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幽冥行星」,或許是來到地球的UFO基地

2020-12-19 5樓的男人a

在人們印象裡,地球離火星很近,離木星卻感覺很遙遠。按太陽系所處位置排位,它們中間卻只隔了一個火星,為何產生這種感覺,可以用一組數據做比對:

地球到火星最近距離是0.55億公裡

地球到木星最近距離是6.3億公裡

火星與木星間,感覺差點什麼?

感受到這股距離帶來的疑惑不?早在牛頓時代,當時的一批科學家兼天文學家們,也深感疑惑?

當時的人們,以現代人無法想像的天才頭腦,創造出一個推導公式—提丟斯波得定則(用以確定行星位置的公式)!

a=n+4/10

n=0、3、6、12、24、48、96、192……(從3開始,後面一個數是前面一個數的兩倍)

例如地球在3環,那麼n=6的情況下、a=1(這裡的1,指的1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1.5億公裡)

天文單位以地球到太陽位置為基準得出

這個公式裡太陽系各大行星,位置大體正確,但是火星對應的數字是12(a=1.8),木星對應的數卻是48(a=5.2)、這樣算來,火星跟木星中間還有一個數24(a=2.8)、而這個存在於火星與木星中間的行星,被推測出來,但是長久以來卻不見蹤影!被天文學家們冠以「幽靈行星」的稱號!

長久對這一區域進行觀測,沒有尋找到這顆「幽靈行星」,但是卻有意外的收穫,人類首次發現的小行星「穀神星」,直徑950公裡,是月球直徑1/4,便在此區域!此後,在此區域發現數量龐大的小行星群,目前地球上能觀測到的小行星95%!都在此區域,而歷次對地球造成傷害的小行星,也大多出自次區域。

火星木星中間小行星群

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後,人類發射多搜外太空探測器,比較出名的有:旅行者一號,旅行者二號等!也讓人類首次近距離觀測到此區域,直到現如今,基本排除此處有「行星」的存在!200多年來,關於「幽靈行星」的存在?以及為何搜尋不到它的爭論,也終於有了結論。

但是以宇宙定律推算出來的「行星」,在實際中卻沒有它的存在,這個又給天文學家帶來了新的疑惑,在此我們對「幽靈行星」的猜想做個大膽的猜測:

一、同軌道的外星文明

由於「幽靈行星」的公轉軌道與地球同步,並且始終在太陽的另一面,地球人類沒辦法觀測到,並且「幽靈行星」比人類進入文明時間早,科技也比人類發達,時不時出現在地球上的「不明飛行物」,就是這顆行星上的文明。他們關注著地球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怕人類科技水平超越他們,對他們產生威脅

永遠在太陽系一面的「幽靈行星」

二、「幽靈行星」已破碎,形成數量龐大的小行星群,這個也有兩個可能

1、被木星強大的引力碾壓破碎,這個沒什麼好說的

2、被從內部爆炸掉。這個是根據近些年的觀測,提出的新說法,根據多年的觀測,發現火星與木星的小行星,外部都有一層玻璃琉璃物質,這個是在突然高溫下形成,而形成這種物質,需要瞬間間的高能量,而一顆行星。不可能自己突然這麼爆炸掉,很有可能是受某種武器的攻擊。

星球一瞬間被打爆

我們可以這麼想像,當時「幽靈行星」上產生文明,由於一些原因,跟別的文明發生衝突。或者如大劉小說中一樣,暴露位置,被外星文明把「幽冥行星」打爆。如三體人打爆地球一樣

不管是何種說法,「幽靈行星」很可能曾經存在過,但是出了一些大事情,讓這顆存在於地球不遠的星球破碎,消失掉!有可能這顆星球,一直存在,只是人類一直未曾找到,而在那個星球的文明,開著「不明飛行物」來到地球,很不屑的看著地球人!

