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安市新村小學一位女老師在辦公室臥床批改作業的照片被廣為轉發。照片中,一名女老師趴在一張簡易的行軍床上,手中拿著一支紅筆,專心地批改著學生的作業本,一旁還堆著幾本薄薄的練習本。
原來,這名老師名叫徐怡,是新村小學六年級的一名語文老師,由於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無法久坐,她借來同事午休用的摺疊行軍床,臥在床上批改作業,以緩解腰部的疼痛。作為小學畢業班的老師,徐怡承擔的教學任務十分重。疫情防控期間,她常常一大早就起床學習、備課,隨後緊鑼密鼓地為學生上網課,一坐就是一上午,她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也是那個時候開始發作的。起初,沉心工作的徐怡並沒有重視病症,直到一個星期前,疼痛難忍的她來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她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不要過度勞累。然而,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徐怡不顧身體上的病痛,堅持每天到崗,甚至還抽出自己吃飯休息的時間,為學習落後的學生補習功課。「之前因為做了一次手術請過假,期間交給實習老師代課,由於實習老師經驗不足,導致教學的效果不是那麼好。」徐怡表示,把教學任務交給別的老師自己不是很放心,如今到了畢業班複習的緊要關頭,她更是不能離開。21年教學生涯,徐怡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強烈的責任心,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家長的尊敬,在學校有著極好的口碑。
都說當老師辛苦,而當新村小學的老師除了辛苦更多的還是操心。據介紹,對比城區的其他小學,新村小學的留守兒童非常多,情況也各不相同,大多都處於無人管教的狀態,教育的重擔自然就落在了老師們的身上。面對這些孩子,徐怡十分同情,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想方設法地在學習上、生活上幫助他們,關注他們的成長問題。一年冬天,她發現班上一個學生穿著一件袖子只到手臂的毛衣,衣服上脫掉的線頭被頑皮的同學們扯來扯去,就快要散架,她趕緊跑回家拿了自己女兒的衣服給這名學生穿上,小學畢業時,這名學生給徐怡寫了一封稚嫩的感謝信,直到如今,這名學生依然記得徐怡對她的恩情。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在學生們的眼裡,徐怡不僅僅是一名老師,更像一位溫柔的媽媽。
「一直以來,徐老師都兢兢業業,對這些家庭困難的小孩子特別關照,十分敬業,是我們學校年輕老師們學習的榜樣,同時也是我們學校眾多老師的一個代表。」新村小學副校長朱淑琴表示,在新村小學,這樣敬業的老師有很多,他們用責任心和愛心,為留守兒童們撐起一片天,保護著他們健康成長。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學生們不落下功課,新村小學的老師們全力以赴,每日辛苦備課、教學,用各種手段為困難學生進行補習、單獨指導,同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困難與心理狀態,遇到問題便及時上門,幫忙處理問題,使所有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能夠正在在線上開展學習,做到「一個不少」。開學之後,老師們更是忙碌,除了每日課堂上的教學以外,還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為成績落後的學生補習、做心理輔導,徐怡如此,其他老師亦是如此。
對於外界的褒獎,徐怡顯得有點不好意思。「批改作業本來就是一個老師應該做的,做自己應該做到事情,不需要那麼多表揚。」徐怡說,無論是批改作業,還是教書,還是關愛學生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為人師者應該做的,自己並沒有那麼偉大。(周茜/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