪,現世沒有資格受居士戒乃至出家戒,來生必墮惡趣。這不是佛不慈悲,《地藏經》云:「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

女居士去寺院、去見出家人時,不要穿刻意表現身材體態的緊身衣褲和裙子,不要化妝,不要用香水,參加法會時請穿海清。不要嬉笑,也不要捂嘴笑;不要斜視,無需凝眸。若擾亂了僧人的心,罪過非輕。

請在家親屬,信徒,居士不要把家庭是是非非,社會大染缸的事情講給出家師父們聽,更不要讓出家師父去參與社會俗世的事情,幹擾出家師父們清淨修行悟道,如果你這樣做就是在拖累出家師父們!讓出家師父們不得安寧!

請問你安的什麼心?你為什麼這樣做?!難道你不知道你熟悉的那個人已經是:「出家人」了嗎?!之所以稱為出家就是出煩惱之家,出生死之家,離火災。請你自重!自覺!自醒!自律!

作為在家人只能和出家師父學習佛法,供養出家師父培養福報!其他無益出家師父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因果帳本上會記錄的清清楚楚!

5 如法做

真心學佛的人,可以從其端莊的言行中感覺出來,她們不會用所謂的供養來拉近和出家人的距離。如法的女居士,關心的一定是師父和自己的修行與解脫。基本的「女居士須知」如下:

假如對方不如法,請你說「不」,同時要堅決遠離

現在諸多如朝拜、禪修之類的活動,讓大眾有很多機會接觸出家人,然而出家人說的話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辨別,不要以為全部都是必須遵守的。

在相處中,師父可能會對某個或某些弟子更器重些,這很正常,因為出家人也是人,人情使然。

現實中有女弟子們以為出家人對自己有別樣感情,心底暗暗竊喜,認為自己的魅力徵服了出家人,有些甚至在大眾前表明自己很清白,沒有任何非分之想,很矜持要迴避對方,私底下卻並沒有遠離,反而遐想連篇。這些人做的事情與修行無關,唯一目的就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她們這樣做敗壞了出家人的清淨心,還引起大眾對出家人的誹謗。在男女眾相處中,一旦大家有看法,傷害的絕對不是居士,因為人們對居士沒有什麼價值期待。

但是大家對出家人有很多寄託和期待,一旦發現出家人有什麼地方不如法,大家會議論甚至輕慢,而且有些不能正確看待問題的人,會因此疏遠佛教,甚至誹謗佛法僧三寶。

不可以單獨去見男眾出家人

一般來說,比丘師父在接待女眾的時候會講明:不要單獨來見我。如果人家沒有講,你也應該自覺,最好是帶伴同去,不要單獨去。

假如是外出行腳,大家住旅店,記住,你也沒有必要單獨去見師父。師父的住房就是你的禁區。如果有事情需要找師父,可以約去大堂。或者一定去師父住房,請約上其他人。女眾更不可以和男眾出家師父單獨共處一室!不管你們的年齡差距有多大!那樣你就害出家師父破戒了!

不能在隱秘的環境與男眾出家人單獨相處

如果實在沒有同伴,而又必須去見師父,那麼,記得進去之後把門打開,不要關門。來往的眾人都看得見你們,不會有什麼流言蜚語。

如果情況特殊,不合適開門,怎麼辦?開窗。把窗打開,不拉下窗簾。或者開門開窗條件都不具備,請記住,不要坐出家人的床,並且坐在光亮的位置。

出家人比大眾敬畏因果,知道分寸,你端正,他們更端正。總之,不能創造那種隱秘的單獨相處的環境。

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打電話是最合適的,能不見就不見。

打電話也有很多學問

不可以隨便打電話給出家師父,他們作息時間和大眾不一樣。這還是其一。

其二是,電話是妄念催生器,一用電話聊天,不知不覺會閒話不斷,尤其有的女性,背著家人同事,和師父煲電話粥,家長裡短,綿綿不絕,師父成了精神寄託。世俗人有世俗人的生活方式,處理方式,你把家庭瑣事帶給出家人你是萬萬大錯特錯的!這是嚴重的顛倒念。

出家人一裘袈裟遮萬丈紅塵,一雙芒鞋踏冥陽兩界。哪怕你供養了一座廟,也沒有資格擁有一個陪你煲電話粥的出家人。

現在有些女居士,和出家人認識後,常用電話去交流,她們的發心不是為了學佛,而是找個人傾訴。而電話的內容,請問佛法的很少,基本是講述自己的生活。師父們真的很無奈,你不理她,說你不慈悲;你理睬她,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和師父保持距離

哪怕是再擁擠的環境,也不要跟男眾出家人坐得太近。

不要傾訴你的情感問題

因為出家人既不能勸和,又不能勸離,這其中的尷尬,只有出家人自己知道。

感情不如意,找和尚,實在是不合理的。夫妻不和,說明你生活中沒有做好妻子的角色,自己好好反省。就算你家庭和睦,也無需向出家人展現你的幸福。家庭不和睦,找和尚!和尚不是萬能的!