相關焦點

  • 假如木星突然消失了,地球會發生什麼?物種大滅絕或許會重來多次
    在過去的46億年裡,八大行星一直圍繞太陽運轉,從未停歇,它們和太陽一起構建穩定的太陽系,給地球孕育生命帶來了契機。木星是八大行星之首,是太陽系質量最大的一顆氣態行星,假如木星突然哪一天沒了,那麼地球上會發生什麼?或許物種大滅絕重來多次。
  • NASA在獵戶座方向發現一顆神秘行星,體積接近木星,或與地球有關
    要知道,在古代人們只能通過肉眼觀測到各個天體,天王星和海王星因為非常的暗淡,是根本無法發現的,可是蘇美爾文明卻記錄了下來這兩顆星球,這也讓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另一顆神秘的星球,或許也是太陽系中的一員,只不過我們還未發現而已。
  • 2020年是「行星年」,這裡是最佳觀看到火星、土星、木星和金星時間
    圖註:美國宇航局太空飛行器拍攝的太陽系中行星的圖像被組合在一起,顯示水星、金星、地球及其衛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你從來沒有見過太陽系的外行星在夜空中閃耀,2020年就是給自己買一臺小型天文望遠鏡吧。
  • 我國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和木星
    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相關負責人曾介紹我國後續深空探測工程,除了今年的火星探測任務外,我國還計劃在2028年發射第二顆火星探測器,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並在2030年前後開展木星系探測和行星系探測。我國為什麼要進行火星探測與木星探測呢?
  • 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 木星的衛星為什麼那麼多?
    地球的鄰居火星,擁有兩顆衛星:福波斯(Phobos,火衛一)和得摩斯(Deimos,火衛二)。相比之下,地球只有一個月亮,而水星和金星完全沒有衛星,這或許能讓地球人稍感安慰。木星擁有如此多的衛星,而其他行星的衛星卻如此之少,這其中的原因都要歸結於引力。
  •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真的是遠古外星文明的遺蹟嗎?
    1766年,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Titius Johann Daniel)在研究當時已知的太陽系六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以及土星)時,發現了這些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非常有規律,並總結出了一個簡單的公式 r = (n+4)/10。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
    太陽系當中的8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很明顯地球的兩個鄰居,一個是金星,一個是火星,它們一個位於地球軌道的內側,一個位於地球軌道外側。
  • 「火星大衝」與地球運動
    同時,由於它們的周期和角速度各不相同,在太陽和每個行星之間,都存在著相對運動。這樣的相對運動,叫做各行星相對於太陽的會合運動。這種運動以地球繞日公轉周期為條件,所以,行星的會合運動是地球公轉的後果之一。
  • 科學家發布太陽系行星大小對比視頻,地球真的太小了
    讓人不禁感嘆道,和那些大星球相比,我們的地球確實是太小了,我們人類確實是太渺小了。在我們太陽系內,存在八大行星,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話題了。雖然這八大行星都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就開始存在了,但是這些行星的尺寸、類似不一樣。首先一點,離太陽比較近的四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巖石行星,離太陽較遠的四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則是氣態行星。
  • 火星和木星是如何從太空巖石墜毀中形成的?
    火星和木星是如何從太空巖石墜毀中形成的?藝術家對火星內部的演繹。一項新研究表明,火星是由較小的太空巖石碰撞形成的,而不是那些產生木星巖石核心的火星。科學家說,產生火星的猛烈的太空巖石碰撞似乎與那些被認為形成木星巖石核心的人驚人地不同。不同之處在於太陽系早期在太陽周圍旋轉的塵埃,冰和其他顆粒盤的變化。研究人員表示,在行星形成的早期階段,行星形成的軌道有一個「梯度」,它繞著年輕的太陽旋轉。他們補充說,距離太陽更遠的行星更有可能比接近世界的行星更大。
  • 水星、火星、土星、木星即將上演!
    在12月的夜空中,我們將告別陪伴了我們數月之久的木星,在12月月初,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它,但是在這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落之後,它將位於西南很低的位置,但是在第二個星期,它將消失在黃昏的天空中。不過別擔心,一大波行星即將來到12月的地球上空!準備翹首以盼吧!
