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是點石成金的金手指,任何稀鬆平常的事物與它產生了關聯,就會有著不一樣的化學反應。與打車相結合,就有了滴滴;與自行車匹配,就有了摩拜、ofo;與電子菸融合,就有了福祿、喜客;與咖啡攪拌在一起,就有了瑞幸咖啡。
龐大的中國咖啡市場其實是偽命題
從資本考慮,瑞幸之所以進軍咖啡領域,肯定不是創始人因為「愛喝咖啡」而一拍腦袋決定做出的決定。從咖啡的行業與中國的市場來看,在網際網路創業浪潮中誕生一家本土的咖啡企業是板上釘釘的事。
以星巴克為例,根據財報推算,一杯售價30+的咖啡成本大概在18元左右(包括材料成本和運營成本),因此,星巴克咖啡的毛利率大概在40%左右。
這個毛利率可比ofo辛辛苦苦租車子來的高多了,ofo給用戶一單車子才收0.5元或1元,然後還要有維修、換新、運營等的龐大費用支出,最終不得不動起了用戶押金的主意,結果引火燒身,落得個慘澹收場。
從整個市場來看,根據CBNData數據顯示,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在700億元人民幣左右,約佔全球市場的0.5%。中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預計2020 年中國咖啡市場銷售規模將達3000億元人民幣,2025年有望突破一萬億元。
簡單來說,目前中國的咖啡市場還是一塊有待發掘的「金礦」。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瑞幸火急火燎的進軍咖啡領域就不足為奇了,就算以星巴克的成本賣咖啡,瑞幸一杯也可以賺7、8元人民幣,而2018年一整年瑞幸賣出了9000萬杯,那麼就可以賺6.3億人民幣。
然而,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中國咖啡市場的龐大其實只是一個偽命題。
難以迴避的虧損問題
雖然發展速度足夠快,但是瑞幸咖啡也沒有避免與近幾年網際網路企業面臨相同的挑戰——虧損。
導致瑞幸咖啡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瘋狂的補貼,一個是瘋狂的開店。
相信很多消費者都對瑞幸咖啡的補貼深有感觸,往往僅需1/3的價格就能拿到商品。瑞星CEO表示,瑞幸投入到補貼、教育市場、前期鋪墊上的金額大約有10億。平均瑞幸每個月都要虧1.5個億左右。
在品牌成立21個月後,瑞幸咖啡就在中國開了2370家店,而星巴克用了20年的時間才開了3600家。要知道,這些線下店開完後並不意味著是經濟學裡的「財產」概念,而是「負債」——只要開門一天,就會消耗人力、房租、水電等運營資源。
根據瑞幸咖啡的招股書顯示,2018全年瑞幸咖啡總淨營收為8.407億元人民幣(1.253億美元),淨虧損16.19億元人民幣(2.413億美元),其中市場營銷費用為7.49億人民幣;成立至今瑞幸咖啡總共淨虧損22.268億元人民幣。
收入方面,瑞幸咖啡的主要靠售賣飲料、小食品等低客單價商品,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的收入總計為4.785億元人民幣。
與淨虧損5.518億元人民幣放在一起比較,瑞幸咖啡至少要將當前售賣的商品售價提升一倍才能保證不虧錢。
因此,瑞幸咖啡目前必須靠融資才能活下去,一旦資金鍊斷掉,瑞幸咖啡只能走向窮途末路。
按照滴滴和快的、摩拜和ofo燒錢補貼競爭的邏輯,我們很容易的陷入一個誤區——瑞幸咖啡想靠燒錢燒死競爭對手星巴克。
事實上,瑞幸CEO也確實不止一次放言要打敗星巴克。
然而,讓我們環顧四周,仔細看一下什麼咖啡最受歡迎時,相信大家會豁然開朗。星巴克由於高價、固定空間等劣勢,並沒有獲得全社會的認可,相反,雀巢、便利蜂、自助機等10元+價位咖啡才是辦公室白領們的日常選擇。
瑞幸對標星巴克很容易讓消費者引起一個錯覺——瑞幸和星巴克是一個檔次的產品,同樣是現磨咖啡、同樣有逼格,瑞幸還比星巴克便宜,相信如果不是星巴克的忠實擁躉,大部分消費者都會選擇瑞幸。
這很像「田忌賽馬」的故事,瑞幸這匹中等馬首先偽裝自己讓消費者認為其和星巴克這匹上等馬處於一個檔次,之後披著上等馬外衣的瑞幸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敗10元+價位的下等馬。
瑞幸的矛盾
雖然目前中國的咖啡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並且瑞幸咖啡也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教育用戶、搶佔市場。
但是當涉及到「咖啡」這一獨特物種時,有一些特殊的問題,瑞幸不能認真對待。 首先就是外賣影響新鮮度的問題。
星巴克此前一直沒有進軍外賣領域,主要就是長時間的配送影響咖啡的口感,一般認為,當配送時間超過15分鐘後,咖啡的口感就會大打折扣。
再有就是價格低廉的同時保持高品質。
雖然前文我們已經算出了星巴克的成本比瑞幸咖啡的售價還要低,但是資本的原罪就是在保證利潤的同時壓低成本(參考996制度),當售價越來越低的時候,成本也就很難來開差距,因此瑞幸咖啡怎麼與10元+價位的咖啡來開差距是首要問題。
這兩點很像大躍進時期喊出的「多快好省」口號,但是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就是基於熱力學定律——如果多,就不能快,如果好,就不能省。
更重要的是,咖啡不同於打車、騎車,通過補貼可以讓用戶形成慣性,當有一個獨角獸勝利後,就可以收割大量用戶。從目前中國的咖啡行業來看,大部分人喝咖啡主要的需求是社交或場景,也就是說切合了星巴克線下店的模式。當有一天瑞幸咖啡的補貼褪去後,相信大部分習慣了「補貼」價的消費者直接會脫離瑞幸咖啡。
說到底,瑞幸咖啡不過是一家披著咖啡外衣的網際網路公司,如果它在咖啡賽道上跑累了,那麼安裝了「瑞幸咖啡」App的用戶第二天看到「瑞幸金融」App也不足為奇,是的,對於瑞幸來說,咖啡根本不重要,如果哪一天咖啡賣不動了,賣奶茶也是完全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