言行莊重

和尚就是和尚,長得再帥,再平易近人,出家前的成就再大,出家的故事再離奇,名聲再大,學問再多,也是和尚。

管好你自己說話的方式,眼神不要輕浮,舉止不要隨便,不要跟和尚撒嬌,千萬不要學佛不成反而成了《楞嚴經》裡的摩登伽魔女。

不少學佛的女眾,是在現實生活遇到困難病痛失敗,感受到苦痛後,才來習佛法的。因為愛惜你的發心,出家人一般會說:很好很好這是你的逆增上緣;沒有一位出家人會告訴你,遇到人生打擊才進佛門,就說明你福慧欠缺。

學習佛法,以戒為師。很多女眾,學法初期,由於不懂佛理和戒律,在親近法師或其他男眾的過程中,往往發生思想和行為的顛倒和錯位:

1、把出家人當精神病醫生,不是為求解佛法,而是找個可以耐心聽自己傾訴的對象,從而產生感情上的依賴。

2、在與男眾的接觸中,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師兄,不重自己威儀,身體和語言過於隨便,對出家人以及男居士熱情多於恭敬。請記住,淨土才是全部紫色金身,目前還是要注意女人的穩重、端莊和儀表。

3、有些年紀大的女居士喜歡將出家人認做「乾兒子」,混亂了出家人和在家修行人的關係。

4、現在網絡時代,微信發達,有居士常噓寒問暖,微信不斷,嚴重擾亂了出家人的生活和清淨心。從他們出家那天起,生活中的風雨就需他自己去面對,不要再拿世間的俗情幹擾他們。真的頂禮出家人,請學習放下你的手機,不要在網絡裡騷擾他們。

在學佛的過程中,如果有上述行為,請打住,請反省,請懺悔!請常觀己心,善護念之,有則改之,逐漸令身口意三業清靜,千萬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位持戒、正直的出家人,是不可能放任弟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言行隨意散漫,破壞佛教的形象。如果提醒了也不改正,那麼疏遠她、摒棄她是真修行人唯一的做法。

