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明星紛紛直播營業。7月9日常駐春晚的表演藝術家蔡明在B站進行了個人直播首秀,不過她並未親自露臉直播,而是啟用了虛擬形象「菜菜子」進行,這是B站貼合蔡明形象量身打造的虛擬形象,人設是「外表蘿莉、內心正太的小萌神,經常會在夜晚和年輕人推心置腹,給粉絲排憂解難,給所有人帶來快樂。」
(蔡明虛擬主播「菜菜子」在B站的直播畫面)
在B站上,像「菜菜子」這樣的Vup已成為頗具潛力的UP主類型,與遊戲區、生活區、知識區等分區的UP主同臺爭奪用戶注意力。
Vup全稱是虛擬UP主,即虛擬主播,是B站上正強勢崛起的UP主類目。在Vup的直播間,觀眾看到的不是「真人」,而是虛擬形象,不過跟真人一樣,Vup會有自己的人設、臺詞、表情與動作,也可跟觀眾互動。
在二次元世界,虛擬偶像已有幾十年發展歷史,行業對其定義是:「並非真實存在,而是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將人們想像中的某個形象具現出來,虛擬形象、動漫角色、虛擬歌手等等都可以被劃分到虛擬偶像範疇。」簡單地說,就是沒有「肉身」,依靠科技合成的偶像,他們可以像明星一樣,通過參演節目、舉行演唱會、代言品牌、聯合定製等形式獲取收入。
1984年世界上第一位虛擬偶像「林明美」誕生於日本,2007年廣為人知的「初音未來」面世,2016年日本興起Vtuber概念,即在YouTube等視頻平臺上謀生的虛擬偶像們。2001年中國誕生了首位虛擬偶像「青娜」,2012年虛擬歌姬「洛天依」出道。2018年中國已擁有30+虛擬偶像/組合。
與虛擬偶像基於聲庫合成虛擬形象不同,虛擬主播技術門檻更低,真人演員配音,再結合面部捕捉等技術即可實現,頭部虛擬主播則可向藝人轉型,甚至成為虛擬偶像。
2017年嗶哩嗶哩就已零星出現來自用戶的虛擬形象投放,很長一段時間這類UP主都是放養狀態,不過與生俱來的ACG基因,依然讓B站成為虛擬偶像的主戰場。《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顯示,2019年B站有效直播月活用戶達1140萬,季度直播付費用戶數超120萬,虛擬直播營收佔直播及增值服務40%,已成為最熱的虛擬主播平臺。
2019年,B站刻意強化Vup這一優勢品類,5月啟動「VirtuaReal虛擬藝人」企劃項目,一年下來已孵化40餘位虛擬藝人。虛擬歌手泠鳶躋身B站2019年百大UP主,是Vup走向B站舞臺中央的標誌。
Vup在B站即可以做直播,也可以投稿視頻,粉絲可與Vup實時互動「養成」,互相陪伴。徵戰B站的Vup們構成十分多樣化,有不少來自於國內外專業機構的虛擬主播,但更多卻是二次元UP主轉化而來的,比如擁有247萬粉絲的「泠鳶yousa」、擁有58萬粉絲的「進擊的冰糖」,擁有20萬粉絲的「還有醒著的麼」。
(泠鳶yousa的B站個人空間,擁有249萬粉絲,7900萬播放)
菜菜子則是B站與明星合作的Vup造星新模式。蔡明今年59歲,對於老一輩明星來說,如何抓住與其有代溝的年輕人?直播「說教」恐怕不會有很高的接受度,通過Vup跟年輕人打招呼,結合其小品殿堂級人物的搞笑人設,再加上標誌性的聲音,符合年輕人對內容「有趣」的要求。
蔡明做了一個明智的決策:菜菜子直播首秀在B站人氣值突破600w,開播25分鐘便達成「百艦」成就,迅速登上B站直播人氣榜第一。圈外人士對「百艦」可能不了解,B站直播時觀眾上艦後可以獲得多種特權,價格從198~19998不等,「百艦」是一個門檻,動漫達人「卡密娘說動漫」認為,菜菜子可能是B站最快達「百艦」成就的主播。
從菜菜子的大獲成功來看,明星特別是小品相聲等搞笑風明星,與Vup結合可能是他們抓住年輕人與入局直播的捷徑。
2016年2月,洛天依登上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引發國內市場對虛擬偶像的關注,TA順利成為肯德基等十個品牌代言人,也是中國第一個盈利的虛擬偶像。2017年中國颳起「初音」風,小米定製了初音未來限量版紅米Note4X,「初音未來」上海演唱會一票難求。2018年遊戲巨頭巨人進軍虛擬偶像市場,推出虛擬主播Menhera Chan,二次元直播平臺克拉克拉(KilaKila)完成1.2億元融資,布局虛擬偶像直播。
