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旅遊,一直以來是廣東旅遊板塊中的重頭戲。
擁有中國最長的海岸線,島嶼面積位居全國第三,
海域面積達42萬平方公裡,可開發海島759個……
這些豐富的海洋資源,令廣東沒有理由不發展濱海旅遊。
從2012年發布的《廣東省濱海旅遊發展規劃(2011-2020年)》,
到2017年發布的《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
再到2018年發布的《廣東濱海旅遊公路規劃》,
濱海旅遊,正在成為廣東發展沿海經濟的重要抓手。
然而濱海旅遊的傳統業態還有增量可言嗎?
濱海旅遊是我省發展沿海經濟的重要抓手。
①
◇不缺資源,缺拳頭產品
縱比自身,廣東沿海城市旅遊發展勢頭良好。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的《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
2019 年,沿海城市接待遊客 5.3 億人次,同比增長8.5%;
海洋旅遊業總收入 11782.7 億元,同比增長 11.5%,
其中國際旅遊收入1297.6 億元,同比增長 8.0%。
截止到 2019 年底,全省擁有 3A 級及以上濱海景區 31 家。
全省海洋旅遊業增加值 3581 億元,同比增長 8.2%。
然而橫比鄰省海南,廣東濱海旅遊的品牌知名度明顯不足。
問題並非出在海洋資源上,而是濱海旅遊產品上。
對標海南三亞,廣東是否需要發展以高端酒店為重點的濱海旅遊產業集群?
對標海南博鰲,廣東是否能夠發展以醫療旅遊為抓手的休閒濱海旅遊業態?
對標海南海口,廣東是否需要打造具有文化內涵的濱海旅遊體驗?
這些問題,留待官方謀劃的同時,市場主體亦在作答。
②
◇康養旅居能否帶來增量?
最近,粵西濱海旅遊湧現一股新力量。在今年廣東省發改委公布的《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中,8個百億級的文旅項目極為矚目,其中包含投產項目、續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總投資達600億元的湛江吳川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投資額最大,是其中為數不多位於沿海城市的文旅項目。在粵西濱海旅遊的發展格局中,其橋頭堡的地位亦十分凸顯。
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中,共8個百億級文旅項目,總投資額達2563億元。
日前,2020博鰲國際養生論壇夏季峰會首次在廣東舉辦,地址就選在了湛江吳川鼎龍灣。2020博鰲國際養生論壇夏季峰會暨中國(鼎龍灣)康養旅居論壇組委會主席李永春坦言,醫療旅遊和康養旅居,是海南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而廣東的濱海環境不亞於海南,而軟實力比海南更強,開放程度之高,經濟實力之雄厚,令其完全具備發展康養旅居的條件。
「規模很震撼。」在考察了鼎龍灣的項目後,李永春感嘆道,佔地2.5萬畝、海岸線長16公裡的體量,包含水上世界、野生動物園、海洋王國以及酒店群等多種業態,如此大規模的綜合性旅遊項目未來可期。如果能夠將其打造成為康養旅居的目的地,撬動北方的慢性病客群市場,鼎龍灣乃至廣東的濱海旅遊將有望迎來新的增長點。
鼎龍灣海洋王國主題樂園規劃圖
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健康產業正在步入「全民需求時代」。國際健康產業權威研究機構GWI發布數據顯示,預測到2022年將達到919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7.5%。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研究報告則預測,2020年康養旅遊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大關。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田雪原表示,廣東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作為弱勢群體中人口佔比較大的老年人群體,其健康保障應該得到一定的特殊傾斜。老有所養是基礎,全方位的老年健康體系亟待建立。而康養旅居則是大健康產業布局中的一個方向,為社區養老創造良好的醫養條件。
③
◇旅遊+康養+地產模式何以持續?
事實上,放眼全國,將「康養旅居」作為經濟發展引擎的地區不在少數:
海南:高端康養旅居產業是海南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存在著巨大發展空間,是海南省經濟增長的又一個新的亮點;
浙江寧波:以寧波灣為依託,正在打造「康養旅居城區 運動大景區」大型度假區;
湖北宜都:湖北交投集團投資96.5億元,打造三江康養新城,將其打造成為集康養、教育、生態住宅、文旅產業於一體的鄂西南旅遊集散地和醫療養老目的地。
雲南:雲南城投旗下西雙版納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聯康雲養新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康養文旅產業落地。雲南城投將構建「文化+土地+開發」、「旅遊+土地+開發」及「康養+土地+開發」的三大業務板塊;
廣東湛江:吳川鼎龍集團深耕「大文旅+」「大康養+」產業,通過整合健康、養老、旅居等資源,在國內打造的多個文旅綜合體項目。與醫療集團合作的鼎龍生命科學康養中心將於近期在鼎龍灣開業,將為康養旅居填充核心內容。
開放商在紛紛布局康養旅居產業的同時,能否真正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與服務?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
濱海旅遊的業態正在從休閒度假向康養旅居延伸。
由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何莽任組長為首的調研團隊發布的《2018年國內康養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康養企業總數為240餘萬家,較2017年數量增長12%。其中,廣東、山東、湖北、湖南、江蘇、遼寧、河南等七省份的康養企業數超過12萬家,國內康養企業主要集中於中部和沿海省份。廣東省雖然在康養資源上缺乏獨特性,但其在休閒養老城市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多個養老城市在全國享有盛名。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何莽直言,目前政府和開發商對「康養旅居」這一概念存在多方面的誤區,比如:
將其視為旅遊業,注重六要素配備齊全,突出景區景觀建設;
將其視為養老業,過度注重養老地產和服務等;
將其視為房地產,把產業核心放在各類公寓、酒店等住宿業;
將其視為醫療業,把「臨床」病患及傳統醫療作為產業重點;
將其視為服務業,不注重方法論創新和整個產業生態系統。
近年來,國內存在一些康養政策和項目未經深入論證便急於「上馬」的現象,何莽表示,亟需防止康養市場過熱或「未熱先亂」。
在他看來,康養旅居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新型業態,需要系統產業的支撐。
何莽表示,康養旅居需要產業融合。他建議把項目打造成為產業融合的平臺,既有直接面向康養市場對客服務的前臺能力,如提供適老化住宅的康養地產開發商、療愈型康養酒店等,又能提供資本、資源的後臺能力。而這背後的機制是,以文化IP化為引領,以技術產業化為動力,推動資源資產化。
【撰文】周人果
【作者】 周人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