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欺負」中國人喝不懂咖啡的公司

2020-12-18 財經下午茶

國內的咖啡賽道越發熱鬧了。

瘋狂燒錢補貼的方式,瑞幸咖啡讓其品牌快速被國內消費者所熟知;從創立到奔向納斯達克,瑞幸只用了19個月,也正是這般的火箭速度,咖啡前所未有的引起了大範圍中國消費者的關注,瑞幸似乎點燃了中國咖啡市場的「星星之火」。

9月3日,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發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推出的92#(黑白咖啡)、95#(時尚特飲)、98#(精品系列)三大系列咖啡引發了線上流量的一陣狂歡。

9月17日,OYO酒店表示,旗下連鎖咖啡品牌「芬然咖啡」近期在西安開出了全國第一家門店,位於西安火車站附近的一家OYO酒店內。

當一個品類讓眾多企業跨界追逐,足以見得市場對其發展前景的看好,先不說消費類品牌,就單是飲品種類都不在少數,為何偏偏是咖啡?

各懷心事

瑞幸身上的爭議從未消停過,吐槽瑞幸味道如刷鍋水的有之,質疑瑞幸「燒錢」模式不可持續的有之,看不懂瑞幸為何次次獲得融資的有之……而瑞幸咖啡的步伐卻越邁越大,線下門店突破3000家,官宣旗下小鹿茶獨立運營。

從未有一個咖啡品牌如瑞幸般難以定義,它用咖啡這一品類打開了市場,依靠的卻不是傳統門店,而是線上的裂變式傳播;它看似以咖啡為主業,卻將茶飲獨立開來……

如果把它看作一家把咖啡作為流量入口的網際網路企業,或許我們更能看懂瑞幸。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現磨咖啡市場是星巴克的天下,而瑞幸咖啡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從星巴克口中搶食,憑藉的是低價和便利,它是第一個把中國在網際網路領域的補貼戰法運用到咖啡這個細分領域中的。

瑞幸可以說以「咖啡」起家,但是它有自己的APP,自己的物流體系,如同早期的騰訊,以微信,QQ兩大社交產品為流量入口,圍繞著兩大入口進行電商,網約車,外賣等生態布局;業內人士認為,瑞幸打造的同樣是流量入口,咖啡只是一個開始,瑞幸要走的是多品類之路,未來賣什麼都是有可能的。

中石化易捷便利店進軍咖啡,也有其目的。根據中石化2019年的半年報,上半年的淨利潤為313億元,同比下跌24.7%;從銷售收入佔比看,汽油、柴油、煤油的銷售收入達6296億元,非油業務收入僅為167億元。

而在國外,非油業務反而是加油站營收的主力軍,公開數據顯示,美國加油站平均64%的收入來自便利店;殼牌集團執行副總裁柯一凡曾對媒體表示,殼牌的優選便利店每年能出售約2.5億杯咖啡,咖啡比油的利潤率高得多。

賣咖啡為了求生存的還有OYO。OYO酒店同樣是以擴張速度快而出名,2013年成立於印度,通過整合印度乃至整個東南亞的非品牌單體酒店,幫助其提供標準化設施和服務,迅速打開了市場。

如今OYO又想憑藉同樣的手法佔領中國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印度酒店水平遠低於我國,目前我國連鎖酒店規模都在萎縮,這種憑藉低端酒店標準化的運營模式不一定能走得通。

資本市場對OYO也並不看好,據晚點LatePost報導,OYO中國一直在尋求融資,所有中國大公司的戰投部門都和OYO中國聊過,但都在觀望。

OYO對咖啡的布局很大原因是成本低,直接改造酒店大堂,免了租金;前臺人員兼職做咖啡,節省人力成本……OYO屬於在酒店裡增設了咖啡場景,主要目的是提升酒店收益,就OYO目前內憂外患的狀況而言,似乎沒有把咖啡業務做大的精力。

喝不懂的咖啡和背後的市場

中國人懂咖啡嗎?午茶君是喝不出來咖啡好壞的,問了身邊的人,能喝出來好壞的人少之又少;在國內咖啡品牌的熱銷甚至和口味的關聯度是不太大的。

此前,杭州消保委舉行咖啡盲測活動,以熱拿鐵大杯無糖為樣本,參評咖啡涉及costa、星巴克、瑞幸、湃客咖啡等,結果整體得分最低的是瑞幸咖啡,最高的是全家的湃客咖啡。