不過,相對於日本來說,中國虛擬偶像市場一直有些慢熱,在直播大潮中沒有分到大塊蛋糕,原因在於虛擬偶像製作門檻高,虛擬主播直播技術難度大,除了頭部,腰尾部虛擬偶像難盈利。2020年在線直播再度升溫,在YY、陌陌、映客、花椒、虎牙與鬥魚等娛樂和遊戲直播平臺外,抖音、快手與B站成為直播市場三大新銳玩家,伴隨此,虛擬偶像市場再次起風。虛擬偶像造星工廠伊拾七、虛擬偶像服務商「萬像科技」相繼拿到數百萬天使投資,字節跳動ProjectV虛擬女團啟動招募,騰訊推出虛擬歌手「艾靈」,B站對虛擬主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相對於「肉身主播」而言,Vup沒有檔期限制,不會犯錯翻車,表現穩定、可塑性與可控性更強,親和力高頗受二次元用戶青睞,在直播平臺特別是年輕人扎堆的直播平臺,正越來越受歡迎。
虛擬主播在B站等平臺常駐表演的同時,正在積極破圈,走向三次元世界(現實世界)。在菜菜子出道的同一時間,B站旗下頂流Vup泠鳶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與微軟小冰、百度小度、小米小愛等一起演唱了一首歌曲,此前洛天依登陸《時尚芭莎》進軍時尚圈。
(洛天依登上《時尚芭莎》)
此一時彼一時,虛擬主播再度起風,原因在於2020年的市場環境的劇變:
首先,Z次元用戶壯大且成為消費中堅力量。
虛擬偶像的核心消費群體95後長大了、有錢了。
《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顯示,國內95後已接近2.5億,佔整體網民的52%。95後至05後二次元用戶滲透率達64%,到2020年Z世代年輕人預計將佔據所有消費者的40%。在B站等二次元平臺積極破圈的推波助瀾下,二次元用戶規模則從2017年的3.1億增長至2019年的3.9億,小眾變成大眾。Z次元用戶消費潮流前衛、追逐個性、重視科技感、強調精神消費,虛擬主播十分契合這些特點,不論是帶貨、打賞還是演唱會,都能吸引Z次元用戶掏錢。
其次,虛擬偶像製作技術成熟,變得平民化。
虛擬偶像製作能力最初被少數公司掌握,且技術相對簡單:山葉以VOCALOID 語音合成引擎為基礎製作了「初音」,給其提供合成電子音樂和擬人化形象,後來在AI加持下,面部捕捉、動作捕捉等VR/AR技術日趨成熟,讓虛擬偶像製作更容易,形象更豐富。
不過,虛擬偶像依然比虛擬主播成本更高,2018年一個虛擬偶像生成技術投入要1000萬左右。如果要讓其參演節目、舉辦演唱會、出席綜藝節目甚至扮演動漫角色,又有新成本,比如要表演歌曲,如果算上音樂版權,一首歌大概要100萬元,一場12首歌的演唱會,算上內容成本,差不多要2000萬元,虛擬偶像養成十分燒錢,要讓虛擬偶像常駐直播間,在技術上雖然能夠實現,但成本高、周期長,難以大規模商業化。
2020年,在AI產業化進入深水區後,機器視覺、VR/AR、面部捕捉等技術變得更加成熟且廉價,基於真人配音實現虛擬形象的虛擬主播可以做到實時生成,效果比3D模型更加逼真。專業機構與創作者可以製作虛擬主播,基於具有AI晶片與3D攝像頭的智慧型手機每個人都可以渲染自己的虛擬形象,比如iPhone上簡單易操作的Memoji。虛擬主播正「下沉」到平民,每個人都可以在B站這樣的平臺捏出自己的虛擬形象,「人人都是Vup」已不是夢。
(停播一段時間後,Vup新科娘回歸在B站引發轟動)
最後,虛擬偶像終於可以賺錢了,恰飯手段多樣化。
作為中國第一個盈利的虛擬偶像,洛天依主要商業模式是代言(或者變相代言),品牌找虛擬偶像代言可以圈粉Z次元用戶,不用擔心吸毒等負面事件。在代言外,虛擬偶像還可靠演唱會、節目通告、商業活動、粉絲經濟等跟明星類似的模式變現。
虛擬主播的變現機會則是如日中天的直播。基於直播平臺虛擬主播可以探索定製、養成、陪伴等商業模式;可以直播帶貨,淘寶直播已先後迎來洛天依與初音未來,TA們在直播中與李佳琦競逐帶貨;可以代言,B站剛剛推出解決UP主商業化的「花火」平臺,對於品牌來說與Vup主合作無疑可以探索一些有趣好玩的營銷玩法。讓菜菜子代言或許會比找蔡明代言更有話題性。
如今,虛擬主播成為二次元市場與直播短視頻市場交匯處的熱門新賽道。截至目前,在B站與被快手收購的A站外,酷狗直播、虎牙、抖音、愛奇藝、網易、微博、百度等公司均已進軍虛擬偶像/虛擬主播市場,B站更是對Vup戰略重視。
B站為什麼對Vup變得興趣濃厚?2020年,在跨年晚會、後浪、入海、喜相逢等品牌動作外,B站給外界的感知有兩點:一個是延續2019年的破圈戰略;另一個是戰略押注直播,結合這樣的背景,就可以理解B站為何對Vup如此重視。