  • 五大行星即將來到地球!
    2020年正式開啟,2020年的1月將迎來精彩的五大行星!如果用望遠鏡觀測,這顆行星將顯示出85%的發光碟和6弧秒的視盤直徑。在1月25日,年輕月亮的非常薄的新月將位於水星左邊不到兩指寬的地方到24日,這顆行星在太陽落山後的45分內,其星等為-1.1,位於西南偏西的天空,很容易觀測。
  • 木星氣體行星的真相是什麼?核心瞬間破碎,45億年前發生了什麼?
    而木星作為類木行星的典型代表,赤道半徑71492千米,約為地球的11.2倍,體積約為地球的1318倍,遠超其他三個類木行星,土星、天王星以及海王星,但它的平均密度很低,不及地球的四分之一。它與類地行星大不相同,成分主要是氫、氦等輕元素。 但在八行星中,木星卻擁有最強的磁場。
  • 周期性出現的「火星合日」,會成為將來地球和火星通訊的最大障礙
    太陽系中還有八大行星圍繞著恆星太陽運行,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木星及其軌道以外的三顆行星都是氣態行星,火星及其軌道以內的三顆行星都是固態行星,其中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也是目前太陽系已知的唯一擁有生命的行星。
  • 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地球或許已經毀滅,人類移居木星會怎麼樣?
    整個太陽系內,木星是體積最大的行星,如果以地球的體積為參數,那麼木星足足有1321個地球大小,因為木星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1倍,和太陽相比,也僅為其的十分之一,就算整個太陽系的所有行星質量加起來,也僅為木星的四分之一。但又由於它是一個氣態巨行星,導致它的密度很低,質量也就沒有想像中那麼巨大,根據數據顯示,木星的質量僅為地球的318倍,為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
  • 為什麼火星會比地球小?
    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 火星的直徑卻只有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地球的十分之一。為什麼火星比地球小那麼多?美國西南研究院科學家用了一種全新的行星形成模型,認為行星是從「小石頭」開始的,這個理論還可以解釋木星、土星等多個太陽系行星的形成。  火星質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一個謎題。在行星形成的標準模型中,石頭堆成山,山堆成「城市」......大小相似的物體通過一種名叫「吸積」的過程堆積融合。
  • 為什麼說木星是地球生命的守護神?
    木星對地球的影響神話畢竟是神話。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木星對地球真的有那麼大的影響嗎?要說木星對地球有直接的影響,就現代的科學認知來說,主要是木星的引力和磁場,因為這兩者都是長程作用。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說明:首先是木星在地球形成中的作用;其次是木星為哺乳動物的進化創造了條件,進而人類得以誕生。傳統的太陽系演化學說認為類地行星包括地球之所以在內太陽系形成,是因為很高的溫度和猛烈的太陽風把巨量氣體驅趕到太陽系的雪線以外,因而在雪線以內只留下了較少量的物質,也就只能形成小質量的行星。
  • 39倍大的地球長什麼樣?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一個比地球大39倍的行星核根據《新華社》7月3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們竟然找到了一個巨大的行星核,這個行星核足足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
  • 地球極光非常壯觀,但木星極光比地球強1000倍,而且至少有五種
    通常太陽風暴越強烈,吹拂到地球附近的太陽風越多,地球上能看到的極光就越絢麗多彩,其實它並非地球兩極地區獨有,在太陽風暴特別強烈的時候,地球又被太陽風暴擊中的話,甚至在赤道地區都能看到它。在太陽系中,除了我們所在的地球之外,其它行星也會有極光嗎?其實行星極光的形成主要有三個條件,既要有太陽風、磁場和大氣層,那麼在太陽系中都是哪些星球能滿足這三個條件呢?
  • 木星是氣態行星,太空人降落在木星上,會直接穿過去嗎?為什麼?
    木星在太陽系所有的行星中,木星最大的特點就是大,木星比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加起來都更大,光是木星上的「大紅斑」都足以容納一個地球。正是因為木星非凡的質量,它成為了太陽系中的老大哥,為其它的行星遮風擋雨。木星與地球非常不同的一點在於,木星是一顆氣態的巨行星,而地球是一顆類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