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資本裹挾的咖啡,瑞幸真能讓中國人愛上喝咖啡?

2020-12-21 電科技

網際網路是點石成金的金手指,任何稀鬆平常的事物與它產生了關聯,就會有著不一樣的化學反應。與打車相結合,就有了滴滴;與自行車匹配,就有了摩拜、ofo;與電子菸融合,就有了福祿、喜客;與咖啡攪拌在一起,就有了瑞幸咖啡。

龐大的中國咖啡市場其實是偽命題

從資本考慮,瑞幸之所以進軍咖啡領域,肯定不是創始人因為「愛喝咖啡」而一拍腦袋決定做出的決定。從咖啡的行業與中國的市場來看,在網際網路創業浪潮中誕生一家本土的咖啡企業是板上釘釘的事。

以星巴克為例,根據財報推算,一杯售價30+的咖啡成本大概在18元左右(包括材料成本和運營成本),因此,星巴克咖啡的毛利率大概在40%左右。

這個毛利率可比ofo辛辛苦苦租車子來的高多了,ofo給用戶一單車子才收0.5元或1元,然後還要有維修、換新、運營等的龐大費用支出,最終不得不動起了用戶押金的主意,結果引火燒身,落得個慘澹收場。

從整個市場來看,根據CBNData數據顯示,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在700億元人民幣左右,約佔全球市場的0.5%。中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預計2020 年中國咖啡市場銷售規模將達3000億元人民幣,2025年有望突破一萬億元。

簡單來說,目前中國的咖啡市場還是一塊有待發掘的「金礦」。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瑞幸火急火燎的進軍咖啡領域就不足為奇了,就算以星巴克的成本賣咖啡,瑞幸一杯也可以賺7、8元人民幣,而2018年一整年瑞幸賣出了9000萬杯,那麼就可以賺6.3億人民幣。

然而,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中國咖啡市場的龐大其實只是一個偽命題。

難以迴避的虧損問題

雖然發展速度足夠快,但是瑞幸咖啡也沒有避免與近幾年網際網路企業面臨相同的挑戰——虧損。

導致瑞幸咖啡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瘋狂的補貼,一個是瘋狂的開店。

相信很多消費者都對瑞幸咖啡的補貼深有感觸,往往僅需1/3的價格就能拿到商品。瑞星CEO表示,瑞幸投入到補貼、教育市場、前期鋪墊上的金額大約有10億。平均瑞幸每個月都要虧1.5個億左右。

在品牌成立21個月後,瑞幸咖啡就在中國開了2370家店,而星巴克用了20年的時間才開了3600家。要知道,這些線下店開完後並不意味著是經濟學裡的「財產」概念,而是「負債」——只要開門一天,就會消耗人力、房租、水電等運營資源。

根據瑞幸咖啡的招股書顯示,2018全年瑞幸咖啡總淨營收為8.407億元人民幣(1.253億美元),淨虧損16.19億元人民幣(2.413億美元),其中市場營銷費用為7.49億人民幣;成立至今瑞幸咖啡總共淨虧損22.268億元人民幣。

收入方面,瑞幸咖啡的主要靠售賣飲料、小食品等低客單價商品,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的收入總計為4.785億元人民幣。

與淨虧損5.518億元人民幣放在一起比較,瑞幸咖啡至少要將當前售賣的商品售價提升一倍才能保證不虧錢。

因此,瑞幸咖啡目前必須靠融資才能活下去,一旦資金鍊斷掉,瑞幸咖啡只能走向窮途末路。

按照滴滴和快的、摩拜和ofo燒錢補貼競爭的邏輯,我們很容易的陷入一個誤區——瑞幸咖啡想靠燒錢燒死競爭對手星巴克。

事實上,瑞幸CEO也確實不止一次放言要打敗星巴克。

然而,讓我們環顧四周,仔細看一下什麼咖啡最受歡迎時,相信大家會豁然開朗。星巴克由於高價、固定空間等劣勢,並沒有獲得全社會的認可,相反,雀巢、便利蜂、自助機等10元+價位咖啡才是辦公室白領們的日常選擇。