中國人沒有咖啡文化?那麼這些咖啡品牌賣的究竟是什麼?它們為何又紛紛入場。

咖啡在國內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據報導,在美國,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在日本、韓國,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6杯;相關評估機構的數據是咖啡在國內至少有近千億的市場。

從咖啡細分領域來看,據統計,中國每年銷售的咖啡約為700億元,但是現磨咖啡的比重僅佔13%-16%,現磨咖啡的市場潛力同樣是很大的。

美國有咖啡文化,日本是因為早年在西化生活的影響下,打開了咖啡商業化的大門,如今日本許多的年輕人對咖啡的認識基於父母的飲用習慣;對於中國的年輕一代,並沒有受到日本這樣的代際影響,因此咖啡消費市場的爭奪往往從年輕人開始,外賣的便利性和網紅品牌的熱度,品牌知名度得以快速傳播。

瑞幸咖啡可以說是打破了消費場景,讓咖啡「觸手可得」,中石化,OYO對咖啡的布局也在於消費場景的佔據,這個賽道上還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而在中國咖啡市場的消費者「培育期」,是無關口味的。

更多信息諮詢財經秘書

網絡 | 圖片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喝咖啡是為社交
    喝咖啡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但上海咖啡山的經理傑西·唐發現,中國人喝咖啡和外國人大不一樣。  「外國人喜歡早上買杯咖啡帶走喝,但中國人則把喝咖啡當作社交方式。中國人喜歡在咖啡店裡坐著,通常邊談生意邊喝,或邊等人邊喝。」看來,咖啡業希望13億中國人每天早上都喝咖啡,這個夢想可能永遠也不會實現。
  • 中國人愛喝咖啡嗎?
    中國人愛喝咖啡嗎?也許他們更愛喝茶。如今,總體來看,中國消費掉的咖啡豆還沒有生產出來的多。2016年,中國生產了16.03萬噸咖啡豆,位居世界第12名,但消費量只有12.81萬噸,位居世界第19名。自稱講究的白領都這樣飲用咖啡——只喝現磨黑咖,不加糖不加奶當辦公室的同事圍在一起點咖啡時,如何成功引起別人注意?做人群中最閃耀的星?或許你可以說:麻煩來杯現磨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人們越來越愛喝苦咖啡了。
  • 被通知摘牌,瑞幸咖啡經歷生死時速,並沒有影響我喝咖啡的心情
    1、 中國人需要喝咖啡麼?或者說中國人能養成喝咖啡的習慣麼?野述君喝咖啡多年,但並未覺得對咖啡有任何依賴,或者有什麼離不開的,所以對於偶爾遇到個別咖啡鬼的心態也不是很懂。其實中國人攝入咖啡因有另一個主流的途徑,就是茶。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But,如果說瑞幸作為一個營銷公司,咖啡是其營銷產品,那瑞幸對咖啡的了解程度簡直入門都算不上,不僅不懂咖啡,更不懂其競爭對手星巴克。那瑞幸咖啡究竟不懂咖啡在哪裡,又為什麼說其不懂,就讓小編給大家慢慢說道。一,星巴克的問題在哪裡?星巴克這家企業,沒許多人想像中那麼高大上,當然自身格局和體量依然很大。但是星巴克讓人詬病的問題有幾點呢?反正不是瑞幸說得這幾點。1,咖啡杯型與命名不符。
  • 全球鋒報 | 中國人喝咖啡有什麼不同?
    從義大利濃縮咖啡到越南用蛋黃和煉乳做成的咖啡,無論你在哪裡醒來,總能找到你最愛的那一款。 即便在中國這個以「茶文化」著稱的國家,咖啡也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對那些尚在探索花花世界的00後來說,咖啡是象徵成熟的「新大陸」;對那些埋頭苦讀的90後來說,咖啡是提神醒腦的「精神毒品」;對那些久入職場的80後來說,咖啡更是叱吒風雲的「作戰利器」。
  • 95%中國人都喝不來苦咖啡 頭部選手拓展咖啡產品邊界