相關焦點

  • 供養之旅,解脫之路,我必須全力以赴
    6月6日,農曆四月十五,清點好物資,按要求打包分類裝車,而後沐手燃香,恭敬禮佛,從遼寧本溪出發,開始了這場1200公裡的供養之旅。第一站:錦州弘法寺這是一座被紅塵包圍堅持過午不食的寺院「師父,我大約五點半左右到,我儘快趕!」
  • 佛教:女性生理期可到寺廟拜佛嗎,但是要注意4點,否則就會造業
    尤其是在夏天,愛美的女性都會選擇相對涼快的衣物,如果在自己家裡可以不用在意,但是去寺廟一定要得體儘量穿素一點的衣服,比如黑色、灰色、藍色等等,像是緊身衣或是比較暴露的衣服都不要穿,如果穿著太暴露會對身邊人不敬,寺廟裡的僧人大多是男性,除僧人以外還有其他男性,如果是你的行為讓其他人產生了邪思邪念,那麼就會種下惡果。當然現在是冬天,大多數女性還是穿的羽絨服之類的。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十個常識,不可不知
    一、進入寺廟,要穿戴整潔,大方得體。男士不要穿背心、短褲、拖鞋,女士不要濃妝豔抹,不要穿坦胸露背、花裡胡哨的衣服,更不要穿迷你裙、緊身衣,否則在跪拜禮佛的時候,相當不雅,有礙佛堂莊嚴,並會引來其他來眾非非之想。二、進入寺廟,要講究文明禮貌,不要吸菸、嚼口香糖,更不要隨地吐痰,隨處抹鼻涕。
  • 香火旺盛的寺廟,佛菩薩就靈驗嗎?
    很長時間以來,信眾都把一個寺廟香火是否旺盛作為寺廟的好壞。認為香火旺盛的寺廟,就是菩薩靈驗,認為香火不旺盛的寺廟,就是菩薩不靈驗。其實這種認知是極大錯誤的。哪座寺廟的菩薩不靈驗?佛經上都說了,佛菩薩是遍及一切虛空,度無量眾生的,如果菩薩也分那個另哪個不靈,那還是菩薩嗎?
  • 到寺廟燒香拜佛,這20條注意事項,一定要知道
    現在很多寺廟都對外開放,假日期間去燒香禮佛的人也不少,但寺廟畢竟是清修場所,是莊嚴聖地,不同於一般旅遊景點,所以在言談舉止方面,還是要約束一下。下面列舉的這些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要吐痰,一定要用衛生紙包上,投入垃圾桶內,或者到洗手間用水衝掉。3、寺廟廚房的食品、供桌上的食品,樹上的水果,都不可擅自取用。如果師父饋贈,也不應白拿,應該捐款於功德箱內。4、入寺廟時,不要腳踩門檻,這樣有違禮儀。5、進入佛堂以後,不要仰視佛面,不應四處溜達,東張西望,作觀賞態,應該低頭即作禮拜。
  • 尋找100+困難寺院,「端午愛心包」供養你身邊的出家人
    年前一個東北的朋友微信我,說長白山腳下有一座比丘尼寺院,離最近的村子還有五公裡地,往寺院的方向走,連信號都搜不到,只能用對講機和村裡的居士保持聯繫。我那位朋友聽了,非常著急,就@幾個信得過的好友,看大家能不能湊點錢買點米麵、油、調料、蔬菜之類的給師父們送去。後來大家都竭力供養了一點,但也不過聊以自慰。因為我們心裡明白,這只是杯水車薪,像這樣的寺院恐怕不在少數。特別是這次疫情過後,很多湖北山區的小寺院,生活難以自養,甚至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 在寺廟住宿時應注意的地方
    ,不得再打開電燈看經書或交談閒聊,不但擾亂出家眾睡眠,又犯盜用常住物之電力,其罪亦重,因出家人一般早上都起得很早誦早課,大部份都在四點以前就起來,他們晚間睡眠都很短,不像在家人可睡足八小時的,入寺廟一切作息都要遵照寺內之規定,不得隨便、妄大自為。
  • 佛教:去寺廟燒香拜佛,不要迷信3點女性要注意4點,才是真正供佛
    供養出家人就是在種福田,這也是佛在經典中呼籲的,出家人有修行講經說法渡人的責任,社會分工不同。到寺廟不是求這求那的,佛教講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具有神通的佛菩薩也不能改變眾生的因果,因果報應,是自作自受。明白了因果循環的道理,所求就知道怎麼做了。你想要的不用求佛菩薩,求自己就行。想富貴先財布施,想健康長壽要不殺生且要放生愛護生命等等,這些都是修因得果。
  • 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時,淚流滿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當我們去寺廟看到佛像的時候,聽到梵唄的時候,被慈悲的笑容安撫時,被智慧的言語觸動時,甚至僅僅只是走進寺廟,遠遠看到了那一襲僧衣的拂動,於是,你的淚水再也不受控制……這到底是什麼緣故?因為是前世學過佛,沒有成就,今生遇到佛法觸動你的善根。這一刻你心的門戶打開了。心打開了,佛光就能照進。所以對你而言,這淚水就是甘露,這一幕就是開光!很多人看到師父也會哭。因為從法上來說,攝受你的師父就是你的法身父母,是你解脫輪迴的因。
  • 這些寺廟最受歡迎的不是師父,而是萌萌的Ta...
    引來眾多遊客的慕名而來,有的甚至定期定點的供應貓糧,行善供養,以求貓咪陀佛及住持貓給自己帶來好運。不幸的是,今年3月6日下午,「貓住持」大白離世。聽說過貓咪餐廳,貓咪咖啡廳,但是在日本福井縣越前市,有一座貓寺廟——御誕生寺,堪稱是喵星人的極樂世界。
  • 面對到處圈錢的寺廟,我想說真正的僧人是不需要金錢供養的
