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咖啡賽道越發熱鬧了。
瘋狂燒錢補貼的方式,瑞幸咖啡讓其品牌快速被國內消費者所熟知;從創立到奔向納斯達克,瑞幸只用了19個月,也正是這般的火箭速度,咖啡前所未有的引起了大範圍中國消費者的關注,瑞幸似乎點燃了中國咖啡市場的「星星之火」。
9月3日,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發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推出的92#(黑白咖啡)、95#(時尚特飲)、98#(精品系列)三大系列咖啡引發了線上流量的一陣狂歡。
9月17日,OYO酒店表示,旗下連鎖咖啡品牌「芬然咖啡」近期在西安開出了全國第一家門店,位於西安火車站附近的一家OYO酒店內。
當一個品類讓眾多企業跨界追逐,足以見得市場對其發展前景的看好,先不說消費類品牌,就單是飲品種類都不在少數,為何偏偏是咖啡?
各懷心事
瑞幸身上的爭議從未消停過,吐槽瑞幸味道如刷鍋水的有之,質疑瑞幸「燒錢」模式不可持續的有之,看不懂瑞幸為何次次獲得融資的有之……而瑞幸咖啡的步伐卻越邁越大,線下門店突破3000家,官宣旗下小鹿茶獨立運營。
從未有一個咖啡品牌如瑞幸般難以定義,它用咖啡這一品類打開了市場,依靠的卻不是傳統門店,而是線上的裂變式傳播;它看似以咖啡為主業,卻將茶飲獨立開來……
如果把它看作一家把咖啡作為流量入口的網際網路企業,或許我們更能看懂瑞幸。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現磨咖啡市場是星巴克的天下,而瑞幸咖啡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從星巴克口中搶食,憑藉的是低價和便利,它是第一個把中國在網際網路領域的補貼戰法運用到咖啡這個細分領域中的。
瑞幸可以說以「咖啡」起家,但是它有自己的APP,自己的物流體系,如同早期的騰訊,以微信,QQ兩大社交產品為流量入口,圍繞著兩大入口進行電商,網約車,外賣等生態布局;業內人士認為,瑞幸打造的同樣是流量入口,咖啡只是一個開始,瑞幸要走的是多品類之路,未來賣什麼都是有可能的。
中石化易捷便利店進軍咖啡,也有其目的。根據中石化2019年的半年報,上半年的淨利潤為313億元,同比下跌24.7%;從銷售收入佔比看,汽油、柴油、煤油的銷售收入達6296億元,非油業務收入僅為167億元。
而在國外,非油業務反而是加油站營收的主力軍,公開數據顯示,美國加油站平均64%的收入來自便利店;殼牌集團執行副總裁柯一凡曾對媒體表示,殼牌的優選便利店每年能出售約2.5億杯咖啡,咖啡比油的利潤率高得多。
賣咖啡為了求生存的還有OYO。OYO酒店同樣是以擴張速度快而出名,2013年成立於印度,通過整合印度乃至整個東南亞的非品牌單體酒店,幫助其提供標準化設施和服務,迅速打開了市場。
如今OYO又想憑藉同樣的手法佔領中國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印度酒店水平遠低於我國,目前我國連鎖酒店規模都在萎縮,這種憑藉低端酒店標準化的運營模式不一定能走得通。
資本市場對OYO也並不看好,據晚點LatePost報導,OYO中國一直在尋求融資,所有中國大公司的戰投部門都和OYO中國聊過,但都在觀望。
OYO對咖啡的布局很大原因是成本低,直接改造酒店大堂,免了租金;前臺人員兼職做咖啡,節省人力成本……OYO屬於在酒店裡增設了咖啡場景,主要目的是提升酒店收益,就OYO目前內憂外患的狀況而言,似乎沒有把咖啡業務做大的精力。
喝不懂的咖啡和背後的市場
中國人懂咖啡嗎?午茶君是喝不出來咖啡好壞的,問了身邊的人,能喝出來好壞的人少之又少;在國內咖啡品牌的熱銷甚至和口味的關聯度是不太大的。
此前,杭州消保委舉行咖啡盲測活動,以熱拿鐵大杯無糖為樣本,參評咖啡涉及costa、星巴克、瑞幸、湃客咖啡等,結果整體得分最低的是瑞幸咖啡,最高的是全家的湃客咖啡。
中國人沒有咖啡文化?那麼這些咖啡品牌賣的究竟是什麼?它們為何又紛紛入場。
咖啡在國內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據報導,在美國,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在日本、韓國,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6杯;相關評估機構的數據是咖啡在國內至少有近千億的市場。
從咖啡細分領域來看,據統計,中國每年銷售的咖啡約為700億元,但是現磨咖啡的比重僅佔13%-16%,現磨咖啡的市場潛力同樣是很大的。
美國有咖啡文化,日本是因為早年在西化生活的影響下,打開了咖啡商業化的大門,如今日本許多的年輕人對咖啡的認識基於父母的飲用習慣;對於中國的年輕一代,並沒有受到日本這樣的代際影響,因此咖啡消費市場的爭奪往往從年輕人開始,外賣的便利性和網紅品牌的熱度,品牌知名度得以快速傳播。
瑞幸咖啡可以說是打破了消費場景,讓咖啡「觸手可得」,中石化,OYO對咖啡的布局也在於消費場景的佔據,這個賽道上還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而在中國咖啡市場的消費者「培育期」,是無關口味的。
更多信息諮詢財經秘書
網絡 |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