瑞幸對標星巴克很容易讓消費者引起一個錯覺——瑞幸和星巴克是一個檔次的產品,同樣是現磨咖啡、同樣有逼格,瑞幸還比星巴克便宜,相信如果不是星巴克的忠實擁躉,大部分消費者都會選擇瑞幸。

這很像「田忌賽馬」的故事,瑞幸這匹中等馬首先偽裝自己讓消費者認為其和星巴克這匹上等馬處於一個檔次,之後披著上等馬外衣的瑞幸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敗10元+價位的下等馬。

瑞幸的矛盾

雖然目前中國的咖啡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並且瑞幸咖啡也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教育用戶、搶佔市場。

但是當涉及到「咖啡」這一獨特物種時,有一些特殊的問題,瑞幸不能認真對待。 首先就是外賣影響新鮮度的問題。

星巴克此前一直沒有進軍外賣領域,主要就是長時間的配送影響咖啡的口感,一般認為,當配送時間超過15分鐘後,咖啡的口感就會大打折扣。

再有就是價格低廉的同時保持高品質。

雖然前文我們已經算出了星巴克的成本比瑞幸咖啡的售價還要低,但是資本的原罪就是在保證利潤的同時壓低成本(參考996制度),當售價越來越低的時候,成本也就很難來開差距,因此瑞幸咖啡怎麼與10元+價位的咖啡來開差距是首要問題。

這兩點很像大躍進時期喊出的「多快好省」口號,但是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就是基於熱力學定律——如果多,就不能快,如果好,就不能省。

更重要的是,咖啡不同於打車、騎車,通過補貼可以讓用戶形成慣性,當有一個獨角獸勝利後,就可以收割大量用戶。從目前中國的咖啡行業來看,大部分人喝咖啡主要的需求是社交或場景,也就是說切合了星巴克線下店的模式。當有一天瑞幸咖啡的補貼褪去後,相信大部分習慣了「補貼」價的消費者直接會脫離瑞幸咖啡。

說到底,瑞幸咖啡不過是一家披著咖啡外衣的網際網路公司,如果它在咖啡賽道上跑累了,那麼安裝了「瑞幸咖啡」App的用戶第二天看到「瑞幸金融」App也不足為奇,是的,對於瑞幸來說,咖啡根本不重要,如果哪一天咖啡賣不動了,賣奶茶也是完全可以的。