    (《大品涅槃經》卷六)不錯,雖後面的佛教有這樣的說法,但如今有些寺廟、僧人拿著這些錢真的在弘揚佛法嗎?生活困難?都用上蘋果手機了。出家人過多的沉迷於賺錢,來供自己享樂,這就不合適了。想想看,一邊嘴裡說著佛念著經,告誡人們要放下欲望脫離苦海,一邊心中又時刻想著多點收錢,這讓真正的信徒怎麼看?是不是該懷疑你的「智慧」了。
  • 弟子令師父歡喜的三種供養方式
    弟子令師父歡喜的三種供養方式(發帖人:發菩提心)——摘自《菩提心》2009年第2期凡夫眾生有很深重的煩惱業障,不斷感受輪迴的痛苦,為了消除業障,遠離輪迴的痛苦,以三喜依止具有法相的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 南京必去寺廟,耗資40億打造,將近百元門票,值得駐足
    文/堆某人 (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東方的美,是一種無聲的力量說道佛教文化在我國已有千年歷史,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信徒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我國,佛教已經成為了信仰人數最多的教派,更是成了影響最深的教派,哪怕有不信神佛的人,也會對寺廟文化有所了解。
  •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在民間,素有初一、十五十齋日供佛的習俗。有些人,還會特地跑到寺廟,給佛菩薩供養瓜果。當然,對於佛教的善信而言,供佛禮佛則是每天必做的事情。那麼,為什麼要供佛呢?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佛菩薩要吃我們的東西嗎?其實不然。供養也是修行的一種方式,是對佛陀表達內心的尊重與恭敬。佛法有云:「上報四重恩」,其中有一恩就是師長恩。學佛之時,佛陀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方向的指引者。而我們的關係,自然也是師生之情。在佛陀與佛菩薩的指引下,我們才能夠點亮心燈,求得自在、灑脫與解脫之心。
  • 遼寧一座寺廟,廟內皆女性,禁止人們捐錢,日睡4小時,日進一餐
    而在遼寧,有一座寺廟卻保留原始狀態,寺廟環境清幽。雖相比其他寺廟,清貧得很,卻不失為修養身心的好地方。而且在這家寺廟中全部都是女性,他們每天吃一頓飯,只睡四個小時,更重要的是,禁止人們捐錢。縱觀現代寺廟,它的存在已經成為一種清流,同時讓現代人看到什麼是真正的佛教修行之地。那麼,這個寺廟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 切記:如果去寺廟觀光旅遊,這些禮儀你一定要知道
    很多遊客前往佛教聖地和佛教寺院旅遊,是為了上香禮佛,消災祈福,此時,了解佛門禮儀,保持恭敬之心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這些禮儀,不僅不能祈福消災,還有可能有損自己的福報。下面將遊客進入寺廟應遵循的基本禮儀介紹一下。穿著大方得體遊客去寺廟觀光旅遊,首先要檢視一下自己的穿著是否莊重得體。
  • 五臺山朝聖攻略以及八月十五五臺山醫藥供養計劃
    下午抵達臺懷鎮,找了個不錯的小旅館(五臺山就是住宿便宜,因為有競爭),切記,旅館的價格一定不會超過60元,如果超過60的農家旅館,那麼你絕對是被黑了。如果你在五臺山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跟旅店老闆要一張地圖,或者直接問活地圖(直接問老闆更省勁)。老闆會把最好的攻略告訴你.
  • 南京香火旺盛的寺廟,是金陵名剎之一,供養毗盧遮那佛
    ,因此對南京的城市表現中而言,南京的城市綜合能力也變得更強了,也是南京在區域表現中非常突出的資源和吸引力景點,但在如今的旅遊產業中,也依然有遊客對其寺廟的發展情況不太熟悉。與南京一些知名度高的寺廟對比來說,這座寺廟的知名度卻不是很高,因而對其寺廟發展的吸引力上來看,它依然是當地城市很重要的潛力資源,所以從其寺廟的發展地位和表現方式上說,它是南京的知名寺廟,也是金陵名剎之一,它的位置在南京玄武區,根據其寺廟的歷史,它是一座始建於1522—1566年時期的古寺廟,通過百年多歷史的發展之後,其寺廟也成為了當地很重要的關鍵性旅遊資源。
  • 這一頓午餐在寺廟裡吃,看師父們如何演繹齋飯的禮節!
    近日,安徽蕪湖,攝影師來到位於天門山景區內的銅佛寺遊玩,中午時分這一頓午餐在寺廟裡吃,看這裡的師父們如何演繹齋飯的禮節!安徽蕪湖,這裡是天門山景區內的銅佛寺,這廟裡的齋堂面積不小,可以同時容納100多人用餐。
  • 寺院關閉山門,師父們在做什麼?
    出發前合影,後面是安慶市佛教協會辦公地大士閣,一座建於民國7年的二層小樓,趙樸初先生的堂姐趙穎初居士曾在此帶髮修行。懷著忐忑的心情,我開始了這次供養之旅。戰疫情:打5年官司討回寺產的法師,捐出多年積蓄安慶老城區原有幾十座寺院庵堂,如今能在原址留下來的所剩無幾,寶善庵便是其中之一。住持滿靜法師是廣東人,上世紀90年代初來到這裡時,她和她的師父只能棲身在兩間舊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