    作為韓式咖啡館的代表,漫咖啡在北京門店大批量關閉;昔日印象裡的「英國版星巴克」Costa也關閉了其在中國10%的門店;比瑞幸更早做「網際網路咖啡」的連咖啡則在今年關閉了所有線下門店,轉型為咖啡零售公司……   在與瑞幸咖啡進行了一場燒錢補貼、迅速開店的近身戰役後,連咖啡聯合創始人張洪基對「門店」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
  • 開心一刻:我們提神經常喝咖啡,但是咖啡也不適宜多喝
    開心一刻:我們提神經常喝咖啡,但是咖啡也不適宜多喝來自豆豆的笑話:前段時間,在公司裡表現出色,給公司帶來個大客戶。老闆開會說要獎勵我2千塊錢當獎勵,都過去半月了,錢都沒到帳。心想老闆是不是忘了,得提醒提醒他。
  • 保山咖啡文化節唱響「喝中國人的咖啡」主旋律
    11月23日至25日,以「喝中國人的咖啡」為主題的第三屆保山咖啡文化節在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 潞江鎮中國咖啡第一村——新寨村拉開帷幕。潞江壩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山小粒咖啡」的原產地,是保山小粒咖啡的主要產區。
  • 喝咖啡時,這些禮儀可以「不喜歡」,但一定要懂,別怪沒提醒你!
    喝咖啡時,這些禮儀可以「不喜歡」,但一定要懂,別怪沒提醒你!現在大家對吃的東西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不過平時出去聚餐吃飯的時候,一起吃飯的人也不一定都是比較熟悉的,所以一些必要的吃飯禮儀,大家也不需要清楚,比如說吃牛排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 喝到「假」咖啡,後果絕不僅是變胖,中國人真的那麼需要咖啡嗎?
    王芮在進入現在這家公司之前總愛喝玫瑰茶、桂花茶,但是,她加入新公司後發現,一個部門一共4個人,就有3個人愛喝咖啡。也許咖啡以毒攻毒,以苦制苦,真的有續命奇效,它備受上班族的熱愛。例如,在幾乎所有文字工作者的心中,在那些熬夜趕稿的凌晨與破曉,咖啡帶來的冷靜清醒,是最好的靈感催化劑。在趕稿時,如果缺少一杯咖啡,那是不完美的。◎ 國內咖啡消費人群對咖啡的飲用動機普遍停留在功能性和社交性需求。
  • 中國人能喜歡喝咖啡,外國人為什麼不能愛喝茶?
    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真正藉由著那一杯茶湯,實現一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我理解的茶,它就是一個介體,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距離,拉近國家與國家的距離。你看這幾天美國的學生瑪麗,她在跟著我學茶,她就和我分享,她說老師,其實有人問我,你是美國人,為什麼可以喜歡喝茶呢?我說那你怎麼講?她說我就是喜歡喝。我說其實你可以跟他講,你是中國人,為什麼有些中國人喜歡喝咖啡呢?
  • 美國人不喝熱水,不認識保溫杯,中國人:他們不喝咖啡嗎?
    很多人是到了當地酒店和旅館才發現,原來找杯熱水喝比找個會說漢語的嚮導還難,所以他們會提醒你的是,出發前一定分別帶上一個電熱水壺和保溫杯。有人會問了,即使他們不喝熱水,那熱咖啡總會喝吧?答案是,美國人真的不喝熱水,而且大多剛接觸中國人的美國人,認為中國人最不可思議的一個生活習慣就是喝熱水。
  • 承認吧,95%的中國人都喝不慣苦咖啡
    在硝煙散去後,一方閃電上市、業績卻最終被證偽,另一方則關店沉寂、在沉默的2019年裡做了多種商業模式探索,徹底調整了方向,從一個咖啡連鎖品牌徹底轉型為了咖啡飲料零售公司。 一個品牌在咖啡行業中歷經起落後,開始擁抱「反門店」、「反精品咖啡」的邏輯——這樣的轉變本身,就代表了行業正在發生的、某種不易察覺的變化。
  • 英國咖啡館「毫無廢話的咖啡指南」意外走紅!是真不懂咖啡,還是...