相關焦點

  • 圖解|IPO定價17美元,瑞幸能讓中國人愛上喝咖啡嗎?
    不過,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整理中國咖啡市場數據發現,想在短時間內讓大量中國消費者養成購買咖啡的習慣,仍是一個不簡單的任務。至少從過去一年的數據來看,主張大量開店和低價售賣的瑞幸咖啡暫時還沒能起到有效的刺激效果。
  • 鬥歸鬥,但別影響我喝瑞幸咖啡
    剛剛回歸平靜的瑞幸咖啡,再一次因為醜聞事件出圈。1月6日,瑞幸咖啡31名高管聯署籤名了一份「請求信」。瑞幸咖啡7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經理和核心部門業務總監聯名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隨後不久,郭謹一發布全員信稱,舉報信是在2021年1月3日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
  • 被通知摘牌,瑞幸咖啡經歷生死時速,並沒有影響我喝咖啡的心情
    1、 中國人需要喝咖啡麼?或者說中國人能養成喝咖啡的習慣麼?野述君喝咖啡多年,但並未覺得對咖啡有任何依賴,或者有什麼離不開的,所以對於偶爾遇到個別咖啡鬼的心態也不是很懂。其實中國人攝入咖啡因有另一個主流的途徑,就是茶。
  • 瑞幸咖啡:成於資本,敗於內鬥?
    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董事長為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持股30.53%,為最大股東;錢治亞持股19.68%;Mayer Investments Funds持股12.4%;黎輝代表的大鉦資本為瑞幸咖啡最大機構投資人,持股11.9%;劉二海代表的愉悅資本持股6.75%。
  • 我還沒嘗過瑞幸咖啡,這家外國公司就快被你們給喝死了?
    難道這股被錢燒起來的咖啡熱潮,也會被錢給燒糊了?也許你們也跟我一樣已經被勾起了回憶,不同的是,我依然在家裡喝我的正山小種,你們可能已經喝過了免費的瑞幸咖啡、已經喝了1折的瑞幸咖啡,但是,你們還能喝多久?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真心喜歡喝瑞幸咖啡?還是因為它是免費咖啡才去喝的?我想大部分都是後者居多吧!
  • 至少瑞幸還是喝咖啡的第二選擇
    這似乎也印證了之前瑞幸一直被吐槽的點——「靠補貼激發中國人的咖啡需求,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至少到此時此刻的中國為止,咖啡仍是一門需要培養的慢生意,並沒有因為瑞幸的出現而天翻地覆。但瑞幸的出現,也改變了一些事情。
  • 2019的年輕人怎麼就愛上了喝咖啡?
    2019的年輕人怎麼就愛上了喝咖啡?上世紀八十年代,雀巢咖啡的「1+2」速溶咖啡引起了中國咖啡的第一波浪潮,短短三四十年的時間第二次咖啡浪潮就已經隨著上道咖啡、星巴克等品牌的到來、競爭而迅速開始。從國外大型連鎖品牌加碼布局中國市場,到本土品牌瑞幸席捲市場,咖啡成為了資本的寵兒,被吹上了風口。
  • 割資本主義韭菜的瑞幸咖啡
    故事是這樣的:「歐洲人每年喝750杯咖啡,美國人每年喝400杯咖啡,日韓每年喝200杯咖啡,而中國人每年——4杯!這是多麼廣大的市場啊!全球的咖啡市場12萬億人民幣,其中美國人3萬億,中國只有700億。所以我們需要一家咖啡公司來做中國人的生意,讓中國這個咖啡的空白市場成長起來。」
  • 瑞幸咖啡是不是咖啡?——瑞幸咖啡戰略模擬推演及定位解析
    瑞幸咖啡,正在吸引你的眼球,或者撕裂你的朋友圈。神州團隊做的這款咖啡成了網紅——或者「網藍」。瑞幸咖啡團隊宣稱準備了10個億,要砸3億分眾廣告,免費請幾百萬白領朋友喝咖啡,已經實現半年開店525家,積累客戶130萬人,售出500萬杯咖啡,並揚言在中國超過星巴克……
  • 喝到「假」咖啡,後果絕不僅是變胖,中國人真的那麼需要咖啡嗎?
    這一擔憂印證了,目前,咖啡已然成為中國人的最新飲食體驗。對此,我們也不得不發出疑問:咖啡真有這麼好喝?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愛上了咖啡?入坑咖啡,僅僅在一瞬間自從第一棵咖啡樹在衣索比亞發現後,咖啡就開始走進了人的日常生活。