1、ACG起家的B站做Vup是本業。
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B站平均月度活躍用戶人數(MAU)達1.724億人,移動月度活躍用戶人數達1.564億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70%和77%;每日活躍用戶人數(DAU)達508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9%;平均月度付費用戶人數(MPU)達134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34%,這些就是虛擬主播在B站的龐大的群眾基礎。
創作者層面,在技術賦能的浪潮下,頭部平臺均聚集了以數百萬計的創作者,他們或全職、或兼職、或業餘地在平臺上孜孜不倦地創作表演,2020年四季度B站月均活躍UP主數量突破100萬,同比增長80%……UP主很多自帶二次元屬性,因此具有轉Vup的人設、內容與觀眾基礎;真人出鏡的UP主可通過「捏臉」等平臺工具打造自己的Vup,豐富內容;一些不願意出鏡或者不適合出鏡的人,則可通過Vup變相出鏡。
(Vup已成為B站的重要UP主類型)
來自vtb.moe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19日,在B站可瀏覽的Vup已有近16000餘人,其中本人投稿高達1825人(相當於原創),相關內容已累積產生超17億次播放。
2、Vup關係到B站破圈與固圈的兩大戰役。
人們都在關注B站的破圈戰,殊不知,B站還有一個隱秘的「固圈」戰場。一方面,任何社區破圈都會多少對原來的社區氛圍造成衝擊,因此B站要保住ACG氛圍。另一方面,得年輕人者得天下,B站的用戶是巨頭垂涎的,BATT全部都在布局二次元,B站在出圈時,更要守住大本營,即 「固圈」。
Vup是當下二次元市場最前沿、同時在5G時代將更大程度爆發的市場,背後連接Z次元用戶。做好Vup,對B戰來說,不只是可以強化ACG屬性和增加用戶粘性,同時其最具優勢的社區氛圍也將進一步強化,B站擁有標誌性的「三連」互動,Vup最大特徵是真正意義上的雙向互動,這與B站社區結合可以形成特別的影響力。B站具有較強的PUGC屬性,在新技術加持下人人擁有虛擬形象、人人皆可虛擬直播、人人皆可Vup,與B站UGC屬性無疑十分契合。
在固圈時,Vup可向三次元滲透,《全職高手》動畫總監製、著名演員陳坤曾說,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從來就沒有牆,Vup不只是可以在屏幕上出現,同時可在演唱會、晚會、綜藝節目、代言等場合出現,在三次元世界獲取粉絲,這可以幫助B站觸達陳睿所說的「沒有聽說過B站的這些人」。
3、達成「萬物皆可播」的目標。
2020年,B站直播陸陸續續推出系列直播內容:年初跨年晚會、「宅草莓」不是音樂節、「南極科普日」直播活動、Rebuild科技全明星峰會、夏日畢業歌會等等。UP主轉直播比例持續提升,3月QuestMobile數據顯示,疫情期間B站直播流量在全站流量佔比已提升到12.4%。一季度B站直播和增值服務收入達7.9億元,同比增長172%。
直播同質化較為嚴重,就像我以前說的,直播曾經是「平臺決定內容下限、創作者決定內容上限」,然而在用戶注意力越來越稀缺後,直播行業會迎來內容升級,「創作者決定內容的下限,平臺決定內容上限」。什麼意思呢?平臺將「電視臺化」,不斷通過策劃晚會等直播節目或者打造超級主播來提升內容水準,這是B站正在做的,其每一場直播都會強調有趣好玩,因為不好玩用戶不會看,而Vup直播,本身就自帶科技感、可玩性與趣味性,這與B站直播目標無疑是十分契合的,B站也可基於內容能力,基於Vup策劃直播綜藝、視頻欄目、原創音樂、演唱會、Vup團選秀等內容形式來豐富直播內容。
(泠鳶yousa的直播畫面)
同時,基於Vup,讓偶像定期常駐直播、陪伴寵粉、互動養成成為可能,比如頂流明星很忙,不可能天天開播,TA們的「分身」虛擬主播可以,同時Vup也可以讓一些不願意、不方便、不擅長出鏡的UP主或者用戶,捏出自己的Vup,在屏幕前展示自己。最終,Vup很可能會成為B站直播的一個標籤,就像李佳琦、羅永浩與辛巴對各自平臺的意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