    )如此簡單粗暴的咖啡名稱解釋,簡直就是對「專業」咖啡人員以及咖啡愛好者的挑釁,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很多批評:「我不想喝那些不懂咖啡的人製作的咖啡!」專業而陌生的名稱只會讓那些對咖啡不了解的消費者無所適從,看著一大堆不明白的詞彙都不懂該不該點來試,最後要麼是忍受著被人白眼的風險,詢問咖啡師;要麼就是對哪個有印象點哪個,像學渣做選擇題般撞運氣。甚至於還會把精品咖啡店的飲料和某知名連鎖店的特色飲料混為一談。嗯,例如瑪奇朵macchiato。
  • 我還沒嘗過瑞幸咖啡,這家外國公司就快被你們給喝死了?
    瑞幸通過微博發布致歉聲明,表示涉事高管及員工已經被停職,公司也表示深刻懺悔,並將強化內控。難道這股被錢燒起來的咖啡熱潮,也會被錢給燒糊了?也許你們也跟我一樣已經被勾起了回憶,不同的是,我依然在家裡喝我的正山小種,你們可能已經喝過了免費的瑞幸咖啡、已經喝了1折的瑞幸咖啡,但是,你們還能喝多久?
  • 全球鋒報 | 數據告訴你 中國人喝咖啡有什麼不同?
    從義大利濃縮咖啡到越南用蛋黃和煉乳做成的咖啡,無論你在哪裡醒來,總能找到你最愛的那一款。   即便在中國這個以「茶文化」著稱的國家,咖啡也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對那些尚在探索花花世界的00後來說,咖啡是象徵成熟的「新大陸」;對那些埋頭苦讀的90後來說,咖啡是提神醒腦的「精神毒品」;對那些久入職場的80後來說,咖啡更是叱吒風雲的「作戰利器」。
  • 幾種咖啡入門常識,你可以不喝,但是一定要懂
    幾種咖啡入門常識,你可以不喝,但是一定要懂!提到咖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咖啡已經成了現在年輕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飲品,尤其受白領階層的喜歡。我們看現代都市劇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白領在閒暇之餘都喜歡喝上一杯咖啡咖啡,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幾種咖啡入門常識,下次去咖啡店的時候,就不會感到尷尬了!
  • 你能像喝茶、紅酒、啤酒一樣的喝懂咖啡嗎
    喝咖啡有一個好處,是大多上班族能夠負擔得起。好的紅酒很貴,好的茶也是天價。有些公司的經理買的老茶,要花去他一年的薪水。無論是瑰夏還是藍山咖啡,它就算是很貴,也比不了頂級的紅酒和茶的價格。用藍山咖啡做了一次活動,賣100塊錢一杯,但是不許加糖、加奶,這既省了成本,又喝出了藍山咖啡的好滋味和烘焙的功夫。因為很多人以為藍山咖啡不可能那麼便宜,媒體就來採訪,發現有家店小小的,自己烘豆子,說這是一家怪店,就紅了所以,臺灣人一開始不懂得喝咖啡的新鮮不新鮮,烘焙怎麼樣。
  • 誰說臺灣人才懂喝咖啡,明代末期廣州就已經有咖啡廳了.
    但中國人喝茶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作為世界上茶的原產地,人們在消費習慣和觀念上對咖啡這種外來的飲料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種牴觸,因此,在咖啡傳入中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咖啡種植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發展極其緩慢。20世紀30年代,上海最早的咖啡館開在外灘,供那些外國水手們過過咖啡癮,或許也有解解鄉愁的意味。
  • 承認吧,95%的中國人都喝不來苦咖啡-虎嗅網
    作為韓式咖啡館的代表,漫咖啡在北京門店大批量關閉;昔日印象裡的「英國版星巴克」Costa也關閉了其在中國10%的門店;比瑞幸更早做「網際網路咖啡」的連咖啡則在今年關閉了所有線下門店,轉型為咖啡零售公司…… 在與瑞幸咖啡進行了一場燒錢補貼、迅速開店的近身戰役後,連咖啡聯合創始人張洪基對「門店」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