  • 免費的網際網路咖啡你喝了嗎?恭喜你!瑞幸咖啡快被你給喝死了!
    被錢燒起來的咖啡熱潮,也許你已經被勾引了過去,已經喝了免費的瑞幸咖啡、已經喝了1折的瑞幸咖啡,但是,你還能喝多久?你是真心喜歡喝嗎?還是因為瑞幸咖啡免費了才去喝的?我想後者的場景居多吧!我大天朝人民有免費的東西怎麼不去湊熱鬧?
  • 數十億打造的中國連鎖品牌,瑞幸咖啡到底好不好喝?
    數十億打造的中國連鎖品牌,瑞幸咖啡到底好不好喝?說起瑞幸咖啡,我所知道的就是,它是一個中國的咖啡連鎖品牌,一個要和星巴克競爭的品牌。但是這幾天瑞幸咖啡上了熱搜,原因是瑞幸咖啡自爆交易造假,導致美股盤價劇烈下跌,從26.20美元一直下跌至5美元。說了這些數據,大家肯定還不是很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奧妙,這些資本市場,金錢交易,在我看來只不過是一個數字,我最關心的還是以後還能不能喝到瑞幸咖啡,而且這個數十億打造的中國連鎖品牌,瑞幸咖啡到底好不好喝?我想這也是大部分人最好奇的一個問題!
  • 我愛喝咖啡,如果瑞幸咖啡死掉,我不覺得可惜
    格外便宜和打折、返現等促銷活動不斷的瑞幸咖啡,幫助我這樣的普通消費者有了更多這樣的享受人生的機會。但現在瑞幸咖啡被要求從美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退市了;為活下去,瑞幸咖啡大規模裁員了;目前瑞幸咖啡面臨生死關,能不能過這一關尚難確定。喝了幾杯便宜的瑞幸咖啡,本來應該知恩圖報,為它挺身而出,痛批納斯達克對其痛下殺手。
  • 瑞幸什麼邏輯?咖啡還能繼續「免費」喝?市場、資本誰才是贏家?
    【聲明】瑞幸咖啡公司將於 6 月 29 日在納斯達克停牌,並進行退市備案。在國內消費市場方面,瑞幸咖啡全國 4000 多家門店將正常運營,近 3 萬名員工仍將一如既往的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瑞幸咖啡2020 年 6 月 27 日資本的豪賭讓無數人變成了韭菜,一場曠世盛宴,消費者在雲裡霧裡,幾家歡喜幾家愁。天天送咖啡誰不歡喜呢?如此浩大的盛況原因何在呢?
  • 比咖啡還提神的「宮鬥大戰」,瑞幸咖啡還能好好賣咖啡嗎?
    聯名信的最後,還附上了瑞幸31名高管的手印和籤字。 對此,郭謹一很快做出了反擊。他發出全員信稱,舉報信是1月3日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
  • 瑞幸退市了,咖啡能喝嗎?
    瑞幸咖啡退市了,但是有關瑞幸咖啡的新聞不斷。 7月1日晚間,瑞幸咖啡公布了內部調查結果,指出前執行長錢治亞女士、前營運長劉劍先生和向其報告的某些員工參與了偽造交易,但並未給出董事長陸正耀直接參與造假的證據。
  • 那些「欺負」中國人喝不懂咖啡的公司
    從未有一個咖啡品牌如瑞幸般難以定義,它用咖啡這一品類打開了市場,依靠的卻不是傳統門店,而是線上的裂變式傳播;它看似以咖啡為主業,卻將茶飲獨立開來……如果把它看作一家把咖啡作為流量入口的網際網路企業,或許我們更能看懂瑞幸。
  • 財務造假下的瑞幸咖啡,準備在美洲大面積關店的星巴克
    星巴克咖啡會經常招呼幾個朋友去坐坐,喝喝下午茶。小編以前在公司,附近也有一家星巴克。也經常會和朋友一起去喝杯咖啡,聊聊天什麼的。或者說,不想喝咖啡就是在外面曬會兒太陽,和朋友閒扯一會兒也是挺好的。星巴克的品牌,其實是不知不覺深入到中國人的心目中。也不知不覺的賺走了我們口袋裡的錢。瑞幸咖啡是中國的一個咖啡連鎖品牌。說實話,小編從沒喝過瑞幸咖啡。
  • 瑞幸咖啡不造假能活嗎?——再讀《瑞幸閃電戰》
    作者:王健瑞幸咖啡造假銷售額22億元,佔去年銷售總額的75%。消息一出,股價應聲大跌80%,從每股26.2美元跌至4.6美元。霎時,資本市場沸沸揚揚,各種譴責聲、討伐聲、質疑聲此起彼伏。
  • 瑞幸少了「咖啡味」
    撒幣一年,1200萬用戶聚集到瑞幸的麾下,但當年輕的王者意氣風發劍指鐵王座的那一刻,卻發現肯為自己衝鋒陷陣的死忠寥寥。小藍杯沒有咖啡味?「喝了幾次我就把APP卸載了,難喝。」徐女士常年在上海工作,是一名浸染咖啡文化很久的咖啡上癮者,每天都要喝好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